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真的很可怕 别再不当回事了!预防低血糖做对这几点
【千问解读】
某个看起来跟平常没什么不同的工作日,同事也像平常一样,起床、洗漱、出门、挤地铁。
结果没想到刚下地铁,眼前突然一阵发黑,腿止不住地发软,直想往下倒,身上瞬间被冷汗浸透……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大概已经能猜出来,这是低血糖了。
低血糖,一个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的时刻,特别是很多女性。
有网友还分享了自己的低血糖的尴尬瞬间:
虽然读起来似乎在社死中还有一点搞笑,很多人对自己低血糖的事也没特别在意,但其实,低血糖真的很危险。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低血糖,顾名思义就是指体内血糖的浓度低于正常下限,现在普遍认为这个下限值是3.9mmol/L。
对于正常人,如果血糖低于2.8mmol/L,就会出现相应的低血糖症状。
糖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低血糖代表着体内能源缺失,可能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受损,比如认知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心源性猝死等。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和神经缺糖症状两大类。
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包括饥饿感、乏力、出汗、心率加快、震颤、焦虑、收缩压增高、感觉异常等。
神经缺糖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葡萄糖耗竭后而引起的,症状包括抽搐、意识改变、精神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重者昏迷。
如果低血糖严重并持续,可导致死亡。
哪些人容易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无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是罕见的。
其余少见原因有胰岛素瘤、急性酒精中毒、肝/肾衰竭等危重疾病、某些药物等等。
如果长期饮食摄入不足,或者晨起空腹锻炼,也有低血糖的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频繁低血糖,有可能是糖尿病或是其他疾病的前兆,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会成为他们保持血糖平稳的主要障碍。
反复的低血糖将导致高血糖状态,从而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最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医疗花费增加。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无症状低血糖情况。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比例与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呈正相关。
无症状听起来很轻,但是有些低血糖患者无症状反而是严重的表现,这代表他的交感肾上腺反应由于长期反复的低血糖而受损,无法早期出现症状,最后可能只有影响到了认知才会出现症状,也就是达到了严重低血糖水平。
这样也就丧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研究发现,治疗25年,这种现象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达到50%,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约为10%。
因此,为了及时发现低血糖,具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
发现了低血糖就应该及早重视、尽快处理,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出现了低血糖,该怎么办?
出现了低血糖,如果神志清醒,可以自主进食,可以自行补充碳水化合物(糖),这里要提醒一下,一定要避免吃了过多的糖。
避免低血糖缓过来了,结果又高血糖。
如果已经昏迷或者无法完成独自进食,就必须输液或者肌注胰高血糖素来纠正了。
在缓解了低血糖后,需要进一步排查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原因,纠正各种危险因素。
比如对于发生无感知低血糖的患者,应该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严格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
平时怎么预防低血糖?
1.首先要做好原发病的规范治疗,控制常见病因,比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2.避免过于严苛的血糖管理,老年人谨慎使用强化治疗(即短期额外使用胰岛素)。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也提出来了去强化治疗策略,促进老年糖尿病的精细化管理。
3.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也会影响血糖代谢。
4.避免过量运动,通过在体育锻炼前后监测血糖,可以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低血糖。
5.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为自己配备葡萄糖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始终将它们放在手边。
6.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万一出现低血糖又不能自救的情况,方便路人救助,争取抢救时间。
7.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低血糖风险,家长应随身携带糖果,在孩子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让孩子吃下补充糖分,补充糖分后15分钟再次检测血糖是否恢复;孩子如果要运动,也应该在运动前后检测血糖以避免发生低血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孩子的情况同步给老师与学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