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多拉巨炮:1500人才能安装好的武器
【千问解读】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歼灭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高加索石油区。
为了抵御进攻,苏军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
不料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弹药库发生了爆炸。
这究竟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直到战争结束,又过了很长时间,在清理建筑废墟时,苏联人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才揭露了谜底:德军使用了超重型火炮,而发射出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
这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纳粹德国制造的超级大炮——“古斯塔夫”(多拉)列车炮。
处心积虑的研发
1935年,为了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
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经过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
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为其命名“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用她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多拉”(Dora),德国炮兵也更喜欢叫它“多拉”炮。
多拉炮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时全长53米,高12米,重1488吨。
除了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它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
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榴弹丸重达4.81吨,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
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位于30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
不过,由于个头太大,多拉炮的运输、操作和保障都极为不便,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
就运输而言,首先需要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
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
到达发射阵地后,为了安装好这门巨炮,需要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战场实践
1942年夏天,苏德之战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德国第11集团军包围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重镇塞瓦斯托波尔,但是久攻不下。
为了尽早夺取这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希特勒命令将多拉炮调往前线,支援攻城战斗。
为了把它顺利地运送到克里米亚前线,德国人特地设计了三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
由于沿途的桥梁都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行驶。
为躲避苏军飞机的轰炸,阵地四周还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的步兵、巡警和警犬在方圆十公里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有敌机轰炸,立即施放烟幕掩护。
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了4000人以上。
当时,驻守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下决心持久防御,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其中弹药库是动员了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
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
不过,它仍然没有抵抗住多拉炮的轰击,弹药库被直接命中后摧毁,连锁爆炸导致近千名苏军伤亡。
可是当时苏联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武器造成这次灾难的。
有人分析是德国JU—87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间谍的蓄意破坏。
直到战争结束后,才意识到是多拉炮捣的鬼。
8月中旬,它又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国在此战中惨败。
之后为避免被缴获,多拉炮又被匆匆运回。
1944年华沙起义时,它又会同一些巨型臼炮对起义者进行了无情镇压,将华沙全城夷为平地。
1945年4月,德国人由于害怕它落入别国的手中,将“多拉”拆毁。
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一些部件,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它的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
后来盟军为了熔化这门炮整整用了七天七夜。
二战结束时,多拉炮成了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
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一生。
尽管纳粹德国花费大力气制造了这种巨炮,依然没能挽回希特勒的失败,只不过在兵器史册上,多了一个传奇故事而已。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