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炎热潮湿常吃这颗草肺好脾胃也好
【千问解读】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可用紫苏嫩叶做汤做菜食用,有行气和胃的功效。
在我国一些地区也有用紫苏作蔬菜或入茶,因为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有去腥、增鲜、提味的作用。
而在日本,紫苏叶被经常用于料理,以中和鱼蟹的寒性和解毒。
相传这种植物以前叫做“紫舒”,因为它色紫,服用后又能使人腹中舒服,由于字音相近,后来称作“紫苏”,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苏从酥,音酥,舒畅也。
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
”
一、紫苏全身都湿宝
紫苏全身都是宝,叶、梗、果实都可入药。
叶子是紫苏叶,茎是紫苏梗,成熟种子是紫苏子。
1、紫苏叶
紫苏叶味辛性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宽中的功效,可以用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胸闷、腹胀呕恶等病症。
有安胎功效,可以用于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但应注意不可过量,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能解鱼蟹毒,因为它性温,因此最适合搭配性寒凉的鱼蟹类菜肴食用。
2、紫苏梗
紫苏梗味辛性温,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病症。
胃脘胀闷、不思饮食者,可将紫苏梗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胎动不安,或是妊娠呕吐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将紫苏梗与紫苏叶、陈皮等药材一起调配药膳食用。
3、紫苏子
紫苏子又称“苏子”,是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可炒制或蜜制。
炒紫苏子质脆、气香,易于粉碎和提高煎出效果,紫苏子炒后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气喘咳嗽。
二、推荐食疗方
1、紫苏姜枣水
材料:鲜紫苏叶10g、生姜3块、红枣15g。
做法:红枣洗净去掉枣核,姜切片。
鲜紫苏叶切成丝,然后放入盛有温水的锅里,接着把姜片和红枣放入用大火煮,等到锅开以后,再改用文火炖30分钟;再将紫苏叶、红枣和姜片都捞出来,然后把枣单独挑出来再放回锅里,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即可。
功效:暖胃散寒、助消化。
2、紫苏子粥
材料:紫苏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苏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分钟~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天~3天。
功效:可下气通便,适用于咳嗽、大便秘结等病症。
总之,紫苏叶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降压、促进消化、美容养颜以及镇静安神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紫苏叶对于某些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此外,紫苏叶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仍应适量食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古时候人是如何制冰的?帝王夏天用冰是多么奢侈?
他们把河水结的冰挖出来,存放到地窖里,夏天用。
咱们以清朝为例。
每年冬至过后就是皇家凿冰储冰的日子。
此事归工部都水司负责。
每年凿河取冰之前,要祭拜河神,感谢河神赐予的冰块。
古人对大自然还是敬畏的。
是天的儿子嘛,动爸爸的东西,不恭敬还行。
凿出来的冰会修整的四四方方,并且有标准的尺寸要求,这样就可以很高效地利用冰窖的空间了。
冰窖一般都挖建在半地下。
在清朝大部分时期里,建冰窖是国家垄断行业,老百姓不允许建。
冰窖有两种,一种是官窖,专供皇家使用,另一种是府窖,供王爷们使用。
在北京就有个冰窖口胡同。
就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官窖所在地。
它之所以修建在此地,是因为旁边就有城市水系的枝蔓。
从西边的玉泉山引水至此,与东边的通州大运河水系贯通,南边就是皇室的什刹海景区,当然还有后来老舍自沉的太平湖。
这么丰富的水源源不断流过,自然为古人制冰提供了方便之地。
像现在的供暖季一样,每年有个供冰季。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位置,供冰两个月有闰月就算是抄上了,可以多享用些时日。
用冰主要有两个地方。
一是来给皇家的屋子降温,当绿色空调使用。
装冰的容器也是有讲究的。
外面是木制的,内里是铅或锡的,只要不直接喝就不会重金属中毒。
二是冰镇食物的。
因为夏天的冰非常珍贵,所以,皇帝会对喜爱的大臣的防暑降温赏赐是按等级发“冰票”。
大臣可以凭票领冰。
所以如果您在清朝的夏天能喝上一碗冰镇酸梅汤,绝对比82年的拉菲要款式的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故宫养心殿常年潮湿阴冷的真相是什么?
坐落于我国首都的故宫,以其神圣庄严的磅礴之势征服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尽管时过境迁,可它还是承受住了岁月的磨炼,傲然屹立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直到上位,大明王朝才完成了迁都北方的壮举,日后修建起来的故宫这才成为的住所。
不过故宫内有一个叫做养心殿的内室,原本是皇帝修身养息的地方,却常年潮湿阴冷,后来专家拆开地砖时竟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01 众所周知,故宫坐落于我国北方,也是朱棣上位之后的首都。
但在早先建立起明朝时并未在北方定都,反而是将都城选在南京。
等到天下太平之后,朱元璋渴望能够像历代帝王那样坐北朝南,迁都到北方,却因为种种原因牵扯,让他终其一生也未能如愿。
后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掀翻侄子的统治,一举夺走天下大权。
原本在北方起家的朱棣在掌权之后立马做出决定:迁都北平。
在将北平选为首都后,朱棣又下令让人按照南京的故宫为模板,在北平修建新的宫殿,而此宫殿正是如今坐落于北京的故宫。
02 此后随着朝代的更替,北京故宫的规模也开始越扩越大。
每一代皇帝都希望能比前一代帝王更加辉煌,因此每当改朝换代之时,新王都会下令扩建宫殿。
此后经历了几十数百年的朝代更替,也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
只是如它已褪去锋芒,成为了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有意思的是,很多去过故宫游玩的旅客都会发现,在故宫里有一个名叫养心殿的内室,原本是皇帝专门用来休息和办公的地方,而且原本就坐落于北方的故宫,内部环境应该同样很干燥才对。
可这个养心殿却常年潮湿,还未踏入内殿,就有湿气扑面而来,这是为何?直到专家拆开地砖,被古人智慧折服! 03 在一次维修故宫行动中,专家拆掉了此处的地砖,竟然发现宫殿地下埋藏有许多相通的管道。
这些管道因为常年不见光,内部温度较低,即便是过去了数百年之久,管道内部的水分也无法被蒸发。
如此一来,养心殿常年潮湿的问题也就有了完美的解释。
那么这些管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其内部为何有水呢? 原来这是古人专门为皇帝设置的地暖系统,等到天气转凉之后,人们可以往管道里面注入热水,以此来维持室内的温度,好让皇帝有一个更加舒适的休息和办公的环境。
到了夏天,其管道里的热水转凉,还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设计这种原始设施的人可能没有想到,朝代是一直往前进步的,而偌大的宫殿总有一天会成为无人居住、供人们观回忆历史的景点。
而在失去专人打理之后,却会因为水分无法蒸发而导致内殿潮湿。
只能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却因为时代的限制无法做到。
结语 说到最后,当这个谜底被揭开时,人们还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尽管科技有限,但技巧和指挥确实无限的,能够以这种方法解决环境问题更是别出新意。
就像为人们常说所说的那样,学海无涯,时代可能会束缚人们的肉体,却永远无法限制人们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