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在三国时期,曹操身边从来都不缺能人异士,而且更是有大把人挤破头都想帮曹操效力。

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的确爱才,还有就是百姓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施展自己的抱负也就只有这一条路选择了。

不过早期郭嘉还是曹操最信任的军师,郭嘉最遗憾的就是活的不长,但是郭嘉的能力绝对毋庸置疑,毕竟是能压制住司马懿的人,今天讲的这个成语威震天下就和郭嘉有关,一起来看看是个怎样的故事吧。

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郭嘉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是郭嘉。

原文如下: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

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操打算征讨袁尚及三郡乌丸,但手下不少文武却惧怕刘表会派遣刘备以讨伐曹操的名义偷袭许昌。

郭嘉表示:“曹公您的威名虽然传遍全国,但乌丸自持地处偏远,肯定不会加以防备。

我们利用他们的这个弱点发动奇袭,一定可以将其击败。

袁绍生前对乌丸的胡人和汉人都有恩惠,所以袁尚兄弟才逃到了那里。

如今青州、幽州、并州、冀州等地虽然被我军占领,但当地百姓只是迫于我军的强大压力,我们并没有施以恩惠。

如果我们舍弃乌丸而南征刘表,袁尚就可以借助乌丸的支持,召集忠心的旧部继续与我们为敌。

乌丸一旦有所动作,百姓们就会纷纷响应,这就会进一步增强蹋顿的野心,届时恐怕青州和冀州就难以被我们所控制。

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刘表不过是个空谈家,他只知才能不及刘备,重用刘备就担心日后更加难以控制,不用则刘备不会真心实意为其卖命。

目前虽然远征乌丸会造成中原空虚,但曹公根本不必担心。

”于是,曹操便率部开始远征乌丸。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郭嘉口中的“威震天下”,意为威名传遍全国。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桓宽所著《盐铁论•非鞅》中的“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远征乌丸,是曹操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并统一中国北方的关键一步。

就在此时,寄寓荆州的刘备向刘表提出利用中原空虚偷袭许昌的计划,曹营中的部分文武对此非常担心和忧虑。

此时郭嘉的表态就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

他认为不出兵征讨乌丸就无法稳定中原局势,同时认为刘备的计策虽然高明,但刘表却不会采纳。

这不但体现出郭嘉出色的战略头脑,同时也可以看出郭嘉对刘表、刘备之间关系的精准判断。

后来的历史进程也证明郭嘉的判断是正确的。

曹操远征三郡,很快便歼灭了蹋顿及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

而刘表也正如郭嘉所预料的那样拒绝了刘备的建议。

从这则成语故事可以看出,郭嘉的能力是多么的高强。

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就会成为曹、刘斗法的焦点。

"十步杀一人出处解析:李白《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侠客行》。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侠客的深深倾慕,还描绘了他对英勇无畏、行侠仗义生活的无限向往。

1诗歌原文及赏析《侠客行》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侠客的形象:“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些诗句将侠客的英姿飒爽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彰显了侠客的高超武艺与决绝果敢。

2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游侠之风盛行,李白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任侠意识为尚,创作了这首《侠客行》。

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侠客的赞美,也寄托了李白自己对于英雄主义的追求。

3诗歌影响与意义《侠客行》不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激发了人们对于侠义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诗歌与现代社会在当今社会,虽然侠客的身影已逐渐远去,但《侠客行》所蕴含的侠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勇于担当、敢于行动。

5详细解析表格 诗歌名称《侠客行》 作者李白 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游侠之风盛行 名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诗歌意义展现侠客形象,激发侠义精神追求 《侠客行》不仅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更是中华文化中侠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领会。

黄河之水天上来诗句出处及寓意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哪首诗及寓意解析这句气势磅礴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此诗不仅是李白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更以其深沉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深远。

1诗句出处《将进酒》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创作于他被长安放还之后。

诗中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

2寓意解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寓意深远,既是对黄河壮丽景色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黄河源远流长,如从天而降,奔腾不息,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及时行乐、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以下表格详细列举了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关的几个关键信息:序号信息点详细说明1诗句出处《将进酒》,唐代李白所作2创作背景李白长安放还后,内心感慨万分3寓意解读象征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4黄河景象源远流长,从天而降,奔腾不息5艺术风格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黄河之水天上来”不仅是对黄河壮丽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李白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