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你也喜欢我......
【千问解读】
醒醒吧姑娘,那只不过是个crush~
01.
第一次在网上见你时,对你印象非常糟糕,一大把年纪,黄段子满天飞,我心想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心里拗不过这口气,看来我非要diss一下了~
论打嘴炮,谁还不是个流氓咋的?看说先跪下叫爸爸!于是我们从男人聊到女人,从gay聊到拉拉,从日本聊到欧美,最后竟然还聊到了弗洛伊德和柏拉图~
因为毫无顾忌的聊了很多话题,竟意外的发现我们很合拍。
我发誓当时没什么非分只想。
你说“姑娘,我们见一面吧~”我大大咧咧地说:好呀好呀,别到时“见光死”了呀~
那天你把车开到了我上班的地方等我,我晚到了整整半个小时,你在手机那端发来“10,9,8,7,6,5,4,3...”你没有生气,笑得挺帅气~
我说你比照片上的帅多了,你说我比照片中的美多了,我说我说的是实话,你说你说的也是实话。
于是我们相视一笑,就像认识了很久一样~
我们像正常情侣一样走路、吃饭,我挽着你的胳膊,你搂着我的腰,一直到月入云梢~
你说你的“前媳妇儿”,我说我的“前夫”,两个人明明坐在一起,讲得却都是跟对方没有任何关系的故事,但我们好像都很来劲~
事实证明,一开始走肾,后来就很难走心了。
分别时,你手上一使劲儿将我圈在了怀里,说“抱一下吧”,我不知该作何反应,只能僵硬地站着~
末了你说“去你家还是去我家?”
我笑着躲开了你怀抱说:“你去你的家,我回我的家~”
那天回去之后,你就再也没有联系我,对,说不联系就不联系了~
我以为,你也喜欢我......
02.
很久不见你发朋友圈,520那天你发了个朋友圈:把520过成了514,还有谁?!还配上了几个哭的表情,我不知道怎么回事,鬼使神差地手贱点了个赞~
一秒钟后你发了个私信过来说:我失恋了~我说:哦~节哀!
你笑:我不是死了老婆.~我:......差不多......差不多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比你的命重要的人,就离刚失恋的人远点吧,尤其是刚失恋的男人。
整整一个星期,你拉着我从天黑喝到天亮、从烧烤摊喝到酒吧,从小河边喝到马路牙子......
别的倒没啥,就是大夏天的,蚊子也忒多了吧,害得我只能一个劲儿的往胳膊大腿上喷香水,你在旁边半呛半醉着说:我说你也太骚了吧,大晚上喷这么香干嘛?
我没理你继续加大剂量:不是我骚,是这儿的蚊子太骚啦......当然,你更骚,要不是你大晚上的让我在这儿陪你喝酒,它们骚得着嘛~
你听了“哈哈哈”的只笑:对对,骚,我们都骚,哈哈哈~恩,终于听到了这几天来最爽朗的一次笑声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你算是做到了,从6月到9月,再到12月,夏天请我吃冰,秋天带我看电影,冬天给我煮火锅,我度过了最美妙的夏秋冬~
春节,我们回到了各自的家,你给我发你家乡的烟火,给我看你可爱的侄女,以及寒夜里一个个温暖至极的电话~
我想,做了这么多,你总该跟我表白了吧~我在心盘算早日回京见到你,被表白肯定没问题!
可,你回京几天了,没找过我,也没给我打过一个电话,我还是忍不住打电话给你了,你在那头说“忙”,然后我在街上看到你,旁边站着另一个女人~
我还以为...你也喜欢我......
03.
在去重新认识一个人之前,我喜欢就事论事先却确定好走心还是走肾。
如果选择了,就要说一不二,别出尔反尔~
你邪恶地一笑说:先走肾,再走心~
我十分认真的瞥了你一眼回答:我这里要么走肾,要么走心,只能二选一~
你又说:那我要二者兼得呢?
我想了想答:那也只能先走心,再走肾~
没想到,我还在讲我的原则,你就已经在心里想好了对策~
你继续约我,我继续赴约,我问我们在干嘛?约会还是约p?你说约p都不用约会的~
我没约过,不知道流程,你开始给我普及:怎么选,如何约,去哪里,完事继不继续睡,早上谁先走......
当我听“谁先走”这个问题时,我心里一塞,说:这就是我不约p的原因,一夜到头一场空,多尴尬~
你说:恩,就是在这个意思,所以很多人越约越空虚,约空虚就越继续......死循环~
你说这一切时,好像就是个跟你无关的讲述者,然后你说你爱我~
都说夜场无真爱,我偏不信这个邪,结果呢?你还不是提了裤子就走了~
我本以为,你喜欢我......
但也只是,我以为~
古时候美女们为什么喜欢嫁给穷酸秀才 古人看中了秀才哪一点
此人12岁中秀才,曾经狠狠地风光过一回,但此后13年孜孜不倦应考,却始终不能更上层楼,就像《》中的一样,沉沦日久,灰头灰脸,迂腐可憎。
可是这样的人,偏偏有人喜欢,而且是富商和美女喜欢他。
(孙秀才) 当地有个叫盛维的富商,家财万贯,在宥阳(今江苏南通)一带颇有名气。
盛维的长女名叫盛淑兰,盛淑兰生得肤白貌美,温婉娴雅,妥妥的白富美一个。
淑兰一成年,盛维便睁大了眼晴给他寻觅如意郎君,他找来找去,只觉得孙秀才是不二人选,于是托了良媒,将的女儿嫁了过去。
谁料到,这淑兰嫁入孙家,就如同羊入了狼窝。
孙秀才也不是说有多坏,他就是瞧不起淑兰,觉得淑兰家地位低,时常用语言嘲笑淑兰,有时还动手打人。
孙秀才从小没了父亲,是孙母靠浆洗衣服、缝缝补补将他养大的,孙母也跟孙秀才一样,对淑兰各种看不起。
可怜的淑兰,丈夫瞧不起她,婆婆瞧不起她,她在家中的地位低到了尘埃,受尽了冷眼和折磨。
更可笑的是,淑兰嫁入孙家时,带去了大量的嫁妆,包括田产、铺面、房子、奴仆一应俱全,硬是把孙秀才一个穷家变成了富户。
可是孙秀才吃着盛家的粮,穿着盛家的衣,住着盛家的房子,使着盛家的奴仆,却虐待着盛家的女儿…… 最后的结果,虽然盛淑兰成功地与孙秀才离了婚,顺利地改了嫁,她心里却留下了永恒的阴影。
那么问题来了,淑兰如此美丽,淑兰家如此多金,在婚姻上本应该有更多选择,为什么就看上了孙秀才这种人,还在她面前委求全?而孙秀才一介穷儒,又凭什么在盛淑兰面前趾高气扬,骄傲得像个王子? 其实,这与中国古代秀才的地位很高,商人的地位很低有关。
虽然北宋鼓励商业的发展,但“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一点也没变,“士”乃读书人,排第一位,“商”乃商人,排末位。
而秀才乃是读书人中卓越者,在第一位中排位又靠前。
孙秀才之所以在盛淑兰面前骄傲得不得了,就是因为他觉得他是四民之首,而盛淑兰以及盛家,都是四民之末,不值一提。
孙秀才的秀才身份,还有其它的优势。
中囯历史上,从西汉到隋唐,秀才直接是朝廷命官,高高在上。
明清时期,秀才虽然不是官,但参加考试必须先取得秀才资格。
不能获得秀才资格的,后面的三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不能参加;获得秀才资格的,即使后面的考试都没能通过,也算是有“功名”的人。
有功名就有特权。
都有哪些特权呢?据《》记载,在经济上,可以免除田税,可以不服徭役;在政治上,打官司时可以免跪、免刑,平时可以穿绫罗绸缎,可以使用奴婢,可以外出游学…… 读到这里,很多人应该明白了,盛家为什么要找个秀才做女婿?盛家是在做“投资”,他们投资了孙秀才。
在孙秀才这里,盛家可以得到短期和长期两种收益。
短期收益为何?比如盛家把部分田亩做为嫁妆带到孙家,这些田亩因为孙家的秀才身份就可以不交税了;再比如盛家是做生意的,容易与人发生经济纠纷,一旦发生这种纠纷,叫有特权的孙秀才出面打官司就很方便,胜算也大很多。
长期收益则是指孙秀才将来考中,进入官场,盛家便有了一个做官的女婿,这对盛家可不是一般的好处。
长期收益还包括改造盛家下一代的血脉,淑兰若生了儿子,必会读书,成为四民之首。
淑兰的儿子绝不会像孙秀才那样是个穷酸的“四民之首”,而是一生下来就是个富裕的“四民之首”。
这个外甥的社会地位就变了,这也是非常有利于盛家的,而且是长期有利。
其实,盛家一直在做这样的投资。
盛淑兰的父亲盛维还有个堂兄弟叫盛纮,盛老太太鉴于盛维经商,虽然有钱却地位不高,遭人冷眼,于是精心培育盛纮走科举之路。
盛纮也争气,年轻时考取功名,进入官场,现在官居五品,成为整个家族的骄傲。
盛纮可以说是盛家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了。
盛维很羡慕盛纮,他想顺着这个成功的投资案例继续投资下去,结果看走了眼,选中了孙秀才,导致投资失败,让女儿遭受了三年非人的生活。
当然,必须明白一点,盛维对孙秀才的投资失败,不等于盛维的投资方向是错误的。
盛维作为一个大商人,作为四民之末,投资读书人,是非常明智、非常有远见的。
因为古代商人经常要与官员打交道,一个不慎就会得罪官员,落得个生意破产、家财充公的结果。
而投资读书人等同于投资官员,这个逻辑没有错,错就错在那个孙秀才太迂腐,不明白他作为一个穷酸秀才,也需要与商人合作互补,互惠互利。
他把自己看得太高,结果婚姻没了,后来又被一个青楼女子和一个寡妇欺负,处境凄凉。
他悔不当初,却为时已晚!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知否知否》里的孙秀才,他的秀才身份有点违背历史真实。
剧中说他12岁考中秀才,然后一直没有进步,这个“12岁考中秀才”的说法,在是不存在的,宋代并没有“秀才”这个功名,而是将读书人统称为秀才。
我国西汉至都有秀才这一功名,但在公元651年,取消了秀才。
直到,将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才是真正地“考秀才”,《知否知否》显然是把明代的秀才与宋代的秀才混为一谈了。
参考书目:《》;《明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人喜欢饮酒 古人喝的酒是啤酒还是白酒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