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一席饭,农家一年粮”:慈禧太后御膳一顿要吃一百多道菜?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说到的御膳,也就是吃饭的问题,皇帝吃饭的记载是最多最详细的,朕们每天早晚两餐,上午6点到时点进早餐,中午1点左右进晚餐。

除了这两顿正餐之外,一般晚上6点左右还要

【千问解读】

说到的御膳,也就是吃饭的问题,皇帝吃饭的记载是最多最详细的,朕们每天早晚两餐,上午6点到时点进早餐,中午1点左右进晚餐。

除了这两顿正餐之外,一般晚上6点左右还要进晚点,其它还有各种小吃和酒膳,没有固定时间,想吃就随时点。

皇帝吃饭,每顿都会开列清单:饭茶名目,哪位厨师承办,用什么样的盘碟盛装,谁负责进呈,吃饭的时间、地点,用什么样的桌子碗筷等等,都一一写在清单上,以便出了差错有人负责。

皇帝每天吃些什么饭菜,清朝的档案上都有明确的记载。

如乾隆十二年十月初一,的晚膳单:万岁爷重华宫正谊明道东暖阁进晚膳,用洋漆花膳桌摆。

燕窝鸡丝香蕈丝火熏丝白菜丝饷平安果一品,红潮水碗;续八仙一品,燕窝鸭子火熏片,片子白菜鸡翅肚子香蕈,合此二品,张安官做……共有28碗。

仅从这两品菜中,光看这些菜名,真是红红翠翠,活色生香,不愧是皇家的御膳。

相比《》中的“酒酿清蒸鸭子,鹅脯,奶油松瓤卷酥,热腾腾碧荧荧的绿畦香稻粳米饭”,贾府的这些菜无论从用料,还是从工艺的繁复程度等方面来看,简直是全方位的没有相比性了。

不过,按清朝的制度,皇帝和都可以吃100样菜的,这里只有28碗,也实在算是“廉政节约”了吧。

慈禧太后掌权以后,用膳制度就有所“改革”,当然,她老人家“改革”的方向不是勤俭节约、删繁就简,而是“删俭就奢”,更加奢侈繁杂,怎么高大尚怎么来。

慈禧掌权将近50年,她平时用膳的标准是每顿饭都要达到百种以上,而且常常超标准配备,菜品还不准重复。

慈禧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厨师,又从各地采办“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做成全国最好的名菜、名点,以供其享用。

她还有一点和其列祖列过宗不同,她吃饭不固定某个地方,而是随兴所至,常常临时决定地点。

有一次,她看戏看到兴头上,不愿回宫,就要在宫外用膳。

她让们用食盒把饭菜从宫内做好端来,共计150种菜,每个太监可端6只碗碟,约需25名太监,另外还有两小桌各式果品,再加上专门摆放桌椅饭菜的太监,总共不下50人,可谓是声势浩大,排场是登峰造极。

还有一次,慈禧太后乘火车去奉天,用了整整四节车厢作为她的御膳房,有炉灶50座、厨役100人,洗菜、切菜的人更多,每次正餐都要做100样菜,还要另备100种果品点心。

其实,百把种菜中有一些是做样子的,如有的菜做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呈龙凤之形,或显“寿”“”字样,以示祝福和吉利,主要是为了讨开心。

每顿饭百把样菜,摆在桌子上一大片,就是大肚汉也吃不下,所以每顿吃剩下的菜,都分别赐于皇子、嫔妃、臣下、宫女和太监、卫士等人食用,倘若能有幸分到一杯半盏的残汤剩羹,便觉得是满脸风光,深感皇恩浩荡了。

那么,慈禧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菜呢?曾经给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中写道:“中国皇帝的尊严,仅次于天,自然穷奢极侈……”也就是说,这些饭菜可不是简单的饭菜,这代表着帝王权势的尊严,要的就是这种威势,说到底也是一种政治需要,所以也就“无所用其顾惜也”。

这种御膳的开支是极其惊人的,帝后一天的饭菜费用可供五千农民吃一天,这正所谓是“皇帝一席饭,农家一年粮”,当然,这些巨大的开支最终都转嫁到小老百姓头上了。

由此来看,从这些御膳的袅袅香气中,隐隐也透出一个王朝腐败糜烂、、余日无多的气息。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慈禧太后排场过后,便是她的落难之日。

十六年,八国联军杀进了北京城,她仓皇西逃,一路上喝溪水,吃小米粥,啃冷馍,如此的“御膳”也算是寒酸到了极点了,真是也。

在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之下,慈禧太后的“御膳改革”总算是扭转了方向,暂时走向了勤俭节约的方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侯景叛乱,帝王竟预言只有百日天子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奇的相士,他们依靠着自己神奇的预算能力预测出了很多事情。

史书上也记载了很多他们曾经预算过的事情。

算命先生相士一类的人大多都是江湖术士。

但在众多的中也有一位非常有这方面的才能,这个人就是的开国皇帝。

高洋会算命,是个相当有神奇色彩的人,这一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体现了。

高洋的父亲叫,刚开始穷小子一个,后来娶了白富美,情况有所改善。

但高欢是那种有大志向的人,很快白富美嫁给他时送给他的那点家资就被用光了,家里陷入了贫困。

526年娄昭君生高洋的时候,高欢在外面干事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

高洋刚出生没两三个月,娄昭君一度认为这个孩子恐怕是养不活了。

没想到高洋这个时候蹦出一句:得活。

这一说可吓坏了娄昭君。

同时娄昭君觉得既然才两三个月的高洋就能说能活的话,无论如何也要养活他。

时来运转,老爸高欢的事业越做越好。

到了高洋七八岁的时候,533年高欢打败了当时掌握北魏朝廷大权的尔朱家族,成为了北魏的权臣了。

老爸虽然做了权臣,但是高洋并不是老爸权力的继承人。

因为他只是高家的老二,上面还有大哥。

后来成和,高家牢固的掌握着东魏的权力。

高欢英雄一世,最后于547年去世,权力传承给了大儿子高澄。

高澄是个野心大的人,做了两年的准备后就要篡位登基了。

结果在篡位的前夕被厨子干掉了。

高洋把握住机会顺利的接掌了高家的权力,掌握了东魏的大权。

此时是549年9月,高洋接掌大权后,于550年5月登基称帝,建国号“齐”。

由此高洋成了北齐的开国皇帝。

高欢在世的时候,手下有一员猛将叫。

这个侯景是历史上有名的反骨崽,跟的性情差不多。

到哪家就反哪家,收留他的人都倒霉。

从北魏末年的大动乱投靠尔朱家族,最后尔朱家族被高欢灭了后又逃靠到高欢那里。

高欢看得出侯景的为人,但是他知道侯景的能力,于是留着用他。

侯景虽然是个反骨崽,但是也很服从高欢。

高欢一死,高澄继位,侯景立刻发动叛乱,结果却是战败。

战败后的侯景逃到了当时南方的梁国。

侯景逃到了梁国,梁国皇帝萧衍收留了他,给他地盘管理。

但是反骨崽就是个反骨崽,547年侯景投降南梁,安分了一年时间于548年八月份他又反叛南梁了。

侯景的反叛开始很顺利,很快就攻破了当时南梁的都城。

侯景一开始并没有篡位,而是立了梁国的宗室。

从548年11月到551年11月,三年时间换了三个梁国的宗室做皇帝。

换到第三个的时候,干脆自己当皇帝了,取国号“汉”。

梁国陷入动乱,高洋时刻关注着这场动乱,趁机占领了梁国很多的地盘。

此时,梁国的大将王僧辩和不断的反击着侯景,侯景在他们的打击中节节败退。

在之前的叛乱中,侯景得到了。

但是侯景有的手下觉得侯景最后会失败,辗转把传国玉玺送到了高洋手中。

高洋非常高兴,问起大臣们说:为什么侯景得到了传国玉玺却保不住天子的位置呢? 大臣们回答不出。

这个时候高洋解释道: 我曾经跟部下说过,从侯景的名字中的“侯”字的人字旁来看是不能作人看,而是作人主看。

但是如果名字连起来的话是“小人百日天子”,侯景只能做100天皇帝。

他在551年11月19日篡位,到了552年3月19日兵败,总共是120日。

而他离开宫殿是在3月初一,在宫殿住满打满算的日子刚好100天。

所以他只能做100天皇帝。

结果一切如高洋所言,都验证正确。

不知道“侯景”二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但听到此话后大臣们都佩服他的神机妙算。

侯景之乱后南北朝的版图变化 高洋的神奇预知能力不仅仅表现在预测“百日天子”。

还有很多其他地方也有体现,比如预算自己寿命和儿子的未来,结果都是非常准确。

随机文章卢修斯·科尼利厄斯·苏拉简介惊人的史前文明的骗局,50亿年的火花塞是为了利益而造假令人感到恐怖的鸟笼效应,心里被物品所控制的人类欲望揭秘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中国发明火药却落后西方(没科学支持)北极为什么这么冷,太阳光被冰雪反射/冬季没有太阳(原因详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渊是帝王为什么阻止不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重要的真相是什么

初年“”发生,李渊是这场政变的受害者。

因为这场政变,他被迫下台,当了太上皇。

但是,不得不说,李渊又对这场政变负有极大的责任。

正是因为他没有控制好局面,才造成这一场惨剧的发生。

那么,李渊有那些没做好的地方呢? 一、没有巩固东宫太子的地位。

东宫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未来。

太子稳定,则朝廷稳定。

太子不确定,则朝中大臣必然为了将来自身的利益,在的诸皇子中选择依附,从而造成朝廷的动荡不安。

李渊其实已经确定了太子人选,就是。

但是,虽然确定了太子人选,却并没有巩固太子的地位。

从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渊至少三次对李世民说,想要传位给他。

因为这些史料都是经过后来李世民篡改的,所以我们并不确定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有多大。

不过,无风不起浪,肯定李渊表达过对李建成的不满,表达过想把皇位传位李世民的意思。

否则的话,李建成也不会那样着急上火,一定要把李世民搞掉。

李渊如果不喜欢李建成,想改立李世民为太子,那就应该趁早决定。

绝对不能一边选定李建成为太子,一边对李世民说,想把太子之位传给他。

这样做,不是人为地制造儿子们的矛盾吗? 二、没有限制秦王李世民的权力。

如果李渊想清楚了,太子之位就由李建成来担当,不替换成别人。

那么,他就必须赶紧限制李世民的权力。

皇权社会,是一个皇帝权力独大的社会。

凡是皇帝权力独大的,凡是皇帝实行独裁统治的,社会反而显得很安定。

若是权力分散了,必然引起动荡不安。

所以,一般皇帝在选定东宫太子后,都会限制其他皇子的权力,让其他皇子无论如何要效忠太子。

但是,李渊在确定李建成为太子的时候,却并没有限制李世民的权力。

李世民的权力无比大。

一方面,他手握兵权。

军队基本上都在他手里,由他掌控调度。

另一方面,他手握人权。

天下的有能力的人才,也基本上都在他手里。

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发现了这一点,无论如何,要把等文官以及等武官从李世民身边调开,李渊竟然没有发现这一点。

如果李渊觉得李世民的权力无法撼动,那么他就应该尽快换太子,把太子之位让李世民来当。

否则的话,越往后拖,危险越大。

三、没有处理临场事变的能力。

以上说的,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的一些预防事情。

当李世民准备制造事变,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渊的妃子们有荒唐事情的时候。

李渊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李世民设的一个局,目的是要引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杀掉他们。

这是他不敏感的表现。

当然了,不敏感不能完全怪罪李渊。

但是李渊对李世民告状的处理,就显得很不成熟,很荒唐。

他当时是准备在第二天,把一帮老臣叫到身边,同时把他的三个儿子也叫到身边,让他们当面对质。

李建成兄弟和李渊妃子有不正当事情,怎么能在老臣面前对质呢?这不是显得很可笑吗?也许,李渊本来的意思不是对质,而是想调解三个儿子的关系。

但是,明知道三个儿子已经势若水火,还怎么调解呢? 李渊完全没有把自己的角色转变过来,还是以一个父亲的角色来处理家庭琐事,不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色来处理国家大事。

这样做,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总之,李渊因为政治水平低,事前没预案,事后没应对措施,最终“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他完全失控,完全落入了李世民的节奏中,造成了他和李建成、李元吉的悲剧。

随机文章第7节 乱世奸雄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秦始皇的陵墓里有活人埋在里面陪葬吗?女孩学心理学的坏处,学心理学的女孩不好找男朋友/智商太高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帝王一席饭,农家一年粮”:慈禧太后御膳一顿要吃一百多道菜?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