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没有教师节?
【千问解读】
每一年都会有很多节日,用来纪念或者感恩那些为人类发展做出很多贡献的人,比如每一年九月十日的教师节。
教师节,顾名思义,是学生们感念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恩,专门为老师们设立的节日。
教师节其实算是现代的产物,那么在古代,人们有没有类似于教师节的节日?古代人们有没有教师节呢?
步入凉爽的九月,很快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在现代,教师这个职业十分神圣,在古代,教师更是与“天地君亲”并称,今天,小编就和你来聊聊古代的教师节。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在古代,教师节分N种,就算同一年里,“教师节”也远远不止一个。
古代的大小节日,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教师节”!在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向塾师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为“节仪”。
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为“节敬”。
节令的确定,主要依照我国传统的节日。
如果说“小节日”型的“非正式教师节”有点多,那么“正式教师节”就比较容易让人记住了——在很多地方,“教师节”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则是指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
1.汉代——出现“法定”教师节雏形
真正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
到了汉代,“学校”的实体已经产生了,并且每个学校都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
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的学校若是处在郡国,则称为“学”;若是处在一个县或者一个侯国里,则称为“校”。
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写道:汉、晋时期,每年农历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
在皇帝的带头作用下,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
因此,“教师节”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
2.唐代——“先进教育工作者”
唐宋时代,依旧沿袭了“祭祀孔子”的大礼。
当时的祭奠非常隆重。
国子监、书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学正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3.清代——祭奠规模愈加宏大
到了清代,不但祭奠孔子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教师的薪酬福利也越来越丰厚了。
农历八月二十七这天,朝廷将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在这天还会“升职”——最高的会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
释奠礼
释奠礼是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作为祭祀先圣先师的大型礼仪,对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初释奠礼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两次。
参加释奠礼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
后来,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但“家祭”仍照常进行。
从后齐开始,每月朔日,国子祭酒要带领博士以下及国子诸学生以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学诸生,到大成殿的阶下“拜孔揖颜”。
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举行大祭。
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隆重。
在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十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先生
“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师长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
夫子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
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他称谓
另外,古时候对于老师的称谓还有师傅、师父、教授(从汉朝开始设置)、宗师、西席、讲郎等等。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