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会议的过程简介是怎么回事?西汉盐铁会议的重要内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简介:盐铁之议,又称,是汉昭帝时,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

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

【千问解读】

盐铁之议,又称,是汉昭帝时,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

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

会议流程 召集人员 始元五年(前82年)六月,向霍光建议“行文帝时期政策,提倡节俭、对民宽和”,霍光采纳,诏令三辅、太常各举“贤良”二人,各郡国察举“文学”一人。

开始时间 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召集抵达京师的贤良文学(所选拔出的人才),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会议在京师隆重召开。

结束时间 始元六年(前81年)七月,会议结束,历时五个多月。

与会人员 政府官员:御史大夫,丞相府的属官丞相史和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等。

政府方面的主要发言人,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发言一百一十四次。

御史发言十九次,丞相史发言十五次。

民间人士:贤良、文学,即“贤良方正”,共六十余人。

贤良是已经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学是在某种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名士,他们都不是国家的官吏,而属于民间的知名人士。

留下姓名的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等。

贤良文学也是经过一定挑选的,并不是每个郡平均出人。

中间方:丞相田千秋,他发言不多,只是在双方辩论激烈的时候,讲一些折中调解的话。

争论焦点 盐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所疾苦,教化之要”。

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不仅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论辩,而且充分肯定了诸如抗击匈奴、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抑摧豪强和农商并举政策的作用。

此外,还涉及农业的基本政策,对社会现状的估计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古与今的关系等问题,这次会议已成为汉武帝一代政治得失的会议。

经济政策 贤良文学全盘否定官营政策,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等“与民争利”,并导致民风败化,把盐铁等官营视为民所疾苦的根源;主农民从事本业(农业),抑制末业(商业),即重农抑商。

其本质则是抑制官商,即反对官营。

他们认为盐铁官营之后,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大而不适用;同时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均输法推行后,均输官征收当地没有的物品,采取欺诈手段,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给农民造成了更大的负担和痛苦。

平推法的施行,导致物价上涨,出现营私舞弊、官商勾结甚至囤积居奇的现象。

桑弘羊承认盐铁等官营事业,由于一些地方官不按国家规定的办法行事,造成了一些流弊。

但他批驳了贤良文学们全盘加以否定的看法。

他认为兴盐铁、酒榷、置均输平准,扩大了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而且,这些政策便于堵塞豪强大家的兼并之路,且可济民救灾,有益于农民。

如果政府不实施官营政策,增加收入,就要增加农民的赋税,反而更会加重农民的负担。

对外政策 对匈奴的政策上,贤良文学反对向匈奴用武力,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依靠德政的感化维持和亲局面。

他们认为,匈奴远处漠北,对其侵扰活动,主要应用德化,多给他们点财物,与他们和亲,搞好双方的关系。

他们认为汉武帝对匈奴进行的几次大规模的战争,都是几个好事之臣,故意夸大敌情,欺骗了汉武帝,挑起了战祸。

这几次战争没有能削弱匈奴,反而造成了西汉国势的衰弱,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

桑弘羊则主战,坚决反对和亲。

他认为匈奴反复无,屡次破坏和亲,侵扰边境,不能采用德政感化,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保证汉王朝的安全;强调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成功的,击败了匈奴的大军,保卫了国家边境的安宁,是“当世之务,后世之利”,将会流传千古。

治国理念 对西汉独尊儒术后的统治政策,汉宣帝做过一个经典概括:“霸王道杂之”,具体做法就是德刑并用,理论渊源就是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相互结合,以儒学为主题,法家思想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吸收墨家道家和阴阳家等的思想。

武帝独尊儒术后,为了达到恩威并用双管齐下的目的,大力推行“霸王道杂之”的政策。

贤良文学信奉儒家的仁义学说,主张德治,认为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特别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酷良,如杜周、张汤、王温舒等人,连法律也不顾,随意谄害无辜的群众,动不动就一人犯罪,株连全族,搞得人心恐惶,动乱不安,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他们一再引证历史教训,批判严刑峻法,指为亡国之道,把严刑峻法看作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桑弘羊以法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法治,坚信刑法可以止暴,特别推崇严刑峻法的作用。

他认为治民之道不在教化,而在励行法治,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有了严刑峻法,百姓就小心谨慎,奸邪自然止息。

针对贤良文学对一些酷吏的指责,他认为这些酷良都能作到以法治事,对犯法者雷厉风行地加以处决,毫不手软,所以在他们治理的地方,能作到寇止奸禁,取得良好的治绩。

义利之争 关于重义与重利导向的争论关系着对经济活动如何引导,决定着统治者的策略取向。

贤良文学以儒家为旗帜,主张人性善良,不能只讲利,还必须有义的约束。

坚持崇尚仁义才是真正的治国之本。

桑弘羊是以法家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者,主张重利轻义,认为人性自私,趋利避害,重利是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并明确指出财富是仁义的基础。

随机文章请问明朝是被谁所灭?李自成还是清朝?解析第五代战斗机世界排名,歼-20力压美饿位列第三死亡体验馆有什么感觉,体验死去活来的感觉(并非真正死亡)解放军自制神器飞雷炮的原理,曾经打得国民党和美联军丢盔弃甲揭秘河南洛阳盗墓大案,疯狂盗墓贼用火药炸开皇后陵盗掘国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鲁桓公是如何死的?为什么说是非正常死亡是怎么回事??

十八年(即公元前六九四年),鲁桓公携夫人访问,结果遭遇意外死亡,其情节颇荒诞不堪。

彼时齐国国君为齐襄公,名诸儿,他与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要命的是,这两兄妹很早以前就有了乱伦关系。

陪同出访的文姜一到齐国,就地找她的诸儿哥哥私会去了。

事情暴露后,被公然在国际场合戴了绿帽子的鲁桓公大怒,狠狠地训斥了文姜一通。

结果文姜返回去向诸儿哥哥诉说委曲,顺带造谣说桓公声称自己两个儿子太子同和公子友都是诸儿与自己私通生下的。

齐襄公闻言也怒了,借宴请之机将鲁桓公灌醉,然后指使公子彭生送桓公上车并在车上将其肋骨勒断,在位一十八年的国君鲁桓公就此毙命。

桓公毙命于齐,鲁国派使者前去质问:“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

禮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

请以彭生除之。

”意思是我家领导畏于齐君威严,不敢安居在家,特意前往齐国重修旧好,不料事毕未归,反而客死齐国,事件在诸侯国当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若桓公果真死于彭生之手,那么请杀彭生以作交待。

不难相像,鲁国对桓公之死的反应实在算是示弱,这也是实力不济之下的无奈之举。

齐襄公,杀了公子彭生,算是对鲁国有了交待。

桓公未继位之前,虽为太子(名“允”),但因其年龄太小,在其父去世之后,鲁国群臣一致主张由公子息继位。

公子息是个厚道人,压力之下,勉强以摄政的身份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是为隐公。

鲁隐公既为国君,且位置非常稳固,但仍长期奉太子允为正,早就做好了还政于允的准备。

即便如此,在政客羽父的操弄之下,隐公死于暗杀,桓公继位。

应该说,隐公被杀是在桓公默许之下发生的。

《春秋》仅记“公薨”未记“葬隐公”,左传说这是“未成丧也”,意思是未按国君之礼安葬隐公,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桓公的态度。

鲁桓公在位一十八年,因夫人文姜红杏出墙而死于非命。

《春秋》所载鲁国十二君,被杀而死者三,先隐公,次桓公,后闵公。

桓公死后,公子同继位,是为。

守寡的文姜以君的身份仍不时与诸儿哥哥幽会,庄公元年(即鲁桓公死后次年),《春秋》记载“三月,夫人孙于齐”。

“孙”即“逊”,出逃的意思,是说文姜擅自跑回齐国(不用说又是与齐襄公私会去了)。

对寡妇文姜的行踪,《春秋》和《左传》时有记载,其行事之率性,亦可算春秋一奇。

以下列举《春秋》原文记载文姜孀居期间的几次外出,为便于阅读,本文作者对原文略有修改: (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

意思是擅自跑到齐国去了,“孙”即“逊”,逃跑的意思。

此时太子同刚刚继位为君,姜氏身为太后,居然就自己跑了。

左传进而解释,这里只提夫人而不提姜氏,是因为庄公知道父亲桓公之死与母亲姜氏有直接关系,故而断绝了母子关系,史官于礼不书姜氏二字。

(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次年冬天,文姜与齐襄公在禚地私会,左传解释说,春秋之所以记载此事,是要昭示文姜与齐侯的奸情于天下。

不过此处史官对其复以“姜氏”称呼,估计庄公与文姜母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祝丘是鲁国境内地名,位于今山东临沂。

文姜在祝丘宴请齐襄公,两人公然相会。

《春秋》能记此事,史官必定非常不齿姜氏。

(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庄公五年的夏季,文姜跑到齐国军队驻地见齐襄公去了。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七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跑去做什么呢?左传没有解释,不过可以肯定不是正经事,不然《春秋》不会记。

(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死了。

我估计鲁国史官当年刻下这一句之后,一定长吁了口气。

鲁国终于不再因文姜过于出格的行径而自感蒙羞了。

随机文章日本博物馆中的美人鱼木乃伊,身长1.7米人身鱼尾被供奉狗为什么喜欢吃屎呢?大便中含有狗狗需要的美味/消除气味防天敌玛雅文明水晶头骨的秘密,或藏宇宙和人类起源之谜/关系地球命运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宇航员,遇难连尸体都回不来(多数粉身碎骨)佛说命运坎坷的人特征,心态失衡/充满嫉妒/喜爱攀比/不懂发泄情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密:徐国的文化是怎么样的?

,至西周时期诸侯国。

之子若木为徐国开国君主,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

周敬王时期,徐国灭亡,历四十余君,享国一千六百余年。

徐国文化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

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

西周金文中几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

"孚"相当于获取和掠夺的意思,"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安徽)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

《兮甲盘》铭记载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

""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

仅在周穆王时代,就发现十五器和淮夷有关的战争记录的铭文。

(·鲁颂·泮水)写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为尾结之句。

徐国经济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

在廿世纪50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儿钟"、"徐髂尹钲"、"义楚钟"、"徐王义楚铺"、"王孙遗者钟"、"徐王庚儿钟"都是有铭文的。

其他还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铭"、"壶"、"豆形兽尊仪"、"徐宝蕴"、"大徐王寿铭"、"徐冠卑"、"环头"之刀头。

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国晚期(春秋时代)的东西,而徐国鼎盛期在西周,那时候的徐器想已在战乱中被掠夺、进献或散失,到目前为止尚不见批量出土、闻世、发现。

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重3.2公斤,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系徐子"氽"随葬之品,同时出土的还有铜箭头等。

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三件青铜器都是徐国的遗物,其中有一件铭文18字"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

"炉盆就如现在火盘,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

1982年在绍兴发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铜器中有三件铸有铭文,这三件有铭文的铜器是鼎、炉、缶。

缶的肩部有-周铭文因残损未能释读。

炉的底部有铭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样。

鼎的器盖与器肩各有相同铭文44字,标明徐肴尹自作汤鼎。

据学家考证,肴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关于青铜器,古代有"作兵"的传说,东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后裔,徐器制作曾经处于领先和承前后的位置。

徐器继承了商器的传统。

例如:商器没有钟、只有铎,铎形状与钟已相同,但比钟小、口是向上的,有柄,执柄而敲鸣,如有铭文一般都刻在柄上。

从西周开始才有口向下的钟出现,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铎的音变,在浙江绍兴出土有越器句镏,当系受徐器的影响。

徐器也善于学习和模仿西周的青铜器制作,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

在安徽屯溪、江苏丹徒等地出土时期的青铜器,不同于当时南方青铜器的制作风格,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及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徐器的中间过渡是难以否定的。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

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

(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

"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

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诗经.鲁颂·炯》是歌颂养马众多的篇章,相对来说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着优势。

《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

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

""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联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

"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随机文章传闻渔民捕获一条真龙,长3米全身雪白吓呆专家详解宇宙中最恐怖的星球,温度1000摄氏度以上(堪称地狱)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揭秘神仙为什么要下凡历劫,经历情劫和万丈红尘才能够成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盐铁会议的过程简介是怎么回事?西汉盐铁会议的重要内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