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典故出处介绍(附释义)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10 点击数:

王佐之才典故出处介绍(附释义)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董卓是在东汉末年推动三国鼎立的关键因素。

如果不是董卓挟天子已令诸侯,那天下人也不会讨伐董卓,等董卓讨伐完毕汉室实际上再也不是真正的掌权者了。

今天为大家讲的成语王佐之才就是出自董卓传,总有人觉得董卓和曹操很像,虽然他们都有残暴的一面,但是曹操修养更好,文学造诣也高,这让很多人不得不服他。

王佐之才典故出处介绍(附释义)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董卓传》注引《汉纪》,时间大约是在汉桓帝期间,主人公名叫王允。

原文如下:

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

少有大节,郭泰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

”泰虽先达,遂与定交。

三公并辟,历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为从事,迁河南尹、尚书令。

及为司徒,其所以扶持王室,甚得大臣之节,自天子以下,皆倚赖焉。

卓亦推信之,委以朝廷。

王佐之才典故出处介绍(附释义)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氏。

少年时期非常有气节,郭泰见到王允后非常惊奇,并表示:“这个姓王的后生就好像千里马一样,是辅佐皇帝成就大业的杰出人才。

”郭泰虽是前辈,但与王允成了忘年之交。

三公府征辟王允为官,王允被任命为豫州刺史,他又征辟了荀爽、孔融担任从事。

后来王允又历任河南尹、尚书令等职。

在担任司徒期间,王允一心扶持王室,很有大臣的节操。

皇帝以下的大臣,大都依附于他,就连董卓也非常推崇和信任他,将朝中的大事都交给他来处理。

王佐之才典故出处介绍(附释义)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郭泰口中的“王佐之才”,意为辅佐皇帝成就大业的杰出人才。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王允是汉末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此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少年时期就得到名士郭泰的垂青,被誉为有王佐之才。

后来,王允受到三公的征辟,从州刺史做到了仕途这样的高位。

此人的工作能力超强,为人处世也非常公正,故此不但得到了满朝文武的推崇,就连权臣董卓也对他委以重任。

王佐之才典故出处介绍(附释义)

不过,显然董卓并不了解王允。

他只看到了王允的能力,却对王允忠于王室的特性缺乏认识。

王允表面上顺从董卓,暗地里却积蓄力量,打算除掉这个为祸朝政的奸臣。

最终,王允在董卓部下吕布的协助下杀死了董卓,汉末朝廷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喘息机会。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王允能力不俗,但他却遇上了能力更为强劲的贾诩。

正是在贾诩的协助下,董卓残余势力才得以死灰复燃,并在三个月时间内聚集了十万人马,不仅杀死了王允,还控制了汉末朝廷,王允一心想匡扶汉室的愿望也化为了泡影。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