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带你看韭菜的前世今生
【千问解读】
说到韭菜想必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说法的一种事物了,传言啊会壮阳,壮不状小编不知道,但是韭菜的味道还是可以的,不管是怎么吃,味道都还阔以啊,最近不少的老哥也说了,韭菜这么好吃,那么这个韭菜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它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呢?下面我们一起花5分钟来看看韭菜的前世今生吧,看看韭菜的千年历史。
韭菜现在来看是一种非常寻常的蔬菜,但韭菜的身世可是不简单,里面包含了不少的历史故事,在古代一度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用菜。
那么韭菜的前世今生到底有哪些非同寻常的故事呢?这里科学兴农就和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关于韭菜不一般的身世故事。
《说文解字》一书是东汉时期许慎编著的一本关于汉字起源和字形分析的书籍,在这本著作当中关于韭菜相关的字曾有多次涉及,关于“韭”字,在《说文▪韭部》的解释为:
“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
意思是说韭菜这种蔬菜种植之后就能够长久的收割。
韭菜的“韭”字属于象形字,字的下部“一”代表的是土地,上面的“非”在小篆的书写下非常想旺盛生长的韭菜叶子。
在我国韭菜也常被写作“韮菜”,宋代官修韵书《广韵▪有韵》当中解释到“韭,俗称韮。
”为何会这样呢?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在我国古代的汉字并不像现在一样都是有固定的写法和意义的,而是有很多异体字,这些异体字虽然写法上不一样,但是意义上是一样的。
之所以将韭菜的“韭”上面加上一个“草”字头,是因为韭菜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能够连续收割,所以上面加上了草字头。
韭菜在现代人看来就是一种普通的蔬菜,但是在古代韭菜可是祭祀必备的贡品菜之一。
早在《诗经·豳风·七月》当中就有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的说法,孔颖达在《五经正义》当中注释为:
“四之日其早,朝献黑羔於神,祭用韭菜,而开之所以御暑,言先公之教,寒暑有备也。
”
意思是说到了四之日(周代历法当中的四月)这一天需要献上羔羊和韭菜进行祭祀。
对于用韭菜进行祭祀的记载历史还有很多,比如在《史记》当中就有用鸡蛋炒韭菜进行祭祀的内容,《资治通鉴》当中也有“献羔祭韭”的记载。
一直到明清时期,韭菜用来祭祀的做法依然盛行《清史稿▪礼志》当中也有正月用韭菜进行祭祀的内容。
看来韭菜在我国历史上作为祭祀用的做法是由来已久,并且地位非常稳固。
不过是近代以来人们逐渐将这一做法省去了。
有朋友应该会好奇为何要用韭菜进行祭祀,其实这主要和韭菜的生长特点有关,韭菜有“剪而复生”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让韭菜看起来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用其进行祭祀用乞求保佑祖孙代代昌盛的意思。
除了韭菜的象性意义之外,韭菜的特殊气味也是其成为祭祀用品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荤菜”指的应该是肉菜,但是在古代就不同了,韭菜也是属于荤菜的,而且属于“五荤”之一。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五荤”也就是“五辛”,是五种带有辛辣等特殊气味的蔬菜,其中就有韭菜。
古人认为韭菜的“辛辣”能够起到去除身体当中污浊之气的效果,所以人们喜爱韭菜,希望通过食用韭菜,达到菜清洗自己的五脏六腑的作用。
在晋代的《风土记》当中就有记载:
“正元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
五辛者,以发五腑之气也。
”
意思是说正元日(正月初一)拜寿的时候要用到“五辛”,这样能起到一个祛除五腑杂气的作用。
用春季的新韭菜来祭祀也有让先人品尝新鲜春味,去除过去一年当中污浊之气的意思。
但韭菜也因为自己特殊的气味不被一些人喜爱,其中佛家子弟就不能食用韭菜,其特殊气味,被认为是神灵所不喜爱,佛家弟子是不能食用这类蔬菜的。
受佛家的影响,道家也对“五辛”做出了规定,在南北朝时的道教文献《正一法文修真旨要》当中就把“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五种蔬菜列为“五辛”,其中就有韭菜的身影。
韭菜的原产地就在我国,野生韭菜在我国几乎每个地方都能够找到。
春秋时期的《夏小正》当中就记载“正月囿有韭”意思是说正月的菜园子里种植有韭菜,这样来看我国驯化并种植韭菜的历史最少要有2500年之久。
温室种植韭菜的技术早在我国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汉书·召信臣传》当中就有关于当时贵族命人冬季生火在室内种植韭菜以供食用的记载。
而在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当中已经有韭黄的记录了。
关于韭菜的各种种植方法,我国的农业书籍当中也是有非常多的介绍,比如《齐民要术》、《王祯农书》等农业著作当中都有关于韭菜种植技术的记载。
这样看来我国的韭菜种植技术在古代已经非常高了。
我国不光种植韭菜的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历代还都非常重视韭菜的种植。
早在西汉时期《汉书▪龚遂传》当中就记载到渤海太守龚遂规定当地人必须要每人种植一畦韭菜。
五代时期也有“课民种木及韭”的记载。
到宋代也有相关要求百姓必须种植韭菜的记载。
这也能看出来韭菜种植在我国古代一直是被统治者所重视的,韭菜鲜嫩可口,老百姓自然也是非常乐意种植韭菜的。
说了这么多的韭菜的历史,是不是突然间觉得不起眼的小韭菜居然也是大有来头的,家中没有种植韭菜的朋友赶紧行动起来种植吧!
江苏淮安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调整,课间休息15分钟
具体文件,请跟随自主选拔在线一起看看吧!自主选拔在线了解到,为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睡眠时间和运动时间充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 专项行动”的通知》(苏教体艺函〔2025〕2 号)关于“自 2025 年 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要落实 15 分钟课间时长”的工 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25 年春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做如下调整。
作息时间参考样表
罗塞塔号找到“菲莱”了!是“菲莱”不是“韭菜”哦
这个在大家眼中消失已久的探测器终于被找到了。
我们先看看它消失的过程。
“菲莱”探测器于2014年11月尝试登陆67P彗星。
由于一系列的意外,“菲莱”没能着陆在阳光充足的预定地点,而是跌入了一处陡峭悬崖的底部,无法通过太阳能给电池补充电力。
尽管如此,“菲莱”仍在彗星表面坚持工作了64个小时,并在电池耗尽之前发回了全部科学数据。
科学家预期,随着67P彗星逐渐靠近近日点,“菲莱”着陆点的光照条件或许会有改善,可能让它从沉睡中醒来。
2015年6月,“菲莱”着陆器果真如科学家预期一般,先后数次苏醒,并与“罗塞塔”探测器建立了短暂的通讯联络。
可惜,这几次联络都未能传回任何科学数据。
此后,67P彗星通过近地点,开始再次远离太阳,“菲莱”再度苏醒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2016年2月,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称,再次与“菲莱”建立联络的希望“几近于零”。
但至少那时,“罗塞塔”上的通讯设备仍在聆听,以备万一。
“菲莱”号掉进某个坑里或者缝里,导致每日照射阳光时间不够,能量不足。
要想自己爬出来显得极其不容易。
不过最近有了好消息:据欧空局(ESA)9月5日消息,将于本月底结束67P彗星探测任务的罗塞塔号探测器发回了一张惊人图片,该照片拍到了已失去联系一年多的“菲莱”号着陆器,照片显示该着陆器被卡在67P彗星的一条黑暗裂缝中。
这张照片由罗塞塔号的高分辨率相机拍摄于9月2日,当时距离67P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只有2.7公里,也因为距离如此之近,科学家能够很清晰的辨别出菲莱号登陆器的主体以及三条着陆腿。
这张照片也让科学家确定了菲莱在67P彗星上的精确位置,并弄清了为什么菲莱号自2014年11月12日登陆彗星以后,与罗塞塔号通信一直困难重重。
放大图片可以看到菲莱号的主体以及右上露出的一条“腿”来自罗塞塔号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OSIRIS)成像团队的塞西莉亚•蒂比亚纳表示:“虽然罗塞塔号只有一个月就要结束使命,但终于能够拍到菲莱号让我们非常开心,而且能够看到如此惊人的细节。
”塞西莉亚也是第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该团队昨天接收罗塞塔号发回的图像时发现了该照片。
得知找到菲莱的消息后,欧空局科学家劳伦斯•欧•罗尔科(Laurence O' Rourke)非常兴奋,他说:“经过数月的工作,我们把菲莱最终着陆区域锁定在了67P彗星上的阿比多斯(Abydos)地区,现在我们终于在这里找到它了。
”此前几个月,劳伦斯一直在欧空局负责协调菲莱号的搜寻工作,协调光谱与红外遥感系统、着陆器科学操作、导航中心三个团队的工作。
上一次“见到”菲莱还是它刚登陆67P彗星阿吉尔基亚(Agilkia)地区,因鱼叉式着陆装置未能发挥作用,登陆后菲莱被反弹飞行了两个小时,最终在阿比多斯(Abydos)地区失踪,该地区位于“大黄鸭”形的67P彗星较小的一头。
随后三天,菲莱号电池电力耗尽进入休眠状态,并在2015年6月至7月短暂苏醒,与罗塞塔号进行了短时间通信,当时67P彗星接近近日点,菲莱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获得足够的电力进行工作。
罗塞塔号9月2日拍摄的菲莱号最终落点区域,地面人员在该图片中成功发现了菲莱号直到最近,菲莱号最终的精准位置依旧不能确定,无线电测距数据将其最终落点位置缩小到一片几十米宽的区域,但用远距离获取的低分辨率图像,将许多候选落点筛选掉是很困难的。
现在非真实最终落点的其他候选点终于可以通过分析罗塞塔拍摄的这张图像,以及其他技术手段排除掉了。
罗塞塔这张距离67P彗星2.7公里处拍摄的照片分辨率达到了惊人的5厘米/像素,足够让我们看到菲莱号约1米大小的主体,以及三条展开的“腿”。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