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自饰典故出处介绍

都说曹植不是输给了曹丕,而是输给了自己,其实还有一点原因。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矫情自饰就是讲述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故事,可能大家对这个成语会感到比较陌生,毕竟平时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很高。
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下矫情自饰的意思,还有背后的故事。
曹植和曹丕都算大才子
【千问解读】
曹植和曹丕的争嗣之战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最终曹丕当上了嗣子,成为了魏帝。
都说曹植不是输给了曹丕,而是输给了自己,其实还有一点原因。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矫情自饰就是讲述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故事,可能大家对这个成语会感到比较陌生,毕竟平时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很高。
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下矫情自饰的意思,还有背后的故事。
曹植和曹丕都算大才子了,一起来看看这次发生了什么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之间,主人公是曹植。
原文如下:
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
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
十九年,徙封临淄侯……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当时邺城的铜爵台刚刚落成,曹操带着他的儿子们登台,命他们各自作赋一首。
曹植提起笔来一气呵成,而且写得非常华丽。
曹操不由自主对他另眼相看。
曹植性格随和、坦率,从不摆架子,不喜欢华丽的车马服饰,每次觐见时被问及一些难题,他总是对答如流,因此备受曹操宠爱。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允211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
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又被改封为临淄侯……曹植不仅自己才学出众而受到曹操的器重,而且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
曹操犹豫不决,曾经有几次想要立曹植为太子。
不过,曹植处事任性,从不掩饰自己,饮酒不知节制。
而曹丕却处处小心,善于掩饰真情,擅长粉饰自己,宫中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曹丕成为太子而游说。
最终,曹丕成为了魏王的太子。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矫情自饰”,意为掩饰真情,粉饰自己。
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曹丕与曹植争夺继承人之位,是曹操晚年的一件大事。
这场宫斗持续数年,最终以曹植的失利的告终。
曹植为何会失败,除了长幼因素之外,曹植败在他的性格上,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头脑简单,没有城府。
曹丕在这方面显然要远远胜于曹植,单凭“矫情自饰”这一点,就给自己加分不少。
虽然后人对曹植的遭遇感到惋惜,但客观地来说,曹丕比曹植更具帝王之相,曹操最终的选择是对的。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含出处,揭秘,典故,全诗赏析
2、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全诗《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其一》作者:佚名条风斯应,候历维新。
阳和扈蛰,品物皆春。
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精羞丰度,景福攸臻。
3、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出处典故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
4、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揭秘和赏析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也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天当作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预示着新的希望。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典故由来是什么
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人事物的变迁或岁月的更迭。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桑田:农田。
沧海桑田读音是cāng hǎi sāng tián,简拼 chst,为联合式结构,沧海和桑田为并列词语,沧海桑田通常在源物备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分句。
造句参考: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沧海桑田”典故中所谓的“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但“沧海桑田”主要还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沧海桑田的典故来源沧海桑田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意思是麻姑自己说道,自从到这里以来,已经眼见东海三次变为农田。
葛洪,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好神仙导养之法,着《抱朴子》一书,述炼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
而成书时间较晚的《神仙传》,收录数十位道教神仙的传记,书里记载这么一段故事: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谈天叙旧时说道: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东海已经三次变成农田了,时间过得真快。
刚才到蓬莱仙山去巡视时,看见周围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了一半,难道又将再度乾涸变成陆地?王方平于是感叹地说:一旦变成陆地后,行经东海,又要满是飞扬的尘土了。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沧海桑田这句成语,桑田就是种农作物的田,也就是陆地。
沧海桑田原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很大,后也可用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