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大臣敢怼帝王 清朝大臣为什么对帝王唯唯诺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对明清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大臣敢“怼”,而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 在大清当官,那可真是“难死宝宝”了。

上朝你得跪着,如

【千问解读】

对明清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大臣敢“怼”,而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 在大清当官,那可真是“难死宝宝”了。

上朝你得跪着,如果,皇帝说你“心怀不轨”,如果仗义执言,皇帝说你“如此大不敬,按律当斩”。

你这个月的工资,可能就是最后的丧葬费了。

在明代就不一样了,大臣可以和皇帝促膝聊天,上朝也不用跪着,看皇帝不爽了,还可以把皇帝“怼”一顿,下了朝再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今天我又怼皇帝老儿了,看着他的脸憋得像拉不出粑粑的样子,我就很开心”。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可以坐在对面,俩人像老哥俩一样聊天,聊得不愉快了,李善长还敢骂朱元璋是“独夫”。

但是,在清宫剧中,你看那些个大臣,哪一个不是跪着和皇帝说话,连最基本的“座位”还需要皇帝“赐”,就算皇帝“赐座了”,谁敢真坐,还不是战战兢兢的坐半个屁股,皇帝脸色稍微一变,立马像弹簧发射一样,从座位上跳下来,然后跪倒在地。

为什么,明代的大臣们可以如此“奔放”,而清代的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这其实是由两个朝代不同的“基本盘”所决定的。

通俗点说,就是你要明白,明代和清代,他们分别是靠谁来治理天下。

明代靠的是什么?朱元璋时代,靠的是自己起兵时期的老哥们,俗称“勋贵集团”,时代,靠的是“靖难功臣”,朱棣之后,靠的是“文官集团”。

清代靠的是什么?是“贵族集团”,这是一股类似于东晋的政治势力,终大清一朝,八旗贵族垄断了最高权力中枢,他们不需要人才,只需要顺民。

明代与“文官集团”的关系,是“战略合作”,皇帝100%控股,但是,会给文官集团一点投票表决权,所以,明代的大臣敢和皇帝拍桌子说:“这个项目,我看不靠谱”。

清代与“八旗贵族”的关系,是“老板与打工人”,没有什么股份,没有什么表决,整个大清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个体户,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打工人,要么996,要么007。

至于汉人大臣,那就是“临时工”,专门背锅用的,别指望啥过年福利了,能顺利发下工资就不错了。

下面我们分开来说一下。

明代:皇帝与共存 明代,沿袭的是的风格,文人士大夫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得到不少文人谋士的帮助,因此,非常善待这些士大夫。

明代建立后,朱元璋封了六个“公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文臣李善长。

因为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李善长多少有点居功自傲的,创业元老嘛,即便没有股份,资历和威望是有的,因此,李善长敢于和朱元璋硬刚一下。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朱元璋说了一句话:“朕是和天下老百姓共天下”。

这句话说的是视死如归,从道理上讲,而且还颇有点现代主义特色。

但是,朱元璋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老百姓”是谁,他们是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他们最朴实的愿望就是能有自己的土地,而不关心谁当皇帝,但是,“士大夫”却是一个能为朱元璋排忧解难的得力助手。

因此,皇权与士大夫的结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朱元璋是开国君主,他不按规矩出牌,直接取消了丞相,皇权,政权一肩挑。

因此,在朱元璋时代的明代,士大夫们还不是那么的嚣张。

朱棣没有他老爹那么旺盛的精力,他一个人顶不住,又把丞相给请了回来,逐步形成了明代的“内阁”。

从此以后,“皇权”和“政权”就实现了分离。

别看明代的皇帝们都,有炼仙丹的,有玩蛐蛐的,有干木匠的,但是,明代的行政体系却非常的高效。

无论是朝廷大事,地方小事,人事调动都会汇总到内阁那里,内阁会开会讨论出来一个结果,然后“起草一份文件”,把这个文件上报给皇帝,这个过程叫作“票拟”。

“文件”到了皇帝这里,也不用皇帝操心,因为他身边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他处理这些事情,这个机构叫“司礼监”,全部由组成,而且是太监中最有权力的一个部门。

司礼监有“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秉笔太监负责对这个文件进行批复,同意还是不同意,在文件上写下意见,如果同意,那么就交给掌印太监来盖章,下发下去。

文件下发下去后,会给对口的部门去执行,如果是人事调动,那就给吏部,如果是工程建设,那就给工部,如果是财务开支,那就给户部。

在之中,还有一个岗位叫“给事中”,这个人负责对内阁发下来的文件进行审核,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给事中是有权进行弹劾的。

在这个大框架之下,内阁,司礼监,给事中,三方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形成了一套相互制衡的机制。

士大夫们这么能干,皇帝自然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对于文人们的劝谏也好,顶撞也好,明代皇帝都看很淡,原因只有一个,你蹦跶得再欢,到最后还不是你干活,反正你们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当然,士大夫们再强势,他们也大不过“皇权”,明代的皇帝们看似很弱,其实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老板毕竟是老板,CEO再牛,也是老板任命的。

比如时期的“大礼议事件”。

嘉靖的皇位,不是来自于他老爸,而是来自于他的堂哥。

正德皇帝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张和决定让“兴献王”来继承皇位,就是后来的嘉靖。

朱厚熜不是皇子,他要继位,首先就得解决身份的问题,这个好办,历史上有很多的先例,把他过继给,这样,他和正德皇帝的关系,就从“堂兄弟”变成了“亲兄弟”。

嘉靖是个孝子,当了皇帝以后非要追封他的亲爹为皇帝,这下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士大夫们不干了,你这是不按规矩出牌了,按照“游戏规则”,你已经过继给了明孝宗,那么你的亲爹就成了你的“叔叔”,怎么能称皇帝呢? 嘉靖一开始还很温和,士大夫们就来劲儿了,这个来劝谏,那个来劝谏,最后嘉靖生气了,开始口头批评,扣工资,免职等处理。

相持了3年,最后士大夫们妥协了,嘉靖获得了胜利,在正式为嘉靖亲爹立庙的那一天,士大夫们做了最后的争取,跪在庙外嚎嚎大哭,嘉靖一生气逮捕了143人。

明代的士大夫们敢这么和皇帝对着干,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需要他们干活。

一个能干的员工,才有发牢骚的资格,一个没有任何业绩的员工,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明代的皇帝,看似昏庸,其实他们很聪明,他们是真正的“老板”,充分放手让士大夫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他们纵容“党争”,让不同派系的士大夫之间,相互争斗,这是领导用人的最高境界。

而且,明代的皇帝,也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把他们逼急了,他们会拿出大杀器“廷杖”。

这是朱元璋定下的一个规矩,文人们不能杀,但是能打,谁要是蹦得欢,皇帝就可以打他的屁股,而且就在开会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打。

别看是打屁股,身体柔弱,被当场打死的也不在少数。

“直言劝谏”,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的“精神脊梁”,这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他们存在的荣耀,如果能因为劝谏而死,他们会千古留名。

因此,即便是被“廷杖”,即便有可能会被打死,也挡不住他们给皇帝提意见,甚至发展到后来,有的御史会鸡蛋里挑骨头,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了杠而杠”,反正越“杠”越出名。

清代:皇权独裁的巅峰 清代,是满人的江山。

在中原人眼里,满人就是东北的“鞑虏”,一群未开化的人,和中原不是一个祖宗,不是一个文明,不是一个世界。

但是,就是这么尴尬,大明亡了,满人捡了漏,入主了中原,一群饱读诗书的士大夫,要接受一群“鞑虏”的统治。

士大夫们不甘心啊,他们发动民众起来反抗。

对于满人来说,他们是自卑的,以区区一个女真部落,居然占据了中原,对于士大夫们发动的反抗,他们是恐惧的,害怕的,他们也了解,文人的笔,可以杀人于无形。

于是,满人在中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扬州三日”,“嘉定屠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紧接着,满人又要求汉人“剃发易服”,穿满人的衣服,留满人的发型,有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

那个年代,剃头匠是最牛的职业,挑个剃头挑子,看见谁留头发,就拉过来剃了,谁不剃,直接就可以把脑袋给砍了,拿到官府去换银子。

这些剃头匠,全部都是由中的士兵,挑选出来。

满人这么做,就是要无情地摧毁士大夫们的“精神脊梁”,摧毁他们的信念,摧毁他们的身体,把他们完全改造成大清的顺民。

身体虽然归顺了大清,但是文人们的心,还是对前朝有所留恋的。

不能参与朝政,他们就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用一支笔作为自己的武器。

到了康雍乾三朝,满人又发起了“”,但凡有任何的反清思想,哪怕是不相关的一个字,都可以给你定罪,株连九族。

通过文字狱,文人士大夫们彻底闭嘴了,身体上不敢有行动,思想上不敢有想法,笔下不敢有妄言,他们,成了一个没有灵魂,只会写八股文的“躯壳文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清就不需要士大夫了,那他们靠什么治理国家”。

大清和明代有一点不同。

明代,是朱元璋的个人创业史,朱元璋一个人,就是大明的灵魂,因此,他需要士大夫集团来辅助。

大清,是女真人的团队创业史,满洲八旗,是大清国的创业团队,因此,大清入关,是带着一个成熟的团队进来的。

但是,这个团队的水平实在是有限,比“有限公司”还有限,生生地把我中华文明,这么一个“超级大盘上市公司”给拉低成了“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要什么人才,要什么管理,七大姑八大姨,一起走起。

在大清,“满洲八旗”就是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

中国自从秦汉以后,就一直致力于打破“贵族集团”对国家的影响力,虽然在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复燃,但是,自从隋唐以后,贵族集团,就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伴随着制的诞生,文人,正式成为国家的脊梁。

但是,满人的入关,再次把“贵族集团”统治,这种老古董给拿了出来。

在大清代,满人是天生的贵族,别说那些王爷,就是普通的满人,也是高人一等。

他们享受着大清国的圈养,享受着世袭的爵位,垄断着朝廷的大权。

在皇帝之前,是满人的狂欢时代,他们把汉人死死地踩在脚下,然后一代又一代的把他们驯化成满人的奴才。

咸丰当了皇帝以后,这个世界发生了变化,外国人打进来了,要通商,要传教,弄的满人是一头雾水,起义了,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与大清国分庭抗礼,弄的满人是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满人想起了汉人士大夫,开始重用他们,让他们在地方上办团练,给他们自主权,军事权,甚至是财政权,让他们帮忙消灭太平天国。

这个时候,原本是汉人士大夫站起来的最好机会,惋惜,100多年的摧残,他们的脊梁早已被打碎,他们只有一身皮囊,而没有挺直的脊梁和灵魂,甘愿为大清服务。

到了时代,大清这条大船开始,中原文人士大夫们才开始觉醒,于是,出现了“”,联合南方督抚们,拒绝出兵为慈禧提供保护,最终慈禧跑路,攻入北京。

慈禧回来后,追究李鸿章等人的责任了吗?没有。

为什么?因为满人贵族不中用了,她需要汉人士大夫们为她干活。

在的不断奔走呼唤下,在世界潮流的涌动下,大清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中华文人再次站了起来。

在中华文明2000多年的历史中,文人集团,一直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不但左右着国家的兴衰,更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只是在清代前期,在王朝更替的100年中,他们遇到了严重的挫折,甚至是毁灭式的打击。

但是,精神可以摧残,文化不会断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觉醒的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施特劳斯家族有多少人?全部都是拉小提琴的吗

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是绝对的主角。

可是,谁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理查·施特劳斯...这些你都分的清楚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我不认识约翰他们 首先要分清楚的一个人是理查·施特劳斯,他是德国人,他和施特劳斯家族没有关系,他比施特劳斯家族最小的成员差不多晚了四十年,他和马勒和布鲁克纳是同时代的作曲家指挥家,风格也比较相似,喜欢大编制的乐队,喜欢写漫长的旋律线条。

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有《唐璜》、《英雄生涯》等等。

他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头部分,被许多电影引用。

但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他既写具有哲学高度的作品,同时也会写一些自然到庸俗的曲子,比如《锅碗瓢盆交响曲》和《蒂尔的》。

《蒂尔的恶作剧》是一首比较具体的曲子,音乐里面充满了各种活泼的节奏,起伏的音阶,描绘蒂尔在集市上一会牵走了谁的马,一会打翻了谁的小摊子,所以就比较好理解,成为了流传最广的古典曲目之一。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我们都爱圆舞曲 说完了理查·施特劳斯,再来说说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先来看看他们的一张家谱。

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圆舞曲之父”老约翰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他们是重名的两父子,后人为了区分,加了老和小的称谓。

左一是老爸 在维也纳,每逢新年人们都要以音乐会来庆祝,据说最早的新年音乐会是在1847年,开创者正是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指挥着乐队,先是演奏了海顿的作品,接着开始演奏舞曲。

那时候的舞曲有波尔卡,圆舞曲,加洛普等等,人们在这样的音乐里跳个通宵。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的作品,一般是每年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目。

我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家里的长子 维也纳金色大厅在1873年落成,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为了庆祝这个仪式,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一首《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在金色大厅演奏,大获成功。

在过去,人们跳的是端庄的小步舞曲,而华尔兹让整个维也纳旋转了起来。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的作品,目前也是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传说中,老约翰自己的童年绝对称不上幸福,是小提琴让他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后来,老约翰生了小约翰,但是沉迷演出不能自拔,而且对小约翰可不怎么好,甚至有一段时间相当畏惧小约翰的才华。

至于他俩谁比较厉害,也许维也纳的小金人雕像能说明一点问题,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无论如何,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成为新年音乐会必演曲目,是他们整个家族努力的结果。

除了上面说过的两位,还有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兄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据说前者把贝多芬的音乐写作手法融入了圆舞曲里,后者带着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圆舞曲带给了全世界的爱好者。

随机文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明朝皇帝朱允是谁?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202分左右的师范大学推荐:历史类2所,物理类1所

202分左右的师范大学有新疆和田学院、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和田学院等学校。

圆梦小编将在下文展示全国各个高考省份:202分可以上的师范大学名单,历史类有2所,物理类有1所。

一、历史类202分左右的师范大学历史类202分,在全国各个高考省份能上的师范大学名单不一样,请2025年历史类202分的考生,在下表直接找到自己的高考省份进行查阅。

例如,在安徽高考历史类202分左右的师范大学有1所,包含新疆和田学院等学校。

在广西高考,历史类202分能上的师范大学有: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

高考省份学校名称2024分数2024位次安徽新疆和田学院003组202135073广西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01专业组202128066二、物理类202分左右的师范大学物理类202分左右的师范大学,在全国各个高考省市一共有1所。

其中,在黑龙江高考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202分的师范大学有1所,分别是新疆和田学院等学校。

高考省份学校名称2024分数2024位次黑龙江新疆和田学院第019组202121445

加入收藏
               

明朝时期的大臣敢怼帝王 清朝大臣为什么对帝王唯唯诺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