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每天吃点花生保养好处如此多
【千问解读】
花生,是我们最常食用的果仁之一,,它既是休闲食品,又是入馔的食材,相信大家对它绝对不会陌生。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花生米的营养价值,它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比肉、蛋还高,有人称之为“人参果”,还有人称之为“植物肉”。
秋天快到了,花生正是应季食材,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一、花生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利肾去水、理气通乳等功效。
1、巧调脾胃
花生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之功,可以主治脾虚不运,反胃不舒,大便燥结等。
清初三大医家之一的张璐在他的《本经逢原》也言花生“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者宜之”,对于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士,适量吃点花生,可以达到健运脾胃的目的。
2、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锌,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延缓大脑功能衰退,增强记忆力,花生中含有的物种活性还可抑制肿瘤疾病发生,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病,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几率。
3、降低胆固醇
不少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是胆固醇较高的人,都喜欢随手吃花生,因为花生中有一种油酸的成分,它不仅对人体心血管有益,而且还可以降低人体中的有害胆固醇。
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天然的滋补佳品,食疗功效很好,胆固醇高的人,可以每天吃一小把,体质好的人也可以常吃,能预防不少慢性疾病。
4、其他部位也各有用处
除花生仁外,花生其他部位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花生红衣能止血消肿,适用于多种出血症状;花生壳晒干后,可敛肺止咳,还有助于心脏保护和血压平稳;花生叶则有助于改善入睡难,特别是老年入睡难,同时养胃补肝肾,适合糖尿病患者。
而花生芽在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更为丰富,更易吸收,富含白藜芦醇,对处于良好的状态益处多多,食用方式多样。
但需注意的是,发霉的花生芽含有致癌物质,应幸免食用。
二、花生禁食人群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
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2、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主要真相,因此饮食医治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3、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
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4、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
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三、花生吃更好
一般来说,新鲜花生味甘甜,性偏凉润,清燥润肺化痰的效果最好;干花生水分较少,含油量较高,达50%,因此被誉为“植物肉”,其润肠通便的效果最甚,但体寒湿滞者不宜服用,而且大量的油脂使人易产生饱腹感,小孩子可不能贪吃,否则也容易腹胀难以消化。
花生最好水煮吃。
水煮花生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对防止营养不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具有显著作用,且性温和,补益脾胃功效最佳。
花生在生长及加工的全过程中,都有可能感染黄曲霉菌,黄曲霉菌毒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
吃煮熟的花生相对来说较为安全,也易于消化吸收。
温馨提示:新鲜花生必须晒干后存放在干燥通风之处,否则极容易受潮产生霉变,霉花生千万不可食用,一定得牢记。
古时候帝王每天都得上早朝吗 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进一步说,即便是这样,未必坚持得住;不是的,也有“朝乾夕惕”的皇帝。
坚持“早朝”的,曾经就是。
《大明会典》规定,皇帝须每天“早朝”,于日出时开始,日出之后不久结束。
其大体程序是——凡有资格参加早朝的京官和都城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前到宫门前守候。
宫门准时伴随钟声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在殿前广场列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
有专门的御史负责点名,且记下咳嗽、吐痰、牙笏掉落、步履不稳等等“失仪”官员,等候参惩。
一切就绪后,皇帝驾到,鸣鞭,众官员在赞礼官指挥下转身、向皇帝叩头行礼。
鸿胪寺官员高声宣读“退休”或派往各地任职官员姓名,被“唱名”者另行向皇帝行礼谢恩。
随后,四品以上官员躬行进入大殿,各部主官向皇帝报告或请示政务,皇帝赋予指令,然后可以退朝。
上述规定,轻易不可违背,即便下雨下雪亦不可免。
《孝宗实录》载,弘治十一年,即1498年,孝宗皇帝是在被“早朝”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是以央求的口吻“请”们免朝一日——夜里,宫中曾经失火,折腾的皇帝一宿没睡——大学士们反复磋商,最后同意了“辍朝一日”。
此一制度,从明代第十帝始遭破坏。
他很不把众臣看在眼里,所以也懒得跟臣下整这套“仪式”。
1521年,没嗣的正德皇帝驾崩。
早就不耐烦的重臣们,迅速联合起来肃清了这位皇帝的亲信,并与皇商议,扶旁系子侄继位,是为明世宗。
嘉靖兢兢业业干了二十年,随后的二十五年,便专心去修坛炼丹了。
自然,“早朝”也。
嘉靖死后,是隆庆皇帝,五年半时间里,开始还坚持每日“早朝”,但他实在是个碌碌无为的君王,无脑到被朝臣随意左右。
《穆宗实录》等文献载,后来,他干脆把“早朝”免除了。
然后,就是不到十岁登基的皇帝。
在刚刚即位之初,对于维护其皇权,免受前朝重臣专擅以及清理贪腐宦官,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对他的学习和处理政事赋予了严格“管理”和“辅导”。
使其能有最初中兴的十年。
大学士张居正,为了减轻这位少年皇帝的负担,以便其有足够时间学习“圣贤经传”,将一“旬”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则免。
此可见《神宗实录》。
十年,即1582年,元辅张居正突然病逝。
这一年,万历皇帝十八岁。
而此年,这位年轻的皇帝喜欢上了“九嫔”中聪明机警、酷爱读书的“淑嫔”,而且终生不渝。
之后的三十八年,“万历十五年”是个“典型案例”——“早朝”这事儿,早被万历扔到了脑后。
不日日早朝,但“朝乾夕惕”的皇帝,可以举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优质蛋白质有哪些 每天补充多少蛋白质合适
优质蛋白质有哪些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动物性食物普遍优于植物性食物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在36%-40%之间,每100克大豆蛋白质含量在35.0克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中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
豆腐干、豆腐脑、豆浆都是大豆蛋白来源的不错选择之一。
蛋类蛋白蛋类含蛋白质11%-14%,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蛋类卵清和卵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其总体氨基酸组成比较均衡,因其烹饪较为简单,蒸、煮、煎、炒、炖均可,老少皆宜,是日常膳食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常作为参考蛋白质,来评价其他食物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构成情况。
奶类蛋白奶类(牛奶)蛋白质含量在3.0%-3.5%,每升牛乳蛋白质含量在30克左右。
因其氨基酸组成较为均衡,是机体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鸡蛋蛋白,常被作为参考蛋白质。
肉类蛋白肉类蛋白主要是指禽、畜和鱼的肌肉部分。
新鲜鸡肉含蛋白质含量约15%-22%不等。
鸡肉蛋白质人体吸收、利用率更高,价值优于植物蛋白质,常见的肉类蛋白包括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鸭肉、鸡肉、各种鱼肉等,同样也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每天补充多少蛋白质合适蛋白质虽然对人体好处多多,但每天的摄入量却不是多多益善。
在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有30%的蛋白质就属于高蛋白饮食了。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年人每天肉的摄入量是75—100克,最好是纯瘦肉;鸡蛋一个即可;低脂奶每日300克;25—35克的大豆及坚果类,25克大豆相当于365克的豆浆,140克的南豆腐,72.5克的北豆腐,或是55克的豆腐干。
老年人因为身体的合成能力下降,需要比正常成年人摄入更高量的蛋白质,最好是能达到1—1.5克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
简单来说,对一个60公斤左右的老年人来说,一天吃三两肉、一个鸡蛋、两袋奶,一块豆腐,就基本上能满足蛋白质的需求了。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