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真的只是为了纪念屈原么?

我们现在说到端午就会想到是纪念屈原,不过实际上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让你对端午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
【千问解读】
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各位小伙伴是怎么安排这个小长假的呢?端午节也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了,从第一次出现端午开始已经过去了千年。
我们现在说到端午就会想到是纪念屈原,不过实际上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让你对端午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在中国古代,端午节可是相当隆重的节日,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端午节在古代各个朝代和地方,纪念的风俗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但是从现在看来,大体是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等;尤其是赛龙舟和吃粽子,成了过端午佳节的象征。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赛龙舟和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传说中,那些敬爱屈原的人们,驾着龙舟在汨罗江撒粽子,避免河中的鱼虾吃坏屈原的尸体;而屈原也因此成了端午节的象征人物。
但是真是这样吗?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端午节由来已久,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而后世学者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在司马迁之前至屈原所在的战国时期这段时间内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
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在《荆楚岁时记》记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殉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
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就莫名其妙了。
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
再来说一说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据考证,端午的"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
古代南方百越的吴越一带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而吃粽子也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据记载,当时的人们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而端午节的真正发扬光大,还是在隋唐时期,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
“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
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
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不过,既然这个误会已经形成,就让它存在下去吧,有了屈原为国跳江自尽这个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端午节明显丰满了很多;就让端午节的真正的起源及含义,留在学术界吧。
古时候少女为什么称作“黄花闺女”?是如何由来的?
像“黄花闺女”这个词汇,其含义经过多次演变后,最后终于定型,是指代那些待字闺中,青春年少,等候出家的处女。
若追根刨底,能发现这个词汇大有来头。
黄花闺女 在古代,那些皇亲国戚,以及大户人家里未出嫁的公主和小姐,都会在额头上贴上一种装饰品,名曰“花黄”,是用黄纸剪成的类似桃花一样的形状,然后粘贴在额头上,或者直接采用黄色花瓣来粘贴在额头。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说明她还是一位名花无主的待嫁女子,那些蠢蠢欲动的公子哥可以放心大胆来提亲。
,给额头贴“花黄”的做法在民间流行起来,各阶层少女争相模仿,民间就以“黄花闺女”来指代未出嫁的少女。
黄花闺女 南北朝时期,有一首著名叙事诗《木兰诗》,描述了(412年——502年)女扮男装后,替父从军,继而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然后凯旋归来,受到乡亲热烈赞扬的故事。
诗中有这么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句诗是描写花木兰在代父从军前,过着那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她每天要坐在窗前梳头,把鬓角的秀发整理得柔顺光亮,对着镜子给额头上贴上象征少女身份的花黄。
从此诗看,这时期少女贴花黄已经相当普遍,对花木兰这样的普通少女来说,也成为她每天的必做之事,跟现代女子每天要描眉涂口红是一个道理。
但“黄花闺女”的由来,并非花木兰所创,而是跟南北朝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宋武帝(363年——422年)的女儿有关。
她比花木兰早出生30多年,经过她的传播,黄花闺女一词被逐渐确定下来。
寿阳公主在我国民间素有“花神”的美誉,拥有的姿色,性格又活泼好动,成天喜欢跟一群宫女在皇宫中追逐玩耍。
某天,她玩累了,香汗淋漓,就索性躺在亭子下的长凳上休息,西风把许多的梅花吹落下来,正巧有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头,因为额头有汗珠,梅花被粘住了。
经过汗水浸渍后,寿阳公主的额头出现了一个梅花形状的印迹,怎么擦也擦不掉。
母后看到女儿额头的梅花印迹后,觉得很漂亮,更增加了女儿的妩媚动人,所以,就建议女儿保留下去。
然而,三天过后,这个印迹还是消失了。
为了让额头重新出现可人的梅花印迹,增加自己的,寿阳公主就索性每天摘几瓣梅花贴在额头,做装饰用。
宫女看到寿阳公主如此美丽动人,于是,纷纷效仿。
这个做法很快从皇宫传向了民间女子,并成为常态。
到后来,因为梅花只在才开放,平时又见不到,所以,民间女子脑洞大开,凡是在每个季节能见到的那些黄灿灿的花儿,都会摘来贴在额头,来增加自己的妖娆妩媚。
如,迎春花,刺玫花,菊花,桂花,金盏花,等等,都成为待嫁少女用过的装饰物,但姑娘们用得最多的还是梅花和菊花。
因为它们都有坚贞、高洁的美好寓意。
又到后来,姑娘们采集来这些黄色花朵,晒干后研成粉末,制作成天然颜料,把纸片或树叶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染成黄色,贴在自己额头、脸蛋、鼻尖、下巴、嘴角等部位,以彰显自己的爱美之心。
随机文章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如何用不到两万的兵力赢得官渡之战?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学心理学的女人很可怕,心理学女人非常聪明/读懂你所有小心思盘点人类不能承受的真相,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被收纳进秘密部门黑洞为什么会吸东西,黑洞为什么会吸收光/引力及第二宇宙速度太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孤竹国出现于何时?名字有何由来?
三千年前的北方大国--孤竹国 ,是初年,封为君的国度。
一般认为,孤竹国从商代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
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冀东文明已高度发达。
孤竹先民是礼仪、文明之邦,距今约3600余年。
孤竹国范围广袤,约含概今天太行山以东、内外蒙古以及东北和朝鲜地区。
其遗迹无考。
商代遗迹、遗物,遍及京津和辽西地区。
近年来,唐山市滦南县新发现有关孤竹国重要物证,如带有玉文字的玉璧、玉圭、玉钺、玉冠等大量文物。
孤竹国之谜,存世千载。
近年来,唐秦两地有关专家对孤竹国的探究。
特别是唐山地区所发现的有关孤竹国和殷商的系列玉器,为孤竹国中心的探究提供了明确的佐证。
唐山滦南大马庄区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殷商遗址发现。
如"小贾庄莲台寺商代遗址"等。
该地区除发现大量玉文字器,还发现了带有孤竹国先祖的名讳"亚微"铭文的青铜器多件。
如青铜觚、青铜鼎等。
以上器物,经国内专家学者认定,皆是殷商孤竹遗物。
故此论证,唐山滦南即是孤竹国中心。
"孤竹"一名,亦作"觚竹",最早见于和商代金文。
甲骨卜辞有关竹氏的活动,就有40多条纪录。
河南安阳,河北唐山滦南,辽宁喀左等地所发现的有关孤竹国--甲骨文、青铜器、玉文,以及《国语》、《》、《》、《》等,都见有孤竹的记载。
学术界对孤竹国名主要解释为: 一,"孤竹"亦写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 二,根据《急就篇》注:"觚者,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所记,认为"觚"和"竹"同为书写用物。
早期 约公元前1600年前,孤竹先人为先商部族一支。
商部族南下中原时,墨氏一支留在故土作为其后盾,源源不断将战略所需物资运抵中原,为商祖最终,"殷革夏命"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经济支持。
发现,孤竹先民可能就是"红山"族人南下的贵族群体。
中期 商代中叶,孤竹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物资转运贸易,多在其间进行。
这个时期的孤竹国,无论文化经济都较发达,声名四海。
殷墟甲骨亦有多件甲骨记载孤竹之事。
晚期 西周初,孤竹国为西周分化。
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管控孤竹及其北方属地和方国。
箕子东迁时,大部孤竹先民同往朝鲜。
故,此时的"孤竹国"已。
此时的孤竹国疆域,逐渐被新封赏方国压缩于燕南地区。
随后,又析孤竹为令支,孤竹国属地再次缩小。
公元前664年(13年)山戎出兵伐燕国,燕向求援,救燕出兵伐山戎之"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至此,"孤竹国"鲜见史书记载。
疆域 孤竹国腹地,在滦河西岸的海阳国境内,即今天滦县的横山以山以东滦南、曹妃甸区、乐亭两县一区境内。
孤竹国疆域,幅员辽阔,鼎盛时期,包括整个北方和朝韩。
《·地理志》记载:平州"商为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国" 。
平州管辖卢龙县、安喜县、望都县、滦州(统县三:石城县、马城县、义丰县)。
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载:辽宁省朝阳地区"殷时为孤竹国,春秋时为山戎之地,战国时其地复属燕。
" 《辽史·地理志》记载:"兴中府,古孤竹国,汉柳城县地","营州,在商孤竹国"。
兴中府、营州都是现在的辽宁省西部地域。
周后,孤竹国势力大为削弱,其疆域大为缩小,据《史记·正义》记载:"该孤竹为海阳。
" 随机文章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黑洞里面是另一个宇宙,宇宙中每个黑洞都是平行宇宙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全球人类文明发展(西方崛起)冥王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温度低达零下240摄氏度/生物不能存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