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酒的?
【千问解读】
说到中国的酒文化,这段历史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时间了,据说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酒曲复式发酵法。
掌握这项技术后就可以大量的进行酿造黄酒了。
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又发明了蒸馏法,使得酒的酒精浓度更高,而白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事实上,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酒是有着非常独特的情感的,而中国的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酒文化吧。
一、先秦时期的酒文化作为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夏朝只留下了暴君夏桀嗜酒的故事。
不过即使他是国君,他喝的酒现代人也未必会羡慕。
由于那个时候酿酒工艺十分落后,酒的过滤技术很不到位,夏朝的酒由于杂质偏多导致酒呈浑浊状态,因此液体看上去偏黄,所以也被称为“黄酒”。
顾名思义就是“黄颜色的酒”。
到了商周时期,酒文化空前高涨,最有利的证据就是现在传世的一些商周青铜器很多都是饮酒用的器皿。
《礼记》中就记载了那个时期出现了多种酒精饮料,包括米酒和早期的啤酒。
而且对于酿酒,国家还专门建立了一套机构。
酿酒的机构中明确了酿酒的方法制度,有专门的技术人才,甚至对酿出什么成色的酒都有专门的规定,而且根据酒的用途还进行了分类。
比如因为祭祀或其他事情需要使用的酒不是直接让人喝,所以酿造期很短、酿好后立即使用,因此被称为“事酒”;
有些酒需要储藏一段时间,就被称为“昔酒”;
而贵族喝的酒需要经过几道工序将杂质最大化滤出,所以酒质清亮,也被称为“清酒”。
而到了秦朝,由于商鞅讨厌酿酒这种“浪费粮食”的活动,所以秦朝的酒文化非常凋敝,目前还算一段缺失的历史。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百废待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随着天下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家里有了余粮之后难免要酿一些酒。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国家像垄断盐、铁一样垄断酿酒、卖酒行业。
但这一政策只持续了十几年,因为激起了广大喝酒爱好者的反感。
最后,汉武帝不得不让步,将垄断变为收专税。
而且根据酿酒原料的不同,酒还被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其中以稻米酿的酒为最优。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使团回国时从大宛引进了葡萄,因此“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葡萄酒出现了。
汉武帝非常重视葡萄的栽培,史料记载皇宫附近种的都是葡萄,借着这个“东风”葡萄酒的酿造也迅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而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竟然凭己之力推动了我国酿酒技术的发展。
当时他发现家乡县令家中酿造的酒口感非常醇厚,几经打听之下发现是酿酒方法不一样。
后来曹操便将这种新式酿酒法献给了汉献帝。
而这种酿酒的新法便是“补料发酵法”。
三国属于战乱时期,所以各地都出现了一些禁酒的政策用以存储粮食。
但是那个时期照样出了很多好酒之人,曹操便是其中的代表。
晋朝统一全国后,战争频率减少。
社会安定了粮食的存储量便开始增多,因此酿酒这种消耗粮食的工作也逐渐增多。
比如官员孔群,他一年可以通过收租获得700石糯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相当于8.4万斤。
可是这么多的粮食竟然都不够这位仁兄酿酒的!
同时,随着酒业的再度繁荣,酒的名字也不仅是区分不同酒类品种的符号,文人们开始讲求艺术效果,酒的名字也越来越美。
比如梨花春、骑蟹酒、千里醉等。
四、唐宋时期时间到了唐宋时,酒与文艺的联系达到了空前的紧密,这是我国酒文化发展的特殊时期,也非常罕见。
那个时期的文人对酒的态度更加直白,唐代出名的李白、贺知章,宋代出名的苏轼、陆游都将“酒”毫不吝啬地加入到自己的作品里,在作品中用酒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与那些“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则专业的多。
传统黄酒的酿造工艺在唐、宋两朝基本定型。
尤其是宋朝出现了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学术水平最高、论述体系最完整的黄酒指导“说明书”——《北山酒经》。
而宋人田锡写的《曲本草》则重点记载了酒曲和药酒相关的资料。
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记载了当时暹罗烧酒的相关情况,这为蒸馏烧酒的起源提供了佐证。
酒文化在元朝时也有比较突出的特色,比如统治者将民族特色的马奶酒带入了中原文化,同时元朝还盛产一种名为“答剌酥”的粮食酒。
明朝是酿酒业大发展的新时期,酒的品种、产量都大大超过以前。
由于明确规定了酒税的收取标准,反而促进了酿酒业和卖酒业的发展。
“酒”作为我国一种世代相传的特殊饮料,它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发展,同时自己也为中国文化贡献了极为丰富的内容。
但无论酒有多美好,都要记住那句话“不要贪杯呦”。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