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抑》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10-1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诗经·大雅《抑》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大雅《抑》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抑》原文

《抑》

诗经·大雅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

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僭。

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

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

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

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抑》的出处

  《抑》出自:《大雅·抑》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篇,相传为卫武公所作。



  《抑》译文

  全诗十二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九章,每章十句。

首章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接着从正反两方面来作规劝讽谏。

第二章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

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评。

第五章至第八章,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作者特别强调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和出言的谨慎不苟。

第九章至末章是恳切地告诫周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



  《抑》的注释

  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

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

”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

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

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

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

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

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

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

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

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

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

以防祸事突然生。

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

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

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

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

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

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

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

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

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

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

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

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

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

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

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

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

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

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

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

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

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

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

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

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

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

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简短诗意赏析

  抑抑:慎密。

 

  隅:角,借指品行方正。

 

  职:主。

 

  戾:乖谬。

 

  无:发语词。

竞:强盛。

维人:由于(贤)人。

 

  训:顺从。

 

  觉:通“梏”,大。

 

  訏(xū)谟:大谋。

命:政令。

 

  犹:同“猷”,谋略。

辰:按时。

 

  荒湛(dān):沉迷。

湛,同“耽”。

 

  女:汝。

虽:惟。

从:通“纵”,放纵。

 

  绍:继承。

 

  罔:不。

敷:广。

求:指求先王之道。

 

  克:能。

共:通“拱”,执行,推行。

刑:法。

 

  肆:于是。

尚:佑助。

 

  沦胥:相率,沉没。

 

  章:模范,准则。

 

  戎兵:武器。

 

  用:以。

作:起。

 

  逷(tì):通“剔”,治服。

蛮方:边远地区的民族部落。

 

  质:安定。

 

  侯:语助词。

 

  不虞:不测。

 

  易:轻易,轻率。

由:于。

 

  扪:按住。

朕:我,秦时始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逝:追。

 

  雠:酬,反映。

 

  绳绳:谨慎的样子。

 

  承:接受。

 

  友:指招待。

 

  辑:和。

 

  遐:何。

愆(qiān):过错。

 

  相:察看。

 

  屋漏:屋顶漏则见天光,暗中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

 

  云:语助词。

觏(gòu):遇见,此指看见。

 

  格:至。

思:语助词。

 

  度(duó):推测,估计。

 

  矧(shěn):况且。

射(yì):通“斁”,厌。

 

  辟:修明,一说训法。

 

  淑:美好。

止:举止行为。

 

  僭(jiàn):超越本分。

贼:残害。

 

  鲜(xiǎn):少。

则:法则。

 

  童:雏,幼小。

此指没角的小羊羔。

 

  虹:同“讧”,溃乱。

 

  荏染:坚韧。

 

  言:语助词。

緍(mín):给乐器安上弦。

 

  话言:陈奂《诗毛氏传疏》:“话,当为‘诂’字之误也。

《(经典)释文》引《说文》作‘告之诂言’,云:‘诂,故言也。

’是陆(陆德明)所见《说文》,据诗作‘诂言’,可据以订正。

”诂言,老古话。

 

  於(wū)呼:叹词。

 

  臧否(pǐ):好恶。

 

  匪(fēi):非。

 

  示:指示。

 

  面命:当面开导。

 

  借曰:假如说。

 

  盈:完满。

 

  莫(mù):同“暮,”晚。

 

  梦(méng)梦:同“瞢瞢”,昏而不明。

 

  藐藐:轻视的样子。

 

  虐:“谑”的假借,戏谑。

 

  聿:语助词。

耄:年老。

 

  庶:庶几。

 

  曰:语助词。

 

  忒(tè):偏差。

 

  回遹(yù):邪僻。

 

  棘:通“急”。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译
  2、“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的原文翻译
  3、“陆机《门有车马客行》”的原文翻译
  4、“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的原文翻译
  5、“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的原文翻译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是南宋词人吴潜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由衷关切以及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朝代:宋代  作者: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鉴赏:  此词是送别之作。

“御带”,又为“带御器械”,是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可见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

“问何事”,语气也显得比较重。

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

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

“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

“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

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经过上面一番周旋,显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

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无奈之举。

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  “从谁吐”,用问句表达出来,其中含有无奈、落寞、怨恨、孤独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垂虹亭位于吴江长桥头,这里是南宋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安往西自然经过这里。

这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古迹: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在适志,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哉!”便辞官返乡。

后人在这里建有鲈乡亭。

“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这里很合适: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

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

“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

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

“留君住”须“拚一醉”,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多么执着、灼热的感情,“歌一曲”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怅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迹似的。

顺承上句,这种意思是明显的。

  可能还有别的意思。

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路途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

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在写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如果是这样,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有双层含义:一为问询,一为慨叹,即罢官之后很可能“无所于归”,天地之大,难道没有你容身之处?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

这与下面的情绪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愤。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

“一笑”,是被悖谬所激怒的笑。

读到这里,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

这些情绪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情绪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

从全词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抒写李珙的遭遇,寄予了个人的身世感慨,所以这首词亦是自况。

在当时的环境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词句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李御带珙(gǒng):李珙,作者的友人,《宋史·杨巨源传》中有“成忠郎李珙投匦,献所作《巨源传》为之讼冤”(巨源,蜀人,平吴曦后,为四川宣抚安丙倾轧,被杀),此李珙或系其人。

御带:也称“带御器械”,官名。

为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⑵红玉阶:红色的台阶,此处代指宫殿。

  ⑶翩(piān)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⑷汀(tīng):水边平地。

  ⑸济时:拯救时局。

从:跟,向。

  ⑹垂虹亭: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虹桥上,建于宋仁宗庆历(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年间。

宋代许多文学家都在诗词中提到了它。

扁(piān)舟:小船。

  ⑺鲈堪煮: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便辞官返乡。

鲈(lú):鲈鱼。

堪:可。

以上两句写李珙将回故乡隐居。

  ⑻拚(pàn):舍弃,不顾惜。

  ⑼悠悠:众多的样子。

浑:全。

  ⑽冉冉:形容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

  白话译文  好端端地在朝廷里做官,因为什么事要翩然辞官引去?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怅怨,济时有良策又能对谁倾吐?路过垂虹亭下不妨暂系小舟,那里著名的鲈鱼堪煮。

  我甘愿拼死一醉,真诚地挽留你住。

我将含泪高歌一曲,送你踏上归乡之路。

踏遍江南江北,你将要归向何处?天下大事那么多全没有解决,大好年华就在这无结果中渐渐消逝。

举头一笑问湛湛青天,青天也只沉默无语。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八月,吴潜任平江(今江苏苏州)知府时,李珙辞官途经此地,作者为了送别李珙作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吴潜(公元1196年—公元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宣城)人。

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进士第一,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改签广东军判官。

绍定年间,历太府少卿、淮西总领,迁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留守。

后陈九事,忤时相,罢。

又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拜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

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转左丞相兼枢密使,封许国公。

以论丁大全、沈炎、高铸之奸,被劾,一再贬徙循州安置。

卒年六十七。

《宋史》、《南宋书》有传。

有《履斋遗集》四卷,续集一卷,别集二卷。

词集《履斋诗余》一卷,存二百五十六首。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原文、赏析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原文、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译文:  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

远远望去好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落。

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

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

天地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万里”三句:暗用王勃故事。

写自己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传说王勃往道南昌,水神以风助之,一夕行四百余里。

  正槛(jiàn)外:门外正是。

  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

古时南昌属楚地,故称西山为楚山。

  楚江:指赣江。

作:起。

  木末(mùmò):树梢。

一作“林杪”。

  紧:深,浓。

秋意已深。

  休休莫莫:罢休,罢了。

乾坤:指天地。

  着(zhuó):安放。

  断送:逗引。

角:号角。

  吴潜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

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

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

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

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

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

格调沉郁,感慨特深。

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一、兄弟两“吴公”  吴潜与哥哥吴渊还是幼童的时候,生母就不幸染病去世。

兄弟俩是在饱读诗书的父亲和慈爱的后母管教下成长的,聪明好学,相亲相敬,只是性格迥异,哥哥沉默寡言,弟弟活泼好动。

两人最终均由读书步入仕途,位居高官,都想为朝廷为百姓干一番事业。

但哥哥为政过于严酷,往往一点事情而兴师动众,牵连罗织,以致遭到不少人怨恨,说他太狠毒。

吴潜曾多次当面或以书信劝谏哥哥,哥哥也虚心接受,只是事到临头,多年养成的弊病竟一发而不可收。

平日忌恨吴家兄弟才德的奸臣贾似道之辈便乘机鼓噪,编造童谣诬陷他们。

两兄弟姓吴,众人尊称为“吴公”,童谣即以谐音称之为“蜈蚣”:“大蜈蚣小蜈蚣,尽是人间毒业虫,夤缘攀附有百足,想使飞天能食龙。

”但兄弟俩胸襟坦荡,敌手抓不到把柄,谣言最终不攻自破。

  二、反对立昏君  公元1260年,是宋理宗景定元年,在皇位坐了30多年的赵昀,见自己年近花甲还没有一个亲儿子,便想立自己的侄子赵祺为皇太子,以便将来接自己的班。

吴潜知道赵祺是个口舌迟钝、呆头呆脑的人,难以承担天下重任,便密奏理宗说:“微臣没有丞相史弥远的才干,忠王赵祺也没有陛下您的福寿。

”理宗听了很是恼火,听信奸臣沈炎的诬陷挑拨之言,革去吴潜的左丞相之职,将他贬到当时十分偏远的广东循州当有职无权的地方团练使。

结果,吴潜再次以直谏丢官,而赵祺后来也只当了10年短命皇帝。

  三、预知生死  吴潜学富五车,为官之余,不仅喜欢吟诗作词,而且颇精星象之学。

他的‘诗,多感情之作,激昂凄劲,一如他的为人。

他被贬到广东后,看到南宋王朝日衰一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内心悲愤,常常独自望着夜空,久久默然无语。

一日,他突然对身边人说:“我将死之夜,必定雷风大作。

”他的话语好象还在空中回荡,几天后的一个夜里,果然风大雷响,四鼓开霁。

他挥笔撰作遗表,作诗诵颂,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闭上眼睛,便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

  四、吴潜故里—玉堂巷  在休宁县城东南隅中街通后街处。

昔日,巷内为吴氏家族聚居地,巷北侧依次为坊表林立的东街、瞻云书院、县前街、休宁县衙等。

从宋末至民国年间,为“表宅里树风声”,各朝陆续建筑于东街各巷弄的牌坊即近30座。

其中,东南街头的保宁坊,东南城门的敉宁坊,县前街的近民坊,双井前的进士坊,学宫东路的东南邹鲁坊,东门的经魁坊、秋官大夫坊、孝子坊、母节子孝坊,陪郭头的父子尚书坊、及第坊、学士坊等,都曾显赫一时。

特别是玉堂巷口的“画锦坊”,还记载着一段“衣锦荣归”、“母慈子孝”的历史:状元吴潜的哥哥吴渊读书做官,官至副宰相之职,荣华富贵到了极点,老了却整日里思念着故乡、惦记着将自己抚育成人的后母。

后母病重,他毅然辞官,特地从宣城赶回休宁玉堂巷侍奉汤药。

后母离世后,厚加安葬,并庐墓守孝。

孝满,自号退庵,整日吟诗作画于玉堂巷故居,直至葬身于休宁故园。

人们感其节孝,特立“画锦坊”以示纪念。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诗经·大雅《抑》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