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公布罪己诏最频繁的帝王是哪位?他为什么这么做?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罪己诏指的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

【千问解读】

罪己诏指的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非完人,都会犯错。

学习中犯了错,向老师写个检讨书;工作中犯了错,向领导写份检查。

如果是高高在上的犯了错,那该怎么办?很简单,颁布一份罪己诏。

罪己诏是封建朝廷出现严重问题时,皇帝检讨自己过失而发出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如同普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检讨书一样。

只是罪己诏专属于皇帝,而且并不常见,因为高高在上的皇帝是不能经常承认自己有错,一般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1.君臣错位;2.天灾引发的灾难;3.政权为难之时。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来源于,汉武帝即位亲政后,穷兵黩武,又好神仙方士,大造宫室,导致民力枯竭,寇盗并起。

晚年又因造成父子相残,株连甚广。

不久察知太子无辜,自责悔过,于是对外发表了《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天下又重新归于和谐,为宣中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如果发一次罪己诏,表示皇帝犯了一次错。

那么,历史上哪个皇帝犯错最多?皇帝,一生发过六次罪己诏。

第一次是1635年,崇祯在位第八年,农民暴乱,战事四起,崇祯皇帝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

第二次是1637年,崇祯在位第十年,北方大旱,赤野千里,民不聊生,多处地方民怨沸腾,崇祯皇帝在久祈不雨时的时候颁布罪己诏。

第三次是1642年,崇祯在位第十五年,围困开封时,黄河堤溃,几十万百姓丧命。

清军第五次入塞掠夺,进入山东腹地,俘获人口三十万,崇祯皇帝自责不已,下罪己诏。

第四次是1643年,崇祯在位第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建立“大西”政权,崇祯悲愤地向天下官绅百姓下罪己诏,谴责自己的过失,希望共赴国难,拯救危机重重的大明。

第五次是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分两路进攻北京,李建泰为督师,出京抵御大顺军。

可是李自成依然顺利兵临北京城下,崇祯仓促间再次下罪己诏。

第六次是1644年四月,绝望无助的崇祯皇帝安排完后事,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死时衣上以血指书,这是临死前的罪己诏。

崇祯在位十七年,共有六次罪己诏,约三年一次,是历史上犯错最频繁的皇帝。

从古至今,没有哪个皇帝不犯错,也没有哪个朝代不遭受重大打击。

一般情况下,发生这类错误会有臣子主动把责任揽在身上,向天子和百姓道歉。

除非是的情况下,才由皇帝亲自颁布罪己诏,这可以理解,每个末代王朝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崇祯皇帝达到六次,是不符合常理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真相很简单,却难以让人接受,因为没人愿意替崇祯卖命,自然没人愿意给他背黑锅。

经过陈新甲、王洽等事件后,就连奸臣都远离崇祯。

最后几年,崇祯几乎是一人在战斗,没人承担错误,崇祯只得自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国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一度被看成反面教材?

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又是华夏族(前身)自己建立的朝代。

按理说,秦朝的正统性毋庸争议。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秦朝一度作为历史上的反面教材,其正统性也遭受过后世的否定。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论正闰》。

“闰”,即是“伪”。

其中就言道:天生烝民,其势不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秦,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

及汉室颠覆,鼎跱。

失驭,五胡云扰。

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代唐,四方幅裂,朱邪(本邪)入汴,比之穷()、新(),运历年纪,皆弃而不数,此皆私己之偏辞,非大公之通论也。

也就是说,我国历史上的正统之辨,就是始自于汉朝对秦朝正统性的否定。

战国时期,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开始兴起,而这也成为我国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架构。

秦以水德自居,其色尚黑。

而“汉”我们一般都认为是火德,其色尚赤(红)。

但实际上,关于汉朝的德运,一度存在争议。

据·荀悦《前汉纪》:..汉兴继尧之胄。

承周之运。

接秦之弊。

汉祖初定天下。

则从火德。

斩蛇着符。

旗帜尚赤。

自然之应。

得天统矣。

其后谓汉为水德。

而以为土德。

及至父子。

乃推五行之运。

以子承母。

始自。

以迄于汉。

宜为火德。

其序之也。

即是说:刘邦定天下之时,以汉为火德,其色尚赤。

而至张苍为相,认为汉朝应为水德。

而贾谊、公孙弘却认为汉朝应为土德。

至刘向、刘歆父子(西汉末年),推五行之运,才再定汉朝为火德。

据《·张丞相列传》:..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

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张)苍为丞相十馀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有黄龙当见。

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

其後黄龙见成纪,於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

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

由此可见,五德之运不仅关乎王朝的正统论定,还影响王朝的律历、官员任免等方面。

实际上,无论汉为水德还是火德,都是以否定秦朝的正统性为前提而推定的。

再据东汉·荀悦《前汉纪》:..秦昭灭周。

而诸侯未尽从。

至昭王之曾孙政。

遂并天下。

是为。

有天下十四年。

犹氏焉。

非其序也。

自周之灭。

及秦之亡。

凡四十九年。

而汉祖灭秦。

号曰汉。

故为火德矣。

被推定为木德,而木生火,故汉刚好以火德承继了周朝的木德。

而秦朝则被归入共工氏、有穷氏(后羿)、新朝(王莽)之流,并没有获得汉朝的承认,那为何汉朝要否定掉秦朝的正统性呢? 其一,秦朝的国祚不长,易于被抹去。

自秦昭王灭周算起,秦朝有49年国运。

而自一并天下算起,秦朝的国祚只有14年。

而秦之前的王朝,却都有几百年的国祚。

秦朝的统治,还不到一代人的记忆。

故而,秦朝的合法性也易于被否定掉。

其二,秦朝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过於残暴,而汉朝又是以革命取得天下,出于政治的目的,而否定掉秦朝的正统性。

秦是之中,最为残暴的国家,也是唯一实行斩首授爵制的国家、屠戮过重,而被山东六国称之为虎狼之国。

且又无信义德政于民,却肆意侵凌奴役六国人民。

故而,在汉朝建立之后,出于政治的目的(山东六国怨秦甚深),也不愿意承认秦朝的合法性。

其三,也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关。

秦朝的统治过于暴虐,儒生原本对秦朝就没有好感,而秦始皇又作出焚书坑儒等举措,更令儒生们生恨。

而儒生掌握着知识,拥有对政治的解释权威。

肯定秦朝的合法,一定程度上就肯定了秦朝的暴虐统治,也相当于肯定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这显然违背儒生们的意愿。

出于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投桃报李”,汉朝儒生便否定了秦朝的合法统治。

随机文章大理国跟宋朝的关系?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银河系中心是什么东西,恐为超巨型黑洞/距离地球2.6万光年太阳系里包括什么,八大行星和不计其数小行星/尘埃(无数小天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砺儒高级中学&信宜市信宜中学2025年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公布

​华南师范大学砺儒高级中学2025年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公布,面向信宜市2025届初三在校学生,接下来跟随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一起来看看砺儒高级中学2025年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相关内容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及早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等有关文件精神,华南师范大学砺儒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师砺儒高中”)、信宜中学将开展2025年科技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选拔具有科技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初中毕业生进行培养。

经两校研究,制定招生简章如下,接下来跟随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一起来看具体内容!推荐阅读>>>全国重点中学2025年科技特长生招生政策汇总一、招生人数2025年高一级科技特长生招生计划人数华师砺儒高中90人信宜中学210人二、招生范围面向信宜市2025届初三在校学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

加入收藏
               

历史上公布罪己诏最频繁的帝王是哪位?他为什么这么做?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