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为什么只有端午节是纪念人的?

说起端午我们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伍子胥、曹娥也都是纪念对象。
只是屈原最出名,而且死的太悲壮,所以后人对他的渲染要多出很多。
“端午”这个词从西晋就已经开始出现,但是端午的具体起源目前还没有
【千问解读】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中国有很多已经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但是好像只有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人的。
说起端午我们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伍子胥、曹娥也都是纪念对象。
只是屈原最出名,而且死的太悲壮,所以后人对他的渲染要多出很多。
“端午”这个词从西晋就已经开始出现,但是端午的具体起源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说法也是很多,更有人觉得屈原只是故意和端午绑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让古人学习这种爱国精神。
其仔细想想,中国古代有名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只有屈原能有专门纪念自己的节日呢?当然端午节也不是说屈原给定的,而是屈原的精神和爱国的忠义让他成为了古代的代言人,不管是帝王还是文人都喜欢把屈原定义为忠孝的典范,所以纪念屈原有一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学习屈原的精神。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到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有专家认为端午节早于屈原,始于原始的图腾崇拜,也有人认为不光是纪念屈原还有曹娥、伍子胥。
但传统的、大众的说法仍然是认为为了纪念屈原。
姑且不论端午节成型时的初衷为何,现在确实提到端午节,就会令人立刻想到屈原。
那好,我们来看看,屈原一生,有什么事迹呢?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以说,屈原身上如果只能贴一个标签的话,那必然是“爱国主义”。
抛开他的文学素养不谈,他生平最大的事迹就在于他的死,国破后投江,以身殉国。
其实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以身殉国的人,比较有名的:南宋末年,陆秀夫崖山海战后,南宋丧失了最后的希望,陆秀夫背着末帝跳海而死;夏完淳,明末抗清义士,兵败被俘,死前痛斥投降满清的洪承畴,慷慨就义;清兵攻破南京,身为官夫人的柳如是,苦劝夫君以身殉国,保持晚节,见其无同行之意,头也不回只身投进养育过她的秦淮河。
说到精忠报国,武有岳飞、杨家将,文有诸葛亮、姜子牙,这些人虽然没有为国自杀,但也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屈原跟他们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当然屈原占了点便宜,就是生得比他们早。
回过头再来看看孔子对待国家的态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孔老先生虽然洁身自好,但也透露着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只管自己清高,绝不在一颗树上吊死。
当然屈原这种极端的做法我们也不会推崇,虽然屈原的精神可以被神化,但要是每个人碰到绝境或者和自己的理想产生冲突时就去自杀,那生命未免也有些太过于脆弱了。
屈原的伟大我们不需要复制,而是学习他的精神,并加以灵活运用,说不定我们能比屈原做的更好。
所以对于端午节来说屈原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过屈原能给你带来思考,当你得到精神上的洗礼。
所以这才是屈原值得被纪念的地方。
为什么战国的弩能射600步?明朝的弩箭只能射50步
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
而《天工开物》里却说:“凡弓箭强者行二百余步,弩箭最强者五十步而止,即过咫尺,不能穿鲁缟矣。
然其行疾则十倍于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这两句话就记载了战国时期弩箭和时期弩箭的区别,一个600步一个50步,为什么两者相差这么远? 首先对比一下两者之间步的区别,秦汉时期以六尺为步,一尺大概长23厘米左右,而隋唐以后就以5尺为步,一尺大约30厘米。
而根据历代尺长计算表示,是138厘米,明朝是150厘米左右。
而此时换算一下就是秦朝的弩箭可以射出828米,而明朝的是75米,首先此时对比就显示出明朝因为武器逐渐被火铳替代,而时期的禁弩政策更是让弩逐渐的退出了主流武器。
再看看实际数字的出入,虽说战国时期韩国的弩箭可以射600步,但是那也只是一些大力士才可以,普通士兵的话也是就400多步远远不到600步,而战国时期的策士一个比一个能忽悠,不包括其中有水分。
而明朝时期就特别重火器,明朝的火铳射程180米,佛朗机炮有效射程就高达500米,所以此时明朝的火器是远超战国的,但是青铜弩机在的时候就失传了,而明朝的弩箭一般都是仿制前朝的弩箭,所以明朝弩箭衰败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就是人的体力,现在的人背个几十斤的东西走两步都是大喘气的,但是古人的体力就比现在人好很多。
而且古人当兵的几乎就是苦练力气,不然上战场就是死,而明朝时期重用火器,所以对自身力量就慢慢的放松了,而拉弓射箭基本上就退出了军事史。
体质和武器都在大大的下降,所以明朝的弩箭不如战国时期的弩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战国的弩箭可以射600米,小编这里还是有点小怀疑的。
随机文章阿尔塞提斯简介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距离产生美感的刺猬效应,哪怕是最亲密的夫妻也应有私密空间2018.1.30美国ufo事件,环状不明飞行物倾斜悬浮于半空魔鬼阿斯摩蒂尔斯,九层地狱之主连神祗都害怕(从未被击败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不敢染指澳门?
日本战前吞并了朝鲜与中国台湾,在二战中又入侵了中国、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以及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等地区,唯独对弹丸之地的澳门却不敢染指。
这是为什么呢? 据刘成禺著《世载堂杂忆》说,日本之所以在二战中不敢对澳门下手,主要是因为巴西的一个照会阻吓住了日本。
作为晚清以至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刘成禺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大事。
诸如1903年他加入兴中会,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运动,在美国主办《大同日报》,宣传革命思想。
他生平交友广泛,与当时的上层人物大多都有来往,所以他的著作内容广泛,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他还是有名的诗人,董必武曾评价他说:“武昌刘禺生以诗名海内,其脍炙人口者为洪宪纪事诗近三百首,余所见刊本为洪宪纪事诗簿注四卷,孙中山、章太炎两先生为之序。
中山先生称其宣传民主之义。
太炎先生谓所知乱政时事刘诗略备”。
刘成禺一生著作,主要有《洪宪纪事诗》、《世载堂诗集》、《战史》、《世载堂杂忆》等。
其《世载堂杂忆》近二十万字,是他在1940年代在上海《新闻报》副刊上发表的短文,当时广为流传。
此书从多方面反映了晚清以至民国时期的人物事迹、政治制度、社会变革等。
在书中,刘成禺较为详细地诠释了二战时日本为何独不敢侵略澳门: 古代巴西为印第安人居住地。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
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
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因此,“红木”(Brasil)一词成为巴西国名。
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督。
巴西,一直苦于无人开发。
葡萄牙人曾给大表达过欢迎移民的意愿,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一起开发这个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
为了保证不留后遗症,葡萄牙殖民者提出了以下条件:(一)凡中国人民愿移民巴西者,一定要入巴西国籍;(二)中国人民愿移民巴西者,一定要有家眷同往,拒绝单身汉;(三)中国人民愿移民巴西者,必须以农工为业,拒绝无业游民。
中国人向来,这些苛刻的条件无异于把他们连根拔走,彻底断了和祖国的联系,当然没人愿去。
而大清执政者对这些合作条件也不满,于是便懒得搭理了。
看到中国对此很不热情,葡萄牙殖民者只好转而与地狭人多的日本商量,日本人,立马就答应了,并从此陆续地大量地向巴西输出劳动力。
及至二战开始,已有三百多万日本人移民到巴西。
面对二战中日本大肆侵略,葡萄牙殖民者很紧张,担心日本也会侵略澳门,于是让巴西给日本发了一个照会,照会中称:“如果日本人以武力入侵澳门,巴西就把所有日侨撵回本国。
” 这一阻吓还真管用,日本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若三百万人一起被扫地出门,赶回老家日本,不仅会造成很大的混乱,还会衍生很多的麻烦。
所以的日本人屈于施压,在二战中从始至终都没敢对澳门下手。
随机文章超炫街头疾走运动跑酷,中国小伙获冠军奖金仅4500美元详解世界十大危险运动,最高死亡率达31%美国伊沟韦尔郡机场,全球最高的机场(10%飞行员敢飞)惊人的史前文明的骗局,50亿年的火花塞是为了利益而造假美女效应是什么意思,美女成为各行各业手中的利器(单生狗跪舔)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