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安南之战: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 大清平叛战败仍被安南奉为宗主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5-2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清平安南之战是指乾隆末年,中国清朝与安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

此役历时虽短,但它是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清平安南之战: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 大清平叛战败仍被安南奉为宗主

却说清朝和缅甸交战7年,终于停战议和。

18年后,缅甸迫于周边国家的压力,正式向清朝称臣纳贡。

不久,清朝和越南又打了起来,战斗持续了数个月,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终。

清朝和越南的关系一直比较好,为何会大打出手,清军又为何惨败而回,越南为何又主动找清朝请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呢?下边,就让小编带领大家,去了解下清越战争吧,也叫安南之役,或者叫清平安南之战。

越南在清朝时期叫做安南,与中国的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

1659年,清军攻占云南,摄于清军的强大实力,安南国王黎维禔主动派人来慰劳清军。

第二年,安南正式向清朝投诚,从此按时进贡,两国来往不绝。

康熙年间,康熙派人册封安南的黎维禧为安南国王,又同意了他的请求,将贡期由三年一贡,改为六年两贡并进。

从此,安南成为了清朝的忠实属国。

1788年,也就是乾隆晚期,安南的地方实力派阮惠向安南王国发起了挑战。

他率军攻入了安南的国都黎城,国王黎维祁被迫逃跑。

王族200多人被迫逃往广西向清朝求助,只有60多人幸存下来。

广西巡抚立即如实上报,乾隆认为黎氏一向恭顺,不能不管,于是派出了两广总督孙士毅驰赴广西龙州调查这件事情。

清平安南之战: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 大清平叛战败仍被安南奉为宗主

孙士毅,公元1720年出生,浙江仁和人。

41岁考取进士,49岁跟随大学士傅恒讨伐缅甸。

他为官清廉,政绩突出,因此受到了乾隆的宠爱。

他来到广西,经过调查,迅速作出了以下的布置:1妥善安排安南王族和随从,并且派兵保护。

2调兵防守边境各要点,威慑安南叛臣,声援安南国王黎氏。

3向安南广发檄文,号召安南各地方势力,拥护黎氏,声讨叛臣。

4派人痛斥阮氏,不承认他的政权,劝他悔过。

孙士毅的安排倒是没啥问题,企图威慑阮氏,让他主动投降,同时希望黎氏招揽旧部,东山再起。

只不过,有些偏于书生意气。

安南国王黎氏在敌军的威逼渣,无力起兵,躲进了深山。

阮氏呢,面对清朝的军政高压,退回了老窝,拒绝妥协。

乾隆无法容忍,随即决定正式攻打安南。

参战部队分两路进攻,孙士毅担任了主帅。

他和广西提督许世亨率领1万人作为主力,从友谊关出发,进入安南境内。

云南提督乌大经率领8000人从云南的白马关出发,配合主力作战。

这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攻破安南国都,消灭阮氏的势力,恢复黎氏的政权。

清平安南之战: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 大清平叛战败仍被安南奉为宗主

起初,孙士毅的部队势如破竹,迅速渡过三条大江,抵达安南国都黎城的郊外。

阮氏的部队,无力抵挡清军的猛烈进攻,迅速溃败。

黎城的百姓和黎氏的王族,出城迎接清军,国王黎氏也从深山里钻了出来,去见孙士毅。

阮氏呢,则带着部队,逃回老窝。

在黎城,孙士毅按照乾隆的旨意,令国王黎维祁袭封安南国王。

黎氏的家族呢,也从广西回到了黎城。

随后,由于轻敌和大意,清军并未乘胜追击阮氏,而是按兵不动,在黎城待了一个多月。

1789年年初,清军正在黎城欢庆新年。

阮氏呢主力尚存,不甘心失败,倾巢而出,趁夜突袭黎城。

阮军人多势众,四面围攻守军,以大象运载大炮猛攻清军。

清军人数不多,而且刚喝了酒,意志松懈。

面对敌军的猛攻,清军惊慌失措,迅速陷入混乱,溃不成军。

孙士毅和国王黎氏带着少数军民,侥幸渡江逃走。

溃兵踩断了浮桥,还在南岸血战敌军的广西提督许世亨、总兵张朝龙、尚维升等人,走投无路,大多战死。

随后云南提督遭到了敌军的反击,狼狈逃回云南。

孙士毅在现在的友谊关收容部队,上万官兵,只有不到一半人,逃了回来。

粮草军械,几乎全部丢光。

孙士毅因此被押解回京,福康安继任两广总督,负责安南之战的善后工作。

阮氏虽然获胜,但是安南内部的反对势力不弱,加上他又与暹罗开战,担心两面受困。

于是,他多次派人向清朝请和。

当时孙士毅觉得黎氏表现糟糕,不堪扶植,还拖垮了清军,向乾隆建议,放弃黎氏,承认阮氏。

乾隆觉得有理,于是决定放弃黎氏,和阮氏议和。

乾隆为了清朝的面子,提出四条要求,总结下就是:送回战俘和失散的官兵、惩罚战犯、阮惠进京请罪、在安南为清军阵亡官兵立碑建庙。

阮氏急于得到清朝的承认和认可,全部接受,并且于1790年来到北京,为乾隆祝寿。

阮惠被封为新的安南国王,按期进贡,两国的关系终于恢复了正常化。

清平安南之战: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 大清平叛战败仍被安南奉为宗主

安南之役,历时不到三个月。

清军投入了近2万官兵,还有3万多民夫,损失过半,其中损失官兵万人上下。

安南的阮氏投入了4万人上下,损失过万。

最终清军战败,退出安南。

阮氏获胜,但是主动求和。

清朝把它列入乾隆的“十全武功”,越南后世则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决战。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5万人 蜀汉为什么就一蹶不振了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夷陵之战只是战败,为什么刘备突然就病死了呢?

在221年四月称帝(昭烈帝),国号汉(史书一般称之为蜀、西蜀或蜀汉),定年号为章武,立为皇太子,以为丞相,许靖为司徒,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为翊军将军。

荆州的失守,对刘备是一个沉重打击,不仅使原来准备分兵两路北取中原的计划破产,而且失掉了一个重要战略地区。

刘备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决意夺回荆州,称帝后不久(同年七月),便亲率 五六万大军,东征。

01、东征孙权 对于刘备的东征,在蜀汉内部,有些人是持异议的。

如赵云就曾对刘备说: 国贼是,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曹魏,孙吴自然就会降服。

现在曹操虽死,但篡汉,应当利用人们对篡汉不满的情绪,早日出兵占据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讨伐凶逆。

关中、关东地区主张正义的人,一定会带着粮食赶着马车来迎接王师。

因此,不应把曹魏搁在一边,先和孙吴争战。

战争一起来,一时解决不了,将造成不良的后果。

” 赵云这一先进兵讨伐头号敌人曹魏的意见,是可取的。

但刘备听不进去,他夺回荆州的决心下定了。

这时的孙权,对曹魏则抱着靠近的态度。

曹丕称帝后,孙权立即派人祝贺,并将投降后落在自己手中的魏将送回许都。

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孙权称臣于魏,是为了争取时间,稳定新占荆州的统治,免得曹魏进攻自己;当蜀汉进攻时,希望曹魏能保持中立,防止两面受敌。

因此,当曹魏使臣携带吴王的印绶来到东吴时,孙权表示非常欢迎。

他对部下说:“以前也接受过的分封,当汉王,这是权宜之计。

现在曹丕封我为吴王,又有什么不好呢?”于是接受吴王的封号,定年号为黄武。

对于蜀汉的进攻,孙权是做了一些准备的。

他把都城从建业迁到长江中游的武昌(今湖北鄂城),以便于扼守荆州;又任为镇西将军,统领李异、刘阿等进驻巫县(今重庆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加强西线防务。

他还派使臣到蜀汉,要求重归旧好,刘备不同意。

刘备率军东下后,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孙桓等大将及战士五万人,西上拒敌。

02、张飞之死 刘备率军出发时,派人送信,调驻守在阆中(今四川阆中) 的车骑将军张飞,领兵万人到江州(今重庆)会合。

张飞虽然作战勇猛,有万人敌之称,但性急如火,而且对部下态度粗暴, 动不动就鞭打士卒,引起部下对他的不满。

刘备曾劝诫张飞说:“你刑杀过分,又经常鞭打健儿,还让他们不离左右,这是取祸之道。

”刘备要张飞改变对部下的态度和提防左右生变,张飞不听。

这次张飞领兵出发时,帐下将领张达、范强伺机将他杀害,带着他的首级,投奔孙权去了。

张飞被杀的消息传来,刘备更加震怒,继续领兵东进。

当刘备到达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时,孙权又派遣使者前来求和,诸葛亮的哥哥(字子瑜),当时任孙吴南郡太守,也写信给刘备,劝他解仇继好,停止用兵。

刘备不听。

蜀汉军队的先头部队,在将军吴班、冯习率领下,首先打败吴军李异、刘阿部于巫县,然后进兵秭归。

当刘备从秭归领兵出发时,治中从事黄权谏阻说:“吴人悍战,而且我们水军顺流东下,进易退难,我请求当先锋同敌人较量,试探其虚实,陛下应该为后镇。

” 刘备不听,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长江北岸诸军,防备魏军进击蜀军侧翼,自己亲率大军在南岸沿山势东进。

刘备还派到沅水流域 ”地区,争取他们出兵配合。

武陵郡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率众北上,协助刘备作战。

03、猇亭对峙 222年二月,蜀军进至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设立了大本营。

前部则到达夷道(今湖北宜都),将孙权侄儿孙桓率领的一部分吴军包围了。

当时,吴军的一些将领要求主动迎击,但陆逊考虑到蜀军来势很猛,数量又不少,强攻硬打是要吃亏的。

他对诸将说:“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借高处,据守险要,很难一下子攻破,即使攻破,也难以获得全胜。

如果出击不利,影响大局,问题就严重了。

现在我们可以奖励战士,多多出谋划策,等待形势的变化。

蜀军是沿山地行军的,兵力难以施展,自然要拖得很疲乏,我们可慢慢抓住他的弱点对付他。

” 于是,陆逊采取了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

他命令吴军退出山地,将几百里的让给蜀军,把部队集中在猇亭地区。

刘备对于陆逊这样的对手,没有放在心上,他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东西一线,安下了许多营寨,分散了兵力。

当刘备派兵挑战时,陆逊坚守营寨,就是不出战。

双方在猇亭对峙达六七个月之久。

蜀军被阻在猇亭夷道一线,一直找不到同吴军决战的机会,运输困难,天气渐热,斗志逐渐涣散,士气越来越低落。

这时,刘备放弃了“水陆俱进”的有利条件,将水军移到陆上,命令军队在山林中。

于是,陆逊决定反攻蜀军。

对于陆逊决定这时反攻,手下的一些将领困惑不解,说:“进攻刘备应当在他初入境的时候;现在已经让他深入五六百里,拒守已经有七八个月,一些要害的地方,他已经加固守备。

这时进攻一定是不利的。

“ 陆逊回答说:“刘备是一个狡猾的敌人,经历多,见识广,他的军队开始集结时,各方面考虑得很细致,士气也旺盛,我们不应该同他们硬拼。

现在他们在这里驻扎了很久,没有得到进攻我们的机会,兵士已经疲劳,斗志已经消沉,策划不出什么好计谋。

所以,现在正是我们发动进攻,打败蜀军的好时机。

” 诸将认为说的很有道理,决心在反攻中取胜。

04、 为了做到有把握,陆逊先作试探性的进攻。

他先攻蜀军一个营寨,结果失败了。

但是他却从这次交锋中摸到了蜀军的弱点,想出了打败蜀军的办法。

他命令战士每人都带一把茅草,到达蜀营外,在放火的同时,猛攻蜀军,结果很成功。

接着,他率领诸军,全线出击,用同样的办法,连破四十余营,杀死蜀将 冯习、张南和 蛮族”首领沙摩柯。

蜀将杜路、刘宁等被追得无处可逃,只好投降。

在夷道包围孙桓的蜀军,也溃逃了。

刘备率领残兵败将,登上夷陵西北的马鞍山依险据守。

陆逊不给他喘息时间,集中各路兵将,四面围攻,结果蜀军溃败,被杀死一万多人。

刘备带领少数人马,乘黑夜冲出重围,逃归白帝城。

这一仗,刘备人马大部分损失掉,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丧失殆尽,元气大丧。

刘备又是羞愧、又是怨恨地说:“我竟至为陆逊所折辱,岂不是天意!” 不久,在江北的黄权,由于道路被截断,回不去蜀汉,被逼之下,率众投降了曹魏。

蜀汉有关官员请求扣押黄权妻子。

刘备说:“不是黄权辜负了我,是我辜负了黄权,没有接受他的劝告。

”对待黄权家属,仍如同往常一样。

战争结束后,孙桓见到陆逊,称赞说:“以前我被包围时,埋怨你不派兵相救,如今,才知道你的指挥调度,实在有方啊!“孙权当然更高兴,加封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

05、 刘备逃回白帝城之后,吴军的一些将领如、潘璋等主张乘胜追击,捉拿刘备。

孙权询问陆逊的意见,陆逊考虑到曹魏虽然外示友好,内里实有奸心,很可能乘机袭击东吴后方,不宜深入蜀境,便建议孙权下了退军的命令。

刘备逃归白帝城后,改鱼腹(县治白帝)为永安,自己驻在这里,命赵云来这里守护。

刘备惨败的消息传到了成都,诸葛亮大为震动,他叹息说:“如果(字孝直)不死,一定能够劝阻主上(指刘备)东征,即或东征,也不致遭到这样的惨败。

” 这说明诸葛亮原来在伐吴的问题上,并没有持坚决反对态度。

因为荆州的丢失,影响他的整个战略部署,他是不甘心的,他不能以放弃荆州为代价,来维持吴蜀联盟关系。

他以为,刘备的东征是可以取得胜利的,没想到结果竟造成这样的局面,于是想起法正,来了一个事后叹息。

结束后不久,曹丕果然发兵进攻东吴。

原来曹丕想利用孙权有赖于曹魏的时候,加强对东吴的控制。

他要求孙权送儿子到洛阳作人质,以表示忠心,还索取大量等贡物。

孙权对曹丕物质上的要求尽量满足,索要的贡物,一一凑足奉献。

但对送子入质,孙权则以“孙登年幼,不宜入洛”为辞,婉言拒绝。

222年九月,曹丕以孙权不送质子、不听命令为由,亲率大军南征。

面对曹魏大军的进攻,孙权一方面调兵遣将,分路迎击;一方面派使臣到蜀汉求和。

兵败之余,无能为力的刘备,既担心孙权的继续进击,又担心曹魏灭掉东吴,对自己不利,便同意了孙权的和议,派使者往东吴复命。

虽然吴蜀双方讲和了,但猇亭之战的惨败,对刘备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不仅荆州没有夺回来,而且使蜀汉的元气大伤。

忧心忡忡,加上年老和过度劳累,终于使他一病躺倒了。

223年二月,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派人去成都将丞相诸葛亮请到白帝城来,安排后事。

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比曹丕高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成就大业。

假如嗣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嗣子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

“ 诸葛亮说:“我一定竭尽全力,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

“ 刘备又告诫刘禅和另外几个儿子说:“我死之后,你们要把丞相看作父亲一样,和他共理蜀汉。

“四月,刘备死于白帝城永安宫,终年63岁。

刘备还给刘禅留下了一个遗诏,其中有这样的话:“人活50岁就不算是短命,我已60多岁,死了没什么可遗恨的,只是非常挂念你们兄弟。

你们一定要奋勉,不可懈怠。

凡事不能以为是小恶就去做,也不要以为是小善而不去做。

你们要努力学习,可阅读《汉书》、《礼记》;闲暇时要看诸子及《六韬》、《》,可以增长人的智慧,锻炼人的 意志。

听说丞相已把《申子》、《》、《》、《六韬》等书抄写了一遍,你们可以向他请教。

” 刘备这样的托孤,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这说明他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清平安南之战: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 大清平叛战败仍被安南奉为宗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高考真题

11

2025-02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