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翻译及出处是哪里?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 慎终: 人死为终。
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追远: 远指祖先。
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
慎终追远
【千问解读】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翻译及出处是哪里?谁说的?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的详细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
慎终:人死为终。
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追远:远指祖先。
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翻译
《汉语大词典》如此解释“慎终追远”:谓居父母丧,祭祀祖先,要依礼尽哀;要恭敬虔诚。
终,指父母丧。
远,指祖先。
《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何晏集解:“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
翻译为: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意译:如果每个人都能谨慎庄重地对待自己一生的价值和结果,心念先祖,心中时时处处有天地、有父母,那么百姓的德行就自然地归于淳厚质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出处是哪里?
《论语》原文第1篇第9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曾子有哪些名言?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简评:读书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坚强并且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不但非常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什么责任呢?不是赚钱,而是以天下为己任,把仁德的精神和思想弘扬光大。
2、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大学》
简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只有有了道德,才会得到大众的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才会有自己的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国家人民才可以受用。
3、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简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根本和末梢,都有它的起始和结束,如果能够了解了这个先后次序,就基本接近那个最原始的、看不见摸不着又须臾不离的“道”了。
4、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
简评:君子也可以喜欢富贵,但必须把富贵建立在仁德的基础上,在仁德上面下功夫。
5、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
简评: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应该把财利当成国家的根本利益,应该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把仁义放在首位。
6、君子以仁为尊。
——《大戴礼记》
简评:在君子的心目中,富可敌国,权倾朝野,那都算不上尊贵,只有拥有仁心、仁德,才是最为尊贵的。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
简评: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德行都是根本,财富只是末梢的东西。
如果不轻视道德,而只看重财富,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曾子简介
曾子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平邑县)人。
他是儒家主张的积极推行者,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他的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子为人谨慎,性情沉稳,举止稳重,待人谦恭,而且以孝著称。
推荐阅读: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什么意思?
共克时艰是什么意思?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是什么意思?
勿谓言之不预也是什么意思?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是什么意思
宋灭南唐之战何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 ,建立了,史称北宋。
随后,赵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内部政局,但在宋的辖区外,北方有强大的辽国及其控制下的政权;南方有占据江汉一隅的、占据湖南14州的武平、据有四川和汉中45州的、据有岭南60州的南汉、据有江南地区的南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等割据政权。
为终结五代分裂局面,一统天下,赵匡胤必然要发动统一战争,逐个消灭各割据政权。
为此,他在采纳诸文臣武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先北,南攻北守"的战略。
建隆四年(963年)到开宝四年(971年)间,宋相继消灭了南平、武平、后蜀、南汉。
南唐在南方各国中实力最强。
不过,南唐事宋甚恭,使赵匡胤很难找到理由用兵。
因此,赵匡胤先夺取其周边诸国,形成对南唐的包围态势,然后寻找时机和借口消灭南唐。
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
南唐后主李煜为求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部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
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加紧作战准备。
开宝七年(974年)五月,下令在荆湖建造大舰和黄黑龙战船数干艘,以备架设长江浮桥之用。
九月,赵匡胤派遣使者,要李煜入朝,李煜以生病为由拒绝。
[2] 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做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今属浙江)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属湖北)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今屑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随机文章河南周口清朝干尸,一夜间疑似还魂自己消失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出丑效应是什么意思,完美无瑕的人不受人喜欢(优缺明显惹人爱)普通人为什么反感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距离拉大)佐助通灵外道魔像为何没出现,鸣人和佐助谁更厉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苏联要和德国一起进攻波兰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样的
而波兰虽然处于德国和苏联两只大老虎下,却一直属于墙头草的态势,摇摆在德、苏、法之间,不断获取好处。
当纳粹德国开始崛起时,法国和苏联最先觉察希特勒的野心,认为有朝一日希特勒一定会发动战争夺取以往的土地,为了让小国自保和牵制德国,法国建议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组成一个小团体,来共同对抗德国也能预防红色苏联的入侵。
后来德国果然对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提出归属问题,捷克为了对抗德国开始在全国进行总动员并寻求波兰、法国、英国的帮助,但是波兰却支持德国的土地要求,因为波兰也想从捷克那索取一段土地,最终在德国的压迫下和波兰的出卖下,西欧小团体瓦解,苏台德归于德国,捷克放弃抵抗。
波兰的野心一直都很大,更像和德国一起瓜分捷克,而波兰和苏联、德国可以说是世仇关系,一战中从德国捞到不少好处,更是在苏联红色革命期间夺取了不少苏联的土地,所以波兰早就成了苏联和德国嘴边的一块肥肉,德国在进攻波兰时,当初根本不能确定能不能打败波兰,同时也想试探英法的态度。
所以和苏联绑在一辆战车上,一起瓜分波兰,如果英法来追究,有着苏联的靠背自然英法也不敢妄动,而苏联一直都是觊觎波兰的土地,最终德国和苏联共同瓜分了波兰。
随机文章生完龙胎⋯皇帝封她为贵妃还说3字!让甄嬛决定杀了他大天使米迦勒是谁,最早与撒旦对抗的英雄(性别恐不男不女)蛟龙号到底在隐瞒什么,深海底发现未知生物/疑似巨型真龙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鬼哭狼嚎的声音是岩石的自然轻微活动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法天象地/喷火吐水个个令人羡慕不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