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面自干有什么历史典故?
【千问解读】
其实唾面自干这个成语,从字面上大致能看出意思,就是说脸上被人吐了口水,但是自己并不会把它擦掉或者洗掉,而是选择让它自己干了。
人脸上粘上东西,本能的反应就是会把它擦掉,但是这样一种不管它让它自己干的行为,就让人不理解了。
唾面自干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历史故事?是谁选择了唾面自干呢?
出处
刘殐的《隋唐嘉话》:娄师德弟拜代州刺史,将行,教之耐事。
师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唾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唾而已。
以此自勉,庶免兄忧。
”师德曰:“此适所谓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
唾不拭将自干,何唾笑而受之?”
原文
娄师德其弟守代州刺史,辞之官,教之耐事。
师德:“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其弟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
”师德忧:“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
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译文
故事发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
娄师德的才能非常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招来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时候他对他弟弟说:“我现在得到陛下的赏识,已经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诋毁我了,所以你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让。
”他弟弟就说:“就算别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
”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你擦掉就是违背别人的意愿,你要能让别人消除怒气你就应该让唾沫在脸上自己干掉。
”
娄师德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字宗仁,原武(今原阳西南)人,从小才思敏捷,20岁的时候便考中进士,被任为江都县尉。
他由于才能出众,很快便被升为监察御史。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派兵侵袭唐朝边境,唐高宗李治颁发《举猛士诏》,招募勇士,进行军事反攻。
娄师德毅然报名参军,要为国效力。
次年,唐军进展不顺,损兵过半,危急时刻,娄师德挺身而出,顽强抵抗,唐军士气大振。
随后,他又奉命出使,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与吐蕃进行和谈,促使双方和解罢兵。
过了数年,吐蕃再次入侵,他率兵反击,由于指挥有方,在白水涧(今青海湟源南部)八战八捷,大大遏制了吐蕃的攻势。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以东都洛阳为神都,娄师德更是得到重用,出将入相,屡建奇功。
娄师德胸怀宽广,尤其以能够忍让而青史留名。
有一年,他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上任前来到哥哥位于洛阳的家中,向其辞行,并询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
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已当了宰相,现在你又要担任一方大员,荣宠至极,必定有人嫉恨我们。
要免受其害,我们遇事一定要学会忍耐。
”他的弟弟马上跪在地上说:你放心,就算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净,决不为此和人计较。
”没想到,娄师德认为弟弟这样做仍不行。
他再三告诫弟弟: “别人发怒后把唾沫吐在你的脸上,你一擦了之,他的怒气仍不会消,一定继续嫉恨你。
要我看,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自己不要擦掉,应该让它自然干了才是。
”
每当我们受到侮辱的时候,都常常会用一些话来鼓励自己,比如忍辱负重,唾面自干。
而忍辱负重这个词我们都知道,而唾面自干是很少有人提及到的。
今天我们就普及一下唾面自干主要是来自哪个典故,说的是谁。
唾面自干这个典故是主要来自于隋唐嘉话里的一段话。
这件事情发生在唐代的唯一女帝武则天那个时代,在当时娄师德,他的才能被武则天所发现,而且被武则天所重用,这样的时候就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嫉妒之意。
当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他就和他的弟弟所说这件事,而且他的弟弟也将要外出做官,他就和他说,我现在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赞赏,已经有很多的人在皇帝的面前诋毁我,说我的一些问题,所以你在这次外出做官的时候要10分的注意,千万不能惹是生非,不然恐怕我也保不住你。
他的弟弟就说,就算别人把唾沫都吐到我的脸上,我只把唾沫擦掉就可以他的弟弟就说,就算别人把唾沫都吐到我的脸上,我只把唾沫擦掉就可以。
娄师德说你把唾沫擦掉都不行,你如果擦掉了别人的吐沫,就是在违反别人的意愿,这样的话也是,不能让别人消除对你的怒气的。
所以你要让别人消除自己的怒气,需要让别人,唾面自干意思就是,即使别人吐吐沫到你的脸上,也要等他自己干掉,不能用自己的衣物或者是手擦干,这样才可以消除别人对你的怒气。
就是这样的一个典故,在当时狄仁杰也非常的对他赞叹说娄师德的美德,知道我是完全看不到它的边境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