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7-3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也有非常知名的历史著作。

我们知道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十大悲剧,而且很多都是家喻户晓,故事内容也都令人赞叹。

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我们更加希望从网上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老的东西也不能丢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还是过于浮躁没办法静下心来。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十大悲剧故事,虽然叫悲剧但结局不一定都是“悲剧”。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窦娥冤》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

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他用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汉宫秋》

《汉宫秋》为元·马致远作的历史剧。

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

全剧四折一楔子。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

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

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

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

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

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马致远的《汉宫秋》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

《汉宫秋》还别出心裁地把汉元帝作为全剧的主人公,并把发生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归结到他的身上来。

这一点,对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对于启发人们深入思考金元之际国内民族斗争的历史性变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精忠旗》

《精忠旗》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岳珂为岳飞之后,忠心爱国,并立志替先祖翻案雪耻,后取得证据可替岳飞翻案,但为顾全先皇颜面,终以鲜血毁证物。

此举感动在任皇帝下旨恢复岳家名声,岳珂继祖志显孝,名留青史。

《精忠旗》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比较优秀的悲剧作品。

岳飞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在宋元戏曲中就有《秦太师东窗事犯》和《宋大将岳飞精忠》;明代传奇有《东窗记》、《精忠记》等作品。

清中叶以后,花部勃兴,地方戏曲中出现了许多岳飞故事戏,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当民族矛盾加剧的时候,岳飞形象更起了鼓舞人们团结抗敌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娇红记》

《娇红记》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并根据元代宋梅洞小说《娇红传》改编。

由明朝孟称舜所写,描述王娇娘和书生申纯的爱情因不被准许而双双殉情的悲剧。

《娇红记》上、下二卷,是现存中国宋以后中篇文言小说中最早的一部。

现多以《娇红记杂剧》形式出现,在《娇红记杂剧序》中有“元清江宋梅洞尝著《娇红记》一编,事俱而文深。

”一句,推知书作者为宋梅洞。

宋梅洞,名远,今江西樟树人。

《娇红记》所表现的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主题,在元明间的戏曲中曾被反复表现过。

但是,《娇红记》没有停留在它以前的爱情作品已达到的高度,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反映现实的深度上,它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闪烁着新的思想的光辉,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清忠谱》

《清忠谱》,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作品,由李玉、朱素臣、毕魏和叶雉斐共同创作完成。

反映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等人对东林党人的迫害史实,成功地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义士”的市民形象,他们舍生仗义,毫不畏惧,可歌可泣,与胆小怕事、迂腐可笑的请愿书生形成鲜明对照。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城市人民群众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要算颜佩韦。

他的性格特征是豪爽、重义气、有胆识,具有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他在李王庙前听书时,听到韩世忠无辜被害,就忍受不住,因而大闹书场。

充分表现出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品质。

在听到官府要逮捕周顺昌时,他愤怒地喊出:"公愤冲天难宁耐,怎容得片时捱,任官旗狼虎威风大,俺这里呼冤叫枉、喧天动地,管教你一霎扫尘霾。

"

《清忠谱》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吴伟业《清忠谱序》)的历史戏,在清代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对后来的《桃花扇》等剧有影响。

特别是剧中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争的场面,在舞台上展示了市民暴动的壮烈景象。

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创。

《长生殿》

《长生殿》,昆曲经典剧目,后亦为京剧传统剧目。

清初洪昇创作,共二卷,五十出。

历十余年始成。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长生殿》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演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悲喜剧。

该剧根据大量民间传说以及前人创作,如《长恨歌》等,深入细腻地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斗争,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意识,成为这类题材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

它和《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并称为中国古典戏曲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

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

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

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

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雷峰塔》

《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

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

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 ,使早在民间流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

《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

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

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中国古时候的商人是什么地位?为什么会一直遭受打压

大家好,说起古代商人的地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无论是希腊罗马时代,还是,欧洲都没有建立起大一统的郡县制,商人在与封建主的博弈中取得了主动权,政治权利上升到了权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百姓大概可分为士农工商四种,其中商人的地位最为低下,享有的政治权利也最低,甚至历朝历代都对商人进行无情的打压! 变法提出了废除旅馆,让来往的商人没有住所,并对商人施加重税,使农民彻底放弃从商的念头。

西汉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乘车,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白一黑来表现歧视,的规定商人不得穿金戴银,否则弃市。

规定商人及其后代不得参加,这正是满腹经纶却无功名的原因。

表示商人再有钱,也只能穿绢、布两种衣料,农民却可以穿绸、纱,虽然不一定买得起。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管仲早就解释过的“利出一孔”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凭鱼盐之利以商立国,但管仲改革发现了很多富裕的商人,为了抑制这些商人,他认为国家的财富流落到了商人的手中,会导致天下混乱。

应当利出一孔,即天下所有的财富都应当由国君来赐予,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后世法家的改革或多或少借鉴了管仲的理论。

读世界历史西方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因为国王们都很穷,打仗要向商人们借钱,借的多了城市的治理权就到了商人手中,国王们就会被商人所控制。

那么,国王们为什么不派军队抄了他们的家呢?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思维方式了,古代中国讲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一切都是的,抄商人的家是合情合理的。

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产权非常模糊。

就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言,有的朝代允许自由交易,有的主张国家来分配。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切都在最高权力的控制之下。

法家又主张唯君命是从,因此导致皇帝为所欲为,肆意打击商人。

皇帝喜欢迁徙富豪来控制地方,灭六国后就把六国贵族全部迁到关中,达到控制地方势力的目的。

因为这些富豪大家族被迁走以后,他们只能带走动产,不动产如土地、房屋等都被政府没收。

这种行为是侵犯商人利益的,但在历朝历代都习以为常。

传统时代的皇室采购中,经常以强买强卖的方式占商人的便宜。

商人只能敢怒不敢言,人家祖上冒着身家性命打下江山,还不让人家占点便宜嘛! 当国家的财政遇到困难,可以公开掠夺商人的财产。

《》曾记载,河南、河北战争不断,有人就建议天下的商人最多只能留钱一万贯,多出来的都要资助军队。

皇帝就同意了,公开搜捕商人,不交钱的就上酷刑。

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多,镇压,很多军费就是压榨商人、扣发官员工资而来的。

所以古代中国为什么喜欢打压商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中国古代,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权力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人赤贫如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了个疮治不好,邓通就给汉文帝吸脓,汉文帝非常感动,特许邓通铸币权。

有了印钞票的特权,邓通很快富甲天下,但是登基后,他非常讨厌这个的家伙,没收了邓通的家财,最后穷困而死,谁能想到西汉首富最后是穷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没有过一次和亲?东汉、宋、明三朝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没有过一次和亲?、宋、明三朝铁骨铮铮,从未和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来一起看看吧。

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之后才得以脱身。

此后,西汉开始推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中原女子以公主名义下嫁匈奴单于,以求得边境安宁。

“和亲”从此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并非每个王朝都能接受“和亲”,在中国的大一统朝代之中,就有三个王朝从未与外族和亲。

第一个是东汉。

虽然东汉是西汉王朝的传承,但是东汉从来没有像西汉那样“遣翁主”与周边民族或政权“和亲”。

于国内统一战争,无暇顾及,曾寻求改善双方关系。

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单于遣使东汉要求和亲,未获准许。

建武二十四年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则继续盘踞漠北,与东汉对抗,同时又不断遣使请求和亲。

北匈奴为了求和亲,大量贡献马匹、皮毛,又带来西域诸国的商品贡献,结果仍为汉光武帝所拒绝。

到了汉明帝,时期,北匈奴仍继续多次请求和亲,但同时又数次侵犯东汉边境,最终被东汉击溃。

第二个是。

宋朝虽以“积贫积弱”著称,但却从未与外族和亲。

在历史上,辽国和金国曾经成为宋朝可能的和亲对象,但均未实现。

宋辽两国签订“”时,辽国在谈判中曾要求“和亲”,宋朝没有同意。

司马光《涑水记闻》称:“虏兵既退,来求和亲,诏刘仁范往议之,仁范以疾辞,乃命曹利用代之。

” 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乘势攻宋,攻陷开封,俘徽、钦二宗,称为“之耻”。

根据《》记载:在此期间金人也曾对宋提出“和亲”的要求,《沈与求传》:“上曰:朕以二圣在远,屈己通和……与求曰:和亲乃金人屡试之策,不足信也。

” 第三个是。

与东汉以及宋朝一样,明朝也始终未与周边民族和亲。

后,被俘,为迎回英宗,曾有大臣建议与瓦剌和亲。

南京侍讲学士周叙上书称:“盖殿下于圣上,亲则兄弟,谊则君臣,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宜与君臣如越王之以报吴仇……若能即返圣驾,则结好和亲,世世利赖。

”周叙认为,明朝与瓦剌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为了迎回英宗,可以采取和亲的权宜之计。

日本也曾提出与明朝和亲。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军大举进犯朝鲜,李如松等率明军入朝击败日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后,双方停战议和,在谈判之中,日本提出明朝把公主下嫁天皇(和亲)的要求。

最终,瓦剌、日本均未能与明朝和亲。

为何东汉、宋、明三朝无和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儒学的影响力。

和亲政策与儒家道德伦理抵触,所以儒学最发达的东汉与宋明三代不执行此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