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康熙帝王的景陵为什么无欲无故三度起火?

【千问解读】
孝陵真的是空的吗? 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早在的时候就被预定为皇家兆域,可还未及修建,明朝就灭亡了。
清入关后,相中了这里,说“此山王气葱郁非常,可以为朕寿宫”。
作为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孝陵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皇陵,自然是风水最好,规模也最大,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南北长达11华里。
不过,几百年来,民间,特别是东陵地区一直流传着孝陵是空的,顺治帝根本就没有葬入地宫的说法。
花费巨资修建一座陵寝却空着不用,这种说法的确有点匪夷所思,可顺治出家的故事又不得不让人相信这孝陵地宫是空的。
传说他在宠妃死后痛不欲生、,一下子看破了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
历史上顺治帝是否真的遁入佛门?据考证,他确乎一度在西苑万善殿削发,头发真的给剃了。
可不承想,皇太后赶来,威胁着要把他的佛门师兄烧死,顺治帝不得已才答应蓄发留俗。
那顺治帝到底是怎么殡天的呢?不管是清朝编纂的正史《世祖实录》,还是《玉林国师年谱》等文献都一致证实,顺治帝死于当时的——天花,尸体在他死后的一百天火化,骨灰盛于坛内,称为宝宫,于康熙二年葬入孝陵地宫。
与顺治一同入葬的还有孝康、孝献两位皇后的骨灰。
所以地宫中并不是空的,而是有三个宝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灰坛子。
孝陵为何从未被盗? 清朝灭亡后,清东陵的所有陵寝几乎都被盗贼光顾过,连那些王爷、公主、保姆的墓都无一幸免。
而令人不解的是,清东陵的主陵,顺治帝的孝陵却奇迹般逃过了魔掌,如有神佑。
其实孝陵之所以成为清东陵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寝,倒是应该感谢民间传说,就是前面提到的顺治并没有葬入地宫的传说。
既然是空的,自然没有什么,这就使大部分盗贼对它失去了兴趣。
另外,皇家随葬物品,一般为金银制品、珠宝玉器之类,是用来填补棺缝儿的。
而孝陵的地宫里根本就没有棺椁,只不过就是三个骨灰坛子,坛子是不需要填缝儿的,哪里来的珍宝?而且,孝陵的功德碑上的的确确写着“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不管是不是,这些真真假假的传闻,的确起到了保护孝陵的作用。
当然,仍有盗贼几次偷挖孝陵,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
幸好当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后,东陵各村的民兵都加强了戒备,盗匪没能得手,只留下一个不足两米深的大洞 景陵为何三度起火? 相对孝陵而言,的景陵就没那么幸运了。
康熙皇帝在位61年,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素有“康熙大帝”之美誉。
但不知道为什么,与清朝其他陵寝相比,康熙皇帝的景陵明显的多灾多难。
十二年(1832年)正月,景陵东西朝房的房檐先后起火,幸亏扑救及时,未造成火灾。
道光帝仍严厉惩处了护陵官兵。
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二十日早晨,景陵隆恩殿檐际突然起火,景陵隆恩殿内供放着康熙皇帝和4位皇后、1位皇贵妃的神牌。
随着烈焰腾空,火势蔓延,整个大殿很快变成了一座火山。
这是继光绪二年(1876年)孝陵神功圣德碑亭被烧后,清东陵发生的第二次大火灾。
光绪皇帝听说景陵的隆恩殿被烧后震怒,立刻派户部尚书赵尔巽、军机大臣兼户部右侍郎铁良为钦差大臣专程到东陵查办此案。
两位钦差大臣用尽了各种手段,折腾了十几天,既未查出火因,也未拿到凶犯,只得回京了。
他们在写给的奏折中无可奈何地说:火自上出,查无可疑形迹。
对此光绪帝也,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景陵多灾多难为哪般? 在惊心动魄的1928年7月那场东陵大盗案期间,景陵地面建筑就已残缺不全。
一些木件多有盗损。
据后来负责重殓的宗室载泽等记忆,景陵小碑亭周围柁云均失,天花板丢失3块,神厨库门窗均失……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的民风还比较纯朴,景陵地宫尚未发生像慈禧、乾隆那样的掘棺扬尸大案。
可是,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局动荡,东陵一带沉寂了多年的盗匪便又开始活跃起来。
这样,景陵地宫便遭到了灭顶之灾。
景陵的地宫同已开放的裕陵地宫一样,为9券4门式结构,异常坚固,但清附地宫同明陵地宫相比,却又显得十分简单,即地宫入口明显,就在月牙城内,琉璃照壁下线正中处。
1945年8月,当地人张某带领一队人来到景陵,在陵院内拆了一大堆砖,也未能进入。
于是他派出不少人站岗,让精明强干的人整整刨了一夜,才得以进入地宫之中。
由于正值雨季,地宫内积水很多,当盗匪们来到金券中时,看到许多棺椁。
盗贼急切地用斧劈棺时,棺内突然冒出火来,当场烧伤了2个人,吓得匪徒们四散而去。
过了一会儿,看看没什么动静,盗匪才再次进入地宫之中……康熙大帝及其4后1妃的骸骨也被四散在地宫内。
从景陵盗走的珍宝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康熙帝的殉品“九龙玉杯”了。
这件十分名贵的酒杯,只要盛满洒,就可以从杯里看到9条翻转的蛟龙,似在翻腾的大海中追逐嬉闹。
传说康熙年间,杨香武曾三盗九龙玉杯未果。
康熙帝死后,将这件名贵的酒杯带入棺中。
时光流转,九龙玉杯几易其主现已不知下落。
景陵这次被盗开后,由于一直未封住地宫入口,加之无人管理,以后又多次被“扫仓”,珍贵文物已荡然无存。
康熙皇帝是享誉世界的一代君主,深受尊敬。
景陵的“景”就是“大”、“光明”的意思,以此宣扬他的功德。
可景陵如此多灾多难实在令人费解。
目前正在进行的清东陵数字保存项目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谜底。
随机文章关于詹姆斯·布坎南总统单身生活的175年历史跨世纪的威廉大帝号邮轮,邮轮魔改巡洋舰后被击沉1998年大洪水出现龙尸真相,疑似数百米巨龙翻身所致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战斗机最快飞行速度3马赫,广州到北京仅需36分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侯景叛乱,帝王竟预言只有百日天子
史书上也记载了很多他们曾经预算过的事情。
算命先生相士一类的人大多都是江湖术士。
但在众多的中也有一位非常有这方面的才能,这个人就是的开国皇帝。
高洋会算命,是个相当有神奇色彩的人,这一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体现了。
高洋的父亲叫,刚开始穷小子一个,后来娶了白富美,情况有所改善。
但高欢是那种有大志向的人,很快白富美嫁给他时送给他的那点家资就被用光了,家里陷入了贫困。
526年娄昭君生高洋的时候,高欢在外面干事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
高洋刚出生没两三个月,娄昭君一度认为这个孩子恐怕是养不活了。
没想到高洋这个时候蹦出一句:得活。
这一说可吓坏了娄昭君。
同时娄昭君觉得既然才两三个月的高洋就能说能活的话,无论如何也要养活他。
时来运转,老爸高欢的事业越做越好。
到了高洋七八岁的时候,533年高欢打败了当时掌握北魏朝廷大权的尔朱家族,成为了北魏的权臣了。
老爸虽然做了权臣,但是高洋并不是老爸权力的继承人。
因为他只是高家的老二,上面还有大哥。
后来成和,高家牢固的掌握着东魏的权力。
高欢英雄一世,最后于547年去世,权力传承给了大儿子高澄。
高澄是个野心大的人,做了两年的准备后就要篡位登基了。
结果在篡位的前夕被厨子干掉了。
高洋把握住机会顺利的接掌了高家的权力,掌握了东魏的大权。
此时是549年9月,高洋接掌大权后,于550年5月登基称帝,建国号“齐”。
由此高洋成了北齐的开国皇帝。
高欢在世的时候,手下有一员猛将叫。
这个侯景是历史上有名的反骨崽,跟的性情差不多。
到哪家就反哪家,收留他的人都倒霉。
从北魏末年的大动乱投靠尔朱家族,最后尔朱家族被高欢灭了后又逃靠到高欢那里。
高欢看得出侯景的为人,但是他知道侯景的能力,于是留着用他。
侯景虽然是个反骨崽,但是也很服从高欢。
高欢一死,高澄继位,侯景立刻发动叛乱,结果却是战败。
战败后的侯景逃到了当时南方的梁国。
侯景逃到了梁国,梁国皇帝萧衍收留了他,给他地盘管理。
但是反骨崽就是个反骨崽,547年侯景投降南梁,安分了一年时间于548年八月份他又反叛南梁了。
侯景的反叛开始很顺利,很快就攻破了当时南梁的都城。
侯景一开始并没有篡位,而是立了梁国的宗室。
从548年11月到551年11月,三年时间换了三个梁国的宗室做皇帝。
换到第三个的时候,干脆自己当皇帝了,取国号“汉”。
梁国陷入动乱,高洋时刻关注着这场动乱,趁机占领了梁国很多的地盘。
此时,梁国的大将王僧辩和不断的反击着侯景,侯景在他们的打击中节节败退。
在之前的叛乱中,侯景得到了。
但是侯景有的手下觉得侯景最后会失败,辗转把传国玉玺送到了高洋手中。
高洋非常高兴,问起大臣们说:为什么侯景得到了传国玉玺却保不住天子的位置呢? 大臣们回答不出。
这个时候高洋解释道: 我曾经跟部下说过,从侯景的名字中的“侯”字的人字旁来看是不能作人看,而是作人主看。
但是如果名字连起来的话是“小人百日天子”,侯景只能做100天皇帝。
他在551年11月19日篡位,到了552年3月19日兵败,总共是120日。
而他离开宫殿是在3月初一,在宫殿住满打满算的日子刚好100天。
所以他只能做100天皇帝。
结果一切如高洋所言,都验证正确。
不知道“侯景”二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但听到此话后大臣们都佩服他的神机妙算。
侯景之乱后南北朝的版图变化 高洋的神奇预知能力不仅仅表现在预测“百日天子”。
还有很多其他地方也有体现,比如预算自己寿命和儿子的未来,结果都是非常准确。
随机文章卢修斯·科尼利厄斯·苏拉简介惊人的史前文明的骗局,50亿年的火花塞是为了利益而造假令人感到恐怖的鸟笼效应,心里被物品所控制的人类欲望揭秘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中国发明火药却落后西方(没科学支持)北极为什么这么冷,太阳光被冰雪反射/冬季没有太阳(原因详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渊是帝王为什么阻止不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重要的真相是什么
因为这场政变,他被迫下台,当了太上皇。
但是,不得不说,李渊又对这场政变负有极大的责任。
正是因为他没有控制好局面,才造成这一场惨剧的发生。
那么,李渊有那些没做好的地方呢? 一、没有巩固东宫太子的地位。
东宫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未来。
太子稳定,则朝廷稳定。
太子不确定,则朝中大臣必然为了将来自身的利益,在的诸皇子中选择依附,从而造成朝廷的动荡不安。
李渊其实已经确定了太子人选,就是。
但是,虽然确定了太子人选,却并没有巩固太子的地位。
从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渊至少三次对李世民说,想要传位给他。
因为这些史料都是经过后来李世民篡改的,所以我们并不确定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有多大。
不过,无风不起浪,肯定李渊表达过对李建成的不满,表达过想把皇位传位李世民的意思。
否则的话,李建成也不会那样着急上火,一定要把李世民搞掉。
李渊如果不喜欢李建成,想改立李世民为太子,那就应该趁早决定。
绝对不能一边选定李建成为太子,一边对李世民说,想把太子之位传给他。
这样做,不是人为地制造儿子们的矛盾吗? 二、没有限制秦王李世民的权力。
如果李渊想清楚了,太子之位就由李建成来担当,不替换成别人。
那么,他就必须赶紧限制李世民的权力。
皇权社会,是一个皇帝权力独大的社会。
凡是皇帝权力独大的,凡是皇帝实行独裁统治的,社会反而显得很安定。
若是权力分散了,必然引起动荡不安。
所以,一般皇帝在选定东宫太子后,都会限制其他皇子的权力,让其他皇子无论如何要效忠太子。
但是,李渊在确定李建成为太子的时候,却并没有限制李世民的权力。
李世民的权力无比大。
一方面,他手握兵权。
军队基本上都在他手里,由他掌控调度。
另一方面,他手握人权。
天下的有能力的人才,也基本上都在他手里。
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发现了这一点,无论如何,要把等文官以及等武官从李世民身边调开,李渊竟然没有发现这一点。
如果李渊觉得李世民的权力无法撼动,那么他就应该尽快换太子,把太子之位让李世民来当。
否则的话,越往后拖,危险越大。
三、没有处理临场事变的能力。
以上说的,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的一些预防事情。
当李世民准备制造事变,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渊的妃子们有荒唐事情的时候。
李渊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李世民设的一个局,目的是要引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杀掉他们。
这是他不敏感的表现。
当然了,不敏感不能完全怪罪李渊。
但是李渊对李世民告状的处理,就显得很不成熟,很荒唐。
他当时是准备在第二天,把一帮老臣叫到身边,同时把他的三个儿子也叫到身边,让他们当面对质。
李建成兄弟和李渊妃子有不正当事情,怎么能在老臣面前对质呢?这不是显得很可笑吗?也许,李渊本来的意思不是对质,而是想调解三个儿子的关系。
但是,明知道三个儿子已经势若水火,还怎么调解呢? 李渊完全没有把自己的角色转变过来,还是以一个父亲的角色来处理家庭琐事,不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色来处理国家大事。
这样做,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总之,李渊因为政治水平低,事前没预案,事后没应对措施,最终“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他完全失控,完全落入了李世民的节奏中,造成了他和李建成、李元吉的悲剧。
随机文章第7节 乱世奸雄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秦始皇的陵墓里有活人埋在里面陪葬吗?女孩学心理学的坏处,学心理学的女孩不好找男朋友/智商太高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