世短意常多什么意思?陶渊明是想表达什么?
【千问解读】
“世短意常多”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作品《九日闲居·并序》。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陶渊明归隐后便闲居家中,到了重阳节院子里的菊花盛开,结果却因家贫无酒,瞬间就让陶渊明陷入感伤的情绪之中。
人的情绪一低落,便是得到创作灵感的最好时机,这首《九日闲居·并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孕育而生。
那“世短意常多”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不妨来了解下陶渊明先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人生在世,有欢乐也有忧患。
再怎么乐观开朗的人,也会遇到烦心事,难免会忧心忡忡,难以自安。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说:“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大英雄大豪杰或许可以忘记人生的忧患,或许可以洒脱自在,但多愁善感的诗人却无法如此豁达。
就算是以豁达乐观闻名的诗人,也还是留下了很多关于忧患的诗词。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
关注我,一起看看古人描写忧患的相关诗词。
同样是写人生忧患,古诗十九首要用两句诗,陶渊明只用5个字即可。
《古诗十九首》是汉朝末年的作品,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其中有一首《生年不满百》,对于忧患的描写,可以说淋淋尽致,将那种忧患的心态描写得非常到位。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这两句诗将古人的忧患概括得形象到位,口语化的语言仿佛是从每一个忧心忡忡的人嘴里说出。
这正是诗词的妙用,将千万人心里想的东西形成于文字,形成于两句诗中,让这种忧患的思绪飘荡千年,至今读来仍是深有感触。
自然,在这首《生年不满百》中,诗人表示人生苦短,于是要秉烛夜游,珍惜晚上的时间,表示要及时快乐。
在诗人眼里,像王子乔那样驾鹤成仙的事情,是遥不可及的。
与其想着成仙来解脱,不如把握现在。
虽然这首诗后面部分的诗词有一种自我消解忧患的意思,意思也不只有忧患。
不过这首诗最出名仍然是开头两句,成为代表古人忧患意识的千古绝唱。
不过在诗人陶渊明那里,他却把这两句诗简化成一句诗,简化成了5个字:“世短意常多。
”
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九日闲居》:“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
陶渊明开宗明义就是“世短意 常多”,人生百年,看上去很长,到头来却依旧短暂。
而在短短人生中,却有大量的烦恼和追求来纠缠人的思绪,让人难免忧患多多,无法真正超脱自在。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一个闲适的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隐士,是一个真正不追求红尘的达人,但是陶渊明内心之中,却并不能真正放弃红尘。
我们看陶渊明《读山海经》的诗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的内心之中,未尝没有猛志在。
我们看陶渊明《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的内心之中,未尝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在。
但是对陶渊明来说,种种希冀到最后都是破灭,只有田园才能寄托他的真情。
我们看《九日闲居》后面的诗句,化忧患为闲适,化忧心为自然:“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
有菊花,有美酒,田园闲居的陶渊明在面对忧患的时候,终于能够做到了超脱自然,而不必像《古诗十九首》那样醉生梦死。
当然,对于陶渊明“世短意常多”的感叹,后世诗人也有不少自己的发挥。
比如宋代文豪苏东坡,曾经化用了陶渊明的诗意,写出了《游东西岩》:“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余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余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
这首诗描写了苏东坡游览魏晋时期谢安经常游玩的东山,抒发了苏东坡对谢安及往事的一段感慨。
而“意长日月促”,其实与陶渊明的“世短意常多”意思相同,只是把人意与时间两者的顺序调换了一下。
苏东坡这首诗中也写了大量的人生忧患,比如说淝水之战前,“世运属艰难”。
而淝水之战胜利后,谢安又遭遇了流言和猜忌,所谓“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可以说,苏东坡这首诗同样是写人生忧患,不只是写谢安的忧患,写前代历史的忧患,也是写他自己的忧患。
豁达如东坡,也必有难遣之忧患也。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