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义士典故出处介绍
【千问解读】
司马朗是司马防的大儿子,也是司马懿的大哥。
早期司马朗在朝中担任曹操的主簿,后来有成为兖州刺史。
可以说司马朗不仅深受朝廷重用,更受百姓爱戴,而且司马朗早期对司马懿的影响也很大。
如果不是司马朗早逝,可能司马懿最后不会选择一直在朝中当官,而且司马懿也不想司马朗那样喜欢为曹操做事。
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忠臣义士”就跟司马朗早期的一段经历有关,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司马朗传》,时间是在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主人公名叫司马朗。
原文如下: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於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到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荥阳及河内。
诸将不能相一,纵兵钞掠,民人死者且半。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司马朗知道董卓一定会覆灭,担心被扣留在洛阳,便立即散发财物贿赂董卓的心腹,请求回归家乡。
回到家乡后,司马朗对父老们说:“董卓谋逆叛乱,被天下人仇视,这正是忠臣而有节操的臣民们奋起的机会。
河内郡与洛阳接壤,洛阳的东面是成皋县,北边是黄河。
如果各路义军不能攻占洛阳,势必会停留在河内郡,此地将成为四分五裂的战场,难以安定。
不如趁现在道路还算畅通,全族人迁往黎阳。
黎阳军中的赵威孙是乡里的姻亲,现在在黎阳担任监营谒者,统率兵马,足以成为一方之主。
如果以后再有变故,慢慢观望也不晚。
”乡中父老们眷恋家园,没有人愿意跟随司马朗,只有同县人赵咨带着家眷和司马朗一起前往黎阳。
几个月之后,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纵兵抢掠,老百姓伤亡过半。
今天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司马朗口中的“忠臣义士”,意为忠诚而有节操的臣民。
这也是由司马朗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司马朗,是尚书右丞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懿的大哥,与其他六位弟弟一起被誉为“司马八达”,可谓是早年成名。
司马朗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弱冠之年便能预判出董卓的下场,采用贿赂等手段离开了京城洛阳,可谓颇有远见。
当司马朗回到家乡河内郡温县后,告诉乡中父老尽快离开家乡避祸,可惜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众人的采纳。
没过多久,讨董之战爆发,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死伤惨重,只有随司马朗一同前往黎阳的赵咨一家幸免于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