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  在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子文言文公

【千问解读】

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  在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输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  子墨子归,过宋。

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

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

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释: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

能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说他就是鲁班。

  2.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 将以攻宋:准备用来攻打宋国。

以,用来。

将,准备。

  4.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中念作“zhái")。

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学生对墨子的尊称。

后一个是当时对男子的称呼。

  5.闻之:闻,听说。

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6.起于鲁:起,起身,出发。

于,从。

  7.而:表顺承。

  8.至于郢:至于,到达。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9.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墨子的尊称。

  10.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命,教导,告诫。

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11.侮:欺侮。

  12.臣:墨子的自我谦称(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13.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

愿,希望。

借,凭借,依靠。

  14.说:通“悦”,高兴,愉快。

  15.请献十金: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作为杀人的酬)。

请,和下文“请说之”的“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请允许我”。

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银子)为一金。

  16.义:坚守道义。

  17.固:坚决,从来。

  18.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礼节。

再:第二次。

  19.请说之: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

说:解说。

之:代词,代墨子下面要说的话。

  20.吾从北方闻子为梯: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

为:做,造。

  21.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之:提宾标志。

  2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有的是土地而没有足够的人民。

荆国:楚国的别称。

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

于:在……方面。

  2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而,表转折,却。

  24.不可谓智:不可以说是聪明。

  25.仁:对人亲善,友爱。

  26.知而不争(zhèng):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

  27.不得:不能达到目的。

  28.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

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9.服:信服。

  30.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的计划)呢? 然:但是。

胡:为什么。

已:停止。

  31.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见:引见。

于王:状语后置语。

王:指楚惠王。

  32.诺:好,表示同意。

  33.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文:彩饰。

轩:有篷的车。

  34.敝舆:破车。

  35.褐:粗布衣服。

  36.粱肉:好饭好菜。

  37.何若:什么样的。

  38.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固定用法。

  39.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

  40.犀:雄性的犀牛。

  41.兕:雌性的犀牛。

  42.鼍:鳄鱼。

  43.鲋鱼:一种像鲫鱼的小鱼。

  44.文梓:梓树。

文理明显细密,所以叫文梓。

楩:黄楩木。

豫章:樟树。

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

  45.长木:多余的木材。

  46.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47.善哉:好呀。

  48.虽然:虽然如此。

  49.见:召见。

  50.牒:木片。

  51.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52.机变:巧妙的方式。

  53.距:通“拒”,抵御。

  54.尽:完。

  55.守圉:守卫。

圉:通“御”,抵挡。

  56.诎:通“屈”,意思是理屈,(办法)穷尽。

  57.所以:用来……的方法。

和现代汉语利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58.莫:没有谁。

  59.禽滑厘:人名,魏国人。

墨子学生。

  60.已:已经。

  61.寇:入侵。

  6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 ,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虽:即使。

绝:尽。

  翻译:  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

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

”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

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

”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

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  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  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

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

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  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

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

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  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

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  创作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

  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约29岁时,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

墨子正在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王。

墨子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十天后到达楚的国都郢(今湖北的宣城)。

到郢都后,墨子先找到鲁班,说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鲁班引荐墨子见楚王。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丢掉自己的彩饰马车,却想偷邻居的破车子;丢掉自己的华丽衣裳,却想偷邻居的粗布衣;丢掉自己的白米肥肉,却想偷邻居的糠糟吃,这是个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人一定有偷窃病吧!”墨子趁机对楚王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而宋国疆域狭窄,资源贫困。

两相对比,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

大王攻打宋国,这不正如偷窃癖者一样?如攻宋,大王一定会丧失道义,并且一定会失败。

”楚王理屈辞穷,借鲁班已造好攻城器械为由,拒绝放弃攻宋的决定。

墨子又对楚王说:“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胜的法宝。

大王如果不信,就让我与他当面演习一下攻与守的战阵,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应后,墨子就用腰带模拟城墙,以木片表示各种器械,同鲁班演习各种攻守战阵。

鲁班组织了多次进攻,结果多次被墨子击破。

鲁班攻城器械用尽,墨子守城器械还有剩余。

鲁班认输后故意说:“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

”墨子答道:“我如道你如何赢我,我也不说。

”楚王莫名其妙,问:“你们说的是什么?”墨子义正辞严他说:“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挥守城,同宋国军民一起严阵以待!即使杀了我,你也无法取胜!”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就是墨翟陈辞,止楚攻宋的典故。

  《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兼爱”思想,和墨子高超的辩论技巧。

  作品赏析  写作特点  本文先写墨子以理说服公输盘;其次指责楚王攻宋之不智,楚王虽穷词夺理,但攻宋之心仍不死;末写挫败公输盘的进攻,并揭穿其阴谋,告以宋国早有准备,迫使楚王放弃用兵,层次清楚,结构紧密完整。

本文采取类推的说理方法,加之排比、比喻,使文章生动活泼,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

末段写墨子与公输盘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全文通过墨子的言论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艺术鉴赏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在这篇文章里,墨子对战争的性质看得是比较清楚的。

他能明确指出楚攻宋之不义,因而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

正因为墨子站在正义一边,所以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向公输盘及其主子楚王进行了无可调和的斗争,而且理直气壮,义正辞严。

当时楚大宋小,楚强宋弱,而且楚攻宋之心蓄谋已久,要想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

然而墨子终于制止了这场战争。

这固然同墨子的机智善辩颇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却在于他能够针对敌方的要害展开攻势。

首先,他从道义上击败敌人。

墨子至楚后,公输盘问他为何而来,他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先是使得公输盘“不说(悦)”,继而逼出“吾义固不杀人。

”但公输盘只知道杀一人谓之不义,却不知兴师攻宋杀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义。

所以墨子接着指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把公输盘说得哑口无言。

在十分狼狈的情况下,公输盘不得不把责任转嫁到楚王身上。

墨子见楚王,同样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

他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为与此同类”。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

公输盘的“义不杀少而杀众”和楚王以富窃贫,在道义上都是站不住的,因而他们理屈词穷,弄得尴尬不堪。

但是公输盘和楚王决不因在道义上的失败而放弃侵宋之心,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楚王又把责任转嫁到公输盘身上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而说明对于强大而又顽固之敌,只是在道义上攻破它还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实力上同敌人较量,并压倒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弃勃勃野心。

墨子意识到了这一点。

因而他“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这虽然还只是停留于近乎纸上谈兵,然而却是一次战术上的较量,在较量中大大灭了公输盘仗恃云梯之械攻宋的嚣张气焰。

公输盘虽被挫败,但侵宋之心仍然不死。

直到墨子说出即使把“我”杀掉,“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之时,在实力的对抗之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之心。

  阻止这场战争的不是道义,而是墨子的智慧,在绝对失败的情况下,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写作特点来看,本文又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当墨子到楚国见到公输盘,经过道义上的一番谴责之后,公输盘“服”了。

既然“服”了,将意味着矛盾得以解决。

其实不然。

当墨子指出:你既然“服”了,何以不停止攻宋呢?这么一问,公输盘却把责任转嫁于楚王。

这既说明他口服而心不服的真相,又引出了与楚王的新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墨子又去见楚王,从道义上把楚王驳得体无完肤,致使楚王称“善”。

楚王既然称“善”,看来矛盾该是解决了。

其实不然。

楚王同公输盘一样,只不过是耍了个花招罢了。

他在称“善”之后用“虽然”二字一转,又把责任推到公输盘身上,说什么“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这样一来,矛盾就更加复杂化了。

又是与楚王的矛盾,又是与公输盘的矛盾,二者错综交织在一起。

面对这样顽固而又狡诈的敌人,如果还采取先前那种从道义上揭露的办法对付他们,显然是不能奏效的。

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既是摆在墨子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也是读者想要急切知道的。

出自墨子的机智多谋,来了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既然楚王和公输盘都仗恃云梯这一攻城之械来攻宋,就需要把云梯这个迷信予以彻底摧毁。

于是墨子便在战术上与公输盘来一次较量。

较量的结果,公输盘彻底失败,屈服了。

如是,矛盾该解决了。

然而,矛盾非但没有解决,且向纵深发展。

公输盘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竟想下毒手把墨子这个劲敌杀掉,妄图扫清攻宋道路上的障碍。

但是这一阴谋非但未能得逞,反被墨子一眼看穿,进而一针见血地当面揭露了公输盘的卑劣行径,并严正告诉他们:“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之下,才迫使楚王不得不最后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的话来。

至此,矛盾才得以解决。

试看故事是多么曲折生动!矛盾冲突犹如波浪起伏,滚滚向前推进。

  再者,作者还善于运用类比说理,进行层层推理。

墨子见公输盘和楚王,都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使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大大增强了说服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而尤为突出者,是作者运用比喻之妙。

诸如墨子见到公输盘后,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正面直答来意,而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意见,亦即使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

可是公输盘偏偏不说,只是表示不高兴。

公输盘不说,当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于是只好再来个火上加油,“请献十金”。

这意味着要拿金钱贿赂收买他,让他去干杀人的勾当。

这下子公输盘可沉不住气了,便脱口说出“吾义固不杀人”。

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是另一番气象。

一开头就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

他不用“倘若”“假如”等假设字样,好像是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够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

墨子连用了三个比喻,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楚王很痛快地回答说:“必为有窃疾矣。

”既然回答得痛快,那就毫无必要再用激将的办法进一步逼问了。

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假如楚王也像公输盘那样吞吞吐吐的话,墨子将会用别的办法使他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的。

可见,墨子是根据不同对象的表现,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总之,要他们说话,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

不说话,不行;说了话,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作罢。

只要他们说了话,事情就好办了,就可以抓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墨子就是用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办法,进行说理的,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出现,使对方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文章之所以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又是同这种说理的方法密不可分的。

为什么说墨子竟然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穿草鞋,是的大众形象。

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

”《》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

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

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繁琐,尤其是厚葬死者的规矩,贫民而害事,浪费得一塌糊涂。

于是他放弃了这套把戏,“背周道而用夏政”,创建了墨家学说,开始另立山头。

另立山头之后,墨子建立了一个武功高超的团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黑社会”。

这个“黑社会”有完整的组织系统、政治纲领和行动宣言。

其最高权威的领袖被称为“巨子”,拥有绝对权威。

墨子是第一任“巨子”。

与今天为非作歹的黑社会完全不同,墨子的这个“黑社会”基本上是个天使集团,它们集团的口号是:兼爱,利害,非攻。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博爱,要互助互利,要消灭战争。

墨子的这个主张连同墨子的组织,在整个战国影响巨大,鼎盛时期有员工上千人。

墨子的员工被统称为“墨者”,也叫短衣帮,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平日里短衣草鞋,,大搞武术训练。

“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为乐事。

一遇弱国遭难,群众困难,他们立即前往救助,,死不还踵。

一副敢死队的样子。

墨子平生几次出国,虽然所走国度和出行气派,跟孔孟相比,略显寒碜,但效用却——每出去一趟,都能救回不少人命。

当墨子在山东听说湖北人要攻打河南人,立即连夜起程,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的首都。

经过一番口手并用的较量,制止了一场国际冲突。

这件事,据梁涛《墨子行年考》考证,是墨子30岁那年做的——否则连走十天十夜,就有点吃不消,也可能走不快。

而三十岁,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岁月。

墨子看到楚王打消了进攻宋国的念头,就趁机送了本书给他。

楚王半皱着眉,草草翻了翻,说,书是好书,可对我没用。

这样吧,墨先生要是愿意留在楚国,我可以包养你。

于是墨子,又走回鲁国去了。

组织庞大,就会带来巨额开支。

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墨子自力更生,将所有的短衣帮培训成为技术精湛的工人,让大伙打家具、搞建筑、造守城武器。

在 战国时代,墨子的短衣帮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廉价木匠,还是各个国家最可靠的军火商。

他们生产的连弩车、转射机、藉车,成了战国时期火力最强大最抢手的重型武 器。

但墨子的武器通常只卖给防守一方,而绝不卖给侵略者。

尽管墨子的地下组织是全中国最好的民办企业,但也有失败的案例。

据《》记载,公元前471年,宋国国防部探知公输班造出过一辆木飞机,觉 得可以用作巡城工具,在军事上会大有作为,于是委托墨子做一个比公输班更大更豪华的木飞机。

墨子为此花了三年时间才做成,在验货试飞的当天,飞机只飞了一 个上午就掉了下来。

结果退赔了好大一笔款子。

弟子们怕墨子不好过,都安慰墨子说:“老师您真牛啊,竟然能让木鸟飞上天。

”墨子说道:“我应该像禽滑厘(墨子的弟子)那样哦,他用仅一尺的木头,一天 的时间,就做成了车辕,却能承载三十石的重量,载得又多,跑得又久。

你瞧我的破飞机,三年才弄成,一天就坏了。

我应该做的事呢!” 话虽这么说,可墨子一直在做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

墨子与他的天使集团努力要建立一个博爱互利的理想社会,要人类兼而爱之,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差别。

在《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说的是墨子像一样为天下事终日操劳,连将席子坐暖和将炉灶的烟囱染黑的功夫都没有。

墨子的一生都是在为扶危济困而奔走呼号。

但遗憾的是墨子遭遇了一个拒绝天使的时代,他的理想太高贵了,卑微的世道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它。

随机文章死不认带病坚持做菜、历任雇主中标害惨56人⋯美国致命厨娘“伤寒玛丽”遭隔离26年墨西哥燕子洞天坑深度426米,足以装下美国的帝国大厦当代年轻人的优点缺点,装怂是现代年轻人最高境界和优点(无赖)古代太监为了恢复性能力会做些什么事呢?西游记孙悟空的原型,胡人/印度神侯/民间猴精(众说纷纭)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密: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

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

后期墨家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具有论证的性质,《墨经》把辩定义为"争彼也",即把辩看作是关于"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或谓之是,或谓之非"的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之争,而且认为辩必有胜者和负者,并要求分清胜负。

辩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小取》)。

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对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理解,相当于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

后期墨家逻辑中的名是用来摹拟、称谓事物的所然与所以然之性质的,《小取》说:"以名举实";《经上》说:"告以文名,举彼实故也"。

这样的名就具有概念的性质。

名又是言词(命题)的构成元素,因而也具有语词的性质。

后期墨家首先从概念外延上把名分为达、类、私三种,"达名"相当于范畴,如"物";"类名"相当于普遍概念,如"马";"私名"是限于对某一个体事物之称谓,包括专名或姓名,相近于单独概念。

后期墨家还从概念的内涵上把"名"分为相当于具体概念的"形貌之名"和相当于抽象概念的"非形貌之名",以及相当于时空概念的"居运之名"和"量数之名",等等。

辞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上的断定的。

《小取》说:"以辞抒意",所以"辞"又是构成推理的要素,即用作前提、结论或论证的论题。

如《小取》把"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 这种直接推理叫做 "比辞而俱行",把论证叫做"立辞"。

辞有时与"言"通用,言辞是对事物的陈述,它是由名构成的。

后期墨家还提出了"尽"、"或"、"假"、"必",即全称、选言、假言、必然等命题形式,尤其对词项在命题中的周延性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它认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而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乘马"。

后期墨家对辞的矛盾关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揭示,如将"辩"限于一对矛盾命题的一是一非之争,在"止"式推论中提出用特称否定命题反驳全称肯定命题和用全称否定命题反驳特称肯定命题等。

后期墨家逻辑强调"以说出故",即通过说的方式以明确 "立辞" 的根据和理由。

《经下》诸条有"说在......"字样,接着极简要地标出理由或例证,然后在《经说下》加以解释,这就是 "以说出故" 形式的运用。

后期墨家把知识按来源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

说知源于亲知和闻知,是由已知到未知的间接推理之知。

《经说下》举例说,已亲知室外之物的颜色是白的,又闻知室内之物的颜色与室外之物的颜色相同,由此就可以推出室内之物的颜色也是白的。

后期墨家还从当时的辩论中,总结出多种推论形式,主要有:具有选言性质的"或"、具有假言性质的"假"、相当于直言推理的"效"、相当于复杂概念推理的"侔"、相当于对当关系中矛盾命题之间推理的"止",以及"辟"、"援"、"推"等一般类推。

后期墨家认为立辞必须明故、理、类三物,"三物必具,然后(辞)足以生"。

故是指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经说上》将"故"分为"大故"和"小故"两种。

大故就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小故"则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它们相当于假言命题的前件或直言推理中的小前提。

"理"即"法",有规律、 模式、本质之意。

"类" 是指类之同者。

故、理、类三物即是立辞必须明确"辞",明确论题或结论之所以能成立的理由和条件,又必须明确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一般规律,还必须知其类同者。

这三物既是后期墨家逻辑推理论证的原则,也是其推理论证的基本形式,即由故、理、类三物而推出"辞"的基本过程和形式。

后期墨家对逻辑的基本规律也有比较明确的论述。

在同一律方面,《经说下》中指出,"正名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不可",认为"彼"之名只能指彼之实,"此"之名只能指此之实,彼此之名都不能既指彼又指此。

这是后期墨家的"正名"原则,从中揭示了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它还十分重视同一律的应用,提出了"通意后对"的原则,即在辩论中必须先明确概念(通意),然后才能论辩(后对)。

后期墨家也把"辩"定义为争论一对矛盾命题中的是非。

如针对同一动物,甲说"这是牛",乙说"这不是牛",就叫做"争彼"。

后期墨家指出,这样的争彼是"不俱当,必或不当"的,也就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这相当于矛盾律的内容。

后期墨家曾用矛盾律分析了当时流行的一些论点的逻辑谬误。

例如,《经说下》在批驳"言尽悖"之谬误时指出,如果"以言为尽悖"这个命题为真,则表明存在着并不荒谬的言论;如果这个命题为假,也表明有些言论不是荒谬的。

因此不管怎么说,这个命题都是不正确的。

后期墨家还揭示了排中律的内容,指出"谓辩无胜,必不当",即认为矛盾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后期墨家对推理论证中的谬误问题作了仔细研究。

《小取》指出,事物有相同的性质,但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相同;事物的现象相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一定相同等等。

因此,对譬、侔、援、推这些论辩方式运用不慎,或作为公式到处搬用,就会出现"行而异、转而危、远而失、流而离本"的谬误。

后期墨家把侔式推论的谬误,分为①"是而不然",即肯定的前提是正确的,肯定的结论则是错误的。

②"不是而然",即否定的前提是正确的,否定的结论则是错误的。

同时还规定了"异类不比"的类推原则。

对此,《经说下》举例说,如果提出木头与夜间哪个更长,智慧与粮食哪个更多,爵位、亲属、操行和物价哪个更贵这样的问题,显然是荒谬的。

后期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古印度因明(见印度逻辑史)相媲美的科学体系,在中国逻辑史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从秦汉以后,这份宝贵的遗产长期被忽视。

时,鲁胜虽曾作《墨辩注》,但仅存其"叙"。

只是到了近代以后,孙诒让、梁、章炳麟、章士钊、谭戒甫等人才开始把墨辩逻辑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后期墨家逻辑思想重新受到了重视,并有了新的发展。

随机文章刘弗陵为何早死?汉武大帝刘彻的儿子刘弗陵为何早死?英军发现12个英国不明飞行物,国防部认为是孔明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真实酒与污水定律案例分析,搬弄是非的人会弄垮整个团队路西法和撒旦什么关系,路西法是撒旦首领(争议众多)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