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抑郁症多数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需要改正这种性格缺陷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简介:高中以前她还像个姐姐的样子, 高中后我们不在一个学校,高三复读我姐姐开始和我一个学校,我经常找她,可是她却不想和我很近,经常说话刻薄,那会我也高

【千问解读】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别人看来都还算幸福的家庭,可是童年的我过得并不愉快。

我们家里有两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姐姐,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里,我妈妈更喜欢我姐姐。

在我童年里,让我感到最不愉快的事情就是我妈妈经常偏袒我姐,还经常数落我。

妈妈应该是个要强的人,在我小的时候,她经常脾气暴躁,骂人的时候,很爱数落人,总是拿你和别人比。

所以,现在我的性格是经常敏感、没有安全感、自卑、没有自信,有很多一部分来自我的原生家庭。

很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但是从来没有过,现在想来,很可悲。

我的姐姐和我只相差1岁半,我们从小基本在打骂中度过,有好的时候,但少,也许是因为年龄离的近,所以经常都是合不来,但是我妈妈经常向着我姐。

高中以前她还像个姐姐的样子, 高中后我们不在一个学校,高三复读我姐姐开始和我一个学校,我经常找她,可是她却不想和我很近,经常说话刻薄,那会我也高三,也是从那会开始,我开始有了抑郁症、强迫症,先是余光强迫,后来就是担心我考上,她没考上,害怕她害我……。

那个高三,我一直生活在痛苦的阴影里,学习一落千丈。

我经常想着能离我妈妈远远的,我们的关系不太好,我有些怕她,因为她会打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

从工作之后,我能够赚钱了,我妈妈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基本不再数落我了,脾气变的好些了,我们的关系才渐渐融洽一些。

如果让我评价我妈妈,我觉着她还是一个好妈妈,就是爱数落人,包括有时也数落我爸爸,在孩子面前她始终坚信“只能给一个好心,不能给一个好脸。

在我上大学的日子里,偶尔有些强迫、抑郁,但是基本还能忍受。

我比较独来独往,和老公恋爱较早,所以和室友相处时间少,而且都很一般。

2008年的后半年,我找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工作,心情变得格外好。

可是老公的工作很不顺利,老公为了让我帮他,让我辞了我的工作,结果被人放了鸽子,我很生气,和老公大吵一架,为此我丢了我喜欢的工作。

2009年,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来到西安,因为我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迫于无奈,所以心情常常很差,而且夫妻感情也出了问题,我们没有了以往的默契,我经常埋怨他,为了他我丢了我喜欢的工作。

2010年我怀孕了,可是怀孕和生产的经历不是很顺,我经历了几天的保胎才生下孩子,尽管孩子早产,一生下来就住院抢救,到现在看来还比较健康,可是我现在还是时不时担心他会不会以后智商低。

有时候会自责自己没有让宝宝能足月出生,总是担心以后他的身体,会不会抵抗力差,先天不足。

在生完孩子的三个月里由于身体的疼痛,我时常感到担心和焦虑自己的身体,害怕孩子是脑瘫,恐怖的画面在脑子闪过,天天失眠。

最严重的时候以至于快要走不动路,最后到医院身心科看了医生,吃了抗焦虑的药,这是我第一次吃精神类药品,当时不敢吃,后来心里实在太痛苦,吃了后发现生活不是想象中那么糟糕,当时晚上就睡着了。

生了孩子后我的身体变得很差,常常腰痛、腿痛、背痛,直到2013年9月份查出风湿病,在网上我看到这是一种现在还不能治好的疾病,中医有治好的案例,但是只是早期的患者,我陷入了焦虑和恐慌之中,尽管医生说我还是早期,但是我害怕自己残疾,天天失眠和焦虑,最后我又吃了30多天的抗焦虑的药,后来在网上看到这类药有很大副作用,再也不敢吃了。

我感觉心理异常痛苦,常常失眠,想哭,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担心自己的疾病,天天在网上寻求一种更为绿色的疗法,能治疗我这个心理疾病,好让我减少一点心理的痛苦。

后来我在网上查看心理方面的书,我看到了李宏夫老师的《战胜强迫症》这个书,看到书中讲到大多数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的患者与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而这将直接塑造我们的性格类型,简单地说,我们之所以会得抑郁症、强迫症等神经症,就是我们的一种性格缺陷造成的,也唯有改正这种性格缺陷,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平等心“,才能得到真正的痊愈。

对此,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观息法及那些康复的案例,我一下子有了信心,很快,第二天下午我就拿到了这个书。

拿到书就像拿到了救命稻草一样,一口气几个小时,我看了大半本,晚上临睡前,我按照书中重点讲到的正念观息法的步骤去练习,盘腿静坐,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处,持续的去觉察鼻孔的呼吸进出,没想到这一坐,很快20分钟就过去了,当我睁开眼后,虽然屋内是关着灯,但是感觉眼睛一下子清晰了很多,头也似乎不那么紧了,那种感觉真的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一种舒服的体验。

按照《战胜强迫症》书中方法练习一个多月,强迫、抑郁的症状得了明显改善,但这种改善似乎是停留在半个多月时的状态,再后来不知为什么,总感觉没有进展,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哪方面出了问题,自己琢磨了很多天也没搞明白。

12月6号我开始了和李宏夫老师第一次咨询,因为李老师过去的经历吧,我选择李老师,希望能像李老师一样走出阴霾,按照李老师的要求,我开始静坐观息法和誓言法的加强练习,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有了效果,那天晚上我睡了个好觉,是很久、很久都没有的一种踏实、深入的感觉了。

那真是一种希望的喜悦。

随着后来我的肩膀开始疼痛,平睡、侧睡肩膀都痛,我开始出现更多的焦虑,状态越来越差,年前,我整个身体出现犯病症状,浑身疼痛,这段时间我经常哭泣,情绪非常不稳定,我感觉自己被生活遗弃了。

我按照老师要求练习,可是仍旧克服不了身体疼痛给我带来的困扰。

我要怎么办呢,身体疼痛、乏力、精神很差……,吃了很多药,可是仍然没有疗效,我陷入恐慌里,我想好好的活着,我还有机会能健康的活着吗?我的身体到处好像出了毛病,动不动就心动过速,尿路感染。

现在看,那时的我真的是太着急了,太急于求成了。

幸亏,有老师陪伴、督促,按照老师说的,我只管关注当下,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一周,二周,一个月,二个月,我的练习坚持了下来,一次次的痛苦风暴,不敢想象,我真的克服过来了。

不经意那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由原本好端端的,突然陷入生活的困境,以至于无法自拔,甚至于自己的生命都想要放弃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人原先走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了。

换句话说,新的道路即将为他开启!虽然,这一过程是痛苦的、无助的、艰难的!这就好比黎明的黑暗,在黎明真正到来,清晨第一缕曙光刺破云层之前,黎明是最黑暗的时刻!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刻,你越要坚强,告诉自己:黎明马上就要到来了!当睡眼惺忪的你,迎来了这一缕曙光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喜悦,这种喜悦甚至超越了一切的狂喜,因为这是一种战胜死亡、迎接新生命的喜悦,试想,世间哪一种喜悦会甚之!

曾国藩的抑郁症:长年和太平天国作战 压力太大

最近几年,常听见身边的朋友说患了抑郁症,似乎这成了一个常见病。

我曾向专家讨教,这病怎么会突然流行?专家说,如今这社会急功近利,道德界线模糊,一个人若涵养不足,根基不固,便容易焦虑与疲惫,患上抑郁症。

我初时觉得很有道理,但后来读史时,发现这症不仅今天才有,也不是根基不固的人才易得,连古时圣贤也会得。

据我的考证,便长期受抑郁症的困扰,最后郁郁而终。

他的道德学问,被人尊为圣贤,根基应该比泰山还稳当,竟也被抑郁症折磨至死。

许多历史学家说,平定太平天囯之后,曾国藩急于裁撤湘军,是他老于官场的自保之法。

其实,曾是受抑郁症困扰,已无法做事而已。

且看他的日记,1865年的九月,淮军在湖北打了一场大胜仗,军中人人兴高采烈,曾国藩在日记中却写道:“倦甚,不愿治事。

烈风凄雨,气象黯惨。

”别人愈高兴,他愈觉得空虚悲戚。

这便有点抑郁症的味道了。

再看其后连续一段日子他写的日记,九月初九:“倦甚,不愿治事。

三点睡,五更醒。

”九月十七:“倦甚,不愿治事。

又围棋一局,观人一局。

”十月初二:“倦甚,不愿治事。

与幕府诸公鬯谈。

”十月二十二:“二更后倦甚,又似畏寒者,老景侵逼,颓然若难任也。

”第二年(1866)二月初十:“二更后忽然头晕,若不自持,小睡片刻,三点睡后弥复昏晕,右腿麻木,似将中风者,殆因昨夕忧煎不寐,本日说话太多,夜间治事太细之故,与然老境骎骎不复所有为矣。

” 人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这不奇怪,但这种情绪如果持续了五六个月,还伴有躯体病症的,那无论哪个心理医生看了,都会给你开上几粒米安舍林、帕罗西汀了。

曾国藩的抑郁症,与他长年和太平天囯作战,压力太大有关。

他本来是一个读书人,适合写写文章,编编《经史百家杂钞》,朝廷硬让他带兵打仗,实在是赶鸭子上架,而且社稷江山的安危系于一身,不得抑郁症才怪。

曾国藩是1872年二月初四去世的,我们再看他去世前几天的日记。

正月二十一:“瞬息间天已黑,不能治事矣。

傍夕睡颇久。

”正月二十六:“在途已觉痰迷,心中若昏昧不明者,欲与轿旁之戈什哈说话,而久说不出。

至水西门官厅欲与梅小岩方伯说话,又许久说不出。

如欲动风者然。

”正月二十九:“近年或欲作文,亦觉心中恍惚,不能自主。

”二月初二:“手执笔而如颤,口欲言而不能出声。

”他的日记,从1858年六月开始,至1872年二月初三写下最后一篇。

其最后一句为:“二更四点睡。

”曾国藩的天,这时已经是一片漆黑了。

据医生说,抑郁症的症状,常有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有时与人交谈会出现对答困难,即曾国藩日记中“欲与轿旁之戈什哈说话,而久说不出”,严重者会出现疑病妄想,就像曾国藩常怀疑自己中风一样。

一些历史关键人物的健康状况,往往会对历程产生重大影响,后世的研究者,应给予充分重视。

比如有关曾国藩裁撤湘军的文章,历来史家不知写了多少,大多扯什么“功高震主”“”的儒家事功治术,似乎还没有人从曾国藩的健康状况去探讨,这是很大的欠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哪吒2》看高考选专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

从《哪吒2》看高考选专业:如何像哪吒一样找到自己的“天命”? 随着《哪吒2》的热映,哪吒这个经典角色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电影中,哪吒从叛逆少年成长为肩负使命的英雄,他的成长历程不仅让人感动,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对于正在面临高考选专业的高三学生来说,哪吒的故事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如何像哪吒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命”? 一、 认清自我:你的“魔丸”还是“灵珠”? 在《哪吒2》中,哪吒从被误解的“魔丸”到拯救苍生的英雄,关键在于他认清了自己的本质。

高考选专业也是如此,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热情,就像哪吒对战斗的热爱一样,那么选择相关专业会让你更有动力。

能力是基础,哪吒的强大不仅源于天赋,更源于后天的努力。

选专业时,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比如数学好的学生可以考虑计算机、金融等专业。

性格决定方向,哪吒勇敢无畏,适合冲锋陷阵;而有些人则更适合细致耐心的工作,比如医学、设计等。

二、 打破偏见:不要被“标签”束缚 电影中,哪吒一度被贴上“魔丸”的标签,但他最终打破了偏见,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选专业时,很多学生也会被外界的“标签”所束缚:热门专业≠适合你,计算机、金融等专业虽然热门,但如果你不感兴趣或不擅长,盲目选择只会让自己痛苦。

冷门专业≠没前途,像考古学、哲学等专业看似冷门,但如果你真心热爱,也能在这些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

家庭期望≠个人选择,父母希望你学医或学法律,但如果你对这些领域毫无兴趣,不妨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高考选专业就像哪吒寻找自己的“天命”一样,需要认清自我、打破偏见,并勇敢尝试。

无论你选择哪个专业,只要心怀热爱,努力奋斗,都能像哪吒一样,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最后,祝所有高三学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哪吒2》预测票房最高飙至145亿#​#老外看完哪吒2称中国动画杀疯了# ​

加入收藏
               

心理学家:抑郁症多数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需要改正这种性格缺陷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