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生之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13 点击数:

杀生之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这次为大家介绍一个成语叫杀生之柄,虽然这不是一个常用成语,但是放在古代还是非常出名的,这次就通过三国志里面的一篇故事帮助大家了解这个成语。

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在三国中并不是很出名,但是曾为曹操立下过不少功劳,而且还有能力自制军队。

而且他还成功击退过一次关羽,也是让曹操刮目相看,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杀生之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李通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年间,主人公名叫李通。

原文如下:

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

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

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

”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

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

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

”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

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

吾以死不贰。

”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

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

遂定淮、汝之地。

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

杀生之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李通妻子的伯父犯了法,被郎陵县长赵偐收监审判,最终被处以死刑。

当时犯人的生死大权都掌握在州牧、郡守的手里。

李通说:“我们正与曹公齐心合力,不能因私废公。

”他很赞赏赵偐秉公执法、不献媚权贵的美德,与他成了至交。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派遣使者授予李通征南将军的官职,刘表也想诱使李通背叛曹操,但都遭到李通的断然拒绝。

李通的亲属和部下流着眼泪对李通说:“如今您孤军独守,形势危急。

若没有大军前来支援,您将无立锥之地,还不如趁早投降袁绍。

杀生之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李通手按剑柄斥责道:“曹公英明有韬略,一定能平定天下。

袁绍的势力虽然强大,但他不会用人,终究会变成曹操的手下败将。

我宁死也不会有二心。

”说罢,李通杀死了袁绍的使者,将袁绍授予的官印送给了曹操,又去攻打郡中的强盗瞿恭、江宫、沈成等人,并将他们的首级献给曹操。

此战过后,淮水、汝水一带得到平定,李通也因此被封为都亭侯,升任汝南郡太守。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杀生之柄”,意为决定生死命运的大权。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定法》中的“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杀生之柄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李通。

他本是荆州江夏郡的一名游侠,后来建立了一支私人武装,并在献帝建安年间投靠了曹操。

曹操任命李通为振威中郎将,驻扎汝南郡一带。

后来官渡之战爆发,袁绍和刘表争相拉拢李通,都遭到了李通的断然拒绝。

不仅如此,李通还平定了汝南郡的叛乱,为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李通一生最为威风的事情出现在江陵之战期间。

当时孙刘联盟围攻曹仁镇守的江陵。

《三国志李通传》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李通不仅在战斗中击败了名将关羽,同时还打通了与江陵的通道,为后来曹仁的安全撤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