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之战:晋国沙陀对朱温后梁的骑兵奔袭战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潞州之战李存勖到底凭何种战法取胜?
【千问解读】
潞州之战是公元907年五月至第二年五月,后梁军攻潞州,却被晋王李存勖歼灭的攻防战。
此战,潞州守军固守城池,牵制疲惫后梁军,乘后梁军懈怠,以援军突袭获胜。
随着朱温的篡位,大唐王朝彻底成为了历史。
新的群雄逐鹿时代开启,而争夺天下的主要角色也落在了两股势力身上。
前者是占据中原且兵强马壮的中原宣武镇集团。
后者是和占据河东、以唐朝继承者自勉的晋王沙陀集团。
这对老冤家自扑灭黄巢之乱时,就已经结下了梁子。
此后更是明争暗斗了十余年,却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关键性的潞州之战,就是这两强对抗的典型性案例。
两种模式的对抗
反贼出生的朱温,之所以在唐末群雄中独占鳌头,凭借的是中原地区雄厚的人力和物力。
尤其是其核心所在的宣武地区,是唐朝将江淮粮食输入两京的必经之路。
所以,不仅建有完善的运河交通系统,还经常配以重兵。
一旦周边地区有所变化,就通过这条古代世界的“高铁”,将机动部队投送过去。
相比之下,已经被纳入唐朝贵族体系的李克用集团,则是唐朝边军模式的典型。
突厥系出生的他们,通过吸纳内迁的粟特部族,形成了一个更新的军武阶层。
然后不断招入更多边军番将,成为了唐朝在北方边境的决定性力量。
一旦内地有变,他们也会迅速南下参战。
所以,朱温的宣武集团和李克用的沙陀集团之间,实际上进行着两种不同地缘模式的较量。
前者是典型的中原帝国框架,而后者则奉行着跨越地理分界线的混合结构。
这就注定了双方的资源汲取方式、军事组织样式和战略布局上,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尽管李克用多次以少敌多,破坏了朱温夺取河北、包围河东的战略规划。
但始终无法打击到朱温的根据地,削弱梁的国力。
这样,梁军可以在失败后利用资源优势,一次又一次卷土重来。
事实上,朱温对周边很多对手都是奉行这样的消耗战略,最终将对方拖死。
之所以未能彻底打败沙陀集团,仅仅是因为李克用及其义子们拥有更加先进的军事技术。
加上晋地本土的地形复杂,让习惯平原消耗的宣武军难有施展余地。
包围与反包围
在双方夺的漫长对抗中,争夺重点在河东与河北的潞州、邢州和铭州。
其中又以潞州最为关键,此地是晋梁交界的要冲,也是上党地区的核心城市。
朱温只有夺取潞州,才能将战火延烧到北面的晋国腹地。
同样,晋如果想避免和梁陷入拼国力的消耗战,也必须占据潞州。
早在唐朝灭亡前夕的公元906年,晋军就趁朱温大举攻打魏博镇的沧州时,突然发兵夺取了潞州。
从此,沙陀集团扼住了梁军在晋西南的咽喉,迫使朱温不得不倾尽全国之力向潞州发动反攻。
第二年的4月,朱温正式废掉昭宣帝,自己宣布即帝位。
一个月后就派遣麾保平节度使康怀贞率领步骑80000人,联合以彪悍著称的魏博镇军队向潞州展开进攻。
晋在潞州守军没有选择盲目出击或逃跑,而是一面闭城坚守,一面飞书向河东告急。
加上潞州作为晋军的防御重点,城防设施异常坚固。
所以康梁军猛攻10多天也难以靠近城头。
最后只能在城外筑起壁垒、挖掘长壕,准备将潞州彻底围困起来。
在潞州前线战事陷入胶着后,晋梁双方都竭力向晋西南进行增援。
晋国方面的李克,用以麾下头号重臣周德威为统帅,编成了由精锐组成救援军,星夜赶赴潞州。
朱梁方面一面抽调左神勇军从汴梁赶赴前敌,一面令河北精兵向西与主力靠拢。
至于已经在潞州外围城的部队,也完成了名为“头寨”的多重工事。
一面防止城中的晋军突围,一面还能阻拦城外的援军进入。
当然,如此庞大的军事行动,非常消耗钱粮。
而且战场已经远离宣武镇赖以机动的运河区,所以运输效率出现递减效应。
朱温只得命令征用山东地区的百姓,靠效率低下的人力向潞州输送补给。
考虑到晋军擅长用轻骑兵袭击运粮队,梁军又特别在头寨的入口处加筑甬道来掩护运粮队。
但多出来的工程量,又让其消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已经抵达附近的沙陀援军,则是直接轮番攻击梁军新添筑的甬道。
很快就将梁军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保证运输线畅通上。
双方为了争夺这条甬道,经常一昼夜就要排墙填堑几十次。
机动力差的梁军比较被动,在疲于奔命中被折腾的够呛。
加上晋军的轻骑四处袭击落单梁军,更使朱温的手下人心惶惶。
经过一段时间相持,除坚壁不出外也没有其他办法。
但晋军光靠袭扰作战,还是无法打破朱梁对潞州的封锁。
由于事发急促,沙陀集团并没有带来多少步兵,所以在正面交战中又没有优势可言。
正在局面处于相持不下时,自己的后方又出现了大变故。
反身突袭
公元908年正月,晋王李克用病发身亡。
临死前遗命重臣李克宁、张承业、李存璋等共扶嗣子李存勖继位。
但他的死还是引起了晋国内部的王位纷争。
李存勖在托孤老臣的支持下,迅速杀死李克宁等谋乱者。
可政治变故已经影响到前线,周德威等不得不从前线撤退,屯军等待后方指示。
在梁军方面,朱温为了支援在潞州苦战多日的疲惫之师,亲自率军赴泽州督战。
同时命令匡国节度使刘知俊率军赶赴潞州指挥全军。
刘知俊也马上改变了旧的机械战术,除继续坚持包围潞州外,又派遣数万人精兵进攻上党周边的晋军控制区。
但朱温发现晋军开始全面收缩后,又担心梁军主力尽出,岐山方向的李茂贞会趁机偷袭关中长安。
于是下令召回刘知俊军,自己也返回了汴梁坐镇。
单纯从军事上来说,朱温的撤军没有什么大问题。
梁军依然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潞州,城中守备日渐薄弱。
晋军的增援却在此时动弹不得。
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周德威,在新君继位后还长期率军在外,不能不引起朝廷内外的怀疑。
李存勖即使知道潞州之争事关晋国生死存亡,也不得不勒令周德威率领军回师。
梁军看见晋军主力撤退,无不欢欣鼓舞,认为潞州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但周德威在回到晋阳后,立即孤身入城对李存勖表示了绝对忠心。
放下戒心的李存勖也重新将注意力投向潞州。
此时的梁军已经在潞州集结了近10万军队,却因为补给问题和之前的战斗损失,造成很多士卒逃亡。
留下来的人也是士气低迷。
在周德威短暂的撤军时期,梁军还需要应付其他藩镇势力的威胁。
于是,在晋军返回战场后,发现局势与自己离开前没有什么变化。
但只要不进行关键的决战,就无法期待梁军自己主动离开。
面对梁军赖以成名的筑墙挖壕技术,他们只能拿出不超过30000人的野战军团。
因此,手里的唯一优势便只剩下骑兵。
因为朱温集团的骑兵总数从未超过万人,还需要分配在漫长的各条战线上使用。
所以单兵战力占优的沙陀骑兵,便可以从容布置战术。
为了配合潞州的反攻计划,李存勖遣使约岐山军阀李茂贞出兵牵制朱温,还派人给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送礼,求契丹人出兵援助。
在完成以上部署后,李存勖在4月24日大阅三军。
随后亲自率领周德威和李存璋等晋军主力,从首府晋阳出发,沿着大道南下。
仅仅用了6天时间,几乎全部以骑兵出阵的沙陀集团,就赶到潞州外围地区。
5月1日,趁着天降大雾的有利时机,李存勖率领全军秘密前进到三垂冈,分头对毫无准备的梁军营寨展开袭击。
梁军的工事在中原地区堪称一绝,但比起具有中亚和西亚筑垒技术的晋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高科技。
晋军对进攻土木工事也有一定心得,很多人下马后也是非常强悍的临时步兵。
相反,梁军却因为战场位于山地而觉得骑兵威胁有限。
一些营垒的薄弱环节,并没有安排重兵把守。
甚至在外围也没有足够的斥候可用。
当沙陀人迫近到敌人的夹寨之前,大部分梁军还沉浸在梦乡中。
毫无阻碍的晋军便砍开寨栅,分两路冲入敌人大营。
周德威率军从东北角发动进攻,李嗣源则率领麾下人马从西北角进攻。
惊慌失措的梁军在两翼夹击下一败涂地,统军招讨使符道昭落马被斩杀,将士死伤超过万人。
其余人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全部在惊慌失措中溃逃。
大量堆积在潞州城外的军资粮饷和旗鼓器械,也全部落入晋军之手。
梁军总指挥康怀贞仅率百余残兵逃往天井关。
李存勖的闪电战到此大获全胜。
沙陀人乘胜追入泽州境内,遭遇到梁军后续部队的截击才停止攻势。
但潞州之战的结局已经无法更改,宣武镇集团彻底丧失了征服晋地的可能。
不甘心就此落入下风的朱温,此后还将与沙陀集团继续厮杀。
但一直到他死时,都没有能降服对手。
解析成吉思汗一生最大的败仗,不是十三翼之战
在众多后世之人的眼中,成吉思汗几乎就是胜利的代名词。
无论是在蒙古草原还是中原大地,无论是中亚戈壁还是东欧列国他麾下的蒙古大军都战无不胜。
鲜为人知的是成吉思汗也打过败仗,一次是著名的之战,虽然他失败了,可是在那一战之后他的实力却大大增强了。
另一次,是在西征时败给了一个波斯的王子,损失的兵力可谓是其征战一生的最大败仗。
一、十三翼之战 铁木真和扎木合曾三次结为安答,兄弟情义很是深厚。
因为争夺几匹俊马,铁木真的长子术赤射杀了扎木合的兄弟。
所以扎木合恼羞成怒,不顾兄弟情义率领大军进攻铁木真。
公元1190年,扎木合率领三万部落联军进攻铁木真,与此同时铁木真也不含糊集合部落所有能战之士准备同扎木合决战。
双方在答阑巴勒主惕相遇,经过一番排兵布阵铁木真把自己的军队分为十三个部分列阵迎敌,所以史称:十三翼之战。
但是出于内部悲观和委靡的士气加上被迫采取他们最不熟悉的防御姿态迎战的原因,铁木真的军队一触即溃。
前锋部队更是伤亡惨重,但是他的核心部队却并没有遭受多大损失。
铁木真立刻率领剩下的军队据守在斡难河上游的狭地,坚守不出。
为了震慑草原诸部和铁木真,扎木合在阵前摆了七十口大锅,将之前抓来的俘虏统统投入锅中,做成肉羹并且还让跟随他的各部首领一起食用。
扎木合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让铁木真畏惧,反而还把自己的摆到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就连常年跟随他的部下都看不下去,而这种厌恶情绪在此后不久对他造成的恶果以及为铁木真带来的意外收获,却令双方都始料不及的。
这次战斗后不久,兀鲁兀惕氏的主儿扯歹、忙忽惕氏的忽亦勒答儿各率领自己的部众,归附了铁木真。
这两族人都非常善射善战。
后来,主儿扯歹与忽亦勒答儿都成为了蒙古国的十大功臣之一。
另外,晃豁儿坛氏的蒙力克也率领他的七个儿子,抛弃了札木合,归附了铁木真。
铁木真部在战败之后,却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虽败犹胜。
二、八鲁弯之战 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
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
至讹答剌,总督亦难出,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屠杀了所有人,侵吞商品与骆驼。
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
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死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
1218年,灭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
之后不久蒙古大军攻占玉龙杰赤城,7天屠杀该城120万人,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侵,历时五年。
消灭收编40万军队,夺取了花剌子模大片土地。
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
1221年,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辗转到达加兹尼后,在周边地区募集兵士,并结集约10万军队,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骑兵。
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成吉思汗班师返漠北。
成吉思汗当时称赞扎兰丁之武勇,并说过希望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才能。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可谓是影响整个世界的天骄,仅有的两次小败,并不能掩盖其赫赫的武功。
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
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他麾下的铁骑,,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
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他的脚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后金和明朝第一次交战,抚顺之战的结果如何?
后金(1616年—1636年),是明朝末年,由女真人建立的势力,其国号为金,为区别于,称之为后金。
后金历经两汗二十年,是清王朝的前身。
明朝末年,可谓内忧外患,这给了建州女真可趁之机。
十一年(1583年)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先后兼并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建元天命。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祭告天地,起兵反明。
对于公元1618年的这场战役,一般被称之为“抚顺之战”,此战是后金和明朝第一次交战,结果明朝损失惨重! 一 首先,万历四十一年以后,由于明朝支持女真叶赫部,并直接派兵驻守叶赫部的东西二城,妨碍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
努尔哈赤经过认真准备,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初决定转兵伐明,并决定首先夺取进入辽东的咽喉要地抚顺。
在明朝时期,女真人一直居住在东北地区,后分为三部,其中一部最为强大,该部时称为建州女真。
明朝后期,建州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和辽河流域一带兴盛起来。
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在一统女真之后,自然要对明朝用兵。
在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发动了抚顺之战。
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这场战役是后金和明朝之间的首次交锋,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元1618年四月,后金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四月十五日抚顺大开马市,明朝边防松弛之机,扮作商人混入城中,实施内外夹攻。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古代战争中,攻打城池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对于攻城一方来说,如果不是兵力、武器上拥有明显的优势,往往很难攻破意志坚定的守军。
为此,提前收买内应,从而在攻城的时候里应外合,往往成为攻城一方喜欢采用的策略了。
在抚顺之战前,努尔哈赤制定了四项决策:一以厚赏收买守城士卒,令作向导;二派人鼓动西部宰赛、暖兔等蒙古24营至抚顺讨赏,以牵制守城明军;三派努尔哈赤的两个儿子前往广宁(今辽宁北镇),窥探明军统帅部的意向;四是制造后金来此经商的舆论,以此迷惑明朝边官将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抚顺之战中,后金一方之所以能获得一场大胜,自然离不开前期的缜密部署和准备。
并且,这也说明努尔哈赤对明朝的情况比较了解,从而做出了比较针对性的策略。
二 公元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率军2万(一说4万),兵分两路,疾行30里,至古勒山城(今辽宁新宾上夹乡古楼村西北)宿营。
次日,努尔哈赤又兵分8路进抵斡珲鄂漠(今抚顺县境)城外扎营。
继而再兵分两路:一路由左四旗兵进取东州(今辽宁抚顺小东乡东州村)、马根丹(今辽宁抚顺救兵乡马郡)等抚顺外围;一路由努尔哈赤、率领右四旗兵及护军直扑抚顺城。
同时,后金将领麻承塔遣兵800扮作商人顺利进入抚顺城。
受后金鼓动而来的蒙古宰赛、暖兔各部亦披甲戴胄,在辽河两岸扎营,且同时入城讨赏。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前期的准备比较充分,努尔哈赤迅速包围了抚顺这一兵家必争之地。
抚顺位于辽宁省东部,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
到了公元1618年四月十五日清晨,扮作商贾的后金兵驱赶数十辆貂、参大车,缓缓而至,引诱抚顺居民出城东关交易。
混乱之机,皇太极所率5000伏兵与麻承塔的商队,突然拥至抚顺城下,努尔哈赤率领的大队也及时赶到。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早在时期,在白衣渡江的时候,就是让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样子,从而成功夺取了荆州,斩杀了名将。
而在抚顺之战中,努尔哈赤提前安排士兵假扮商人,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抚顺之战中,后金将士内外夹击,全城顿时大乱。
李永芳等明朝守将闻讯登城,见势不能敌,与赵一鹤等出城投降。
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钥顺等率部抵抗,则是战死沙场。
在守城的将领或降或死之后,其余官兵乘乱而逃。
在此基础上,后金俘获590余人,毙伤士兵2万,掠走居民近万人。
进攻东州和马根丹的后金兵相继获胜。
东州守将李弘祖战死,士卒被掠220余人,马根丹守备李大成及军民160余人被俘。
明军损失官兵近千人。
以三城为中心,波及115座台、堡,地过百里,后金还俘获了数十万头牲畜。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抚顺之战中,明朝一方可谓损失惨重,不仅丢失了城池,更损失了士兵、人口,也包括了牲畜等物资。
与此相对应的是,获胜一方的后金,自然是收获颇丰,这也给了努尔哈赤继续进攻明朝的底气。
抚顺陷落第5天,明朝总兵张承荫等才率援军万余缓缓而至。
明军抵达抚顺城南边墙口外时,蒙古宰赛、暖兔各营仍集扎于辽河西岸;察哈尔丹汗的兵马则由西向东压逼过来,炒花部屯兵镇静堡(今辽宁北镇白厂门附近)外。
后金兵云集于抚顺东,与城西相呼应,吓得明军不敢出战,只是分营列队,跟在后金军背后缓缓东向。
四 最后,努尔哈赤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四贝勒皇太极乘势拔营回击。
彼时明军分三处据险、掘壕、列火器安营。
张承荫企图以3营分进的方式与后金决战。
到了公元1618年四月二十一日,明朝和后金激战于抚顺关东边外。
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兵冒死陷阵,战不多时即将明军三大营层层围困。
面对勇猛的后金将士,明军不能敌,右营游击刘遇节率先逃走,各营相继溃乱。
在明朝将士再一次溃败的背景下,后金兵随后追杀,明军死伤无数。
总兵张承荫及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等官共50余人阵亡。
后金军追杀40余里,歼灭明朝援军,获战马9000余匹、盔甲7000余副,其它器械无算。
对于这些器械物资来说,同样有助于努尔哈赤扩大后金的将士规模。
抚顺之战后,明朝立即派遣张旆率领五千兵马支援清河。
公元1618年七月二十日,后金军攻入鸦鹘关(今辽宁省新宾自治县苇子峪镇),七月二十二日,攻占清河堡(今辽宁本溪),清河副总兵邹储贤、游击张旆、守备张云程战死,清河守军达六千四百余人覆没。
驻扎在叆阳的参将贺世贤听闻清河有变,疾驰出塞,破后金一栅,击杀百余人,但是,这样的胜利已经无关整个战役的走向了。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抚顺、清河的失陷,致使全辽震动,提升了后金将士的底气,也让明朝认识到后金的强大实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