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男性相比女性患中风的总体风险较低 中风防治也因性别而异
【千问解读】
男性和女性生理结构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这种差异不仅造就了他们在远离某些疾病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健康短板,比如脑卒中(俗称中风)防治方面就会因性别而异。
发病年龄不同。
英国多伦多大学医学部近日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患中风的总体风险较低。
具体来说,30岁以下人群中,女性中风风险高于男性;40~80岁人群中,女性发病风险低于男性;80岁及以上人群中,发病风险没有太大性别差异。
这主要是因为,绝经前,雌激素为女性脑血管形成了一顶天然“保护伞”。
男性则没有这层防护,加上压力大,且伴有吸烟、酗酒、熬夜、不爱动、饮食肥甘厚腻等问题,都导致中老年男性中风风险大增。
临床症状不同。
男性中风以肢体表现居多,比如四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等。
与之相比,女性中风症状往往不太典型,可能只出现意识障碍、失去方向感、心智突然改变等,还有部分女性表现为偏头痛、心理压力大,这也导致女性中风特别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这也提醒广大女性,要更重视不明显的中风迹象。
复发率不同。
研究发现,中风后2年内,25%的患者会再次发病或发生其他心脑血管事件。
具体来说,中风后5年内,42%的男性和24%的女性患者会再次发病。
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有关。
女性心思细腻,发病后更愿意改变生活方式,并遵医嘱用药,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积极运动,减少情绪波动,而男性的依从性较差,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失能情况不同。
临床数据显示,中风前,老年女性患慢病比例较男性高,比如糖尿病患病率为35%、心血管病患病率38%、髋骨骨折10%、视力障碍41.12%、抑郁47%。
因此,老年女性中风后失能比例较男性高18%。
这种失能的差异与年龄和共病有关,与性别没有直接联系。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中风对健康的危害都很大,即使及时就医,多数人也会遗留后遗症。
所以,降低中风发病率最好的方式就是防范于未然。
建议未患有糖尿病的人,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压目标值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已经发生过中风的人,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抗栓药,45岁以上,尤其是65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100毫克/天);绝经后是否需要采取激素替代治疗,要听从医生意见;男性应避免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高盐饮食、久坐等习惯,保持心态平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