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分离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千问解读】
身首分离这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是在战国时期创作的一部史诗巨作。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为我们所用而且熟知的成语,今天先为大家讲讲身首分离这个成语和含义还有典故。
其实这个成语被人知道还是在《三国志》,其中曹丕在分析刘备为何败给陆逊是有提到过。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这个故事,还有首身分离的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书》,时间是在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主人公是曹丕。
原文如下:
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罢弊,外困智力,故见身于鸡头,分兵拟西陵,其计不过谓可转足前迹以摇动江东。
根未著地,摧折其支,虽未刳备五脏,使身首分离,其所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
昔吴汉先烧荆门,后发夷陵,而子阳无所逃其死;来歙始袭略阳,文叔喜之,而知隗嚣无所施其巧。
今讨此虏,正似其事,将军勉建方略,务全独克。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老贼刘备,生活在偏远的边地,冒着风险深入腹地。
相持时间一长,内部因疲困虚弱而窘迫,外部因缺乏智慧无法速胜。
所以虽然在鸡头山一带用兵,又暗中在夷陵发动攻击,这样的计划不过是故技重施,妄想迫使江东人心动摇。
但在他立足未稳之际,就遭到重创。
此战虽然没有将刘备剖腹挖心,令他的头颅与身体分离,但单单从此战投降和被杀的人数来看,已经足以使他的部属们心惊胆战。
以前吴汉烧毁荆门,然后从夷陵发动进攻,使得公孙述难逃一死;来歙一开始攻打略阳,光武帝刘秀感到非常高兴,知道隗嚣必定无计可施。
如今讨伐刘备这个敌人,情况正好相似。
希望将军勉励而为,力求全胜。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以上记载中的“身首分离”,意为头颅与身体分开,比喻斩杀或斩首。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战国策?秦策四》中的“本国残,社稷坏,首身分离,暴骨草泽。
”
夷陵之战得胜后,孙权曾经上表给曹丕,介绍了此战的战果。
曹丕随即给孙权下了一道诏书,除了对孙权的胜利表示祝贺,同时也指出了刘备失败的原因。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他在诏书中所提到的十六个字:“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罢弊,外困智力。
”东吴将领陆逊恰恰是利用了刘备的这些致命弱点而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
由此可见,曹丕还是具有一定战略战术眼光的。
千古奇书:解析《推背图》究竟是什么?
如此神奇的《推背图》究竟讲的是什么呢? 千古奇书《推背图》据传是唐太宗时期着名的天象学家风和所着,推算出大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自以来,历代帝王都将此书一刻不离地放在枕边。
网络配图 《推背图》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很有名气、同时也颇具争议的一部预言书,它预测的时间之长,准确性之高,堪称世界之首。
相传此书是唐太宗年间着名的天象学家所着,以推算大唐国运为主。
因李淳风某日夜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竟然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推背图》由此得名。
但是此时的李淳风已经推算出60个卦象了,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可以预言千年兴衰的千古奇书《推背图》。
但是由于此书的神秘玄奥,所以收藏者众多,自然版本也众多。
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它的预测方面的价值。
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推背图》是一本预言方面的书籍,但此书究竟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不知其所言。
说起《推背图》还是颇有一些神秘性的,全书由文字、图画、卦象、解说组成,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一部标准的预言书,也是现在能见到的最完整的预言书,全书共有60象,每象设有一图,还有箴言诗一首,颂一首,分别作为注解。
网络配图 每幅图像的时间相距都不一样,有的相距数百年,有的间距几十年,而且都没有固定的顺序。
但一般认为,太平盛世是没有图像的,兵戎相见的衰世倒是图像连连。
在第60幅上,绘有两人一前一后,后者用手推前者的后背,颂曰:“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或许这才是《推背图》得名的缘由吧。
虽说《推背图》的版本众多,但是现在流传最广的应是金圣叹批注的60图像本。
全书按天干地支排列出60花甲,在《推背图》的第3幅,也称为第3象,这幅图有“丙寅”的字样,接着便是八卦中的卦象。
箴言诗表达的较为含蓄,但是结合“颂”的内容就可以很明了地表达出意思了。
图中的女子手握一把刀,意是从武,然而头上的装饰更可看出是帝王的装扮,隐含之意便是一女子称帝。
在箴言诗中提到“日月当空”、“不文亦武”,很显然是在指了。
武则天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在14岁那年被选入宫成为的一个才人。
太宗死后,继位,把身处感业寺的她接回宫中封为昭仪,后又册立为皇后。
由于李治体弱多病,所以常把朝中之事交予皇后处理。
在高宗死后,武则天也曾立过两个儿子当皇上,但仍然是大权在握,亲临政权。
不久,她便自己当上了皇上,并改国号为“周”,诛杀了大批宗室大臣。
这段真实的历史在《推背图》的预言中是有据可循的。
“参透空王”,“重入帝王宫”,说的就是武则天削发为尼并两次进宫的经历,“遗枝拨尽”说的就是诛杀宗室大臣,还有“喔喔晨鸡孰是雄”还巧妙地讽刺了她当帝王的举动。
网络配图 而且在第5幅中也预言到了时期爆发的和杨玉环葬于马嵬坡的事件。
图上画的是一个马鞍,系指;还有一本史书,系指史思明;横躺在地上的妇人显然是杨玉环了。
箴言诗中用“杨花”、“木易”、“金环”来带指杨玉环。
待到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时才醒悟过来,但是中央军已经无法抵御叛军,只能节节败退。
在退到陕西的马嵬驿时,众将士不肯移步,要杀死祸国殃民的才可继续前进,后又缢死杨玉环才肯罢休。
这些事情在《推背图》中一一展示了出来。
可见这是一本极其精确地预言书。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在近些年来对其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发现有许多预言仍在继续准确地预测着历史的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部预言奇书,《推背图》真的可以未卜先知吗?当然也会存在着各种争议,有人对它,,相信预言的真实性;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蛊惑人心的歪理邪说。
关于《推背图》的是是非非,还有可能被继续争论下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初时期的七王之乱是什么样的 对汉朝造成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初期发生过一件叛乱之事,史称‘七王之乱’,那么七王之乱的发生原因以及对汉朝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呢? 事情发生在汉景帝时期,汉景帝登基后皇权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汉景帝为了加强皇权便开始了采取办法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但诸侯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实力得到壮大,想要削藩并不是那么好削的。
御史大夫便开始和汉景帝谋划削藩,还献上了《削藩策》,给汉景帝出了一个方案。
汉景帝就按照这个方案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今天说这个藩王欺负良家妇女,明天说那个藩王偷看女人上女厕所,后天再怪另一个藩王捡钱不交公等等一系列错事,因为他们做错了,所以就要被罚,今天抓这个明天抓那个。
藩王们一看这还了得迟早得动刀自己手上。
于是吴王刘濞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等六王公开反叛。
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 “请诛晁错,以”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
汉景帝一听这个情况,马上要跟晁错商量出兵事情,但朝中另有大臣则建议杀了晁错以平息七王的怒火。
汉景帝也怂,一听对方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就想着如果晁错死了应该就兵乱没了。
可惜晁错就这样成了牺牲品。
晁错的死并没有让七王停下进军的步伐,反而让他们觉得汉景帝软弱无能,加把劲皇位应该能博到手。
汉景帝这才感觉到自己杀错人了,可后悔也没用啊,事情还是要面对,还是要去解决。
所以他下定决心用武力镇压那群反叛的诸侯国。
在大将、和其他诸侯王的共同努力之下吴王被杀、楚王自杀,胶西王自首后被骂的羞愧不已自杀,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赵王也自杀,参与七国之乱的几个藩王都死了,其他诸侯国也不好受,趁机被收拾了一顿没点脾气。
经此一战诸侯国虽然还在,但没以往那般强大,也兴不起造反的实力了。
中央权利大大增强,为后期颁布‘’扫除了武装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