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要用到六爻?
【千问解读】
随着周天的演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情世故的复杂化,原本的三爻卦易已经是不够用的了。
在我们先祖伏羲的先天卦的基础上,随着宇宙的发展,后来研究出来了六爻卦。
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只用六爻而不是五爻或是七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要用到六爻?南怀瑾老师是这样讲的:“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
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阶段是另外一个局面的开始。
”
事实上以现代科学证明,物理上、电子、原子的变都是六个阶段。
《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通过老子的这句话也可以间接的辅证《易经》的现代宇宙学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古代关于六爻还有这样一则解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这个说法也有很多争议,争议的地方就是何为三极?三极又是什么?在这里呢,我把一种主流观点说一下。
三极,天地人。
每一极分阴阳,三极阴阳相对。
所以六爻成。
六爻分内外卦,下三爻为内卦,上三爻为外卦。
说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罣(guà)闯(占卜师)等四人拜见梁武帝。
梁武帝很高兴,就一起玩起了射覆(通过占卜猜东西的游戏)。
游戏裁判把一只老鼠装进木匣子里,封好后拿出来让包括梁武帝在内的众多臣子猜。
梁武帝先猜,他占了一卦,火雷噬嗑卦。
武帝批断道:“噬嗑,是拘禁的象啊,匣子里装的是一只老鼠。
六爻的爻辞说‘何校灭耳,凶’,看来已经是只死老鼠了。
”群臣听后,手舞足蹈,大呼万岁。
梁武帝也自信必能射中,脸上漾开了得意之色。
其他八位臣子的批卦断语,没有人是射老鼠的。
最后打开闯公的批语,只见他这样写道:“卦在月日都很旺相,肯定是活老鼠。
八月为金,金为四数,匣子里必然有四只活老鼠。
离卦代表光明,日落以后就要熄灭了,爻辞又说‘死如弃如’,看来到日落时老鼠就都要死了。
”
大家射毕,打开匣子一看,文武百僚一见是活老鼠,都大惊失色,幸好只有一只,便责问闯公:“你说有四只老鼠,这里却只有一只,你怎么说呢?”闯公说:“剖开它的肚子看看就知道了。
”
梁武帝不好杀生,一直等到日落时见老鼠快要死了,才令人剖开鼠腹,赫然发现那只老鼠的腹内果然还有三只小老鼠!
六爻变效法自然,以自然做总结。
天地君亲师,乾坤在前,注定造就不凡。
我们至今都无法想象,我们的老祖宗头脑里装的是不是宇宙。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暗合《易经》最后附上孔子的一句话,望诸君学《易》有成。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为什么后汉第二任帝王也成了短命帝王?他是如何死的
同刘渊一样,刘和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其源于。
当年,匈奴强盛时,“以宗女为公主,以妻,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氏”(见《》)。
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及刘渊本人等留居汉地的匈奴贵族,为了政治需要而冒姓刘,并取了汉人名字。
承袭父祖,刘和也跟着姓刘。
刘宣、刘渊都非常向往汉文化,而且十分好学,满腹经纶,文武双全。
受祖上的影响和熏陶,刘和从小就开始习学:《毛诗》(即《》)、《春秋》、《易》等汉人著作。
刘和非常聪慧,接受汉学非常快,“好学夙成”,儒家经典、阴阳八卦,无所不通,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
长大以后,刘和“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见《晋书》),成为一个既熟悉儒家经典,又风度翩翩的帅哥。
在诸子中,刘渊最欣赏第四子。
刘聪不仅相貌奇异,而且“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
……十五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见《晋书》),文武兼备,堪称一代豪杰。
在刘渊组织的历次征战攻伐中,刘聪战功卓著。
不论是能力还是功劳,刘聪远胜刘和。
但是,刘渊既然为使中原民心归附,而称汉帝,最终,决定遵循立嫡以长的汉家制度。
河瑞二年(公元310年)正月,刘渊正式册立嫡长子刘和为太子。
随着身份的提升,刘和的性情也为之大变,“及为储贰,内多猜忌,驭下无恩”(见《晋书》),当了太子后,刘和开始对众兄弟无端猜忌,对文武大臣薄情寡恩,生怕有人从中作梗,伺机滋事,撼动其太子的地位,影响其继承皇位。
刘和还没当上皇帝就这般失道,真可谓有才无德,空有一副好皮囊。
知子莫若父,刘渊既立刘和,就想方设法保刘和,最理想的方案就是权力分化。
七月,刘渊染病,因对身后之事放心不下,故临终前任命陈留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洋为太傅,江都王刘延年为太保,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以上四人同时掌管政府机要。
同时,让齐王、鲁王、北海王刘乂、始安王、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西阳王刘璿等人分别掌握皇家禁卫军。
刘渊如此安排,目的就是防止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中,对刘和不利,可谓。
同月,一切安排就绪的刘渊,安心离逝,刘和即位,成为匈奴汉国第二任皇帝。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因刘和早先“猜忌无恩”,早已使得人心离散,身边真正可以倚为心腹、真正能给刘和正能量的人,寥寥无几。
贤者避,小人出,历朝历代皆如是。
果然,在刘和称帝的第三天,宗正呼延攸、侍中刘乘、卫尉西昌王刘锐就靠了上来,正是这三个佞臣,一手将刘和送上了黄泉路。
呼延攸是刘渊第一任皇后呼延氏的兄长,官拜宗正,刘渊因其素无才行,一直让他干些掌管皇帝亲族事物的闲差,至死也没有提拔他。
刘乘一向厌恶刘聪,恨不得将刘聪除之而后快。
刘锐认为自己身为卫尉、西昌王,而没有位列顾命大臣感到耻辱,心中怨气不小。
这三个佞臣各怀鬼胎,各为己私,但目的相同,都想借刘和之手,扳倒刘聪等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并从中捞取政治好处。
但凡小人,擅长挑拨离间,也最会猜度皇帝的心思。
呼延攸等人知道刘和为人猜忌,此时,正担心手握军权的刘聪等人造反,便顺势进谏:先帝刘渊不考虑轻重,让三王(刘裕、刘隆、刘乂)在皇城内统领强兵,刘聪拥兵十万在近郊驻扎,陛下居于客位,应当尽早打算,并特别指出,“此之祸难,未可测也”(见《晋书》),让刘和赶紧动手,否则,大难临头。
刘和因呼延攸是其亲舅,故。
心意已决,刘和于当日深夜便拉拢刘盛、刘钦等皇族近支,表明个人想法,不料,遭到了刘盛的激烈反对,呼延攸“命左右刃之。
盛既死,钦惧,曰惟陛下命”(见《》),勉强同意起兵。
次日四路人马开拔,刘锐率第一路攻打刘聪,呼延攸率第二路攻打刘裕,刘乘、刘钦率第三路攻打刘隆,田密、刘璿率第四路攻打刘乂。
不料田密、刘璿临阵反水,“密、璿等使人斩关奔于聪”(见《晋书》),让刘聪有了准备和防范。
刘聪深谙《孙吴兵法》,领兵打仗是强项,于是“命贯甲以待之”(见《资治通鉴》),命将士全副武装,严阵以待。
刘锐出兵后,一看刘聪这阵势,自知不敌,不战而退,与呼延攸、刘乘合兵一处,虽然斩杀了刘裕、刘隆,但皇城西名门被刘聪轻而易举攻破。
刘聪在光极殿西室杀死刘和,活捉了刘锐、呼延攸、刘乘,并将他们枭首示众。
一场因听信佞言而发动的内战就此结束,一个因过分猜忌而动粗的皇帝就此殒命。
从七月“己卯”即位,到“乙酉”身死,刘和前后只当了七天皇帝,在历朝历代短命皇帝中,位列第四。
刘和死后,刘聪废黜其皇帝名号,加谥其为。
按古代谥法,不悔前过曰戾,刘和。
刘和不辨奸佞,不念手足,一味猜忌,最终,在夺权中失势,在惊恐中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咸丰仅仅继位几年,为什么就离奇死去?
第九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继位的皇帝。
咸丰帝继位后便忙于政事,并大幅度的对朝政改革。
其实咸丰帝是一个早产儿,他母亲为了让他能够成为太子,就让太医弄了一碗催产药,就这样整整早出生了十天,因为是早产儿的原因咸丰帝从小就身体就很弱,易发病,也可以每天都在药物中生活。
咸丰帝继位的大清王朝,此时以步入衰退阶段,闭关自守。
在继位后又太平天国又在金田爆发了起义,外国国家,咄咄相逼,此时的清王朝,可以说,已是内忧外患,面临着灭亡的局面。
咸丰帝自己虽然有很远大的抱负,不过他并没有皇帝一样那么聪明,也没有有实力。
虽然咸丰帝通过各种努力,也没能改变时代的发展,终究也没有能挽回大清王朝。
而他自己的生活方面,也是整日沉迷于酒色,每天喝酒,每天晚上去后宫寻欢。
最后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去世了。
但对于咸丰帝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大的说法是咸丰帝“好色”,“精尽人亡而死”。
原因是在咸丰帝继位后,宫中的鹿苑规模进一步扩大,咸丰帝的用量很大,其原因是继位后整天泡在后宫,需要大量的鹿苑来补身体。
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无奈之下咸丰帝携众人离开了京城,跑到了避暑山庄,其中有一位的寡妇深受咸丰帝的喜爱,整天都在围着曹寡妇转。
以前在皇宫之咸丰帝是靠鹿苑在续命,可如今离开了皇宫,也没有了鹿苑的帮助。
时间一久,咸丰帝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一天晚上,咸丰帝感觉身体不舒服,在极度的虚脱中没有鹿苑的帮助下,一命呜呼了,死在了曹寡妇的床上。
咸丰帝每天这么折腾自己,时间一久,身体肯定一天不如一天。
最终于咸丰11年7月,死于热河,年仅31岁,在清东陵之定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