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热性的吗 甘草有毒性吗
【千问解读】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经常在一些中成药中可以看见甘草的成分,那么大家清楚甘草是热性还是凉性吗?甘草是否有毒呢?
甘草是热性的吗甘草是属于平性的,不仅仅有药用价值,而且还可以用来日常调味,比如平常熬汤入药都是可以的,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甘草是一种多年的草本植物,甘草的根部以及茎叶都是可以用来入药的,具有非常不错的润肺补脾胃,而且还有很好的止痛,散寒的功效是中药材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药材,而且还能够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炖鸡或者是煮鱼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甘草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甘草本身是没有毒性的。
只是甘草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出现一些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倘若患者大剂量服用甘草制剂的时候,有可能会诱发假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生,继而诱发一些诸如高血压以及低血钾等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继而诱发一些诸如头痛以及浮肿,还有心肌损害以及四肢无力等等情况的出现。
除此以外,大量食用甘是比较大的危害性的。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材料:甘草、红薯、鱼丸、葱姜、食盐、清水。
做法:首先需要将红薯清洗干净之后去皮切块,随后和甘草、生姜还有清水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烧开。
小火熬煮二十分钟之后加入葱还有鱼丸,继续大火烧开十五分钟,起锅之前加入食盐进行调味就足够了。
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通过描写女性的遭遇和命运,为她们发声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
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文学在经历了汉赋、唐诗、宋词的巅峰之后,到了元代杂剧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元杂剧同样也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巅峰。
它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是元代用北曲进行演唱的形式。
元代写作元杂剧的有许多人,其中以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四人为代表,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足可见他们的艺术成就。
又以关汉卿的成就最高,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个剧目,有悲剧、戏剧,题材广阔,力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关汉卿的剧作当中刻画了非常多的女性形象,并且身份不同,有弃妇、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单纯的少女,还有手艺高超的妇人。
通过描写这些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关汉卿的女性观,在那个时代,能够同情被压迫妇女的遭遇,并且为她们发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就有人称他是一位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一、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女性在男权的统治之下备受压迫,社会地位低下,过着苦难的生活。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也是如此,通常都是作为男性的陪衬出现的,但是在关汉卿的剧作当中,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
01.家庭成员中的女性形象 在一个家庭当中,会有着固定身份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婆婆、媳妇、少女这三类,关汉卿的著作中,这些身份的女性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与现实相贴合。
婆婆的形象有很多,如《感天动地冤》中懦弱的蔡婆婆、《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贤德的王婆婆、《状元堂陈母教子》中教育有方的陈婆婆、《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中失去丈夫的邓夫人等。
她们的身份地位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都表现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是与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婆婆”截然不同的。
家族中的“女儿”一般都是大家闺秀,从小受到家里非常好的教育,符合家族长辈对她们的期望,但是在婚姻方面,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进行反抗,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王闰香夜月四春园》中的王闰香,《王瑞兰闺怨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温太真玉镜台》中的刘瑞英,以及《山神庙裴度还带》中的韩琼英,她们都才貌双全,还能运用自己的才智解救自己的父亲。
关汉卿刻画得更为深刻的女性形象是年轻的寡妇,有备受磨难最终冤枉至死的窦娥,还有终于收获美好生活的谭记儿。
窦娥的一生都在斗争之中,幼时做了童养媳,十七岁便成了寡妇与婆婆相依为命,但却被张驴儿父子惦记,进而被陷害杀了人,在她的生命中没有人为其出头,所以她只能自强。
在临死前说出的誓愿,是她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发出的怒火,而这些誓愿的实现,是关汉卿对窦娥苦难生活的慰藉。
02.家庭之外的女性形象 除了上述几种女性形象,我们还可以在关汉卿的剧作中看到其他身份的女性,如青楼女子、婢女等,她们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关汉卿仍然关注到了她们的生存状况。
青楼女子在封建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思想中,都是一类不入流的群体,封建家长视她们如洪水猛兽,可以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利器,唯恐避之而不及。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品行高尚的青楼女子,她们迫于生存的压力,无奈落入风尘,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令人唏嘘。
关汉卿笔下的青楼女子有《救风尘》中侠骨柔情的赵盼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富有才气的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钱池》中一身傲气的杜蕊娘,她们虽是青楼女子,但品行丝毫不输一些大家闺秀,她们与其他女性一样,是平等的人。
另外还有个性鲜明的婢女形象,其中《诈妮子调风月》中塑造了燕燕这个非常聪明的婢女,虽然她的身份较低,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见识到很多婚姻的悲剧之后决定跳出婚姻,她勇于和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向斗争,表明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是尽管关汉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找不到女性未来的出路,这也是他女性思想的局限所在。
二、关汉卿创作背景 关汉卿生活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状况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在他的周围同样围绕着一群富有才华的剧作家,因此就共同促使关汉卿创作出了比较优秀的戏剧作品。
01.社会上对青楼女子认识的转变 在之前的文学作品当中,文人士子与青楼女子的爱情故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唐传奇中这被认为是一件文人的风流韵事,似乎文人们总要和青楼女子发生一些关系,成为人们的谈资,这才能够配得上文人的身份。
但是在元代仕途经济不被重视,文人渐渐不被社会尊重,因此一些文人就选择去到声乐场所,就接触到了很多的青楼女子,在他们之间不免就产生了一些的感情。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关汉卿能够将自己和青楼女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去交流,愿意去了解她们真实的生活,就使得青楼女子不再像从前一向被人轻视,反而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
并且关汉卿所刻画的青楼女子并不是同类型的,而是各有特色,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着她们自身的闪光点。
这就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性格的女子,她们在面对爱情时不同的表达方式,遇事时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关汉卿将青楼女子真正从类型化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02.关汉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关汉卿出身于医户家庭,这让他从小的生活条件都要比一般人更加优越,才能够在金末元初社会动乱的背景之下接受良好的教育。
因此他就比其他人有着更高的文学素养,能够感知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创作素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
又由于他出身医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面对更多的人间疾苦,尤其是对那些在社会底层的人,关汉卿有着医者的情怀,更能够感知到人民生存的困难和生活的艰辛。
同时关汉卿对于前代的杂剧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之上,再经过自己的改编和加工,让元杂剧这种形式有所发展。
扩充了杂剧的表现内容,描写广泛的社会题材,更加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使得主题深入人心。
三、关汉卿的女性意识 关汉卿的作品代表了在那个社会上女性被歧视严重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一个巨大的突破,从此以后女性在文人的笔下更加的丰满,更加的有自己的个人魅力。
01.一定的男女平等的观念 关汉卿思想巨大的进步表现在他能够摒弃过去“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从而站在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上来看待女性。
歌颂一部分有担当、勇于和恶势力斗争的女性,并且对于那些失去了自我依附于男性的女性,能够肯定她们作为人的价值,也鼓励她们与不公的社会现实进行抗争。
在关汉卿的作品当中,寡妇是可以再嫁的,不必桎梏于“守节”的传统思想。
比如谭记儿在她守寡三年之后,遇到了一位的士人,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谈恋爱的时候她可以是一个温柔端庄的女人,但是在丈夫遇到危险的时候,她会变成另外一个性格,好像一个的泼妇,最后两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生活。
他笔下的青楼女子并不是只会卖弄风月的女性,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智慧的大脑,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办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赵盼儿凭借她的洞察力,运用自身的优势,成功地解救了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宋引章,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
02.对爱情的重视 关汉卿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爱情的描写,他笔下的女性都不甘于接受封建家长安排的婚姻,而是勇敢挑战封建家长的权威,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她们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时代,即使有一些人不满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可奈何,但他笔下的人物能够勇敢的进行反抗,最终收获自己的幸福。
《拜月亭》中的女主角王瑞兰,因为一些因缘际会和蒋世隆坠入爱河,但是因为蒋世隆的家庭条件不好,是一个穷书生,被父亲生生拆散。
之后便日日思念,在父亲把她许配给状元的时候,不惜和父亲断绝关系,甚至仇恨父亲。
而婢女燕燕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惜在主子的婚宴上大闹一场。
这是她们为了争取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愿意付出一切的爱情觉醒,同样也是女性个人意识的觉醒,不再将自己当作男性的附庸。
元杂剧这种文学形式因为有了关汉卿的出现而更加的丰富多彩,其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刻画更是改变了从前女性在文学中“失语”的现象。
关汉卿对那些“叛逆”的女性给予了无限的赞美,倾注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从此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开始进入到理性阶段,在文学作品中让女性发声,也预示着女性解放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对女性的贞洁如此看重 明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寡妇再嫁之风
导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对女性的贞洁是十分看重的,甚至除了许多女戒来规范女性的行为。
在古代人眼里,女性的贞洁是她们必须穷极一生去维护的东西,即使丈夫去世了,人们也觉得为寡妇应该为丈夫守身如玉。
这点从历朝历代,对于那些能够终生不改嫁的寡妇赐予贞洁牌坊就可窥见。
在明朝时期,人们对于妇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认为贞洁是女性最为重要的东西。
女性嫁了人之后就要,但是有一位深得信任的宦官,却一反常态,在独揽大权之后下令所有的寡妇都必须改嫁,对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刘瑾的崛起 刘瑾从小就是个非常机灵的人,即使后来成为太监,他也经常能够审时度势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
在弘治时期,机灵的刘瑾获得了侍奉太子的机会。
当他去到了还是个顽童的太子身边时,他就意识到机会来了,因此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用尽心思讨好太子。
因为太子的父亲孝宗一直全身心投入于政事之中,所以难免会忽略了对太子的教导,而太子天性就比较爱玩,身边又都是一些讨好自己的小太监,所以更助长了其顽劣的习性。
为了得到太子的赏识,刘瑾经常想方设法,找出了许多新鲜的玩意诱使太子胡闹,让太子沉迷于各种游猎活动和声势犬马之中,为此太子也就更加看重刘瑾这样的玩伴了。
在太子继位后,刘瑾这种深受皇帝信任的宦官,自然也在政事上得到了皇帝武宗的重用,从而拥有在政坛上兴风作雨的能力。
在太子顺利继位成为武宗之后,他信任并且重用的不仅仅是刘瑾这一名宦官,其他几位从小陪伴着自己的太监,如魏斌,高凤,罗翔等七人,都得到了武宗的重用,这些宦官在弘治时期个个都有权有势,在政坛上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地位,因此这7名太监加上刘瑾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 八虎 。
被称为八虎的这8名宦官,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在官场上任职的那些官员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但凡是被他们盯上了,大多都是非死即伤。
毕竟小皇帝总会更偏向自己看重之人,所以也就助长了他们望肆意妄为的底气。
这8名太监的心思从来都没有放在国家大事上,反而总是想方设法诱引皇帝纵情享乐。
他们一方面让皇帝四处游玩,不理政事,另一方面趁机弄权,到处为非作歹。
这八名宦官的,让当时明朝的人们深恶痛绝,而作为虎王的刘瑾,也更是招人厌恶。
当时众多朝臣看到武宗在这些宦官的影响下,对政事全然不理,整日一门心思只投沉浸在享乐上。
这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这些忠良之臣都深深为武宗这种境况担忧,开始进言劝诫武宗。
一开始武宗听到这些臣子的劝诫,根本听不进去,甚至会怒斥这些臣子,直到有人告知武宗,上天已经发出了示警,再这么下去可能会使整个国家覆灭,武宗这才感觉到害怕,听从了臣子的意思,打算将刘瑾贬斥到南京。
朝廷中那些忠臣良将看到皇帝开始动摇的时候,好像突然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便想方设法希望能够趁此机会彻底为明朝除掉祸根。
当时,以、刘健能臣子为首的官员,打算在第二天拼命劝诫武宗一举杀死刘瑾,顺便灭掉其他7虎。
没想到这时候他们之中出现了内奸,内奸向刘瑾透露了这个消息,使得刘瑾提前布局,得到绝地反扑的机会。
刘瑾深知武宗对他们是十分信任且有感情的,并且是一个心软念旧情的人,因此在得到消息之后,刘瑾赶忙召集其他七虎,八个人一起跪倒在皇帝面前表忠心,他们这幅可怜至极的模样让皇帝为之动容,就这样八虎的命运在一夜之间得到改变。
原本这八虎已经陷入了必死之局,没想到一番之下,竟然使得剧情急转直下,不仅没有丧失性命,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权力。
排除异己,独揽大权 在刘瑾重新得势之后,他要做的第1件事,就是报复那些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仇家,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以忠臣著称的王岳。
在他的一番算计之下,王岳无辜被害。
而在取了王岳的性命之后,刘瑾仍然觉得不满足,依然有一口闷气卡在喉咙里,于是他继续展开剿灭王党的行动。
许多忠臣良将在这场清剿活动中的无辜受害,一些被贬到了边境,一些则是遭受酷刑之后惨死狱中。
除了王党之外,当时规模更大的是谢党和刘党。
谢党和刘党都是以为首,追随有尚书、主事、郎中等官员,这些人都是海内有名的忠直之士,但是在刘瑾的穷追猛打之下,53名忠于朝廷、心系百姓的义士都受到了牵连,甚至有600多人都被剥夺了诰命。
之所以刘瑾能够有如此大的权力去迫害朝廷里的重臣,主要就是刘瑾一直表现的对皇帝,并且打着为其清除奸党的口号,所以深得皇帝信任的他才能大肆进行这种清除异己的活动。
等到朝廷里的忠良之臣都被迫离开或者是丧命之后,刘瑾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弄权了。
刘瑾深知皇帝十分贪玩,并且在玩乐的时候被打扰会十分不开心,于是他经常想出各种好玩的游戏来吸引皇帝的注意,等到皇帝沉迷于游戏之中时,便来请示政事。
正在兴头上的皇帝自然会觉得很厌烦,直接将事情交给刘瑾处理,因此刘瑾也就有了窃取大权的正当理由。
当刘瑾大权在握之后,他开始疯狂敛财,而且这种敛财还是打着皇帝的旗号。
因为在朝廷中他有的权利和地位,所以他开始贪污受贿,和历史上的那些贪官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不过因为有皇帝作为自己的保护伞,所以他不仅胆子非常大,而且贪财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一般的贪官。
所有的官员凡是想要面见皇帝都需要向刘瑾行贿,这叫做拜见礼,如果有官员能够升职的话,也需要向刘瑾交一笔贺印钱,如果不给这些钱的话,就会遭受到来自刘瑾的疯狂报复,许多清廉或者正直的官吏都是被这样打发回老家的。
当时官位基本成了刘瑾手中的商品,凡是许想要升迁有求于人的,只要给刘瑾足够的贿赂就能办成这件事情。
刘瑾身居高位原因 刘瑾之所以能够大权在握大肆敛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一方面他能够洞察皇帝的需要,并且借助皇帝的手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当时情报局的重要人物,负责侦查情报的厂卫是由他总领的。
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他掌握了当时明朝的情报资源,所以能够轻易决定别人的生死。
即使自己的权势已经滔天,但是刘瑾依然非常注重在朝廷之中培养自己的党羽,并且大肆排除异己,可以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在情报侦查系统更是如此,那些怀有异心的都会被刘瑾及时清除出去,只有和他一条心、顺着他的意思去做的人才会得到重用,就连的指挥使,都是听命于刘瑾。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刘瑾还设置了内行厂,这个机构是最新的特务组织,权力要远比东西二厂更大。
当时和锦衣卫以及最新设立的内行厂都是特务机构,全都被刘瑾掌握在手里,也就不难说明刘瑾为什么会有如此滔天的权力了。
因为当时刘瑾的在明朝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有人说刘瑾是 站着的皇帝 。
可能是因为身体的残缺,所以刘瑾的性情十分变态,他热衷于使用酷刑,最喜欢听到罪犯哀嚎惨叫的声音。
因此,在他的管理下,当时牢狱里的酷刑都变得十分残酷,甚至许多罪犯在被逼供的过程中都承受不住酷刑,而活活被逼死了。
除了酷刑之外,刘瑾也十分欣赏连坐法,只要一人犯罪就一定要牵连到全家,而如果是某一户人家犯罪,那么连邻居都会受到牵连,这种没有来由的连坐法让当时许多无辜的人民都受到了残害,可以说是,但是刘瑾却对这种现象很是自得。
当刘瑾和自己底下的特务们走在路上的时候,那些穿着华丽衣服的富勋贵之家都会忍不住绕道而行,这让刘瑾的变态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刘瑾的覆灭 也许是因为在收拾中产阶级时,刘瑾尝到了巨大的甜头,而且上层阶级的卑微退让也使刘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刘瑾开始伸出手来对付平民百姓。
可能是觉得普通的百姓毫无权势,比较软弱可欺,所以刘瑾一出手就驱逐了那些无业游民,包括路边上卖茶水、当酒保的都被刘瑾尽数驱逐。
当时这条法令一出台时,整个京城内外都被闹得,眼看大量的流动人口就要失去谋生机会,被迫离开京城迁移到其他地方。
这些原本在京城讨生活的人民被赶到了城外,愤怒的他们决定要联合起来找刘瑾报仇,给刘瑾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最后不得已撤销了当初的驱逐令。
在刚成立内行厂的时候,因为需要尽快做出一些事情,为内行厂树立威望,所以刘瑾想方设法希望能够为这些新特务寻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无业游民明显已经不能再出手对付。
那么,寡妇就成为了刘瑾下一个针对的目标。
他认为寡妇待在家里是浪费资源,所以他命令但凡是寡妇都必须要嫁人,不能成为一个闲置人员,在家里浪费粮食。
在他看来,寡妇在家里不仅是在浪费人口资源和劳动力,迟早也会出现其他问题。
除此之外,刘瑾就连死人也不放过。
在明朝时期,人们都奉行的观念,而且当家人去世之后,都会举办一个追悼仪式,让逝者在家中停灵一段时间后再将逝者埋到泥土底下,他们认为这样会使死者获得安宁。
但是刘瑾却下令,以后但凡家中有人去世,不准再召开追悼会,也不允许在家中停灵,如果逝者来不及安葬或者没有按照刘瑾的规定执行,那么这些尸体就都要被就地焚烧。
这两条规定一出,就像在油锅中滴入了清水,瞬间京城内外一片哗然,几乎就要引起动乱。
眼看事情马上就要超出自己的控制,刘瑾急忙刹车,不仅停止了这两项遭人非议的规定,而且还推了一个出来安抚民心。
到了正德5年的时候,有一位王爷打着的名义举起反旗。
当时朝廷中的一员大将张勇知道杀死刘瑾的机会来了,于是主动请旨出兵,迅速出兵征讨叛军,而这场平叛战争也进行得十分顺利,不久之后,张勇就传回捷报平定了战乱。
在当天晚上的庆功宴上,张勇便向皇帝展示了叛军所写的檄文,并且拿出刘瑾等人违法犯罪的证据,让武宗终于有了放弃刘瑾的打算。
为此,刘瑾的辉煌时代就此走向落幕。
结语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许多的奸臣都深受皇帝所信赖,因此也有了许多常人所不能及的权势,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权势大肆敛财,过上十分富足的生活,但是像刘瑾这样被称为 站着的皇帝 的在史书上实属罕见,刘瑾最后之所以会落到被凌迟处死的局面,也是因为他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试图挑战平民百姓的权威和利益,才引起了众怒,最终才会在民怨沸腾之下丧失了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