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先遭遇惨败,之后重整旗鼓大获全胜 此役平定陇西薛仁杲,铲除唐朝西方的威胁
【千问解读】
唐武德元年六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对阵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
背景
唐政权建立时,隋末的内乱也随着炀帝之死而达到高潮。
宇文化及立杨浩为皇帝,率隋军主力十余万人北上,要回到长安夺取政权;同时,洛阳的隋朝残部立杨侗为帝。
杨侗政权设法拉拢李密,封了他一连串的高官,让他去挡住宇文化及。
一向托大的李密果然中计,率瓦岗军同宇文化及展开激战。
瓦岗军艰难取胜,将宇文化及赶到河北,但自己的实力也大为削弱。
洛阳的王世充趁机率精兵发动进攻。
李密仓促应战,被打得溃不成军,瓦岗军土崩瓦解。
李密率残部西逃,投奔昔日的盟友、新近称帝的李渊。
关东连番混战之时,关中地区虽然仗崤山黄河的天然屏障而未被波及,但更严重的威胁却正在从西方逼近。
李渊刚刚称帝,当年六月,薛举便亲自领军,开始了策划已久的大举东进。
李渊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统领八总管约40000人的兵力前往迎战。
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薛举率大军侵入安定郡,主力军向高墌方向前进,而在东北、西南两翼,则派机动骑兵袭扰北地、扶风二郡。
七月四日,李世民来到高墌,不料忽然得了疟疾病倒,只得命行军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代替指挥。
史载,李世民嘱咐二人说:薛举孤军深入,食少兵疲,一定急于挑战,我军不可轻易出战,等我病好之后,再为诸君破敌。
殷开山、刘文静嘴上虽然答应,心中却不以为然,觉得是李世民轻视自己不能领军出战;又怕薛举得知唐军主帅身患重病会轻视己方,有意要炫兵耀武,于是将大军调出高墌,在西南方的浅水原上列阵。
李世民得知大惊,急忙派人去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薛举此时已经派出一支精锐骑兵,快速绕到唐军后方发动进攻。
唐军主要是步兵,草创之时,战马缺乏,据说不过三五千匹,一半还是突厥的馈赠,骑兵自然十分薄弱;而薛举由于掌握了主要的良马产地,战马极多,骑兵也以当地游牧的羌胡民族为主,野战远占上风。
唐军没有料到大批秦军骑兵会忽然出现在自己身后,毫无防备之下便遭到猛烈冲击,众军大溃,顿时土崩瓦解。
八总管各部纷纷惨败,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战死,刘弘基被俘,唐军死者十之五六。
李世民连夜收拾残军,逃回长安。
薛举乘胜占领高墌。
唐朝开国以来的第一场大战,竟然以惨败告终。
薛举命军中将被俘的唐军士兵断舌割鼻、凌辱至死,又将唐军的数万具死尸堆积成一座小山,用土封上,造了一座所谓“京观”,以炫耀武功。
郝瑗建议薛举乘此大胜之威,一举占领长安,消灭唐政权。
薛举正有此意,命全军整顿待发,直取长安。
新生的唐朝岌岌可危,似乎即将成为另一个在乱世中转瞬即逝的短命政权。
初战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举率大军侵入安定郡,主力军向高墌方向前进,而在东北、西南两翼,则派机动骑兵袭扰北地、扶风二郡。
七月四日,李世民来到高墌,不料忽然得了疟疾病倒,只得命行军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代替指挥。
李世民告诫二人说:“薛举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士卒疲惫,假如来挑战,小心不要应战。
等我的病痊愈后,为你们打败他。
”退下后,殷开山对刘文静说道:“大王担心您不能退敌,才说这番话。
贼兵听到大王有病,必然轻视我们,应该显示一下武力威慑敌人。
”
于是在高西南列阵,仗着人多不加防备。
薛举秘密进袭唐军背后,壬子,在浅水原交战,唐八位总管都败下阵,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均阵亡。
李世民连夜收拾残军,逃回长安。
薛举乘胜占领高墌。
薛举命军中将被俘的唐军士兵断舌割鼻、凌辱至死,又将唐军的数万具死尸堆积成一座小山,用土封上,造了一座所谓“京观”,以炫耀武功。
刘文静等人均因此被罢官。
再战
武德元年八月,薛举派他的儿子薛仁杲进军围攻宁州,唐宁州刺史胡演击退了薛仁杲。
郝瑗对薛举说:“现在唐兵刚刚战败,关中骚动不安,应当乘胜直接攻取长安。
”薛举同意他的意见,恰巧生了病没有实行。
辛巳,薛举去世。
太子薛仁杲继位,居住在折城,追谥薛举为武帝。
李渊一方面向盘据凉州的李轨修好,并再度任命李世民为元帅抗击薛仁杲。
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驻守高墌,薛仁杲派大将宗罗睺抵御,宗罗睺多次挑战,李世民坚守不出。
诸位将领都请战,李世民说:“我军才打了败仗,士气沮丧,对方仗着得胜而骄傲,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应当紧闭营门耐心等待。
他们骄傲我们奋勇,可以一仗打败他们。
”于是命令全军:“有敢请战的,斩首!”双方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将领粱胡郎等人率领各自的队伍前来投降。
李世民了解到薛仁杲手下的将领士卒有离异之心,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引诱薛仁杲部下。
宗罗睺知道后非常高兴,出动全部精锐攻梁实,梁实守住险要不出战。
营地中没有水源,好几天人马没有水喝。
宗罗的攻击很猛烈;李世民估计对方已经疲劳,对诸位将领说:“可以打了!”快到天亮,李世民让右武候大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列阵。
宗罗睺合兵攻庞玉,庞玉作战,几乎不能坚持了,李世民带领大军出其不意从浅水原北方出现,宗罗带军迎战。
李世民率领几十名骁骑率先冲入敌阵,唐军内外奋力搏斗,呼声动地,宗罗睺的部队大败,唐军杀了几千人。
决胜
李世民率领二千多骑兵追击宗罗睺,窦轨拉住马苦苦地劝道:“薛仁杲还占据着坚固的城池,我们虽然打败了宗罗,但不能轻易冒进,我请求暂且按兵不动,观察一下薛仁杲的动静。
”李世民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现在我军取胜势如破竹,机不可失,舅舅不要再说了!”于是进军。
薛仁杲在城下列阵,李世民依泾河面对薛仁杲营地,薛仁杲手下的骁将浑等人到唐军阵前投降。
薛仁杲怕了,带兵进城拒守。
天快黑时,唐大军相继到达,于是包围了城池。
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
薛仁杲无计可施,己酉(初八),出城投降;唐军俘虏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战役经过
九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到达高墌,正是两个月前惨败的旧地。
薛举堆出来的“京观”还隐约可见。
薛仁果也派大将宗罗睺率军十余万人迎击。
关河的冷落秋风中,两支都姓“秦”的军队将在这里决定未来几百年中国的命运。
李世民一到高墌,便深挖壕沟,高筑城墙,摆出了一心防御、避免野战的战略。
这是李世民吸收了上一次浅水原之战的教训后走出的第一步棋。
要知道秦军的骑兵占绝对优势,野战方面唐军不是对手。
何况唐军当新败之余,士气沮丧,气势上就被连连获胜的秦军压倒了一层,还没开打已经输了一半。
高墌的秦军由宗罗睺统领,气焰嚣张,三天两头到高墌城门前叫阵,要引唐军出战。
许多按捺不住的唐军将领主动请战,都被李世民制止。
李世民三令五申:“敢言战者斩!”总算让唐军上下统一了认识,宗罗睺再怎么派人叫骂,也不能引诱唐军出战了。
就这样,两军相持了两个多月。
秦军的战斗豪情逐渐变成了屡攻不下的烦躁和焦虑,而唐军由于久不出战,憋的一股窝囊气也变成了越来越强劲的作战欲望。
秦军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城,李世民卡在这里正好堵住了前往关中的要道,即使绕道而行也不免被唐军切断退路,逐渐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军粮将近吃完,后方的补给又跟不上,秦军上下越来越惶恐不安。
不久,可能由于内部的倾轧,秦军将领凉胡郎、翟长孙等人率部归降,薛仁果的妹夫钟俱仇也以河州一带归唐。
秦军此时内外交困,对策似乎只有撤军一途了。
此时李世民抓住了战机,走出了第二步棋。
十一月初,李世民分兵一支给行军总管梁实,命他率部在城南的浅水原上扎营。
梁实于是在浅水原的险要处安营扎寨,做出准备野战的姿态。
宗罗睺几乎已经要撤军,看到唐军终于“按捺不住”出城,顿时大为振奋。
要知道,只要在野战中消灭唐军,就可以扭转这段日子以来的不利局面,清除东进关中的障碍。
宗罗睺大喜之下,聚集全军精锐,一起由西向东进攻梁实的营垒。
梁实虽然出了城,战术上仍然严防死守。
他凭借地形的优势据险安营,甘做缩头乌龟,决不出战。
但野外的营寨毕竟比一座城池容易攻打得多。
宗罗睺命令军队日夜不懈围攻梁实营,梁实军中很快就断了水,人马好几天都没有水喝,逐渐难以支持。
宗罗睺看出便宜,进一步加紧了围攻。
秦军上下像一根绷紧的弦一样,日夜不懈地运转起来。
但梁实也只是李世民谋算中的第二步棋。
十一月七日,李世民走出了第三步棋:趁秦军精力消耗之际,派右武侯大将军庞玉率部赴援。
庞玉并没有直接开赴梁实的营垒去解围,而遥遥地在浅水原南部摆开了战阵,隐然与梁实部形成了犄角之势,以夹击宗罗睺的秦军。
秦军的战斗力还没有耗尽,当发现在自己南面又有一支唐军出现时,宗罗睺便命四面围攻梁实部的秦军重新并在一起,转向南面,对庞玉军展开了大举进攻。
秦军的机动骑兵快速集结起来,向南面推进。
庞玉刚刚在浅水原上布好阵势,就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整支秦军的主力。
这支军队尽管已经初显疲态,却仍然不失其战斗力。
隆隆马蹄声中,秦军铺天盖地而来,庞玉所率的唐军结成防御阵形,但却像脆弱的沙袋一样,难以抵御秦军骑兵潮水一般的攻势,几乎支持不住。
如果李世民只有这三步棋可以走,恐怕最终仍然不免落败。
但李世民还有第四步棋,也是最终“将军”的一步,前三步棋实质上都是为这第四步服务的:他亲率两千名骑兵,打开城门,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原来当宗罗睺攻城之时,秦军当然是直接面向城门;而当梁实在原上安营扎寨之时,秦军被吸引向东方,久攻不下之后,南面又出现了庞玉部,于是秦军又转而向南,这样,秦军一步步形成背对高墌城南门的局面,因此李世民得以利用这一契机,从背后直捣秦军软肋。
秦军经过两个多月的僵持和好几天的强攻之后,已经是强弩之末,机动性和战斗力都已经大打折扣,而唐军的主力骑兵这时才刚刚出动。
在李世民的精心安排下,两军优劣之势倒转了。
此时秦军距离高墌城已远,由于思维定势,看到唐军从头到尾一味防御,根本没有想到唐军会突然从背后进攻。
唐军骑兵快速穿过空旷的原野,出现在秦军之后,秦军毫无防备,被吓了一跳。
宗罗睺的反应还算及时,很快便命秦军调转马头迎战,依然是气势汹汹。
李世民当机立断,率几十名精骑冲入秦军阵中冲杀。
先声夺人,最终在气势上压倒了秦军。
看到主将的英勇,唐军大受鼓舞,史称“表里奋击,呼声动地”,配合李世民的攻势,庞玉、梁实各部从各个方向发动反攻。
秦军东西南北乱战了好几天,早已士气低落,此时再也抗不住唐军的狂攻猛击,陷入了彻底崩溃,主将宗罗睺狼狈逃向折墌城,许多队伍也快马加鞭,向陇西老家溃逃。
后来唐朝专门有《秦王破阵乐》的舞蹈,表现李世民亲自披挂杀敌的英姿,据说“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鹅鹳”,可惜此舞早已失传,后人惟有凭空想象而已。
战役结果
薛仁杲被迫于十一月初八率兵万余出降。
唐平定陇西,消除西顾之忧,保障了关中安全。
唐军平定陇西。
意义
浅水原再战,唐军大胜,斩首数千人并击溃了秦军主力。
李世民当即欲率两千骑兵追击,窦轨忙拉住马头说:虽然我军大破宗罗睺,但是薛仁杲仍然占据坚城,不可轻易追击,还是先按兵不动为妥。
李世民摆手道:此乃破竹之势,不能放过,舅舅不必多说!说话间早已扬鞭远去。
当天下午,李世民已经沿泾河率先锋骑兵赶到折墌城外,宗罗睺等抢先一步入城,向薛仁杲报告这个坏消息。
晴天霹雳,薛仁杲匆忙率军出迎,想趁唐军主力未到前决一死战。
双方隔着泾河对峙不久,秦军骁将浑干临阵倒戈,降了唐军,秦军哗啦啦跑去一半,薛仁杲怕了,忙躲进城内。
到了晚上,唐军主力陆续赶到,将小小的折墌城围得水泄不通。
薛仁杲眼见走投无路,第二天只有出城投降。
建国一年多的西秦由此而亡。
李世民一战而灭西秦,诸将大多感到不解:要知道李世民以两千轻骑直抵城下,既没有步兵,也没有攻城器具,居然能就此破城灭国,似乎完全违背军事常识。
事后,李世民将其中原委娓娓道来:薛仁杲手下都是陇西人,战斗力强劲,我军费尽心机才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将其击溃,却并没有消灭其主力,如果不赶快进军,这些败军将撤入折墌城内,重新为薛氏所用,那就不好对付;只有乘其新败之际插入后方,直捣折墌城下,让败军散归陇西,薛仁杲才难以抵御,让我军一举成擒。
众人都很佩服。
这番道理虽然是为了赞扬李世民料事如神,也从反面体现出秦军的强大和唐军胜利的不易。
在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在攻守上的不同优势,在长期的正面坚壁挫锐之后突然加以狂风暴雨般的背后突袭,从而获得会战的胜利,而此后又趁破竹之势以骑兵快速突击,攻灭敌人的老巢。
这一套兵法成为后来李世民连破强敌的典范之作,如后来击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等人,所采用的战术与浅水原之战都不无相似。
利用骑兵奇袭敌军侧背,当己方占有骑兵优势时还不困难,但如浅水原之战那样,唐军在骑兵上全然占劣势,却仍然能取得全胜,这不能不归功于李世民过人的军事才能。
灭薛秦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第一次翦灭强敌,也是唐朝开国最艰难的战斗之一。
此时,虽然关东和江南仍然一片混乱,北方的突厥也仍然颐指气使,让李渊父子受尽了窝囊气。
不过无论如何,薛秦已被讨平,李轨和梁师都等尚不足为患,唐政权就此安定下来。
对李世民个人来说,此战让他扬眉吐气,不但洗雪上次败绩之辱,而且在军功上第一次完全压倒了太子李建成,为他后来取代太子登上帝位垫下了第一块基石。
当李世民押着薛仁杲等战俘返回京城时,已经是十一月底了。
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落在关中大地上,标志着武德元年即将过去,新生的唐朝也将迎来第一个春天
光狼城为什么改名叫“强营”?与长平之战有何关联?
位于市城西南7公里处,据传长平大战前,上党太守冯亭曾把这里作为抗击的重镇。
后来,秦军打下光狼城以后,为显示其强兵的声威,遂改名为强营。
后始为今名康营。
二千二百多年前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因其场面宏大,用兵神奇,手段惨烈而著称于世,高平境内留下了许多与之有关的地名,如弃甲苑、围城、金门镇、马游、徘徊、箭头、秦城等,但出现在《》中,且与高平有关的地名除却:“上党”和“长平”外,只有“光狼城”。
“光狼故城”目前一般被认为在高平城西南约十公里的康营村,村东阁上篏有清元年刻石的“古光狼城”匾额。
康营昔名“强营”,因长平之战时曾作过强秦虎狼之师的军事营垒而得名。
版《高平县治》中记载,“强营村属二十四都神山里,昔秦拔赵于光狼城即其地”。
在版《高平县志》中开始用“康营”代替“强营”,传说因为当地百姓嫌“强营”字杀气太重,便改为“康营”。
从此以后,其村名就一直写作“康营”。
三种版本的《高平县志·古迹》对光狼城均有记载。
从《史记》研判,光狼城与长平之战并无直接关系。
秦军攻取光狼城的时间,光狼城的准确位置,以及光狼城名字的含义,千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的“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
”可推出,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白起打下赵的光狼城。
《史记索隐》注解:“地理志不载光狼城,盖属。
”此解释笼统,但。
《史记正义》注解:“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
”此注解为光狼城在高平境内提供了依据,但并未说明在哪个村庄。
《秦本纪》曰:“二十七年,错攻楚。
赦罪人迁之南阳。
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曰:“(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击赵,斩首三万。
”《列传》:“其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不难看出,三篇文章中记载的是同一事件,时间为公元前280年。
《注》(宋·撰)记载:“()三十五年(前280)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
” 从以上史书记载不难看出,《史记》中记载攻取光狼城的时间不一,一个是《白起王翦列傳》记载的公元前286年;另一个是《秦本纪》和《资治通鉴》记载的公元前280年。
这可能是的疏漏,也可能是打过两次。
两时间距离长平之战发生的时间,即公元前262年,分别相差24年和18年。
所以,不管属哪种情况,白起攻打光狼城并非在长平之战时。
光狼城之神秘还在于它名字的含义。
高平学者偏重于把它和长平之战联系起来,认为秦国“贪狼强力”,秦军为“虎狼之师,“光狼”即把秦军杀光、杀完之意;也有人认为,“光狼”是说其地狼多,狼怕火,得用火光才能把狼吓跑。
距离高平秦城村和唐营不远有个自然村叫狼儿掌,倒是能说明古代那一带狼多;也有人认为,“光狼”是表达那儿“只有狼”。
如“穷的光剩下钱啦”,“光剩下老人和儿童了”等言语中“光”的含义;还有一种解释是“以狼为荣光”,表示对狼的崇拜,以狼为图腾。
不管其义如何,光狼城在全国也是一个的古代历史地名,值得我们去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放走的死囚犯,为什么放弃逃走的机会回来等待斩首呢?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曾做过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他把将近400人的死囚都放回家了,只是为了让他们在死前能回家和家人们在一起过个年,当时约定好在年后要回来问斩,按理来说,既然求生逃脱的希望就在眼前,肯定有很多人都会逃走,官员们听说李世民的决定后,也认定会有死囚直接逃走。
但出乎意料的是,当时所有人都真的按照期限回来了,事情的发展让李世民也很高兴,最终还下令赦免了这些人,这件事在《》上有明确记载,确实是390人一人不少,李世民为何敢放走这么多人?这些人又为何真的按期回来?其实这都是李世民的智慧所在。
李世民的功绩流传千古,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明君,在他通知之下,民间歌舞升平,社会繁华安定,但是他也不是没有缺点,就是他最大的一个污点,因为这场政变,让他深陷舆论沼泽,百姓们或许嘴上不说,但心里都对他弑父杀兄的行为印象深刻。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百姓对他是畏惧的,也会觉得他是一个之人,毕竟弑父杀兄这种事情一般人如何能做的来,李世民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他希望民间可以知道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并且让大家看到,在他治理下的大唐盛世多么辉煌,所以李世民才会做出把死囚放回家这样的冒险之举。
他李世民作为高高在上的,连死囚过年团圆的心愿都能照顾到,这就表现了他能够体恤百姓,而且他最终的目的也达到了,这些死囚真的都回来了,他再宣布赦免这些人,便更体现了他的仁慈大度,也就挽回了舆论风向,让百姓们能更加爱戴他。
不过把死囚放走这个举动是很冒险的,不仅要面临官员的压力,而且如果最后死囚犯有人没有回来,李世民的威严何在,幸好他们最后都回来了,能够放弃逃生的机会回来等待斩首,自然是有原因的,大体可以分为三点。
一是李世民贵为天子,还能考虑到死囚犯回家过年的问题,这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受到了恩惠,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既然皇帝这么给面子,那自然也要给皇帝以回馈,死囚犯们感念李世民的,最终也就选择了归来。
二是哪怕死囚犯不想回来,还有地方官员在盯着,毕竟人性复杂,或许大部分死囚犯念及李世民的体谅,会愿意主动回去接受刑罚,但是肯定也有人不愿意,想要借机逃跑,李世民自然想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很有可能早就通知过各地官员多关注一下这些人,都已经被盯着了,自然是想跑也跑不掉。
第三个原因则是这些犯人担心自己的家人,古代的刑罚是很严厉的,而且还会有连坐机制,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抄家,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犯罪,那么一整个家族都会受到牵连,在天子眼皮子底下逃狱可是大罪,如果李世民震怒,那很有可能就会连累死囚犯的家人,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死囚犯也就不会想要趁机逃跑了。
综上所述,便是这些死囚犯为何有机会逃跑却还是回来接受斩首的原因,或许是念及皇帝的恩情,也或许是根本逃脱不了,亦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但也正是这些因素,才让他们最后能够成功被赦免,而李世民赦免他们,并不是真的被他们的诚信所感动,只是因为这些死囚犯帮助他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过好在最后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