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超高龄老奶奶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12 点击数:
简介:近日,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许静教授、孙姗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95岁超高龄老奶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同时该例也成为天津市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的最高龄患者。

这也是继去年一位94岁老人成功接受该团队手术并成为全国第二高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后,该团队再次取得突破,为更多高龄老人带去延续生命的希望。

据了解,今年95岁的王奶奶身材较为瘦小,曾于200

【千问解读】

近日,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许静教授、孙姗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95岁超高龄老奶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同时该例也成为天津市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的最高龄患者。

这也是继去年一位94岁老人成功接受该团队手术并成为全国第二高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后,该团队再次取得突破,为更多高龄老人带去延续生命的希望。

据了解,今年95岁的王奶奶身材较为瘦小,曾于2004年5月出现头晕心悸、黑矇晕厥的情况来到胸科医院治疗,考虑其长期低血压、持续性房颤,于是医院为其进行了“起搏器安置治疗术”,植入了当时国内最新上市的双腔起搏器。

2012年8月,王奶奶第一个起搏器的电池耗竭回到医院更换,恰逢双腔带MVP(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能减少心室起搏对于心功能影响的起搏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家属果断选择了该款当时最新的起搏器。

近日,家属又发现第二个起搏器电池接近耗竭,需再次进行起搏器更换术,于是马上将王奶奶送到医院。

经检查发现,虽然王奶奶体内安置的起搏器在更新,但其埋入皮下的电极一直没有更换,从2004年到现在,电极使用已超过了17年,为避免今后电极发生故障再次手术,一定要制定最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诊疗方案。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许静教授、孙姗教授团队进行了完善的术前讨论:王奶奶超高龄,皮下脂肪薄不易埋入设备,再次手术的感染风险大,且其还患有脑梗,长时间手术配合能力差等,最终团队认为,手术应在保留原起搏器和电极并调整为OVO模式(只感知不起博)的同时,在其心室新植入近两年最新上市的体积最小、无电极设计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这样的手术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王奶奶的痛苦及再次手术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

10月25日下午,许静教授、孙姗教授、李鹏教授带领团队为王奶奶施行手术。

在局部麻醉后,医生穿刺右侧股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并由此通路将胶囊大小的无导线起搏器送入右室间隔,选定合适的位置固定,在确认“胶囊”的固定状态及工作参数良好后,手术的主要部分就完成了,用时仅25分钟。

整个手术中,王奶奶配合良好,第二天就能够下床自由活动了。

术后团队仔细检查其起搏器各项参数良好,精神头十足的王奶奶高兴地向全体医务人员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Micra无导线起搏器如同药物胶囊大小,体积比传统起搏器减少93%,重量仅1.75克,电池寿命可长达12年,兼容全身核磁共振扫描。

植入后,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能改善患者体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比传统的起搏器植入手术,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耗时短,且患者没有伤疤、电极、囊袋,可避免传统起搏器手术在穿刺和导线植入后可能出现的气胸、电极磨损、移位、囊袋感染等并发症。

尤其适合有传统起搏器并发症、感染风险大、解剖或血管异常、不需要频繁起搏的患者。

95岁超高龄老奶奶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北宋官员退休难:范延召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

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

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

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

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

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

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

北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

他是四朝(、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

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

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司马光看重“宿德元老”文彦博的才能与威望,极力推荐。

就这样,已过80岁高龄的文彦博“落致仕”,被授予“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再担大任。

他思维敏捷、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时人评价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

真宗朝的老将范延召(927—1001)更是勇猛不减当年。

咸平二年(999年),北部边防吃紧,契丹人南下来犯,73岁的范延召毅然随驾北征,“与(契丹敌兵)战瀛洲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

仁宗朝老将王德用(977—1056)熟知军中情伪,善于恩抚属下,“多得士心”。

他名震边塞,为契丹(辽国)所忌。

至和元年(1054年),78岁高龄的王德用“落致仕”,被授予枢密使重职,督察全国军务。

至和二年(1055年),契丹使者来访,称赞宋廷“以公(王德用)典枢密而用富公(富弼)为相,将相皆得人矣”。

这些年过70仍被朝廷重用的官员,其经验智慧被视为国家的财富。

鉴于不能忽视的年龄与健康因素,君主们常常对这些老臣加以特殊礼遇。

如:前文已提及的文彦博,元祐元年(1086年)拜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时,已是81岁高龄,被特许“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后来又改为“十日一赴都堂,一月一赴经筵”,能保证机要政务参与决策即可。

两朝重臣吕公著元祐三年(1088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时,也已是71岁高龄,被特许“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朝;出入都勿拘时;常行文书免签书;别建府第,许执政往议事”等。

枢密使张昇70岁时“请老”(申请退休),英宗极力挽留,声称“太尉勤劳王家,讵可遽去?”特许他“五日一至枢密院”,还免除其觐见皇帝时复杂的礼节“进见毋舞蹈,受赐勿跪”等。

人老不讲筋骨为能,是不能忽视的客观事实。

70岁高龄的老人身处政府要职,常常要面对那么多的繁剧事务,要想都处理得当也真是勉为其难。

仁宗朝老臣陈尧佐拜相时已是75岁高龄,在这个“佐天下,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的重任上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加上同时拜相的王随(已65岁)正“属疾在告”(请假在家养病),导致政务积压,“事多不举”,时人讥讽“中书番(宰相议事机构)为养病坊”,最终两人均被解职。

接替他们职务的张士逊是第三次拜相,也已是75岁高龄。

与前两次经历相比,这时的他年事已高却又偏逢多事之秋。

当时,政府决意精简辇官为禁军,辇官们不满,纷纷携家人在京城喧诉抗议,“张士逊方朝,马惊堕地”,幸好只是受了惊吓,没太伤着筋骨,皇帝特许他“五日一朝”。

可是谏官们不放过他,纷纷上书,弹劾他“无所建明”“政府岂养病之地邪”等等。

张士逊坐立不安,决意退出政坛,连续七次上书“请老”,最终获准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享86岁高龄。

可怜一些“耆德”老臣,被皇帝所倚重、累请致仕而不得,终日被机要政务缠身,劳心劳力而“卒于任”。

两朝元老向敏中(949—1020)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故虽衰疾,终不得谢(退休)”,72岁死于宰相任上。

哲宗初年,老臣孙固(1016—1090)屡请致仕,太皇诚意挽留“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

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

孙固得此知遇之恩,不便再提致仕之请,只得“强起视事”,又忙碌了两三年,75岁死于任上。

在位期间,重视守边大臣的挑选,老臣孙沔被授予边地重职,可怜已71岁高龄的他,终因年老力衰受不了远途跋涉之苦而死于赴任途中。

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0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成熟了,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级阶段,多年积累的经验堪为后辈推崇,一些关键问题的咨询是必要的;同时,“”,这又是一个超脱物欲、名利追逐的阶段,回归自我,颐养天年。

而二者的协调是不容易把握的,北宋老年官员们的荣耀与尴尬正说明了上述两点,给后人以思考与发。

随机文章墨西哥干尸博物馆,世界最小婴儿干尸(刚出生)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樱木花道为什么剪头发,削发是为了谢罪/樱木叛逆染红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弘晸:被囚禁了53年的康熙子孙,还活了82岁高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弘晸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作为大清王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国君,6岁登基到直到68岁才去世,在位61年为大清的统一和治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在许多事情上他都处理的英明果断,但是唯独在新立储君这一块却失算了,导致自己的儿子们爆发了“九子夺嫡”的悲惨场面。

九子夺嫡的发生与康熙有着巨大的联系,在古代新立储君都是立长不立幼,但是大阿哥胤禔只不过是个庶长子,向来得不到康熙的青睐,自然而然皇太子落到了二阿哥的头上,但是此人当上皇太子后却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

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

皇太子被废剩下的阿哥感觉到了时机,所以就开始拉帮结派,形成了以四阿哥和八阿哥为核心的两大势力进行夺权,而胤禛显然不被其他人看好,首先他的支持者只有老十三,剩下的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胤禩的支持者。

而九阿哥本是逍遥自在之人,他对皇位毫无兴趣,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但是他从小就和十四弟和他八哥就关系非常好,在朝政上的立场十分明确。

同时胤禟十分有钱,在当时,他就是个大土豪,所以八皇子和十四皇子也离不开胤禟的辅助,八皇子和十四皇子的很多钱财都是有胤禟提携帮帮忙,可以说胤禟就是他们的钱庄。

胤禟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好,那就是他的好友十分多,所以这一点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军队里,都是极大增加了这两位皇子的拥护者。

夺嫡的热战中胤禟不断的帮助八皇子和十四皇子,对其他皇子也有过援助,但他唯独对的四哥毫无正视过。

可是他没想到,1722年,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当时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胤禛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拿下了皇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胤禛上位后,当然首要的是铲除异己,八王爷的党派一个一个的备受打压,胤禟的人生就此陨落。

最后,胤禟被抓到把柄,以其下人闹事为由命人前往约束。

而胤禟不仅没有好好招待雍正派去的人,还傲气相对。

雍正知道后非常生气,削去了胤禟爵位,其福晋和嫡长子皆被囚禁起来。

胤禟的嫡长子弘晸,在这场这场九子夺嫡中毫无关系。

但是雍正还是没有想过要轻饶他。

弘晸成为康熙悲惨无辜的皇孙中的一个,除了让他能够饿不死,其余的一切都是禁止的。

如此苛刻的对待,其他八皇子的党羽被折磨的死的死,基本没人活下来,而弘晸却十分的顽强,弘晸在拘禁处度过50余年,直到时期。

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个快入土的老头了。

后来,他的父亲胤禟被恢复宗籍,而弘晸也被赐为闲散大臣。

弘晸的经历也正应了那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一个毫无瓜葛的人,因为一场夺位而被拘禁50年,这种折磨真的太残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95岁超高龄老奶奶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