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多吃这2类高钾食物手脚有劲精神足

尤其是天热爱出汗的人,经常都是汗流浃背的,出汗多了钾会通过汗水一起流失,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察觉到身体很容易疲倦、吃东西没啥胃口,食欲不振还容易烦躁。
这些都是缺钾的表现。
钾元素还被人们称为生命元素,俗话说夏补钾,体不乏。
想要安稳健康度过夏天,建议多吃 2 种高钾食材,让腿脚更有劲,精
【千问解读】
随着夏季气温的逐渐攀升,高温高湿的天气对人体能量消耗很大。
尤其是天热爱出汗的人,经常都是汗流浃背的,出汗多了钾会通过汗水一起流失,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察觉到身体很容易疲倦、吃东西没啥胃口,食欲不振还容易烦躁。
这些都是缺钾的表现。
钾元素还被人们称为“生命元素”,俗话说“夏补钾,体不乏”。
想要安稳健康度过夏天,建议多吃2种高钾食材,让腿脚更有劲,精神百倍过伏天。
一、钾元素对心脏的重要性
当身体缺乏钾元素时,对心脏的影响尤为显著。
钾离子在心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缺乏钾离子会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泵血能力。
此外,缺钾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导致心率不规则,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二、适合老年人吃的2类高钾食材
1、菌藻:天然的钾元素宝库
菌藻类蔬菜是钾元素的天然宝库,包括蘑菇、平菇、金针菇、香菇、银耳和木耳等。
这些食材不仅在日常烹饪中常用,而且钾含量丰富,是补充钾元素的重要来源。
例如,蘑菇每100克的含钾量可达300毫克以上,为身体提供了丰富的钾元素。
2、瓜茄:清凉解暑的钾元素源泉
除了菌藻类,瓜茄类蔬菜也是钾元素的良好来源,如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西红柿和青椒等。
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还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高钾食材及食谱
1、口蘑炒肉末
准备食材:口蘑、肉末、葱姜、辣椒
制作步骤:
口蘑洗净切片,青椒、葱姜蒜、小米椒切好备用,调制料汁,将生抽、蚝油、盐、鸡精、白糖、胡椒粉和玉米淀粉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口蘑焯水一分钟后捞出,热锅凉油炒肉末至变色,加入姜蒜末和小米辣炒香,再放入口蘑和青椒翻炒,倒入料汁收汁,最后加入葱段炒匀即可。
2、红烧冬瓜
准备食材:冬瓜、小米胶片、淀粉、葱花
制作步骤:
冬瓜去皮切块,裹上干淀粉和鸡蛋液,青红椒和蒜姜切好备用,热锅凉油煎冬瓜至金黄,再炒五花肉片至出油,加入老抽、料酒、蒜姜片、青红椒炒香,最后放入冬瓜调味翻炒,出锅前撒葱花即可。
以上就是2种常见含钾元素丰富的食材,夏天多吃一些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除了钾元素之外,还含有其它的营养元素,都属于健康菜肴,热天爱出汗的人更要多吃一些,补足流失的钾元素,更精神饱满度过夏天。
早起坚持空腹吃几粒红枣或会收获6大好处
早餐吃好,一天精神好 这句老话不无道理,早上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能量,还能激活身体功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而在早上,吃几粒红枣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红枣是一种常见的食材,...
2024-05-16 08:04阅读全文 >>
这一青菜竟是肠道的推粪猛将便秘人士不要错过
最近天气变热了,很多人发生了夏季便秘现象。
气温升高,此时,人体消耗增大,出汗增多,易导致体内缺乏水分,肠道内的水分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出现大便干结引起便秘 , 在很多人看来,便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是什么...
2024-05-16 07:15阅读全文 >>
长肉最猛的 3 种素菜个个堪比喝油
素菜,在很多人眼中是健康、清淡的代名词,部分人甚至将其当成餐桌上的首选菜。
然而,你可知道餐桌上的有些素菜,其实是 含油大户,甚至比肥肉还肥!一口口吃下肚,只会让你长肉变胖,对身体并无好处 。
一、 长肉最猛的...
2024-05-14 12:32阅读全文 >>
茶水千万不能这样喝等于在给身体放血
爱喝茶,是中国人独有的基因印记 , 很多人爱茶甚至到了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境界。
但有这样一种茶,每喝一口,都是对健康的伤害! 一、 每天喝茶竟成贫血 家住广东潮州的林先生今年 65 岁,平时酷爱饮茶,尤其是...
2024-05-13 14:16阅读全文 >>
5月摘一捧它泡茶清热解毒又通便
人间五月天,槐花正当时。
五月是槐花开放的时节,那一丛丛洁白如玉的槐花,搭配着绿绿的叶子,袅袅飘香,不仅刺激着人们的嗅觉,更让人垂涎欲滴。
闻着满树槐花香,不妨摘一捧来入膳吧,还有不错的养生功效呢! 一、 洋...
2024-05-13 14:09阅读全文 >>
榴莲价格大跳水吃对了胜过三只鸡但要注意人群区分
在这个榴莲飘香的季节,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榴莲价格竟罕见地跳水,这对于榴莲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个福音。
然而,在享受这份 水果之王带来的甜蜜之前,我们应当理性地认识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大快朵颐。
下面,我们就...
2024-05-12 14:17阅读全文 >>
吃虾去虾线的必要性与虾头到底能吃吗
虾作为一种深受喜爱的海鲜,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如高蛋白、低脂肪及多种矿物质)吸引了众多食客。
但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关于吃虾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是否必须去除虾线、虾线的卫生状况以及虾头的可食用性,...
2024-05-12 14:08阅读全文 >>
为什么盒装蓝莓市面上大多是125g一盒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蓝莓以其小巧的身形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超级食物。
关于 每天吃一盒蓝莓会发生什么 的话题,网络上众说纷纭,这不仅激发了公众的好奇心,也促使我们深入探究这一紫色小果的实际...
2024-05-11 07:22阅读全文 >>
榴莲为什么是臭的以及女性吃榴莲有哪些好处
榴莲,这一被誉为 果中之王 的热带水果,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常吃榴莲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更能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
2024-05-11 07:21阅读全文 >>
这种方法吃粗粮营养被破坏粗粮变细粮
都说多吃粗粮有益健康,但这些吃法,会破坏粗粮的营养优势,把粗粮 变成细粮!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粗粮怎么吃更健康。
一、 粗粮应该怎么吃 1 、 控制摄入量 粗粮不可多吃,一般成人每天可吃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薯...
一代奸雄曹操爱吃鸡是真的吗?诸葛亮却爱吃这个
三国时期,曹操屯兵庐州逍遥津时,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卧床不起。
治疗过程中,厨师按医生嘱咐在鸡内添加中药,烹制成药膳鸡。
曹操食后病情日趋好转,后常要吃这种药膳鸡。
这道菜流传开来,被人们称为“曹操鸡”。
曹操鸡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而成。
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
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食后余香满口。
曹操爱吃鸡?爱吃这个,看看古代名人都喜欢吃啥! 之所以成为常胜将军,除了有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两件宝物外,更有他得力的“马夫”的功劳。
周仓有一种特殊的功能,每次给关公做饭前,用荷叶把手脚包起,这样抓饭菜也不怕烫手。
后来民间根据这一传闻创制出“荷叶粉蒸肉”这一雅夏令佳肴,一直流传至今。
荷叶粉蒸肉是一款享有较高声誉的名菜。
它是用当时杭州的鲜荷叶,将炒熟的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合胃口。
荷叶粉蒸肉特点;易码盘整齐美观、荷叶可凉血解毒、肉酥烂米粉软糯、味清香肥而不腻。
用大碗或盆一只,底上放鲜荷叶一张,将拌好粉的肉排放在上面,覆盖一张荷叶,上笼用旺火蒸2小时至酥熟,再用小张鲜荷叶将块肉分别包好,吃前再上笼用文火焖蒸30分钟即成。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据传说,诸葛亮一生酷爱此种烤鱼。
所以民间也有称其为“诸葛烤鱼”的说法。
据老辈人的说法,当时隐居琅琊县的诸葛亮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烤鱼,这种烤鱼其用料和做法与普通的烤鱼多有不同,别具特色。
诸葛亮每备有家宴时,常邀几位好友共品烤鱼美味。
后来,诸葛亮离开隆中,辅佐刘备打天下;一年后,他专程邀几位好友共品烤鱼美味,派人将制作烤鱼的名厨接到身边,负责军中饮食;刘备成都称帝后,诸葛亮又将其推荐至宫中,为御厨。
这种烤鱼不但诸葛亮百吃不厌,刘备、关羽等人也很喜欢吃,成了皇家御宴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
随机文章中国唐朝简介要说服别人,得先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聪明女人必知的男人心理学,学会了保证男人对你死心塌地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河姆渡人吃什么?原始人竟然吃这些
在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发现了许多保存还相当完好的葫芦籽和葫芦皮。
晒干的葫芦在我国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中用来取水 、装酒 ,看来河姆渡人也是有可能使用晒干的葫芦作为生活用器的 。
其次,从遗址第三文化层发现的由 4 块木纹不同木头雕成木盘及椭圆瓜棱形朱漆木碗看, 当时河姆渡人还应大量使用木质饮食用具。
另外 ,河姆渡人也可能用树枝、藤条等编织的篮筐, 因为它不仅与人们的采集经济联系密切 ,而且至今在宁绍地区南部山区农村中仍见广泛使用 。
总之,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目前我们对河姆渡人使用有机质饮食用具情况知之甚少 ,留给我们的是大量陶器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按用途分, 主要有炊煮器、饮食器、储藏器和水器(或酒器)等四种 。
炊煮器 最主要的是釜及其配件———釜支架 ,后来又出现了甑、灶和鼎等。
釜是河姆渡人烧饭的“锅” ,它既是河姆渡人的主要炊器,也是河姆渡文化最具特征的标型器。
二次考古发掘出土数量众多, 而且造型富于变化, 各期特征明显, 是河姆渡文化分期指示器 。
由于陶釜经常炊煮食物 ,故出土的陶釜外底部大多有因烧煮留下的烟垢或烟熏痕迹 ;有些釜的内底或陶片上还可见到粘着的烧焦米粒残渣或“锅巴” 。
与陶釜共存配套使用的主要是釜支架, 大多是以 3个釜支架架起一个陶釜, 用来烧火做饭 。
早期釜支架是方柱形和倒置的“靴”形两种 ,其横断面均为方形或圆形的块状实体, 全器向内侧倾斜 ,顶端有支物面,内侧常有烟熏痕迹。
另外 ,还在早期地层中见到一些形似馒头状的石块 ,一侧也有烟熏痕迹 ,它们也具有支架功能。
晚期釜支架演变为器身中空的“猪嘴形”和朝天象鼻形。
从第三文化层开始出现陶灶和陶甑 。
陶灶 ,呈箕形 ,火门上翘 ,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 ,外壁有二半环耳 ,以便搬动 ,显然已考虑到在干栏式木构房子内使用 ,即既便于搬动,又可防患火灾,充分显示了先民的智慧,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架釜炊煮的最早专用灶具 。
此外, 在宁绍地区考古发掘中, 还经常发现一些四壁比较厚重的陶片,从 1996 年底发掘的鲻山遗址情况看 ,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似 70 年代以前本地区使用的圆桶状, 近底部有火门的“缸灶”。
陶甑形近陶盆, 甑底有密集孔 。
孔经 1 厘米左右 ,外壁有一对半环耳以便搬动 。
甑的出现表明当时已懂得对蒸汽的利用。
至河姆渡文化晚期 ,由于受邻近文化影响 ,开始出现陶鼎 ,这虽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炊煮方法 ,但从发现数量分析 ,河姆渡人并没有普遍使用饮食器。
河姆渡人饮食器主要是盘 、钵、豆和杯 。
其中盘 、钵的消长是和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河姆渡人早期以盘、钵为主要饮食用器, 故发现数量较多,造型也富有变化 ;豆在早期数量少,器形亦小,到了晚期逐渐取代盘和钵 ,占居主要饮食用器地位, 器形也多样化, 并盛行各种镂孔装饰 。
储藏器 主要是罐、盆、盂、贮火尊和 等 ,除了贮火尊见于第四 、三层 , 始见于第二层外,其余各器均普遍存在 ,并且器形富于变化 ,其中的双耳罐是河姆渡人最主要的储藏器 。
水器(或酒器) 主要是带嘴器 、 和异形 规 鬲 ,而 和 规 鬲 的出现似乎昭示当时已有了酒 。
有带嘴罐形 、垂囊式 和三足 等三种 ,数量较少, 其中以外施红衣前有冲天嘴的垂囊式最具特征 。
异形 规鬲 出现时间较晚, 惜无复完器,从碎片观察 ,它前有二袋足, 后为一落地式的半弓形把手 ,器形奇特 。
食物构成 (一)淀粉食物 这里所指的淀粉食物主要是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
关于河姆渡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于农作物, 这已为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所证实。
首先 ,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中, 在第四文化层共出土木构件总数数千件以上 ,主要是一行行排列有序的桩木。
从不同走向分析,这里原来可能有 3 栋以上的建筑 ,其中一组干栏式长屋达百米面宽。
如此规模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的发现 ,足以说明河姆渡人的定居生活已极为稳定 ,时间较长, 原始村落也已具有相当大规模 。
如所周知 ,稳定和长时间定居生活是需要以发达的农业作为基础的 ,从而证明了原始农业生产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已占有首要的地位。
其次 ,由河姆渡遗址的动物鉴定中得知 ,河姆渡人已开始饲养家畜 ,在第二次发掘时还找到了当时圈养家畜的证据 , 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原始饲养业 。
而一般情况下原始饲养业与农业生产有较强的依赖关系 ,如果没有农业生产为家畜提供足够的饲料 ,那么长时间和一定规模的家畜饲养业则是难以维持的,因而从原始畜养业的发展情况亦可推知河姆渡人已有了较为发达的原始农业。
第三 ,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
其中农业生产工具计有哺乳类动物肩胛骨加工而成的耕作农具骨耜 107 件 ,中耕除草木铲 、收割稻穗骨镰 、骨匕等;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 、木杵 、陶臼等 。
上述情况也足以证明河姆渡人已进入到相当发达的“耜耕农业”阶段。
第四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由稻谷壳、稻秆、稻叶与木屑砂土相间组成多层次连续堆积 ,每层间距 2~ 10厘米不等, 总厚度达 100 厘米, 但不连片。
又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的外观、粒型等研究鉴定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存在类籼 、类粳及中间型的各种谷粒,并在抽样的 81 粒炭化稻谷中发现了 4 粒普通野生稻谷粒 。
又据孢粉分析报告, 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中,单孔禾本科的花粉个体均较大 ,一般为 45 微米左右 ,最大可达 56 微米 ,与现代水稻花粉相似 ,在孢粉谱中水稻花粉含量很高, 最高达孢粉总量的 70% 。
上述发现和研究, 直接证251明了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生活时期已大量种植水稻。
第五,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还出土了不少表现原始农业题材的艺术品, 如“鱼禾纹盆” 、“猪穗纹盆”等 。
艺术来源于生活, 如当时没有水稻种植及丰收景象, 很难想象河姆渡人能刻划出如此生动的画面 。
总之,从河姆渡遗址考古资料看, 河姆渡人已有较为发达的稻作农业 ,而且栽培的稻作已有了相当多的收获, 稻米亦已成为河姆渡人的最重要食物来源 。
(二)肉类食物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资料得知 ,河姆渡人的饮食生活并非单一的依赖种植稻米 ,肉类食物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
而当时肉类食物的获取 ,一方面来自原始家畜饲养业,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先民的渔猎活动。
家畜饲养 在河姆渡遗址采集的 61 种动物遗骸中, 经鉴定家畜有猪、狗和水牛三种 。
猪骨在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中出土数量较多 ,并且家猪和野猪同时存在,但它们在形态上已有相当明显的区别 ,河姆渡家猪属正在驯化中的类型 。
从第一次发掘出土的 72件猪头骨鉴定结果看 ,河姆渡家猪大多在幼年和未成年时便被宰杀 ,说明河姆渡人有以猪为主要食物来源的现象。
河姆渡犬“体型小,吻部变短, 鼻骨近端比较凹陷 ,下颌骨下呈弧形外 ,矢状嵴已显著退化” ,明显呈现现代家犬特征 。
遗址出土的 16 件水牛头骨及碎片经鉴定形态特征与殷墟的水牛骨骸一致, 可以肯定河姆渡遗址的水牛也是家养的 。
除了上述三种家畜外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遗址出土的鹿类材料相当多 ,其中四不像鹿的鹿角就有 500 余件,但完整的角仅一件,另一特点是非自然脱落的和年青个体较多 ,再加上四不像鹿在其它几处遗址中也有较多发现,而且在历史时期它们又曾被人们所驯养 ,故猜想这种动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驯养 。
渔猎业 除了原始家畜饲养业外 , 渔猎活动也应是河姆渡人获取肉类食物的重要手段 。
河姆渡遗址地处山地与平原湖沼交接地带,背靠四明山 ,三面临湖河沼泽,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具有从事渔猎经的便利条件 。
在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中 ,不仅发现了石球、陶弹丸 、木矛、骨哨、木棍棒等一大批狩猎工具 ,而且伴出了大量野兽骨骼, 这些兽骨大都较破碎, 遍及发掘区每个角落, 许多骨骼上还留有刮切 、敲咂以及烧烤痕迹 ,无疑是当时人们食用时敲骨吸髓 、吃完后扔弃之遗物。
河姆渡遗址有骨镞和骨鳔, 而没有发现用鱼网的证据。
按当时人们的技术水平,人们既能纺织、编织苇席, 使用弓箭、弹丸 ,行舟水上, 想来织鱼网也不成问题的, 可是没有发现网坠。
能做而不去做 ,说明鱼网需要不是很迫切 。
也许由于当时湖沼多, 水不深 ,水生动物很多,容易捕捞,就没有重视鱼具改革 ,去制作和使用渔网捕鱼 ,这是环境从一个侧面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活动例证 。
河姆渡遗址采集的 61 种动物中 ,无脊椎动物仅 3 种, 脊椎动物有 58 种 , 包括鸟类 、爬行类、鱼类及哺乳类,其中尤以哺乳类种类最多 ,占 34 个属、种 ,上述动物当然并非全是当时渔猎所得的食用动物 ,也不是当时所食用的野生动物全部。
从河姆渡人利用的动物遗骸数量上看 ,他们的肉食来源主要是水生动物。
在遗址发掘区内 ,鱼类 、龟鳖类等水生动物的遗骸之多 ,不胜细数,个体更无法全部区分统计 。
许多陶釜内也装有龟 、鳖 、蚌 、鱼等水生动物遗骸, 乃至连狗粪中也有鱼骨 。
而鲨鱼 、鲸等海产的发现, 则进一步证明了渔猎业发达及渔业在肉食中重要地位 。
数量上占第二位的是四不像 、梅花鹿一类野生食草动物, 栖居森林的兽类 ,在总数上所占比例并不大, 如按漫长岁月平均 ,数目就更少了 。
从标本鉴定中发现,一些凶猛、善跑或身躯庞大的动物,在捕猎武力不大条件下,估计一是强中捕弱,二是选择反抗力弱数量多 、行动成群的动物作为捕猎对象 。
总之, 当时河姆渡人的肉食来源 ,主要是下水捕捞, 其次是草原狩猎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 河姆渡遗址出土不少猴头骨标本中 ,依其破损现状,经古动物学家鉴定,认为河姆渡人有吸食猴脑习俗。
以猴脑为美食 ,在《临海水土异物志》及《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述,在今日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遗风尚存 (三)天然食物 采集天然食物是河姆渡人饮食的重要补充。
在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不少储存野果的灰坑, 有的是麻栎果满坑 ,有的是橡子成堆,有的是整坑酸枣 ,有的菱角一坑 。
这些果实中有的完好无损, 果实饱满, 表明河姆渡人采集经济比较发达, 还略有富余。
但河姆渡人的采集范围不可能局限于上述几种植物, 还应包括其它可食植物根、茎、叶、花、果等 。
有时人们也拣拾鸟蛋或割取蜂蜜等 ,只是这些采集物没有引起重视或不易保存罢了 。
再则, 河姆渡人也种植蔬菜 ,如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葫芦籽、葫芦皮, 可能是当时种植的蔬菜,以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食物加工 (一)淀粉食物加工 我国古代曾流行“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 万民以济”说法 。
从考古资料看,河姆渡人生活时期稻谷脱壳主要是使用杵臼舂捣。
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曾发现 1 件杵头硕大 、断面呈圆形的木杵 。
此外, 一些个体较大的自然卵石有可能当作石杵使用。
陶臼仅发现 1 件,器形硕大而器壁厚重粗糙, 形似陶盆而底较小。
至于那些体型较大 、磨槽阔而平缓所谓石磨盘和天然砾石的石磨棒, 由于器形相对较小而浅, 难以用来脱稻谷壳, 可能是用来磨块根及米粉等的工具 (二)肉类食物加工 家畜和猎获物的食用前加工, 主要是刮掉皮毛和切割皮革, 然后再切成碎块 ,以便于煮食 。
前不久笔者参加的鲻山遗址发掘中 ,我们曾发现成堆鱼鳞 ,表明河姆渡人吃鱼前也刮去鱼鳞 。
河姆渡人加工肉类食物的工具 ,主要是燧石质打制刮削器、石斧 、石锛和石刀等 ,它们器形都较小巧 ,可直接手握,有的也可装柄使用 炊煮方法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 河姆渡人的炊煮食物的方法主要是烤、煮、蒸三种 。
(一)烤 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炊煮方法 ,不需要用任何炊煮器具, 直接把兽肉及植物果实等放在火中烧熟即可食用 。
在离河姆渡遗址仅 1 公里的鲞架山遗址发掘时 ,曾发现 2 处河姆渡人烧烤食物的遗存 。
一处遗迹在平地上, 由一些杂乱树枝堆成, 其中部树枝有火烧痕迹, 周围则散乱地分布着烧烤过碎骨及食余残骸。
另一遗存原为灰坑 ,淤积一半后,人们便在上面填上一层石块作为烧烤面, 其上是一层灰烬夹杂鱼骨及野兽骨堆积 ,一些骨骸还因火烧而呈黑色 。
上述资料表明在河姆渡人中用火直接烧烤肉食的作法仍较为盛行 (二)煮 是一种最普遍的炊煮方法 。
它是将加工完食物放入陶釜中 ,同时加上足够的水 ,然后再用火加热陶釜,使水沸腾以煮熟食物 。
这种方法是河姆渡人煮米的饭、肉类食物及野果等最常用方法 。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釜底部或陶片上见到的烧焦米粒残渣或“锅巴”, 是河姆渡人用陶釜烧煮米饭的证据 。
从这些烧焦米粒残渣及“锅巴”分析 ,河姆渡人烧煮米饭如《·滕文公上》及《礼记·檀弓上》中所记载的“ 饣 粥而食。
”其米水比例当介于现代人烧干饭和煮稀饭米水比例之间 。
而河姆渡出土陶釜内发现龟、鳖 、鱼类遗骨,应是河姆渡人煮熟后未食用完的遗存 。
(三)蒸 是利用蒸汽热能炊煮食物一种先进的烹饮方法 。
河姆渡人使用甑外形如陶盆, 底有许多孔,孔径 1 厘米左右 ,其上有盖 。
使用时先将食物放入甑内, 再将其置于釜上 ,釜内加适量水 ,然后在釜底加热 。
由于甑与水保持有一段距离,因而水沸腾时不会触及食物,从而使食物的营养价值全部保存在食物内部。
从甑孔径看,河姆渡人蒸熟食物主要是野果及兽肉,而不太适用于稻米。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等古籍中的“饭稻羹鱼”来概括河姆渡人饮食习俗。
随机文章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人类为什么不把火山浇灭,岩浆能融化地球万物/无能无力秦始皇地宫被盗过吗,秦始皇地宫藏万吨水银无人敢挖(剧毒)揭秘美国洛杉矶蝴蝶树之谜,成千上万的蝴蝶栖息于松树上(蝴蝶王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