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心共病”时,应该先“救心”还是先“治骨”呢?
【千问解读】
诱发心脏病的因素很多,而我们认为和心脏八竿子打不着的“骨头”,和心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骨折。
胸部骨折不仅会导致胸部疼痛,多发肋骨骨折、胸椎骨折脱位还会因纵隔移位影响心脏,严重者甚至会刺破心包、心脏。
老年人骨折后还要警惕诱发心脑血管病,原因之一是骨折后疼痛剧烈,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如不及时控制,严重时会造成脑出血;二是骨科手术后,身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会令心跳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三是骨折后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会影响心脏节律。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因体内钙代紊乱,导致部分钙盐流失到血液中引发的一种疾病。
如今,人们预防骨质疏松的意识逐渐提高,不少年轻人早早就开始补钙,但如果方法不科学,反而会让心脏“吃不消”。
血管作为血液流通的通道,也成为了钙盐容易沉积的部位,骨质流失或不科学地大量补钙,会导致血管硬化。
当钙盐沉积在冠状动脉中时,会使其变得狭窄,严重时会诱发冠心病、心梗等后果。
此外,钙盐沉积在心脏瓣膜中会导致瓣膜钙化,严重时影响瓣膜开关,甚至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导致骨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还会因为炎症、代谢、治疗和疾病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
这类疾病在最有活力的人生阶段影响着人们,且杀伤力大,所以早期检测很关键,因为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是能避免对各器官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的。
骨科术后肺梗塞常被误诊为冠心病。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这也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和限制肢体活动、手术创面较大等因素相关。
临床统计发现,骨科大手术后未进行有效血栓预防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达40%~60%,肺梗塞发生率达4%~10%。
但因大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肺炎等。
若患者有下肢水肿、疼痛、胸闷气短等表现,要引起重视,请医生及时排查原因。
骨病疼痛。
身患骨科疾病的人常受病痛折磨,影响休息,而“心情焦虑+休息不足”的双重压力会加重心脏负担,这种情况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心脏必然受到影响,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当患者“骨心共病”时,应该先“救心”还是先“治骨”呢?这主要取决于病情。
若患者面临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病,如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时,应先积极处理心脏问题,等脱离危险后再考虑进行骨科治疗。
当患者出现骨科急症时,如脊柱脊髓损伤、多发骨折,甚至大出血等,建议尽早进行骨科手术,挽救生命和运动功能。
当患者虽然有心血管病,但骨科疾病及心血管病情都较稳定时,通常可先做骨科手术,但建议术前请心脏专科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