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古代上两位最能隐忍的帝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3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俗话说的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学会忍耐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最终仍成为了一代兵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三千越甲可吞吴。

可以看出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颗善于隐忍心,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两位帝王,那可都是韬光养晦的高手,一人忍了十几年,另一位则是隐忍了二十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古代上两位最能隐忍的帝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本来除了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的隐忍高手之外,古代上还有两位也是把隐忍和韬光养晦发挥到了极致,最终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击得中或者让人大跌眼镜和刮目相看,和上述几人不同,这两人都是帝王而且都是古代上有名的明君,一个是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一个就是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宇文邕忍了十三年,李忱则忍了二十多年。

自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大权落入两大权臣之手,高欢控制了东魏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宇文泰控制了西魏其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当时北方重要就是北齐和北周两强鼎立。

和北齐有所不同的是,立国之初北周国力不如北齐,一个真相就是北齐两任帝王高洋和高演都算得上英明特别是高演是北齐唯一德才兼备的皇帝;而北周大权不在帝王之手,而是尽在宇文泰的侄子时任大冢宰的宇文护之手。

如果宇文护尽心辅佐他的堂弟,北周也不至于前期被北齐压过一头,偏偏宇文护权力欲望巨大,他有一项纪录古代上超过他的不多,那就是他为了能够长期把持北周大权,先后于公元557和560年毒杀北周两位帝王也就是宇文邕的两个哥哥宇文觉和宇文毓。

宇文觉和宇文毓被毒杀之后,公元560年皇位落到到宇文泰时年18虚岁的第四子也就是宇文邕头上,当然大权还是尽在宇文护之手,宇文邕仍然是个傀儡。

宇文觉和宇文毓之所以被宇文护毒杀真相就在于一个很高调:宇文觉不甘心大权旁落,朝中其他勋贵比如赵贵和独孤信等人都对宇文护不满,宇文觉还自己训练武士,他和赵贵独孤信等人联手意图除去宇文护,结果被宇文护先下手为强,赵贵被杀,独孤信被赐死,宇文觉先被废黜后被毒死。

宇文毓则是能力和才能突出,身边渐渐团结了一批对宇文护不满之人,这引起了宇文护极大的不安,于是他找了个机会让宫中的御厨毒死了宇文毓。

古代上两位最能隐忍的帝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有了两位哥哥的经验和教训,宇文邕韬光养晦,放任自己的堂兄宇文护专权,不仅让宇文护都督中外诸军队,而且平时对宇文护也保持了足够的尊崇,甚至于有些讨好宇文护:首先宇文邕要求诏书上提到宇文护要用尊称,不得提名字,其次他对宇文护的母亲竭力奉承,恩赐给她的东西比宫中的都要奢华,遇到节日宇文邕都会率领皇族亲戚向宇文护之母行家人之礼,被称为“觞上寿”。

宇文邕的这一系列奉承和对宇文护的尊崇使得宇文护终于对宇文邕放松了戒心。

宇文邕一忍13年后终于在公元572年以请宇文护前去宫中劝诫太后戒酒为由,在自己弟弟宇文直和侍卫的帮助下亲手击杀了宇文护。

宇文邕掌握大权后,,历时三年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可惜在北伐突厥的路上患病随后不治而亡,年仅36岁。

唐朝自唐玄宗之后明主不多,唐宪宗李纯是一个,其子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也算是一个。

唐宣宗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而且从谏如流恭谨节俭,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势力,军队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唐朝也在他手上得以中兴,他是大唐一代数得上的明君之一,后人称其为“小太宗”唐太宗是唐太宗李世民,可见对他是颇多赞誉。

可是比较为人少知的是,唐宣宗登基时候已经是37岁了,算得上是大器晚成。

其父唐宪宗死于公元820年,皇位并非是传给他的,到他即位的846年一共二十多年时间里,依次有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四位帝王,除了唐穆宗和他同辈是他哥哥之外,其余三位都是他的侄子辈,但是他的年龄却比侄子唐敬宗和唐文宗还要小一岁。

古代上两位最能隐忍的帝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唐宣宗小时候就沉默寡言,宫中上下都都认为他”不慧“也就是不聪慧,唐朝的政治环境比较恶劣,宦官掌握禁军权力巨大,甚至于大到可以废立帝王的程度,所以帝王即便在位对可能存在的对手都会很忌惮,皇子们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他的哥哥唐穆宗就曾说“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唐宣宗身经太和、会昌两朝,深知其中厉害,所以他与众人在一起尤其人多之时几乎从不说话,这更坐实了他”不慧“的传言。

他的几个侄子帝王对他也不尊重,宴饮集会的时候经常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并称其为“光叔”他当时的封爵是光王,特别是武宗对他更是不甚礼貌。

本来唐宣宗的隐忍不言是出于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他的沉默不语和”不慧“给他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好处:公元846年唐武宗病危之际,宦官马元贽等人认为李忱”不慧“又不怎么说话可能会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就以武宗诸子年幼,需立贤德之人为由拥立李忱为皇太叔,大唐的皇位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唐宪宗的另外一个儿子手上。

唐宣宗登基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处理政务有条不紊,直到这时群臣和宫中才明白二十多年以来宪宗到武宗死一共二十多年唐宣宗之前种种都是隐忍不发,韬光隐晦而已。

前清秘史:多尔衮为什么敢当朝诛杀两位王子

,明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生,是的第十四子,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帝曾加封至“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他年纪较小,他甚至还没有他的侄子如杜度、岳托、等人的年纪大,他与他大哥的,也就是杜度的儿子杜尔祜是同龄人,他只比人家大三岁。

也就是说,他在爱新觉罗这个军事家族中,他是个童子军。

但是,他十分卓越。

他除了过人的勇敢之外,还有惊人的智慧。

在明末清初那场轰轰烈烈的大戏里,他登台以后,迅速成长为男一号,他的政治地位飞快超过了他的兄长和侄子们。

还是在少年的时候,多尔衮就多次随父兄出征蒙古与,是满洲有名的娃娃英雄。

因为屡建功勋,16岁那年,他获赐予“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并且成为正白旗的旗主,成为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

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英俊少年,骑在战马之上,不仅仅是光彩照人,他的目光还能够穿过硝烟,看得比其他将帅更为辽阔。

我们讲的顺治帝故事,相当大的比例来源于多尔衮的英明助推。

他的八哥皇太极逝世后,他和大他十三岁的堂兄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即帝位。

第二年,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率军入关。

顺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他病死在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追尊他为成宗义,庙号成宗。

不久,顺治帝又追论其生前谋逆罪,削去了他的王爵。

四十三年(1778),追念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勋,复还他睿亲王封号,追赠谥号“忠”,神位列于太庙之中,配享列祖列宗。

多尔衮十五岁那年,父亲努尔哈赤去世。

他和同母哥哥、同母弟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额娘按照古人传下来的殉葬规矩,用弓弦扣环的办法自缢。

孝烈武皇后阿巴亥(1590—1626),乌喇部的绝色美女,喇那拉氏。

她是乌拉部满泰贝勒的女儿,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皇太极的继母。

去世后,她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位超级英雄,即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

天命十一年九月,为努尔哈赤殉葬。

九月三十日那天早上,太阳血红地照着木窗的高丽纸上面,天地一片血红。

母亲阿巴亥盛妆端坐在清宁宫的大殿里,从容不迫地将弓弦环在颈上,扣在一条绫子巾上。

那条巾子,是皇阿玛努尔哈赤生前送给额娘的,巾子上洒着桃花红点子。

母亲回头深情地看了看跪在众大臣中间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表情里面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母亲凝视了许久,才对他们说:“好好听皇上的话,听哥哥们的话,额娘侍候你们的皇阿玛去了。

”说罢,满面微笑,引颈自缢。

这是女真人的古老风俗,认为女子殉夫是一种最高的光荣。

兄弟三人和皇太极,还有诸王大臣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着母亲一步一步地归去。

大殿里的气氛,庄严肃穆,宫廷乐师奏起了古乐,那乐声仿佛从天上飞来,盘旋了一番,似乎簇拥着多尔衮的母亲,又飞回了天上。

这个壮烈的场面,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刺激,同时,也是他坚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皇太极看着这位十四弟在悲痛中长大,对他一向呵护有加。

多尔衮不负皇恩,他参加了太宗时期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每次战役中他都有优异的表现,他逐渐成为著名的军事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元朝最能敛财的官员,生前娶了四百多个老婆,死后却被拿来喂狗

必烈建立,统治了汉人的江上,一开始元朝的财政开支不够,需要一个能帮他敛财的人,改革赋税增加国库收入,这时一个叫的人冒出来了,他原本是察必皇后的陪嫁奴隶,后来结识忽必烈,仕途一直都很顺,阿合马精于理财,很快脱颖而出,忽必烈就让他当了中书左右部侍郎。

阿合马负责管理财政税赋方面的事情,很快他就统计了户籍,兵器发型钞票,不管百姓死活推行专卖制,结果百姓的钱纷纷进入朝廷的腰包,而老百姓的日子却苦了,然而忽必烈对阿合马很满意继续把更大的权力给他,阿合马不辱使命,果然让元朝国库增加了收入,可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苦。

阿合马在敛财的同时,自己也中饱私囊,并且广泛的培育了自己的党羽,并且排出异己势力,表面上他公正无私,暗地里却收受贿赂,夺取百姓的田宅,经过数年的积累,阿合马家财万贯,已经富可敌国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男人有钱之后自然就会多娶几个女人,阿合马也不例外。

根据史料记载,阿合马跟当年曹操一样,最喜欢抢别人的老婆,他好色成性,看到谁家的老婆漂亮,就要想方设法搞过来,如果对方不同意就找个借口杀掉男方,女方没了依靠只能乖乖跟着只,阿合马的妻妾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最多的时候达到四百多人,实在是荒淫无度。

阿合马在元朝有忽必烈的信任,加上他自己培育了不少党羽,许多官员被他欺压不敢声张,直到至元十九年,有个叫王著的人,对阿合马憎恨到了极点,他一气之下直接杀掉阿合马,众大臣们都舒心松了一口气,忽必烈听说阿合马被杀,大怒之下把王著和他的党羽全部逮捕处斩。

阿合马去世后,大臣们才开始弹劾他,说他欺上瞒下,搜刮了大量钱财贪图享乐,忽必烈一开始将信将疑,但也派人去调查,结果得知大臣们所说非假,一气之下把阿合马的陵墓刨开,将他的尸体脱出来喂狗,但令人奇怪的是,当时阿合马已经去世三个多月,他的尸体早已腐烂,狗还会去吃吗? 最终阿合马的家族也被全部诛杀,也算是因果报应了,他的众多财产别收归国库,而那些妻妾全部被当成奴隶分配到各家官府,可见坏人终究还是会遭到报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德音:古代上两位最能隐忍的帝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