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中兴指的是哪两位帝王?两位帝王的功绩如何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末年,由于长时期的攻打匈奴以及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入昭宣时期。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

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诸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的政策,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讲论五经异同。

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

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

这一评论虽有溢美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汉宣帝,生于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原名。

汉武帝和的曾孙,和史良娣的,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

当年,爆发,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八岁。

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刘询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开始亲政。

他大力整顿吏治,强化权威。

为了打破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便考核。

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霍光专权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仅八岁,政事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断[3] ,前述就是在霍光的授意下,由昭帝下诏决定召开的。

与霍光一起受武帝托孤的上官之子上官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有一女。

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此女年仅五岁,上官桀父子意欲将其送入宫中为昭帝后,被霍光拒绝。

后上官安通过武帝长女盖公主之男宠丁外人的关系,达到目的,上官安被封为车骑将军。

霍光由于拒绝了上官桀父子封丁外人为列侯的请求,引起了上官桀父子与盖公主的怨恨。

也因为自恃在武帝时推行盐铁专卖之功,欲为其子弟求官而不得,亦对霍光专权表示不满。

这些反对霍光的势力聚集在燕王旦周围,密谋除掉霍光。

燕王旦是武帝之子。

太子刘据因 巫蛊之祸 死后,刘旦按次序当为太子。

但他继位心切,反遭武帝厌恶,不但未能立为太子,反被削去封国三县,使刘旦大失所望。

昭帝继位后,刘旦更加不满,曾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共同谋反,后因事泄失败。

刘泽等被处死刑,而刘旦因与昭帝至亲,特许勿治。

刘旦没有丝毫悔改之意,暗中加紧网罗反对霍光与昭帝的势力,不断与上官桀等人联络。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刘旦上书控告霍光 专权自恣,疑有非常 ,请求入京侍卫,准备与上官桀等人一起,趁机除掉霍光。

他们诬陷霍光的阴谋破产后,便准备以宴请霍光为名,将其刺杀,然后废昭帝,立刘旦为天子。

事情被揭发后,霍光诛杀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桑弘羊、丁外人及其宗族。

燕王刘旦、盖公主自杀而死。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燕盖谋反。

燕盖谋反 的失败标志霍光已清除了反对派势力。

此时,早已死去,而上官桀、桑弘羊又被诛杀,霍光的权力日盛, 威震海内 ,其家族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霍光之子霍禹及其兄之孙霍云皆为中郎将,霍云之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霍光的两个女婿范明友、邓广汉为东西宫校尉,其他昆弟、诸婿、外孙皆为奉朝请、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

昭帝行冠礼后,仍继续委任于霍光。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22岁的昭帝病死。

因其无后,群臣推举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位。

史书上称刘胥好倡乐逸游 ,动作无法度 ,不为武帝所喜爱,亦不孚众望,所以有人提出广陵王刘胥不可以承宗庙的意见以后,霍光当即表示同意,遂以皇名义诏昌邑王继位。

刘贺入朝受皇帝玺后不久,霍光又以其 行淫乱 、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为名,率群臣上奏皇太后将其废黜。

公元前74年,霍光选择了武帝太子刘据之孙、十八岁的刘询继位,是为宣帝。

刘据因 巫蛊之祸 死后,出生仅数月的刘询被送至民间收养,后遇赦回至皇宫,被称为 皇曾孙 ,但其地位与平民无异,娶啬夫许广汉之女为妻。

由于他自幼生长民间,左右无众多心腹,在中央亦无势力,霍光便以其 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为由,迎入未央宫。

继皇帝位 宣帝深知霍光家族在朝中的势力 尊盛日久,内不能善 ,所以在其继位之初,当霍光表示归政时,宣帝谦让不受。

霍光遂继续把持朝政,群臣凡事先请示霍光,然后再向宣帝报告。

霍光每次入朝拜见时,宣帝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表面上却作出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的姿态。

即便如此,仍无可避免地与霍氏家族发生了冲突。

霍光夫人意欲将其小女立为皇后,以进一步控制皇帝。

群臣阿附霍光,也建议宣帝纳霍女为后。

宣帝不忘旧义,坚持立为皇后,这便引起了霍氏家族的不满。

霍妻竟趁许后临产之机,指使女医官将其毒死,然后由霍光施加压力,将霍女立为皇后。

宣帝对许后之死虽然心怀疑虑,但迫于形势,对霍皇后也只好作出宠爱的样子。

一年后,宣帝立许后之子为太子,霍光夫人故伎重演,教霍皇后在太子饮食中下毒,未遂[6] 。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

此时霍禹为右将军,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氏一门仍十分显赫,广治第室,奢侈无度。

有人向宣帝上书,说霍光专制擅权,主弱臣强,其子孙用事,愈发骄恣,长此下去,恐危宗庙,建议宣帝采取措施。

由于当时凡吏民上书皆先通过尚书,所以都被霍山扣押下来。

为削夺霍氏权力,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亲自处理朝政, 五日一听事 ,并下令凡吏民奏事不通过尚书,直接向皇帝报告。

其次,封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许广汉的两个弟弟,一封为,一封为乐成侯;又令与霍氏有隙的御史大夫给事中。

最后,将霍氏家族调离实权位置,如迁霍禹为大司马,无印绶,罢其右将军屯兵官署;将霍光长女婿邓广汉由长乐卫尉调任少府;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调禄勋,不久后,又收其度辽将军印;次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城,任安定太守;霍光姊之女婿张朔由给事中、光禄大夫调任蜀郡太守;收中女婿赵平骑都尉印绶,调任散骑都尉、光禄大夫,赴外地屯兵;孙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

霍氏家族诸将从前统领的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全部改由宣帝亲的许、史两家子弟统领。

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遂密谋借机杀平恩侯许广汉和丞相等人,再以太后名义下诏废掉宣帝而立霍禹。

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阴谋败露,霍云、霍山自杀,霍禹等人皆腰斩、弃市,霍皇后被废处昭台宫。

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诛灭霍氏 但在施政方针上与霍光并无分歧,基本上延续了昭帝时期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并多次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的租赋。

宣帝还继承昭帝遗法,把都城和各郡国的苑囿、公田借给农民耕种,降低盐价。

在政治上,宣帝还很重视官吏的选拔,注意平理刑狱,甚至还在未央宫宣室殿亲自审理重大刑狱。

宣帝的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使武帝末年以来的社会矛盾继续得到缓和,农业生产开始上升。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谷价下降到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

昭帝和宣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使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西汉王朝上又出现了几十年的兴盛景象。

随机文章厚片女出头天!独揽唐玄宗万千宠爱杨贵妃侍寝靠这招二战期间,“猪队友”意大利的几次坑队友行动月亮的别称有哪些,月亮别称和诗句(银钩/玉钩/玉兔/玉弓/嫦娥)没有太阳人类能活多久,地球陷入黑暗地表温度急剧下降(人类灭绝)十三颗水晶头骨的神秘传说,传闻集齐13颗可避免地球偏离轴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句芒在文献中是如何记载的?古时候神话中的春神又是指的谁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又是谁人呢?答曰:句(读勾,gōu)芒是也。

有史以来的两千多年间,春神句芒不仅存身于文献中,而且出现在迎春仪式中。

从散乱的文献记载中,复原春神句芒的形象,解析其文化意蕴,是一项迫切而有意义的事。

关于春神句芒的身世,文献中多有记载。

《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高诱注:“太皞,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

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

”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孟夏之月其帝,其神,余夏月皆然;孟秋之月其帝少暤,其神蓐收,余秋月皆然;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余冬月皆然。

” 《礼记·月令》:“其帝大白皋,其神句芒。

”郑玄注曰:“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为木官。

”注曰:“大白皋伏牺,木德之君。

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

圣神继天立极,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

” 《·明鬼下》说︰从前,中什在祖庙裏,看见有神进入庙门,向左面走,鸟身,脸是方的。

秦穆公吓得逃跑。

神说︰「不用怕,上帝因你有德行,给你报赏,派我赐你十九年寿命,使你的国家兴盛,多子孙,不会失掉秦国。

」秦穆公再拜叩头,说︰「敢问大神名字。

」答道︰「我是句芒。

」 句芒手里拿了一个圆规,和东方天帝太昊共同管理着春天。

这句芒,是人的脸,鸟的身子,脸是方墩墩的,穿一件白颜色衣裳,驾了两条龙。

据说,他本来是五行古天神之一,后被人们和西方天帝的儿子“重”联系起来。

人们叫他“句芒”,意思就是说,春天草木生长,是弯弯曲曲、角角叉叉的,“句芒”两个字就做了春天和生命的象征。

据说,春秋时候,秦穆公是个贤王,能够任用贤臣,曾经拿了五张羊皮把从楚国人手里赎回来,委托他担当了国家的重任;又能厚爱百姓,曾经赦免了三百个把他逃跑的好马杀来吃的歧下野人,后来这班人感念他的恩德,帮助他打败了晋国的军队,俘虏了晋国的国君夷吾;天地因为他有这些好德行,便叫木神兼春神的句芒给他添加了十九年的寿命。

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句芒是少白皋之子,是木官之神,是春之神。

而从字形来看,“句芒”的“句”字,像一个刚刚萌芽出土的小嫩芽,头是勾着的,而“芒”字则是那些毛茸茸毛刺。

这不也是生育和生长之象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昭宣中兴的具体措施:整顿吏治腐败是怎么回事?与民休保养息

重视吏治 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

其清政者给予褒奖。

公卿大臣多从有政绩的地方官中选拔。

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

的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国守相起承上下的作用。

郡国守相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所以,刘询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

著名循吏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就是其中一例。

刘询还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

根据考核结果,赏必罚。

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

”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

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渐造就而成。

其中,还有许多官吏是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

这些循吏(地主阶级中有远见,懂政策的官吏)或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其统治显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见(被)恩”,故而得到时人好评。

平理刑狱 昭帝于始元四年(前83),颁布特赦令。

宣帝亲政后,进一步废除了时的许多酷法。

设置廷尉平一官,专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把治狱的好坏作为考核官吏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改变了武帝末年人人自危,大臣“安危不可知”的恐怖局面,缓和了社会矛盾。

惩治贪腐 刘询来自民间,知道百姓对官员贪腐切齿痛恨,所以他一当政,就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

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都相继被诛杀。

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时,作用非凡,“以决疑定策”被刘询封为阳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墓圹,趁雇佣牛车运沙之机,贪污账款3000万而被告发。

有大臣为他说情,认为“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但刘询没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诣廷尉”受审,拟以重罚,致使田延年畏罪自杀。

刘询不仅以执法严明著称,还以为政宽简闻名。

他在任用地方官时,除启用了一些精明能干的能吏去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还同时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从而改变了吏治苛严和破坏的现象,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

由于他有过牢狱之灾的经历,所以,对冤狱他深恶而痛绝之,提出要坚决废除苛法,平理冤狱。

他亲政后不久,就亲自参加了一些案件的审理。

为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公元前67年,还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

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

公元前54年,他派24人到全国各地巡查,平理冤狱,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

他还先后十次下令,大赦天下。

经济 轻徭薄赋 7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6次颁布赈贷种、食和“勿收责”的诏令。

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

昭帝时颁布“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

宣帝时还下令“勿行苛令”,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与民休息 针对武帝末年因对外战争、封禅等所造成的国力严重损耗,农民负担沉重,大量破产,使得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多次以昭帝名义下诏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对外方面,改变武帝时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一方面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败进犯的匈奴、乌桓等,另一方面重新与匈奴和亲,以改善双方的关系。

从而使得武帝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停止下来,有助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在经济方面,因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引起天下议论,霍光于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召开“”,对武帝时各方面政策进行讨论。

这次政策大讨论的情况,保存在桓宽所编著的《盐铁论》一书中。

经过争论,取消了酒的专卖,而保留盐铁专卖。

昭帝时,因霍光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国力得以恢复。

史称“百实,四夷宾服。

” 《汉书》赞曰:(孝昭)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

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 抑制土地兼并 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为制止土地兼并,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

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

刘询继续奉行了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

公元前73年,他即位不久,就免除了当年租税。

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

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

公元前55年,他下令减少天下口钱。

公元前52年,又下令减收全国百姓算赋钱,1算减30钱。

公元前51年,又再次诏令免除当年田租。

在徭役方面,也尽量减省。

当时,漕运所消耗的人力很多,仅从关东向京师运谷400万斛,每年就需用6万人的劳力。

他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后,在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买粮,供给京师所用,一下就减省关东多半的漕卒。

在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

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

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

为防止谷贱伤民,刘询特设立了“常平仓”,以国家力量来干预粮食价格。

如果粮食丰收,就以不太低的价格买进,等到饥荒时,则以原价售出。

“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和《》也有类似的思想。

汉武帝时,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

宣帝即位之前,往年漕运时,输谷四百万斛到京师需要动用关东漕卒六万人,耗费相当惊人。

因此耿寿昌建议就近购买三辅及弘农、河东、上党、太原诸郡之谷,认为足以满足京师所需,且可将漕卒的员额减省一半;同时又奏请将海租(水产税)增加三倍。

尽管早在神爵元年时,就已有趁低价在金城郡多籴谷蓄的建议,但时隔七年之后耿寿昌才将之奏请实施,并将试行的范围由金城一郡扩大到整个北边,这就足以说明,这些年来积蓄的谷物已经丰富到了足够支撑这个庞大计划的地步;而谷价的长期低迷,则说明实施这一计划的内外部条件到这时已经完全成熟。

这两项条件的完备使得常平仓的设立具有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意义,一旦正式施行,成功的希望便有了相当的把握。

虽然御史大夫萧望之以“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为由,又认定耿寿昌之举实乃“费钱二万万余,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因而极力反对,宣帝则认为实施常平仓内外部条件都已完全成熟,不予采纳。

设立常平仓 五凤四年的正月,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便在向宣帝奏请在边郡设立常平仓,以供给北部边防之需,减省转输漕运之费。

宣帝一一照准。

耿寿昌的改革方案很快收到成效,漕事因而畅达,他便又下令在边郡各地筑造谷仓,于谷价低时加价籴(dí,音“敌”)入、价高时则降价粜(tiào,音“跳”)出,以平抑谷价,调剂各边郡的谷物供给,名曰“常平仓”。

常平仓的设立,是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以改变市场供应量的手段来达到稳定谷价,调节市场的目的。

这样既能减轻过低的谷价对中小农户的伤害,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又使国家常年掌握着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能够维持边防的稳定。

百姓得其便利,国家也得以安定,一举而两得。

外交 在对外关系上,刘询于本始二年(前七二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袭破车师,平定西域。

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单于建立友好关系,呼韩邪单于更是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使边境逐步宁息。

神爵元年(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

神爵二年(前60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立,监护西域诸城郭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

汉宣大帝即位第二年(本始二年,前72),大汉大发兵铁骑16万余,分五路攻打匈奴,这不仅是武帝更是两汉40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足见当时大汉军威何其鼎盛。

同时,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5万余,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

匈奴畏惧汉军,惊惶西逃恰遇乌孙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常惠因此封为长罗侯。

第二年冬(前71),匈奴羞愤,再袭乌孙,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也。

不久,汉军3千骑击匈,都能捕得几千匈人而还,匈奴亦不敢报复,而且更向往与汉和不是战了。

这次胜利实武帝以来,坚决执行联乌击匈政策结出的硕果。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统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关系不睦,带着数万人投降大汉,宣帝特派,发渠犁、龟兹诸国兵5万,前往迎降,一直护送至京师长安,路上有逃亡者,即斩杀。

日逐王后被封为归德侯。

这掀开了汉匈史新的一页。

汉宣帝甘露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1年, 纵横万里的游牧风暴――匈奴帝国,全盛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与汉缠斗140余年,终于低下高昂之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做北藩。

随机文章夏朝以前的官职制度是什么样的?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盘点冷战重型坦克有哪些,苏联IS-3超重型坦克震惊西方(生不逢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昭宣中兴指的是哪两位帝王?两位帝王的功绩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