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为什么有的人经历离婚会得抑郁症?决定于夫妻关系的赋义
【千问解读】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驽马 崔贯利
接上文:赵小明:“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案例解析“扪心问诊”
11
我们现在接着上次看到的地方看,《扪心问诊》的案例。
(视频播放,具体请参考美剧视频)
暂停一下。
在这里我们要讲一下,就是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个案例中,这个女的她有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是像一只小猫一样蜷缩在沙发上,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个东西叫做行为的投射性认同。
大家都知道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意思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来访者把他的某种情绪情感,通过一种语言的方式,表达给咨询师。
然后咨询师被来访者给暗示了,被来访者暗示之后,咨询师就感受到了来访者的这个东西。
所以投射性认同也是一种类似于共情的东西,只不过投射性认同这种共情,他不是咨询师主动的,他是来访者强迫咨询师感受到的。
这个区分大家能不能理解?
就是投射性认同也是一种共情的方式。
投射性认同的这种共情的方式,和咨询师的共情的区别在于。
咨询师的共情是咨询师主动去感受来访者的情绪,
投射性认同是来访者用强迫的形式
让咨询师感受到了来访者的情绪情感和他的一些想法。
这都属于共情的范畴。
投射性认同,不仅有语言的,也有行为的投射性认同。
什么叫做行为的投射性认同?
来访者像小猫一样蜷缩在你的面前,她所引起的咨询师的一种投射性认同是什么?
怜悯。
同情。
没错。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所投射出来的情绪,这个情绪具体是什么情绪,我们不要给它下一个定义,我们只能说,来访者可能是想让我产生对她的一种怜悯。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个怜悯说给来访者听,因为这可能是我们的错误判断,只能是大概的一种情绪。
但是我们不要用我们的词去形容这个过程,因为用我们的词去形容这个过程很可能是错的,就说你们刚才写这个词可以作为一种理解他的方式,但是不要把它作为用这个词去定义他的方式。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去理解来访者,但是不要用这个词去定义来访者,
因为来访者不一定是这个词表达的意思,只不过在用这个词帮助我们咨询师去理解他,所以说我们一般尽量不用词,不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来访者投射性认同给我们一种什么情绪。因为我们在这过程中,就会产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这种问题。
就是我们和来访者之间关于到底具体是什么情绪会有偏差的,就这个情绪有偏差对吧?
包括你们每个人写出来的不一样对不对?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用词,不要用形容词,那我们该用什么呢?
我们来描述关系,如果从关系上讲来访者的投射。
来访者发生的投射性认同的关系,就是他让我们咨询师所接受的一种关系,他强迫让咨询师接受的创造出来的咨访关系。
来访者通过这种方式就创造出了一种关系。
你们现在说出了关系,以后我们遇到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尽量说关系,因为关系这种说法就是把握上也容易些。
关系有两种,一般来说在精神分析里面,我们的关系一般有两种,哪两种呢?
一种就是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一种就是性的关系。
作为女性会投射出一个弱者的形象,来激发男性对她的一个保护。
所以为什么说小鸟依人的女人是非常聪明的呢?情商高的女人都会示弱,情商低的女人就会示强。
你先想想,一个女人示强,她又激发不出男人保护她,她示强反而激发这个男的去打他,就产生家暴。
有些女性非常善于示弱,能掌握出示弱的分寸,所以说这也是一种投射性认同的方式。
通过示弱来激发男性对她的一个保护,这是一种方式。
所以说当我们看到当下这个来访者蜷缩在沙发上的时候,她给咨询师实际上投射了两个逼迫咨询师去认同的关系:一种是父女关系,一种是恋人关系。
那么这两种关系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叫做一种是母婴驱动力;
一种是性驱动力。
母婴驱动力和性驱动力,不一样。
一般我们把母婴驱动力,叫做关系驱动力。
那为什么我们把母婴叫做关系?是因为弗洛伊德之后的流派是客体关系流派,所以这个客体关系流派就把关系这个词给占了,所以他这个词等于是申请了商标了。
所以凡是在精神分析里面,但凡提到关系流派,指的都是母婴关系而不是性关系。
所以但凡我说到关系流派,就不是指的性关系,指的是母婴关系,而性我们单独把他拿出来是一个关系。
12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一下精神分析驱动力。
从这里边就知道什么叫动力。
精分为什么叫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
学精神分析一定要用动力去看问题。
用动力看问题,你们才会把握住精神分析的真传。
精神分析的真传就在这里了,就是用动力去看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动力?
现在我已经给你们说了两种动力了。
一种动力就是关系驱动力,一种动力就是性的驱动力。动力,弗洛伊德就用了一个术语去形容它,就叫做力比多。
如果我们把精神分析这个东西,不管什么流派都叫精神分析,哪怕荣格我们都可以把他放进去,只要这个流派是研究动力的,都可以把它归为动力学取向。
动力取向,就是精神分析的基础。
换句话说,只要这个心理咨询流派它是研究人的驱动力的,我们都可以放到一起,所以包括家庭治疗,为什么可以放到精神分析里面去,因为它是研究驱力的,它也是一种驱力流派的。
我们现在有两个驱动力:关系驱动力和性驱动力。
那么这个关系驱动力和性驱动力,弗洛伊德把它叫做力比多。
也就是说力比多既可以是投向母亲的,是一种关系驱动力,也可以是投向自己的性的一个对象。
这变成性驱动力,那么它的背后都是力比多。
接下来我就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了,你们刚才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关系驱动是客体关系的,性驱动是经典精神分析的对吧?
它们都是属于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方式,因为它们都研究驱动力。
只不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的是性驱动力为主,客体关系流派研究的是母婴关系的力比多为主。
客体关系流派和经典精神分析,经典精神分析一般我们就指的是性驱动力,其实它们就是一个流派,都是一回事儿。
只不过一个人研究母婴驱动力,一个人研究性驱动力,他们都研究驱动力。
第三个驱动力是科胡特搞出来的。
它不是指向母婴关系,也不是指向性驱动力。
而是指向母婴关系的驱动力,以及也包括指向性的驱动力,可能受挫了,受挫之后呢,然后导致他的力比多投注失败了,就好比说,我的力比多投到你身上,没投成功,然后我就得把力比多撤回来,撤回了之后又撤回到了我自己身上,然后就导致了我对我自己进行动力。
比如说我自己驱动我自己,然后就导致了科胡特所研究的力比多指向了自身,就产生了自恋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说,关系驱动,性驱动,你都可以放在一起,因为它没有任何区别,它们的整个精神分析的操作方法是一模一样的。
不一样的只是在于客体关系流派的人喜欢听小孩儿对母亲的依恋这些故事,而弗洛伊德这些流派的人喜欢听性的故事,也就说咨询师喜欢听什么故事。
他们的区别只在这里而已。
其他没有区别。
它们的设置是一样的;
精神分析的基本技术是一样的,
只是咨询师喜欢听的故事不一样。
我经常给你们说一句话很重要,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流派的精神分析,不管你是弗洛伊德的,还是客体关系的还是科胡特的,包括后面我们所说的这个拉康的,不管你们是什么流派的精神分析,你们都有一个东西是一样的。
就是你们的心理咨询方法都可以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就是,一个人由于他有一个力比多的投注,他的力比多投注前期的时候他投注向了某一个东西。
他已经投到这儿去了,但是我们心理咨询师认为他投错了,我们认为他投注的这个东西,导致这个现象就是他社会适应性很差,因为他投的这个地方没投好,他投的这里就投错了。
所以不管什么流派的精神分析,你的心理咨询方法都一样,就是前面要把他投到那个地方。
关于怎么投注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好比说,我把一个口香糖,它有粘性,我就把它粘到你身上,然后这个来访者,有的来访者粘到性关系上,有的来访者粘到母亲的这个依恋关系上,就是粘的不一样。
有的来访者把这个口香糖粘到自己身上,所产生这个力比多不一样,这些都是一样的,那么所以说前期我们都认为他们粘错了。
所以说精分的前提就是把你粘的那个地方重新拔下来,然后把拔出来之后再把它粘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把过去的地方拔下来,再粘到一个新的地方去,这个过程在精神分析的治疗里面就是两个阶段,所以所有的精神分析都是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把固着的那个力比多投注的那个地方,就是把他口香糖给它铲下来。
铲下来之后,再把这个力比多粘到新的地方去,在精神分析里面分别有两个术语对应。
这两个术语分别是,
把来访者的固着拆开。重新对来访者进行动力定型。
意思就是把你的这个驱动力再定到新的地方上去,就是我要把你的固着解下来。
等于过去你把绳子老拴在别人身上,然后再把那个绳子拴到新的人身上去。
解下来就是把固定解开。
栓到新的人身上去,就叫做动力定型。
就是把固着破除掉,然后再让来访者产生新的动力定型。
13
我再来回答你的问题,它和解构建构有什么区别?
解构可以认为是把来访者的固着解开,这件事没啥区别的。
建构我们指的是从哲学上讲心理咨询的一种视角。
哲学上它分为三个东西,第一个是本体论,就是物质和意识谁说了算?第二个是方法论,意思就是我们到底能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
子非鱼到底能不能知鱼的快乐,这叫方法论。
第三个东西叫做价值论。
大家一定要把这整个心理学的框架搞懂了,搞懂之后你们就通了。
你们现在问的所有问题就说明没有人给你们修通,我先替你们修通这些,你们学了知识中间的一些障碍。
我们人这个动物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哪?这点你们必须要明白。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工具,动物不能制造工具,但实际上这个不标准,因为现在发现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越来越多的。
这是一种分辨方法。
心理学认为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有情绪,但是没有情感,人类有情感。
情绪和情感有什么区别呢?
当时我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跟我讲这一块儿,我就觉得这个区分听不懂。
你说这个情绪情感到底有什么区别?你怎么那么分得出什么叫情绪?什么叫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区分只有一个地方能区分,就是
情感包含有价值观的成分,而情绪不包含有价值观的成分。所以说情绪和情感的区分,其实就是哲学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价值论。
比如说喜怒哀乐这是情绪,但是爱就是价值观了,所以爱就是一种情感,你不能说这个动物爱上了那个动物,但是你可以说这个人爱上了那个人。
所以换句话说,我们的情绪又增加了一个价值含义,增加价值含义在哲学上就叫做价值论。
14
那么,这和我们刚才说的动力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人和动物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医学,生物学是这样研究的,他们发现,因为我们大脑的发育过程,就是所有的动物都有最基本的大脑和小脑部分,就是我们人类大脑的小脑部分,所有动物一般都有,因为它要运动。
只要运动,你要有小脑,小脑控制运动的,还有很多动物,它有鼻子,鼻子叫嗅觉,它要嗅出所有的味道,因为动物通过嗅觉来判断很多东西,动物通过嗅觉来判断味道,判断危险,判断性交,交配要用鼻子。
你看所有动物面对面见面的时候它们会干啥?
比如说雄性动物就去闻着雌性动物的屁股,闻它是不是处于发情期,你释放的那个就是激素。
人类其实也有这个本能的,人类其实也能闻出来一部分,但是我们闻出来我们不知道,因为这部分东西都被我们变成一种自动化的反应了。
所以男性是可以感知到女性处于排卵期的,但他并不没有意识化。
所以说这部分大脑,在我们人类里面叫做嗅脑,也就是由于嗅觉细胞所产生的大脑,狗也有,人类也有。
那么这部分大脑就叫做情绪大脑。
但是人类对这部分情绪大脑又进行了进化,进化了又增加了价值观。
增加了价值观之后,我们的大脑就不叫嗅脑了。
我们的大脑的情绪这部分功能就改了一个词汇,叫做边缘系统,也就是处理人类的情感信息的东西。
人类的这个嗅脑叫作边缘系统,是处理情感信息的。
动物的那个嗅脑,它是处理情绪信息的,因为它没有增加价值观。
所以因为人类有价值观就会出问题,为什么出问题?
我上次给大家讲例子,我说一只公狗强奸了一只母狗,因为这个动物它没有对一个事情的价值观。
所以公狗强奸母狗并不产生价值观的问题,强奸就强奸了。
所以它的情绪让它有反应,但它的情感上不会产生耻辱。
所以说人类大脑,人类开始对我们的情绪不产生价值观,我只有情绪,可能是有冲动有兴奋,还有恐惧,有这些情绪,这是说基本情绪。
那么人类,比如说被另外的人强奸了,她被强奸的时候产生了恐惧,然后有冲动,还有就是其他的情绪,这些和动物是一样的,但是人类又给这个情绪上增加了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可能就是比如说羞辱感。
而我们心理咨询治疗的是什么,你们今天明白了,心理咨询治疗的不是那些基本的情绪,因为我们和动物一样都有情绪是没问题的,心理咨询治疗是人类对情绪的一个赋义。
我们对一个基本情绪产生赋义,而这个赋义就出问题了,赋义了羞辱感,这就成了病,所以病是来源于我们人类对它赋义的过程。
比如说你先想想,你小时候想去吃你的妈妈的奶,你爬过去,你妈同时喂了好多小孩儿,,她顾不上你。
可能一不小心她这个脚就把你踢开了,你是个人,然后你就要对这个过程进行赋义。
人进行赋义的时候,人就把这个过程就赋义一个羞辱和被拒绝的感受,他就产生羞辱感。
如果你是一个小狗,然后这小狗都围着这个母狗吃奶,你们观察一下,这小狗围着母狗吃奶,那母狗一会儿把你踢开了,你说小狗有创伤没有?
小狗是没有创伤的。
但人类的小孩儿,他被母亲踢开,他就创伤了。
因为人类大脑要进行赋义,人类不仅要有情绪,人类还有情感,就是我们对情绪进行赋义之后产生了另外一些解释,这种解释就产生了疾病。
所以我们心理咨询是治这个东西的。
那么我们人类的这个大脑和动物的比起来又进化了一部分。
就是因为我们和动物一样,从里面要往外进化,因为刚开始大脑里面已经长满了,大脑里面先长的是小脑是生理部分。
比如说像我们大脑长得杏仁核和警觉系统、下丘脑、食色性,都在这些区域,和动物一模一样,然后还有小脑,都在这个区域,就是大脑的核心部分和动物是一样的。
我们的边缘系统,就是我们情感中枢是由动物的情绪嗅脑部分,进化了一部分后,变成了情感加上的价值观。
到这里还不够,然后接下来大脑内部已经塞满了,没地方长之后人类只能从外面长,所以人们又开始在大脑的外面又长了一圈。
就人类大脑在外面又长一圈,长的是什么东西呢?长的就叫大脑皮层,就是我们人和动物很重要的一个区别。
但是这个皮层的区别,还要再做区分。
怎么区分呢?
我们人类所长出来的这个大脑皮层,和动物比起来,不是说动物没有,灵长类也有皮层,但是它比较薄,没我们这么厚,厚就说明智商更高一些。
结果人们在老鼠的大脑里面发现了很薄的皮层。
这就说明是什么老鼠可真的是智慧生物,知道吗?
所以你可不要随便吃老鼠,因为老鼠有鼠皮层的。
那为什么老鼠有皮层,有皮层的动物怎么就不能吃了?
要知道为什么佛教反对吃动物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吃了这个动物,它没有大脑皮层,它只有情绪恐惧。
也就说你这个动物只会产生恐惧。
所以你看伊斯兰教为什么杀动物的时候会念经,念经实际上就是安抚这个动物,“”哎呀,我要吃你了,你要乖一点,你死之后会上天堂的,“”然后我给你念经给你超度一下,把这个牛就催眠了,把牛催眠之后杀掉,还通过这个过程来缓解动物的紧张情绪。
因为动物有紧张情绪之后,动物身上就要产生毒素,对人不好,所以杀动物的时候念经是对的。
你们看《阿凡达》上,他们杀动物的时候,说我不得不吃你,但是如果我可以吃猪我就不杀你。
就说我不得不吃你的时候我会吃你,是这种情况。
那为什么不能吃灵长类生物?
你看有些人把那猴子的猴脑剖开吃猴脑,因为这个猴子有皮层了,有皮层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物了,那这里区别在哪里呢?
皮层和我们刚才所说情感中枢还不一样。
我们做心理咨询主要治疗两个东西。
一个是由情绪大脑所产生的情感。一个是由我们的价值观产生的情感。
产生了情感之后我们产生了一些和情绪不一样的多余赋义出来的这些感觉,这些感觉是什么东西?
这个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就是羞辱,还有其他这些感受,感受就更复杂了,动物就没有这种羞辱感。
所以说我们治疗的首先是情感中枢产生的问题,第一个写上我们治疗的心理疾病,第一个是情感中枢出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皮层,皮层出的问题。
那么皮层又是干啥的?
15
我们治疗的来访者的问题两个部分。
第一个就是情绪。
叫做嗅脑进化成为情感中枢所产生的多余赋义。
这个多余赋义就是我们比如说把一个恐惧赋义成了被抛弃和羞辱的感觉。
第二个我们做心理咨询治疗的主要是皮层出的问题。
灵长类有皮层,老鼠有一个很薄的皮层,皮层又干啥呢?
皮层这个东西的作用,比如说我们每天吃喝拉撒睡,我们吃饭睡觉交配,冷了我们就取暖,这是基本的生理本能,所有动物都有。
包括比如说我们具有趋光的本能,人类就喜欢光,趋光的本能能力,赞美太阳吗,趋光的本能,然后你看蜗牛也一样,向日葵一样,它都有趋光的本能。
这些本能都一样。
但是人类在所有的这些生理本能和动物一样的过程中,人类他思考这个问题,我为啥要吃?我为啥要和你交配?我为啥要穿衣服?
那么人类产生的这种东西是皮层才会产生的。
皮层产生的这个也是属于我们哲学所研究的,人类不仅要吃喝拉撒睡,和动物一样的,人类还要产生我为什么要吃喝拉撒睡?
人类要产生我为什么要吃喝拉撒睡这件事儿,是由皮层产生。
那么皮层产生这个东西叫做人类做任何事情都要寻找意义感。
所以我们做心理咨询治疗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情感所产生了对情绪的多余赋义。
第二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类要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找到一个意义。
如果没有意义,人类就没有活下去的信心了。如果人类对自己的生活找不到意义,没有意义感人类很快就会死亡。
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我们和动物的区别。
所以我们治疗是两种病,一种是情感的多余赋义,第二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产生的这种意义感,为什么意义感会生病呢?
你们先想想,抑郁症是怎么回事?他找不到意义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吃高级灵长类动物。
高级灵长类动物,它在死的时候还会产生意义,它去思考,因为它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所以它产生的不仅是一个恐惧,还会有些意义的部分出现,那么就代表着这个动物有更高级的思考了。
我们去杀死一个有更高级思考的动物,人类就会觉得有点不太道德。
人类觉得吃一个有高级的能够产生意义这样思考的动物,你觉得有点不道德了,所以人类的道德感就出现了。
人类道德感觉得我们不应该去吃那些能够产生意义的那些动物。
所以就告诉我们说,你别看小老鼠,老鼠是有意义的,老鼠会产生一定的意义感。
这就很可怕的。
你们是不知道这个科学家做的一些疯狂实验很吓人的,他们把人类的负责语言中枢的那部分大脑组织,给老鼠移植了然后结果这个老鼠就开始说很多很多复杂的老鼠话。
这老鼠话说的非常复杂,这些复杂老鼠话说了之后其他老鼠听不懂。
这就很可怕了,就说明因为现在我们也听不懂,但是这个老鼠说这么复杂的话,就说明他又开始产生更复杂的意义了。
这是非常吓人的东西。
所以说现在大家就能明白的意思,就是我们人类的病实际上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种就是我们在情绪上产生多余赋义了。
第二种就是我们要寻找意义,我们做每件事要找意义,如果这个意义找不到,或者找了一个坏意义,人就生病了。
所以心理咨询就会产生刚才你提的问题,你问我说解构或建构的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要解构和建构吧。
解构是解开来访者的过去的一个错误意义,而建构是建立一个来访者对于生活的新的意义。
所以解构和建构是从来访者的意义的角度来讲的。
16
而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它所涉及到的实际上是一个由情绪到情感的过程的投注问题。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情绪投注。
如果我们只是个情绪的投注,我们和动物是一样的。
我们人类做的这个投注其实还是一个情感的投注,比如说我是个雄性动物,我喜欢雌性动物。
我就想跟那个雌性动物交配,这是一个性激素的作用。
但人类呢,比如说我是个男人,我喜欢一个女人,我投注的不仅仅是一个性激素,我投注的是一个性激素上还附着了一个对性的冲动的情绪,还添加了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添加上了很多各种不同的价值观。
是在这个投注价值观的过程中,就说你可以认为我们的力比更多的投注,不仅是个情绪投注,它还是一个价值观的投注。
那么这个价值观的投注过程中就出问题了。
就好比说你去吃你妈奶,你妈一脚把你踹开了,她可能无意的,因为她可能要喂好多小孩儿。
狗就这样的,但是这个小狗它不会受到创伤,因为它只有情绪,它没有用这个赋义的过程。
而你就觉得被妈妈拒绝了,然后就开始哭的很厉害,妈妈再喂你,你都不要了,因为你有羞辱感了。
所以就是一个小孩儿投注向妈妈的不仅仅是一个依恋的情绪,它是一个依恋的情感。
这个情感里面有价值观的成分。
所以当情感被拒绝之后就产生更多更复杂的东西,就是他开始就觉得我被拒绝了,我产生了羞辱感,然后这种产生拒绝和羞辱感的这个东西,等到他长大之后,他又会去这样做。
又会怎么做呢?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比如说在在案例中,这个来访者蜷缩在一起,她意思就是,就像一个她刚刚说的那句话,她说一个来访者在心理医生的门口被拒绝,相当于路上被车撞死的小动物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被拒绝了。
那么她这个我被拒绝是怎么产生的?
实际上是因为她小的时候产生了一个距离,本来想有一个情感的投注,不是情绪的投注,是情感的投注。
她这个情感投注向她妈,结果被拒绝了。
被拒绝之后,它又产生了一个,长大之后就总是继续地想要创造出自己很虚弱,需要被别人去照料,需要被你们来关注我,需要被你们来照料我,要投注出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我需要你喂我奶,如果你不喂我奶,我又产生了被你拒绝的感受。
所以实际上是一种情感重现,而不是简单的情绪重现。
就是这个来访者她所做的这个投射性认同,实际上是把她小时候某一种被拒绝的情感,或者说力比多投注失败的一种情感,现在在重演。
她重演在咨询师身上。
所以咨询师看到这个来访者在他面前蜷缩住在一起,咨询师就会产生一个思考,这个思考就是,这个来访者创造出了一种再现的情境。
这个情境再现出来之后,可以让我们去判断来访者过去曾经受挫的力比多,是怎么样的状态?
咨询现场所创造出来的这种咨询关系,咨访关系的投射性认同的关系,他重现的是来访者过去生活中被拒绝的力比多场景的重现。
大家在学精神分析的时候,你们首先需要掌握力比多,力比多是精神分析的真传。
如果你们学精神分析没有懂力比多是什么东西,你根本就不懂精神分析。
懂得力比多,我们要了解力比多投注的过程,就是我投注一个力比多出去,就要投注力比多,就像是我的口腔糖粘在别人身上一样。
我们投注力比多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投注成功,有的时候会投注失败。
“投注”这个词,不同的书上翻译不一样,有的书上翻译成“投资”,我觉得这个更混淆。
所以投注这个词可能还清楚点。
那么有的时候我们投注的力比多会成功,成功了,我们就满足了我们的情感体验,满足的不是情绪,满足的是情感,
就比如说我投注向妈妈的力比多,投注成功了,我就满足了我的爱的这种情感体验,依恋的情感体验!这是一个投注。
但是如果投注都失败了之后,它会导致什么呢?
当时我就对我投注失败产生了很多赋义。
而这个赋义主要是价值观的赋义。
比如说我产生羞辱感、产生被拒绝的感受、产生被抛弃感等等这种很多这种赋义所产生的这种情感,这种整个场景,于是我就受伤了。
受伤之后就是我有一天做咨询的时候,又把当时受伤的那个情境,在咨询师那里重现。
来访者怎么能重现呢?
来访者不会给咨询师说:来,跟我扮演一个角色扮演吧,我来扮演谁谁,你要扮演谁谁。
来访者不会说话,因为来访者说不出来。
来访者整个过程都是潜意识的,他不知道自己在做这个。
来访者还用行为在描述这一切。
那么来访者在用行为描述这一切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就叫做投射性认同。
那么他用的这个投射性认同的这个行为是干什么呢?
就是我把某一个场景在你面前重现,我蜷缩成一个婴儿状,然后你呢就在这个场景中,你不知不觉被角色扮演了,于是呢的信息就成功地传递给了你。
于是我就成功的把这个场景重现了。
成功的把场景重现之后,咨询师就立即接收到了来访者潜意识发出来的这个信息,这个信息发出来的这个内容是什么呢?
就是让你咨询师看到了曾经发生过的这一幕。
这叫情境重现。
就是来访者通过下意识地传递信息,角色扮演。
然后通过投射性认同的方式,把曾经发生过的某一个场景在咨询室里面重现出来,重现建出来之后,于是咨询师就看到了来访者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这就是心理咨询,所以咨询师就要看来访者在我们面前表演了什么。
看来访者在我们面前拉着我们一起演了一个什么戏,然后我们根据来访者的演出这个戏,凭借来访者曾经经历过了什么样的场景?
角色扮演,这个来访者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他是下意识的,他自己其实不清楚,但是他要拉着你一起演这出戏!
因为他自己一个人不够,他一个人不能演出所有的角色,他拉着你一起演,他拉着你一起演的过程中你也不知道。
他就使用这种方法叫做投射性认同。
有的咨询师他不懂,来访者在拉着咨询师演戏,有些人就会拒绝。
拒绝你就错了,你一拒绝你就不能看到来访者在你身上演的什么戏了。
所以我们得看来访者都在我身上演了个什么戏,然后来访者上演了这个戏之后,我们读懂这个戏,我们读懂来访者在咨询里面拉着我们一起角色扮演的这出戏的过程,在精神分析里面有一个术语,这个术语就叫做反移情诊断。
什么叫反移情诊断?
来访者传递给咨询师的一种信息,让咨询师产生的一些情感体验,咨询师要用这个情感体验来判断来访者曾发生了什么?
所以咨询师用自己被来访者的投射性认同之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来对来访者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诊断的过程,就叫做反移情诊断。
刚才我们还有问题还没给大家解答。
你们刚才的问题特别特别重要,因为你们真的是有困惑。
你们在学精神分析的时候,你们遇到了很多堵塞的墙壁,就像迷宫一样,你们在里面转,有些墙把你们的认知堵住了,不通就永远都不通。
17
现在我来给你们打通,刚才你们有人问的那个问题。
就是为什么我要把精神分析里面的弗洛伊德流派的,就是你们嘴上说的经典性的分析,为什么我要把弗洛伊德的这个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流派的精神分析放在一起讲?
刚才我只回答了一半,还有一个问题。
这问题更重要,这问题你们在很多书上都看不到。
就是很多精神分析书都不会探讨到这一点。
因为精神分析有的学的浅,有的学的比较深,给大众写的书一般都比较浅,很生动的精神分析,你们一般是看不到的也学不到。
我刚才谈到了两个力比多,还记不记得。
一个力比多是关系力比多,一个力比多是性力比多。
那么关系力比多和性力比多,我们把它叫做关系驱力和性驱力。
一种叫做关系驱力的,一种叫做性驱力的,还有第三种驱力,叫做关系性驱力。关系性驱力指的是来访者指向母婴关系的力比多被性欲化的过程,也就是来访者指向关系的这个力比多,被性激素污染了。
然后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性驱力和关系驱力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更复杂的驱力,这种驱力是第三种驱动力。
你们以前学的课程肯定没有哪个老师给你讲过这第三种驱动力。
第三种驱动力是关系和性混在一起的驱动力。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弗洛伊德流派的精神分析,分析研究的力比多是性驱动力。
客体关系流派研究的驱动力是关系驱动力。
那么我们对母婴关系所产生的这种力比多叫做关系驱动力,我们对性驱动力指的是小孩指向异性父母的这种力比多,这是性驱动力。
那么性的力比多和关系力比多,有时候会混在一起,为什么会混在一起呢?
是因为指向关系的力比多被性欲化的过程,关系力比多被性欲化的过程。
这个东西的复杂程度和治疗难度都非常非常高。
这种案例是非常难治疗的。
那么我们先来再来看这个案例,我们把这个视频打开再来看一下。
18
(视频播放)
刚才我们看了这个案例,这里面有好多可以值得给你们教的东西,这里面有大量的心理咨询的具体的技术,但是那个我们下次再教。
我今天要跟你们说的不是这个问题,你们看一下这个女的刚才说过的一句话。
她说有一个男的,穿了一个学院风格的毛衣,可能是个共和党,然后她说完这句话之后,就没有再继续接着这个故事往下说,然后她就开始说到了她和她男朋友吵架的事
记住,凡是精神分析里面来访者说某件事儿,说一半儿又换其他东西了。
话没有说完的部分是被他给压抑掉的。
为什么压抑?
就他不能,他不愿意说的,他不能忍受的,他自己要压抑的那个材料。
那个材料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再返回来跳一点,我们跳到前面再往后点,再跳点看一下。
(视频播放)
刚才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给大家前面所讲的。
悲伤这个词是情感,不是情绪,因为悲伤明显带有价值观的赋义。
那么她的悲伤怎么来的呢?
肯定是她曾经某个阶段他有一个投注的力比多没有投注成功。
没有投注成功就产生了悲伤。
那么这个投注没有成功的力比多,假如说是个关系力比多,因为到时候你们如果把它案例全部看完,你会发现她讲了她早些时候的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到时再说。
是因为她小时候母亲去世了,她当然就会有抑郁悲伤,就说明投注向妈妈的这个跟妈妈的客体关系,是个母婴关系。
她有个投注诉向妈妈的母婴关系就没有了。
没有了就会悲伤。
悲伤人应该得到的是什么?
得到的是妈妈对她的照料。
那么悲伤本来得到的应该是一个母亲对她的照料,当然是她的这个悲伤,她却说我悲伤的时候好看吗?
这句话就说明什么?
悲伤这个情感被性欲化了。
就是她把悲伤变成了一个,比如说我是一个孩子,我失去了妈妈,然后我投注向妈妈有一个客体关系的依恋,然后现在我就悲伤了,因为投注不到悲伤了。
结果呢,这个时候我却把我的悲伤转化成了,你看我挺漂亮吧,你要不要和我上床?这是怎么回事呢?就说明悲伤被性欲化。
那么悲伤为什么会被性欲化呢?
因为当你需要照料的时候,别人却不是去照料你,别人是想要跟你发生性的关系。
所以你看她所说的就是她在酒吧里面,一个男的,她很悲伤,然后男的说你悲伤的时候很好看。
然后这个男的就带着她到厕所里面就发生了性关系。
她的一个指向依恋的关系被性欲化。
当她的悲伤之所以被性欲化,不是因为这次被性欲化,她是第一次在早年的时候,她的悲伤发生的时候就被性欲化了。
早年的时候,她的悲伤被为什么会被性欲化呢?你们先想想!
假如说你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儿,你失去了父母,你现在对你父母需要的是照料,需要人照料你。
但是照料你的人他很坏。
他不是给你一个依恋关系,而是激活你的性的欲望,你三岁的时候你不懂,然后你跟他一起裸体睡觉。
然后长大,等你长到12岁你懂了,你的依恋关系里面是不是被性欲化?你的依恋关系就被性欲化了。
这个时候你去做咨询,假如说你是个客体关系流派的咨询师。
那么你现在解决的是她的关系问题,你是治不好她的。
因为她不是单纯的一个依恋关系了。
假如说你现在是个弗洛伊德流派的咨询师,你一直解决的是她一个俄狄浦斯的情结,你也治不好她,因为她不仅仅是一个性的关系。
她是一个性关系,加依恋关系的混合关系。
这种关系就叫做性欲化了依恋关系,就叫做依恋关系被性欲化。
像这种咨询,那就要把依恋关系和性的关系要两边分别分开。
分别作投射性认同,分别作移情分别疗愈才能行,它的治疗关系就变得非常复杂。
所以这种心理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咨询师要不停分辨,就是不停地分辨来访者处于当下处于是性的需求,还是照料的需求。
刚才你们看到来访者蜷缩坐在那个沙发上,刚开始觉得冷。
觉得冷肯定不是性关系,觉得冷肯定是一个依恋关系。
所以这个咨询师给了她一个毛巾披上,这就满足了她的照料关系。
然后接下来这个女孩儿就蜷缩在这个沙发上。
然后就说我美不美。
这句话就不是依恋关系了,依恋关系没有美不美这些事儿,这时候就变成了性关系。
所以这个来访者实际上是不停地在给这个咨询师投注的两种关系,一种是有时候她投注的是性关系,一种是依恋关系,有时候是一个客体关系,有时候是弗洛伊德流派的经典精神分析。
所以咨询师精神分析必须对两个流派的咨询技术非常娴熟,你才知道如何去分别治疗他的两种关系。
这个来访者的属于混合性的关系,就属于关系性力比多来访者,她的依恋关系是被性欲化的,非常难治疗。
那么你们所看到的,很多包括比如说边缘人格障碍的人,他本来追求的是一个照料关系,结果他又去和很多老师睡觉,很多督导睡觉和很多假冒伪劣大师睡觉,知道他为啥吗?
因为这些学员很可怜,他们本来是学习精神分析,是为了满足团体照料的关系,
比如说他参加一个心理咨询团队,然后就得到了团体照料的机会,是满足照料,但这个照料之后被性欲化,再加上很多假冒伪劣大师诱惑他。
结果就把这些女学员哄骗了,这个哄骗之后就产生了一种依恋加性的一种双重的叫做关系性取向的关系。
就是他又跟你做咨询,他又跟你发生性关系。
他跟你做咨询,他就给你依恋,他又给你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边缘人格的来访者在我们心理圈里为啥很多?
是因为这个心理圈里面很多人做的不好的事情,他们完全满足了这些边缘人格障碍的来访者的需求。
但是这些来访者永远治不好,这些来访者就不断地在心理咨询里面参加各种培训。
参加各种学习班花了很多钱,学了很多年。
终于有一天你们如果有机会到我这学才能明白发生了什么?
现在大家知道咋回事了吗?
所以你们不能明白,就是真正懂精神分析的老师在看很多学习心理咨询的,你知道怎么看吗?两个字,可怜。
,真的是可怜。
就是我能一眼看透你干啥,但是你却不知道你在干啥,关键你还在我们的圈子使劲混,他永远混不好,知道吧。
非常可怜。
好,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东西,就是非常的重要。
你们要让我举例子,我一直没给你举例的,这例子太多了,在你身边到处都有。
所以你们现在就知道这个学心理学是很多坑的,稍不注意就学到坑里去了,这不是一个很好学的东西。
我们今天的时间到这里,你们不要认为我教完你们就下课了,我教完你们得继续讨论,你们如果不把我教的东西去讨论,你们很快就把教的东西还给我了,到时候你还得在我这参加第二次培训,我教的东西,你一定要最好再组成一个团队、小组,再多讨论。
全球排行前十大学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 2025 年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深入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与风采! 1. 麻省理工学院(MIT)—— 美国 多年来稳居榜首,实力强劲到令人惊叹!它的工程系简直就是王牌中的王牌,连续七届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工科研究生课程评比中斩获冠军 电子工程专业更是声名远扬,在行业内拥有着极高的认可度。
机械工程专业同样表现出色,一点也不逊色。
此外,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也成绩斐然,斯隆商学院的 MBA 项目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培养出了无数商业精英。
想要踏入这所顶尖学府的大门可不容易,新生托福成绩中位数达到 100 分,雅思成绩中位数为 7.0 分,SAT 阅读和数学部分平均分为 750 分,ACT 成绩平均分为 34 分,可见对申请者的成绩要求相当之高! 2. 帝国理工学院 —— 英国 今年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在工程、科学、医学和商业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
特别是在工程与技术领域,电子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其 A - Level 成绩基础要求通常为 AAA - AAA,IB 成绩基础要求为总分不低于 38 - 42,相关 HL 学科成绩更是需要达到 6 - 7 ,如此高标准也彰显了它的卓越品质。
3. 牛津大学 —— 英国 位列第三,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闻名于世。
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牛津大学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培养出了众多影响世界的杰出人才。
在入学要求方面,A - Level 成绩通常要求达到 AAA 或更高,部分专业可能还会要求特定科目达到 A*;IB 成绩通常要求 IB 总分达到 38 - 40 分,HL 科目成绩达到 7 或 6 ,严格的标准也保证了生源的高质量。
4. 哈佛大学 —— 美国 排名第四,作为世界顶尖学府,在法学、医学、商学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哈佛法学院是全球著名的法律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培养出了无数法律界的精英;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教学医院在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都位居全球前列,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哈佛商学院更是商业领袖的摇篮,孕育出了无数商业传奇人物。
5. 剑桥大学 —— 英国 排名第五,在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众多顶尖学者,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
A - Level 成绩通常要求达到 AAA 或更高,IB 成绩通常要求 IB 总分达到 38 - 40 分,HL 科目成绩达到 7 或 6 ,严谨的学术氛围和高要求的入学标准,共同铸就了剑桥大学的辉煌。
6.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排名第六,作为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之一,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表现十分突出,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学术联盟。
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创新精神十足。
SAT 总分在 1450 - 1590 之间,ACT 均分范围在 31 - 35 之间,如此高的分数要求,也反映出了学校对学生学术能力的高期望。
7.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瑞士 排名第七,在地球与海洋科学、地质学、工程 - 土木和结构等众多学科在 2024 年世界 QS 大学学科排名中都位居世界前列。
学校要求申请者具备优异的学术成绩单,尤其是在数学、科学和工程相关课程中要有出色的表现,这也使得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8.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排名第八,作为亚洲领先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工程、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学校注重国际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9. 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 排名第九,药理毒理、放射学、教育与教育研究等多个学科在 2023 US News 学科排名前 50。
对于申请者的要求,985/211 学生均分 85 以上可以申请一些热门专业,而双非学生的要求则会更高,这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
10. 加州理工学院 —— 美国 排名第十,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实力强劲,培养了众多顶尖人才。
学术成绩要求 GPA 成绩为 3.5+,实际申请中在读 GPA 达到 4.0 + 录取几率较大;SAT 录取均分为 1530 - 1580,ACT 录取均分为 35 - 36 ,高要求筛选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也保证了学校的学术水平。
这十所世界名校,每一所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学术氛围和优势学科,是无数学生心中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
你最向往哪一所大学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你的梦想与憧憬!
从近五年教育部高考命题内容和方向分析2025年高考考向
这一时期的高考命题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强调其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体来看,高考命题内容逐渐向核心素养倾斜,更加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在命题内容方面,各科目的知识点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且深度不断加深。
以语文为例,作文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话题写作,而是增加了对时事热点、社会现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数学则更加重视逻辑推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题目设计趋向复杂化,强调跨学科融合,如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融入其中。
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加大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听力测试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场景,增强了语言的实际应用性。
在命题方向上,教育部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强调通过高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出现了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高考还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考查。
例如,在理综科目中,实验题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操作;文科类科目则更多地引入案例分析、模拟决策等新型题型,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教育部在命题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异,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为此,试题难度分布较为合理,既保证了基础题目的覆盖面,又设置了适量的拔高题目,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时,为了确保命题质量,教育部建立了严格的命题审核机制,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参与审题工作,确保每一道题目都能准确反映课标要求,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从2020年至2024年,教育部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核心素养导向: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这包括但不限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领域。
各科目的命题均围绕这些核心素养展开,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语文科目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数学科目强化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英语科目则更加侧重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交往能力。
2. 跨学科融合:近年来,高考命题中跨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理科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相互渗透,文科科目如历史、地理、政治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尤其是在理综和文综试卷中,经常会出现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理综试卷中可能会出现结合物理公式解释化学反应原理的问题;而在文综试卷中,则可能需要学生运用历史背景分析当今社会现象。
3. 时代背景与社会热点:高考命题越来越关注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问题。
无论是国内重大政策调整还是国际形势变化,都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当年及之后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了与疫情相关的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主题也在近年高考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对学生的影响。
4. 开放性与创新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考命题逐渐向开放性和创新性转变。
传统的封闭式选择题比例有所减少,而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实验题等新题型不断增加。
这类题目往往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作答,从而更好地展现其个性化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物理实验题中,考生可以根据给定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论证;在作文题中,也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主题,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5. 公平性与差异化:尽管高考命题整体上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同时也注意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异,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为此,试题难度分布较为合理,既有面向全体考生的基础题目,也有针对优秀学生的拔高题目。
此外,为了照顾到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教育部还会适当调整某些题目的难度或形式,确保所有考生能够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参加考试。
6.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考命题也开始引入更多的数字化元素。
一方面,电子阅卷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评分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部分科目如信息科技、编程等开始进入高考范畴,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同时,线上模拟考试、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资源也被纳入到高考备考体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2020-2024年间,教育部高考命题在内容和方向上经历了深刻变革,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跨学科融合为基础、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强调开放性和创新性、兼顾公平性与差异化以及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等一系列鲜明特点。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为未来高考命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命题情境规律:真实情境与跨学科融合 近年来,教育部高考命题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广泛采用真实情境,尤其是跨学科的真实情境。
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题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具体体现: 真实情境的引入 1. 社会热点问题:高考命题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社会热点话题,如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科技创新等。
这些题目往往基于真实的新闻报道或统计数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例如,在2022年的一道地理题中,就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大气污染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的理解。
2. 生活实例:为了使题目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高考命题中大量采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比如,数学题可能会以购物打折、交通规划等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物理题则可能通过家庭电器的工作原理来考察电学相关概念。
3. 历史文化背景:在文科类科目中,历史文化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情境来源。
通过对古代文明、重要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的研究,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例如,在2023年的一道历史题中,就以丝绸之路为主题,探讨了古代贸易路线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跨学科融合的情境设计 1. 理综科目中的跨学科题目:理科综合科目(简称“理综”)尤其强调跨学科融合。
在理综试卷中,经常会看到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知识点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综合性题目。
例如,一道关于酶催化作用的题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生物学上的酶促反应原理,还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物理学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2. 文综科目中的跨学科题目:文科综合科目(简称“文综”)同样重视跨学科融合。
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被充分利用,以构建更为丰富的命题情境。
例如,在2024年的一道政治题中,以某国经济政策调整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发展脉络和地理区位优势,分析该政策对该国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3. 综合实践活动题型:近年来,高考命题中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综合实践活动题。
这类题目通常设定一个较为复杂的现实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2021年的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以城市规划为主题,学生需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城市建设建议。
情境题的作用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真实情境,高考题目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在解答这些题目时,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原来可以如此直接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跨学科的真实情境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学生需要调动各个学科的知识储备,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创造性解决。
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术水平,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真实情境的引入使得高考命题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目标。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考查学生记忆了多少知识点,而是更关注他们能否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高考命题中对真实情境尤其是跨学科情境的重视,不仅使题目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这种命题方式既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对课标特征的体现:课程标准与高考命题的关系 教育部高考命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确保每一项考试内容都能够准确反映课标的基本要求和精神。
1. 核心素养导向: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方面。
高考命题紧扣这一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各类题目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语文科目中,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关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在数学科目中,除了基本运算外,还注重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科目中,除了语言知识外,还强调实际应用和社会交往能力。
2. 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高考命题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增加了不少开放性和探究性题目。
例如,在理综科目中,实验题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操作;在文综科目中,案例分析、模拟决策等新型题型层出不穷,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科内与跨学科融合: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政治、历史、地理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例如,以某国经济政策调整为背景的政治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基础,还需要结合历史发展脉络和地理区位优势进行综合分析。
这种跨学科融合的命题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时代性和社会热点: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
因此,高考命题紧密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例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当年及之后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了与疫情相关的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主题也在近年高考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影响。
5.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标准鼓励在教学和评估中引入更多数字化元素。
高考命题积极响应这一趋势,逐步增加涉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题目。
例如,在信息科技科目中,编程题目的比重逐年上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算法设计和代码编写能力;在其他科目中,电子阅卷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评分效率和准确性,线上模拟考试、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资源也被纳入到高考备考体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6. 公平性与差异化: 为了确保所有考生能够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参加考试,高考命题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异。
试题难度分布较为合理,既有面向全体考生的基础题目,也有针对优秀学生的拔高题目。
同时,为了照顾到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教育部还会适当调整某些题目的难度或形式,确保试卷的整体难度适中,避免过难或过易的情况出现。
7. 评价方式多元化: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依赖于一次性的纸笔测试。
为此,高考命题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模式,如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实验题、案例分析题等,这些题型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作答,从而更好地展现其个性化的解题思路。
此外,一些科目还设置了选做题模块,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题目组合,进一步体现了个性化评价的理念。
8. 终身学习理念:课程标准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考命题通过设置一些需要长期积累和深入思考的题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语文作文题中,有时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主题,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进行创作,这不仅考验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教育部高考命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每一项考试内容都能够准确反映课标的基本要求和精神。
通过核心素养导向、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学科内与跨学科融合、时代性和社会热点、信息技术应用、公平性与差异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等多个方面的具体体现,高考命题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对2025年高考命题的研判 基于2020-2024年教育部高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我们可以对2025年的高考命题做出以下几点研判: 1. 继续深化核心素养导向:核心素养作为高考命题的核心理念,将继续得到强化。
未来一年的高考试卷将进一步突出对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领域的全面考察。
例如,语文科目可能会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数学科目则可能继续加强逻辑推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英语科目或许会在语言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加大跨学科融合力度:跨学科融合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进一步深化。
理综科目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综合性题目比例可能继续增加。
文综科目中,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知识点交织也将更为复杂,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题型可能会进一步拓展,涵盖更多领域的真实情境和任务。
3. 紧贴时代背景和社会热点:2025年的高考命题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相关主题可能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
例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政策,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这类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的理解,更关注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2025年的高考命题将继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科技科目中的编程题目比重可能进一步增加,考查学生的算法设计和代码编写能力。
其他科目中,电子阅卷系统的使用将更加广泛,线上模拟考试、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资源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未来高考命题可能会更加灵活,甚至可能出现部分科目的在线考试形式。
5. 优化公平性与差异化:为了确保所有考生能够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参加考试,2025年的高考命题将继续优化公平性与差异化策略。
试题难度分布将更加合理,既保证基础题目的覆盖面,又设置适量的拔高题目,为优秀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异,教育部可能会进一步调整某些题目的难度或形式,确保试卷的整体难度适中,避免过难或过易的情况出现。
6. 多样化评价方式:2025年的高考命题将继续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将增加更多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实验题、案例分析题等新题型。
这些题型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作答,从而更好地展现其个性化的解题思路。
此外,一些科目可能会设置更多的选做题模块,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题目组合,进一步体现个性化评价的理念。
7.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2025年的高考命题将进一步强化这一方面。
理科科目中的实验题设计将更加灵活多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操作;文科类科目则可能更多地引入案例分析、模拟决策等新型题型,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题型可能会进一步拓展,涵盖更多领域的真实情境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51人人升学##昆明爆料##昆明头条##我要上头条###分享昆明生活##云南高考#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