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巢空幕典故出处介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5 点击数:
简介: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上能战胜袁绍,已经算是个奇迹了。

当时袁绍兵力要远胜于曹操,但是曹操却也不慌不忙,因为他有战胜袁绍的秘密计谋。

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乌巢空幕就出自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谁要能胜出谁就能完成北方的统一,最后曹操以少胜多完成逆转。

可以说官渡之战就是三国雏形的转折点,而且这里面也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一起来

【千问解读】

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上能战胜袁绍,已经算是个奇迹了。

当时袁绍兵力要远胜于曹操,但是曹操却也不慌不忙,因为他有战胜袁绍的秘密计谋。

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乌巢空幕就出自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谁要能胜出谁就能完成北方的统一,最后曹操以少胜多完成逆转。

可以说官渡之战就是三国雏形的转折点,而且这里面也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乌巢空幕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主人公是曹操。

原文如下: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

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

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

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绍遣骑救琼。

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乌巢空幕典故出处介绍

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

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袁绍的谋士许攸非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于是便前来投靠曹操。

许攸劝说曹操攻打淳于琼等人镇守的乌巢。

曹操手下不少人认为许攸非常可疑,只有荀攸和贾诩劝说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

于是,曹操留下曹洪留守大营,自己带领步骑五千人连夜前往乌巢,正好在天亮时到达。

乌巢空幕典故出处介绍

淳于琼等人发现曹操军队的人数不多,便出营摆开了阵势。

曹操发动猛攻,淳于琼被迫退守营垒。

此时,袁绍派骑兵增援淳于琼。

有人对曹操表示:“敌人增援的骑兵已逐渐逼近,请下令分兵抵抗。

”曹操大怒道:“等敌军到了我军的背后再向我报告!”将士们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打败淳于琼等人,将他们全部杀死。

袁绍听说曹操进攻淳于琼,对长子袁谭说:“趁着曹操攻打淳于琼,我去攻打他的大本营,他们必无归宿之地!”于是派张郃、高览去攻打曹洪。

张郃等人听说淳于琼被打败,投降了曹操,袁绍大军大溃败。

袁绍和袁谭丢下军队逃跑,渡过黄河。

曹操追赶不及,缴获了袁军的全部辎重和图书珍宝,俘虏了袁绍的将士。

乌巢空幕典故出处介绍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根据这段记载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乌巢空幕”,意为出其不意突袭敌军并一举成功。

最早出处是宋代刘克庄《贺新郎·傅相生日壬戌》中的“谈笑里,乌巢空幕”。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

面对实力远胜于自己的袁绍,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亲自率部袭击袁军的粮草囤积地——乌巢,一举歼灭守将淳于琼,火烧乌巢。

袁绍手下的数万大军粮草供应断绝,军心涣散,张郃、高览等人阵前倒戈,最终使得这场原本胜负难料的战役以曹操的全胜而告终。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含出处,揭秘,典故,全诗赏析

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是一句很给力也非常有意思的这个诗句,非常的有内涵,但是我们也只是单纯的看到了其中的一句,那么这首诗词的全诗是什么呢?这一句诗词的意思又是什么呢?还是有这首诗的典故,出处下面我们都一一来分析揭秘看看了,期待大家加入哦!1、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全诗《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其一》作者:佚名条风斯应,候历维新。

阳和扈蛰,品物皆春。

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精羞丰度,景福攸臻。

3、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出处典故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

4、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揭秘和赏析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也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天当作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预示着新的希望。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典故由来是什么

沧海桑田,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

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人事物的变迁或岁月的更迭。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桑田:农田。

沧海桑田读音是cāng hǎi sāng tián,简拼 chst,为联合式结构,沧海和桑田为并列词语,沧海桑田通常在源物备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分句。

造句参考: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沧海桑田”典故中所谓的“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但“沧海桑田”主要还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沧海桑田的典故来源沧海桑田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意思是麻姑自己说道,自从到这里以来,已经眼见东海三次变为农田。

葛洪,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好神仙导养之法,着《抱朴子》一书,述炼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

而成书时间较晚的《神仙传》,收录数十位道教神仙的传记,书里记载这么一段故事: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谈天叙旧时说道: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东海已经三次变成农田了,时间过得真快。

刚才到蓬莱仙山去巡视时,看见周围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了一半,难道又将再度乾涸变成陆地?王方平于是感叹地说:一旦变成陆地后,行经东海,又要满是飞扬的尘土了。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沧海桑田这句成语,桑田就是种农作物的田,也就是陆地。

沧海桑田原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很大,后也可用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

加入收藏
               

乌巢空幕典故出处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