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骑龙博山炉来历介绍

1968年,力士骑龙博山炉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出土,这个炉子上的花纹十分丰富精致,炉盖、炉身、底盘统统都刻有图案,造型十分生动。
博山炉在汉、晋时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焚香器具,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器。
力士骑龙博山炉的炉盖雕有朱雀、龙虎等,也见证了当时的工艺水平,竟已达到了如此高超的地步。
在
【千问解读】
力士骑龙博山炉是西汉时期打造的文物,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1968年,力士骑龙博山炉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出土,这个炉子上的花纹十分丰富精致,炉盖、炉身、底盘统统都刻有图案,造型十分生动。
博山炉在汉、晋时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焚香器具,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器。
力士骑龙博山炉的炉盖雕有朱雀、龙虎等,也见证了当时的工艺水平,竟已达到了如此高超的地步。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位于河北省满城县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被发现。
这是当时的一个大新闻,《史记》、《汉书》之中记载的喜好酒色的刘胜,以及《三国演义》中刘备整天挂在嘴边的老祖宗,就真的被考古工作者所发现了。
更让人惊讶称奇的是,在刘胜和窦绾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比如闻名遐迩的金缕玉衣,又比如被认为是工艺品巅峰之作的长信宫灯。
这些都代表了刘胜生前穷奢极欲的生活,当然也不能少了这件力士骑龙博山炉。
所谓博山炉,其实就是香炉的一种。
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神仙生活在方壶、瀛洲和蓬莱三座仙山之中,这三座仙山的统称,就是博山。
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寻找神仙,目的地就是这三座仙山。
秦始皇自然没有能够长生不老,然而他的梦想,则是历代帝王的心愿,在他之后最为着迷的当属汉武帝。
汉武帝对于术士神仙的痴迷,一点也不亚于秦始皇,他也干过找寻神仙的事情。
然而,神仙毕竟是虚无缥缈的,一无所获的他,则命人将香炉做成仙山的形状,并命名为博山炉。
就因为这种博山炉太过精美,以至于成为了香炉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认为,香炉就是从博山炉开始的。
宋朝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就持这种观点:
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
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
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
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其实早在汉武帝之前,早就有了香炉,只不过造型都比较简单。
博山炉不是香炉的最早形制,但它却以精湛的造型,赢得了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
大诗人李白就曾经歌咏过它: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博山炉,最著名的就有两件,一件是我们之前已经讲过的错金博山炉,另一件就是本文的主角力士骑龙博山炉。
如果单论名气,前者毫无疑问压倒后者,但小珏看来,力士骑龙博山炉在很多方面并不逊色于错金博山炉。
力士骑龙博山炉也分为炉盖、炉身、底盘三部分组成。
炉盖便是以想象中的博山为原型,它又分为两层,均是采用透雕工艺。
在上层主要是三个主题:云山虎熊、人兽搏斗、人物驱牛车,这都是在当时术士所述神仙境地的故事,在下层则是雕满了龙虎、朱雀、骆驼及草木云气纹饰。
它的炉身比较简单朴素,是圆腹的形状。
在它之上用鎏银工艺制作了流云纹图案。
客观来说炉盖的工艺不如错金博山炉那么繁杂精致,炉身也比错金博山炉要简单得多,但是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底盘。
在力士骑龙博山炉的最底下,是一个小型的圆盘,它的直径大约是径22.3厘米。
在圆盘之上,就是一个力士,在骑着一条桀骜的龙,神态自若。
他一只手驯服着蛟龙,另一只手则刚好托着炉身和炉盖。
这种造型,既独特新奇,又符合重心原理。
在制作过程中,就必须要保证重心刚好落在龙与圆盘的接触面上。
中山靖王墓碑发现之后,错金博山炉大红大紫,非常出名,被视为稀世国宝。
这主要是它金碧辉煌,确实有叹为观止的美丽之处。
虽然力士骑龙博山炉在外观上没有错金博山炉那么拉风,但小珏认为,它所展现的想象力和科学技术,确实一点都不亚于错金博山炉的。
高力士是如何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
总之历史上的宦官很少有正面人设,甚至经过后来影视戏剧的演绎,他们“不男不女公鸭嗓、变态佬”的形象更是一度深入人心。
不过在倒是有这么一位宦官,虽然也是身边的大红人,权倾朝野,却始终能坚守底线,忠心不二,堪称古代宦官界的一股清流,这个人就是被赞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
高力士的宦官之路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是唐代岭南道潘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人,他原本家世显赫,从曾祖到父亲都曾任潘州刺史,所以人家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公子官二代,那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会问了,“不对呀,在古代不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才会跑去做宦官吗?冯元一这么好的出身怎么可能走这条路呢?”这事说来也简单,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的老父亲因为莫名其妙牵扯到一桩谋反案中,被冤杀,冯元一也因此被当地官员,也就是李世民的“李千里”捉拿为奴,遭受阉割之刑。
后来李千里为了讨好当时的女皇“”,便将冯元一改名“力士”,并找来另一个阉童,取名“金刚”凑成了佛家的“力士金刚”进献给了武则天。
高力士的成长 就这样10来岁的力士进宫做了宦官,凭着聪明伶俐和英俊的脸蛋,力士很快便赢得了武则天的喜爱。
不过都说伴君如伴虎,这前一秒还在你侬我侬呢,后一秒就可能把你打入了冷宫,没过多久,小力士因为值夜班时没有及时给女皇盖好被子,导致女皇第2天感冒了,他因此被暴打逐出宫去。
好在命运垂怜这个倒霉蛋!宫里的老高延福收留了他,并收他为义子,让他跟自己同姓,从此高力士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高力士在延福那里经过一年的调教和成长,变化非常大。
不仅办事越来越有眼力见,就连人也越长越英俊。
武则天听说后立刻又把高力士召回身边侍奉。
到了武则天晚年,大唐,从“”到“韦后专权”,高力士目睹了一系列的“宫闱之争”,于是在逐渐练就一颗强心脏的同时,他也一直在发掘有潜力的下家。
环视了李唐皇室剩下的那一圈歪瓜裂枣后,他就把宝压在了当时还是“临淄王”的身上,之后发生的事,各位小伙伴估计也都知道了,李隆基和联合发动政变夺权,高力士陪着他一路打怪升级,直到李隆基做了皇帝,高力士的显贵人生也迅速崛起。
高力士凭什么能人生显贵? 关键时刻知道怎么站队,说明高力士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时局分析能力,可如果您以为他只靠这一招,就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俘获的信任,始终跟人家做cp,那就了。
毕竟在群英荟萃的大唐盛世,要是手里没几把刷子,一个宦官又怎么可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要说这高力士的第一把刷子就是“勇武善射”。
比如在李隆基剿灭太平公主的里,高力士就曾扮演的角色,一路过关斩将,立下了。
开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唐玄宗在骊山讲武,正好看见一对老鹰啄鹿,就让手下的人去射取。
打脸的是,专业的弓箭手们试了几次都没射中,反而是高力士拉满月弓,箭呼啸出,一发而中。
更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是到了晚年,高力士也还能够亲自率领宫中飞龙斩杀几十名闯入皇宫的叛军,彪悍丝毫不见当年。
而除了四肢发达,高力士的头脑也非常不简单,他的第二把刷子就是“,侍宠不骄”。
作为李隆基的头号心腹,高力士长期承包起了皇帝小秘书的活,凡有大臣进表,高力士必定会先看上一眼,如果是小事他自己做主裁决,如果是大事才会拿给玄宗定夺。
要说这唐玄宗对高力士,那真是放了120个心。
他甚至还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意思就是只要高力士当班的时候他才能睡个好觉。
按理说高力士权倾朝野到这种程度,时间长了肯定会走一下权臣的老路吧?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高力士仍然细心谨慎,事必躬亲,哪怕自己的人犯了错误,他也绝不会偏袒,始终坚持公正不阿。
因此就连《》都曾评价他:“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亦不及恶也。
”看看这评价,在那个时代做人能做到皇帝亲、大臣爱,这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由此看来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情商智商双高是高力士是完好权利游戏的关键,然而虽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在皇帝面前有些话即使不中听他也还是会一吐为快,而恰恰是这种、良心进谏的胆识,才是高力士能够驰骋官场几十年最厉害的一把刷子,也是他“千古第一贤宦”的最佳解释。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回宰相姚崇向玄宗汇报工作,姚崇在那说了半天,玄宗就跟没听见似的,一句话也不说,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姚崇走后,高力士就开始教育皇上说:“人家堂堂宰相在这跟您汇报工作,陛下您一言不发,人家心里得多难受,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呢?”玄宗这才反应过来,赶忙解释说自己刚才溜号了,所以没听到姚崇说了什么,于是高力士赶紧把皇帝的解释传达给了姚崇,使得君臣之间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还有一次,天宝十三年六月,征讨南诏的战事失利,唐朝7万大军全军覆没,而宰相却欺瞒玄宗,把失败说成了胜利。
其他大臣迫于杨国忠在朝中的势力,谁也不敢开口讲实话,于是玄宗便开始高枕无忧起来,他甚至对高力士说:“朕老了,想将朝中的事托付给杨国忠,边疆的事托付给等各位将军,这样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没想到高力士却极力劝阻皇上说:“陛下,我听说云南已经打了好几次败仗了。
如果守边的将军佣兵太多,不知道陛下该怎么去控制他们。
我担心一旦出现意外,救都没法救,又怎么会没有忧虑呢?”高力士说这些话时,离安禄山反叛朝廷只有一年多,说明他当时就已经察觉到了安禄山的野心。
可惜的是唐玄宗并没有把高力士的话当回事。
高力士的是非功过 后来唐玄宗自食苦果,晚年凄凉,唯有高力士始终伴其左右,不离不弃。
不久高力士被流放黔中道。
79岁那年,流放中的他好不容易盼来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没想到随之而来的竟然还有唐玄宗驾崩的噩耗,于是的高力士当场嚎啕大哭,吐血而亡。
纵观高力士的一生,不得不说,他最闪光的地方就在于辅助唐玄宗李隆基,他依靠自己的精明果敢,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屡献奇谋,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过纵观高力士的一生,也并非全无过错。
位高权重的他也曾“作威作福”、“聚敛财富”,过着骄奢腐朽的生活。
这可能也是他遭后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吧。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对高力士这个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高力士身为一个太监为什么权力却高于丞相
高力士为何受宠 在唐玄宗还没有登上皇位的时候,高力士就一直在他身边辅佐,后来凭一己之力平反之后,高力士便被提拔为了李隆基府上的总管。
后来李隆基登基之后高力士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皇宫内廷中的大,高力士虽然是一个宦官,但由于他深受唐玄宗的信任,所以高力士在和朝廷大臣中都非常的有地位。
高力士与(网络图) 高力士在很小的时候就和母亲走散了,后来岭南节度使找到了他的母亲。
等到高力士与母亲相见的时候,由于走散的时候比较年小,所以认不出母亲,等到他母亲指出他身上的胎记之后母子二人才相认。
高力士的母亲放在其他朝代的话,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宦官的母亲,没有什么特殊的,但唐玄宗却将她封为了乐伯夫人,将他的父亲追封为广州大都司,可见唐玄宗对高力士是非常的赏识和宠爱。
高力士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前线 高力士之所以如此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仅仅是因为唐玄宗还没继位之前高力士就一直在身边侍奉,而且为他能够登上皇位出谋划策,出了不少力。
高力士如此受宠爱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那就是唐玄宗最宠爱的一位妃子杨贵妃便是由高力士引荐的。
据说唐玄宗刚刚登上帝位不久之后,便让高力士探访民间和朝中内外长相美丽的女子,而正是这个时候,高力士将杨贵妃推荐给了唐玄宗,所以也可以说高力士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牵线月老,唐玄宗对杨贵妃那是宠爱非常,自然而然对高力士也更加的宠爱。
高力士与李白(网络图) 据说当时唐玄宗看上杨贵妃的时候杨贵妃的身份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迫于这样的关系,唐玄宗只得夜夜思念美人,而无法得到,正在这时高力士便建议唐玄宗可以学习,先将杨贵妃以一个名义送到尼姑庵中,当尼姑断绝与朝中的关系,然后再名正言顺的将杨贵妃接回宫中封为嫔妃。
高力士的方法唐玄宗非常的同意,后来正是由于高力士才使得唐玄宗得到了杨贵妃,从此之后唐玄宗对高力士更加的赏识,而高力士也成为了唐玄宗时期在朝野内外可以称得上是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