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由来简介
【千问解读】
说到这个植树节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小编了解的就是这个植树节反正是要植树的,就此而已,本来不仅仅如此哦,植树节背后也有很多故事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植树节的由来还是有植树节的意义吧!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
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主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中国历史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古代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
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
据唐李延寿《北史》列传第五十二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当作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
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倒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
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
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
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陕西当作古代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爱慕,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爱慕,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当作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芜的平原,树木稀少,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
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用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后来经商议,于1932年发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
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
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
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
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计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
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
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
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
有关于天启宗教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天启宗教简介
事实上,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自犹太教。
发祥于中东的闪族即闪米特人,原属同一个先民,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一个维护主宰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雅威。
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都自称是自己的圣城。
同时,三教的经籍又有许多共同的联系。
如基督教的《圣经》旧约部分就是犹太教的圣经即《塔纳赫》,三教的人物也有很多相同(如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为易卜拉欣)。
但同时,三教又构成为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如伊斯兰教始终与基督教相冲突;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认为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地区是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而与伊斯兰国家相冲突等等。
历史沿革 天启宗教(又称亚伯拉罕诸教、亚伯拉罕宗教、亚伯拉罕一神诸教、世界三大信仰、沙漠诸教、闪族诸教、闪米特一神诸教、闪米特诸教等)指三个世界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由出现时间排列)。
均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伊斯兰教称呼其信徒为“经典之民”。
亚伯拉罕是希伯来人的始祖,是该民族的奠基人。
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是挪亚的长子闪的后代。
他出生在迦勒底的吾珥,后来随父亲到了哈兰,并住在那里。
亚伯兰七十五岁时,上帝(天主)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亚伯兰遂率妻子撒莱、侄子罗得等人,辗转迁徙到迦南地。
亚伯兰九十九岁的时候,上帝又向他显现,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
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叫亚伯拉罕,……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
” 亚伯拉罕的妻子不能生育,上帝同时给他的妻子改名为撒拉,预许她九十岁时得一个儿子:“到明年这时节,撒拉必给你生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
”后来,到了上帝所说的日期,撒拉生下了独子以撒。
以撒生了以扫和雅各,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开创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个支派。
当上帝拣选了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为自己的选民时,为了考验亚伯拉罕是否真正地忠于自己,他要求亚伯拉罕将他的独生子以撒当作燔祭献给上帝。
亚伯拉罕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当他正伸手拿刀去杀他的儿子时,上帝阻止了他。
上帝看到亚伯拉罕的忠诚,便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获得仇敌的城门。
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
” 由于亚伯拉罕对上帝的绝对忠诚与顺从,上帝便特别赐福给他。
以色列人因亚伯拉罕而得福,成为上帝的选民。
他们也把亚伯拉罕作为本民族的骄傲,尊称他为“上帝的仆人”、“信徒之父”等。
共同的源头 -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源自同一个原始宗教——古犹太教。
基督教是古犹太教的一个新兴教派,而伊斯兰教自称受到安拉的启示,自称《古兰经》是上帝最完善的一部启示。
共同的神-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仰同一个神,称为“雅威”和“安拉”,但是三个宗教对于这个神的诠释有很大的不同。
共同的祖先 -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认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们的祖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自由女神像简介 铜像的由来及背景是什么样的
自由女神穿着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
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是美国的象征。
1984年,美国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内涵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建造背景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称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国在188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10余年,于1884年5月完成,1885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在纽约主持揭幕仪式。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
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
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
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由女神像称不上历史古迹,仅是一件人工塑造的艺术品。
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
作为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的一个港口,人们在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小岛上矗立起了这座自由女神像。
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
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由于海面的曲度,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
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
此时,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给她拍照。
尤其是夜间,火炬内的灯光通明,加上从小岛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灯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为清晰、壮观。
同样,当海轮驶离市区码头时,也要在她旁边经过。
此时,虽然距雕像较远,但由于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见。
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摆手,有的大声同她“再见”。
自由女神像已成为船舶进出纽约港的一大景观。
建造历程 创作 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
巴托尔迪耳闻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起源 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有人认为自由女神像的设计和建造可追溯至1865年,一位在中支持北军的法国学者、政治活动家拉沃拉叶在其凡尔赛附近的家中一次晚饭后的闲谈中说:“如果应当建立一座雕像来纪念美国的独立,我认为只有我们两国共同建造才是天经地义的。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一份发布于2000年的报告中表示,这一说法来自于1885年募款的宣传小册子,并不准确;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构想最可能出现于1870年根据巴特勒迪自述,上述说法提到的闲谈中他也在场。
拉沃拉叶的想法没有成为正式的提议,但发了巴特勒迪。
由于的统治对思想自由的压制,巴特勒迪没有立刻行动,而是仅仅和拉沃拉叶进行了讨论。
巴特勒迪还联系了埃及赫迪夫伊斯梅尔帕夏,后者曾计划在苏伊士运河塞得港附近建造一座古埃及女性法拉欣身披长袍、高举火炬的形象的巨型灯塔,并为之绘制了草图、制作了模型,最终没有建造。
和苏伊士运河上这座灯塔类似的计划还有罗得岛太阳神铜像,这座太阳神赫利俄斯形象的古代铜像据推测超过100英尺(30米)高,同样位于港口的入口处,为来往的船只提供灯光引导。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巴特勒迪作为陆军少校参战。
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被俘获并废黜,巴特勒迪的家乡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战后巴特勒迪计划前往美国,他和拉沃拉叶认为当时正是和一些有影响力的美国人讨论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时机。
1871年6月,巴特勒迪带着拉沃拉叶的介绍信横渡大西洋,来到美国。
巴特勒迪甫一到达纽约港便注意到了贝德罗岛。
他发现往来的船只必然经过这一小岛。
他还得知此岛是为美国政府所有,进而欣喜的写信给拉沃拉叶,称此地为“所有州共有的土地”。
巴特勒迪会见了很多纽约各界名流,还拜访了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并得到其保证,认为取得贝德罗岛作为雕像的选址不会太困难。
巴特勒迪又乘火车两次横穿美国,会见了许多可能对雕像计划持乐观态度的美国人。
然而,他仍认为美法两国公众对这一计划的支持程度尚不足,因此和拉沃拉叶决定继续等待合适时机。
巴特勒迪的作品贝尔福雄狮 巴特勒迪早于1870年即为雕像制作了第一个模型。
他的一个美国艺术家朋友将其访美期间带去的草图收藏于罗得岛州的工作室中。
巴特勒迪返回法国后继续进行雕像的设计。
他同时还参与了若干支持法国爱国精神的雕像设计,这其中包括贝尔福的标志性雕塑贝尔福雄狮。
这座长73英尺(22米)的雕像是为了纪念普鲁士对贝尔福城堡长达三个月的围攻而建造的,表现了挑衅性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
这种浪漫主义风格影响了巴特勒迪对自由女神像的设计。
没过多久,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
巴托尔迪认为让她来为“照亮全球的”自由女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称的,让娜欣然允诺。
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终于结为夫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