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口之战:尔朱荣率七千精骑 诱敌于前 突袭于后 于百万军中擒贼擒王 打出了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5-2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公元528年,尔朱荣率高欢侯景慕容绍宗贺拔胜兄弟一干枭雄,大破河北起义军葛荣百万大军于邺城北,尔朱荣以区区七千之众,扬土擂鼓,虚张声势,出奇兵从敌军阵中穿插,以闪电之势活捉主将,大败数倍于已的敌军,创造出军事史中一段神话。

史称滏口之战。

滏口之战:尔朱荣率七千精骑 诱敌于前 突袭于后 于百万军中擒贼擒王 打出了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

中国古代史上有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像彭城之战,昆阳之战,淝水之战等等。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一次精彩但又知名度不高的战役——滏口之战。

一方以区区七千人马大败对方百万大军。

堪称中国历史之最。

说起滏口之战背景,不得不提及葛荣起义。

这只以流民组成的起义军,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就占据了几座重要的城镇。

相对的,流民组成的起义军并不似正规军队,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为了获得战争用的粮食,他们将抢夺目标转移到进驻城镇的百姓身上,并强行占据民众的房子。

葛荣的起义军占据哪一座城市,哪一座城市便会面临灭顶之灾,百姓死伤人数过半,一部分百姓因为被强行征用房子,流落街头,有的直接被饿死冻死。

面对烧杀抢掠的起义军,百姓对他们的不满逐渐加剧,甚至出现了双方互相仇视的现象。

百姓开始排斥向起义军提供粮草。

葛荣为了解决军队粮草供应的问题,选择与乡绅士族结盟,企图获得他们的粮草供应,这也是滏口之战背景。

此时北魏朝廷的很大一部分权利集中在地方豪强手中,朝廷在军队调动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除此以外,滏口之战背景也包括乡绅士族与起义军的面和心不合,这就导致葛荣军队的粮草总会不足。

为此,葛荣决定发动战争,一举拿下朝廷,将国家都收到自己手中,灭了北魏人的希望。

种种原因下,葛荣开始策划一场大的战役。

他要凭借着一场战争灭掉北魏朝堂,灭掉北魏政权。

河阴之变发生不久后,他便开始召集军队,尽一切力量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滏口战争。

滏口之战:尔朱荣率七千精骑 诱敌于前 突袭于后 于百万军中擒贼擒王 打出了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

滏口之战发生在公元528年,当时正值北魏末年。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后虽然繁荣了一段时间但仅仅几十年后就发生了毁掉北魏国运的六镇大起义。

六镇起义虽然被镇压但此后北魏战事不断。

六镇起义军余部之一葛荣在起义失败后成为河北义军首领,后经过一系列战斗连续打败北魏官兵和吞并其他义军,仅仅两三年时间就占领了河北,队伍更是扩大到了数十万人。

葛荣的部队声势浩大,大有席卷整个北方之势。

面对全国遍地烽火,北魏孝庄皇帝立誓要消灭最为嚣张的葛荣起义军。

当然,此时的皇帝只是一个傀儡,北魏朝政大权在河阴之变后全落在了尔朱荣手里。

尔朱荣是契胡人,因祖上世居尔朱川,故以尔朱为姓。

尔朱家以放牧起家,家中牛羊马漫山遍野,北魏军中马匹也多从尔朱家选购。

尔朱荣乃一世枭雄,更是将家族发扬光大,当时正处乱世,像贺拔兄弟,慕容绍宗,侯景,斛律金,高欢,宇文泰等等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投奔尔朱荣。

公元528年,葛荣率领30多万军队,号称百万直扑魏都洛阳。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尔朱荣并不慌张。

他先是派人游说葛荣军中六镇旧部将领劝其归降,离间敌军。

此后又带领自己的七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疾速冲击葛荣军。

葛荣的队伍行的是鹤翼阵,左右绵延数十里,意图包围官军,来个聚而歼之。

但尔朱荣并没有会和其他路人马,单独出击,使这个阵型没有派上用场。

面对尔朱荣的七千人,葛荣哈哈大笑并命令部下准备长绳,将对方一个个生擒。

令葛荣没想到的是,尔朱荣亲率少许精锐拿着短棒直取鹤翼阵薄弱地带将其撕开一条通道,其余主力部队先是扬尘助威,虚张声势,让葛荣摸不着头脑,后立刻从后方偷袭葛荣中军并与尔朱荣前后夹击葛荣,葛荣中军承受不住对方猛烈的冲击竟自崩溃,葛荣临阵被擒,葛荣军群龙无首,30万军队只好乖乖投降。

滏口之战:尔朱荣率七千精骑 诱敌于前 突袭于后 于百万军中擒贼擒王 打出了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

滏口之战是尔朱荣以少胜多的战役,滏口之战经过也因它出色的战术安排流传于世。

在滏口战争之前,尔朱荣便派出自己手下一员大将游说敌军,并成功获得了一万人的投诚。

这成功的反间计谋为滏口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反间计的成功也是尔朱荣行动的信号。

在滏口之战经过中,为了抢夺作战先机,尔朱荣没有将行动上报朝廷,而是选择直接进攻。

当时尔朱荣手下仅有七千骑兵,不过这七千骑兵都是可以以一敌十的精锐,在朝廷看来,尔朱荣此举无疑是以卵击石,没想到这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尔朱荣最终却打败敌军,获得了成功。

当葛荣得知尔朱荣仅带领一小支队伍前来,早已放松了警惕。

滏口之战经过中,他并没有料到尔朱荣的出色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没有想到手下已经有人叛变,更不会想到尔朱荣的目的并不是他的数十万大军,而是自己的项上人头。

尔朱荣早就看清葛荣队伍的缺点,他将敌军队伍间的间隙看作胜利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的擒王计划。

为了提高队伍的速度,尔朱荣命手下骑兵拿着木棍,直接奔向敌军将领。

与此同时,避免两军之间直接碰面,而是采取埋伏的方式等待敌军,同时,为了使对方摸不清自己队伍人数的虚实,采取了一系列障眼法。

就这样,尔朱荣成功在千军万马之中擒住了葛荣,敌军群龙无首,不得不放弃了抵抗。

滏口之战:尔朱荣率七千精骑 诱敌于前 突袭于后 于百万军中擒贼擒王 打出了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

滏口之战的评价也是历史上对尔朱荣的肯定与赞扬。

这位名垂千古的将军,凭借着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千军之中活捉敌军将领,赢得了大家的肯定,造就了战场上的奇迹。

滏口之战是尔朱荣领导的经典战争,面对敌军数十万大军,他仅仅率领七千骑兵,灵活布局,机智谋划,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尽管滏口之战是历史上少有的经典战役之一,但是它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滏口之战的评价也多是侥幸之意。

出现这样的评价,很大一方面是尔朱荣自身军队的原因。

尔朱荣的军队是民兵混杂,与蒙古大军类似,人们便轻易地拿这两个相似的军队作对比。

与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军的对比下,尔朱荣的军队自然显得逊色了许多。

不能否认的是,尔朱荣的军队经过发展壮大,很快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装部队,也正是这支队伍,成就了北齐与北周。

滏口之战的评价不光有怀疑色彩,历史上也有许多人承认滏口之战的价值与意义,滏口之战的意义也有许多好评。

人们惊艳于战争中的随机应变,惊艳于战场上的灵活与果断。

直到今日,人们对滏口之战的评价依旧参差不齐。

但是从尔朱荣的后半生来看,他的指挥作战以及领导能力值得我们尊重,不单单只是一场战争的侥幸。

没有将领能够幸运一生,滏口之战是一场真正依靠实力胜利的战争。

光狼城为什么改名叫“强营”?与长平之战有何关联?

光狼城,现名康营。

位于市城西南7公里处,据传长平大战前,上党太守冯亭曾把这里作为抗击的重镇。

后来,秦军打下光狼城以后,为显示其强兵的声威,遂改名为强营。

后始为今名康营。

二千二百多年前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因其场面宏大,用兵神奇,手段惨烈而著称于世,高平境内留下了许多与之有关的地名,如弃甲苑、围城、金门镇、马游、徘徊、箭头、秦城等,但出现在《》中,且与高平有关的地名除却:“上党”和“长平”外,只有“光狼城”。

“光狼故城”目前一般被认为在高平城西南约十公里的康营村,村东阁上篏有清元年刻石的“古光狼城”匾额。

康营昔名“强营”,因长平之战时曾作过强秦虎狼之师的军事营垒而得名。

版《高平县治》中记载,“强营村属二十四都神山里,昔秦拔赵于光狼城即其地”。

在版《高平县志》中开始用“康营”代替“强营”,传说因为当地百姓嫌“强营”字杀气太重,便改为“康营”。

从此以后,其村名就一直写作“康营”。

三种版本的《高平县志·古迹》对光狼城均有记载。

从《史记》研判,光狼城与长平之战并无直接关系。

秦军攻取光狼城的时间,光狼城的准确位置,以及光狼城名字的含义,千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的“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

”可推出,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白起打下赵的光狼城。

《史记索隐》注解:“地理志不载光狼城,盖属。

”此解释笼统,但。

《史记正义》注解:“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

”此注解为光狼城在高平境内提供了依据,但并未说明在哪个村庄。

《秦本纪》曰:“二十七年,错攻楚。

赦罪人迁之南阳。

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曰:“(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击赵,斩首三万。

”《列传》:“其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不难看出,三篇文章中记载的是同一事件,时间为公元前280年。

《注》(宋·撰)记载:“()三十五年(前280)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

” 从以上史书记载不难看出,《史记》中记载攻取光狼城的时间不一,一个是《白起王翦列傳》记载的公元前286年;另一个是《秦本纪》和《资治通鉴》记载的公元前280年。

这可能是的疏漏,也可能是打过两次。

两时间距离长平之战发生的时间,即公元前262年,分别相差24年和18年。

所以,不管属哪种情况,白起攻打光狼城并非在长平之战时。

光狼城之神秘还在于它名字的含义。

高平学者偏重于把它和长平之战联系起来,认为秦国“贪狼强力”,秦军为“虎狼之师,“光狼”即把秦军杀光、杀完之意;也有人认为,“光狼”是说其地狼多,狼怕火,得用火光才能把狼吓跑。

距离高平秦城村和唐营不远有个自然村叫狼儿掌,倒是能说明古代那一带狼多;也有人认为,“光狼”是表达那儿“只有狼”。

如“穷的光剩下钱啦”,“光剩下老人和儿童了”等言语中“光”的含义;还有一种解释是“以狼为荣光”,表示对狼的崇拜,以狼为图腾。

不管其义如何,光狼城在全国也是一个的古代历史地名,值得我们去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怛罗斯之战是如何回事?此战对唐朝并未造成多大影响

是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引发了一场局部战役,发生于天宝十年(751年7月-8月)。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情爆发的原因是石国王子遭到了唐朝的处罚而逃跑到了阿拉伯,并得到了阿拉伯政权的帮助,与唐朝站到了对立面。

唐朝本就是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了怛罗斯,又加上在作战一半时一位手下突然叛变,导致唐朝失败。

值得一说的是,这是阿拉伯在与大唐的冲突中唯一一次获得胜利,但对于唐朝来说,这场战争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战争结束朝仍旧掌握着西域地区,并有继续扩张的趋势。

公元750年,唐朝将领奉之命再度领兵出征,他这次针对的对象是依附于政权的车师国。

在高仙芝的带领下,成功俘虏了敌军将领。

也是因为这场战争高仙芝再次获得胜利,使他在西域一带享有极高的声誉。

这个时候中国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以及伊犁河流域的最大统治者,控制了当地大部分领土。

而作为最高将领的高仙芝,俨然已经成为了中亚地区的总督。

想要进行长时间的战争不太现实,即使唐朝军队势力强大,但也稍作休整,其他之后再论。

军队恢复过来后,高仙芝又带领军队对石国发起突然的袭击。

而他的理由是石国礼仪不规范,对唐朝的态度存在问题。

面对高仙芝军队的大举来袭,石国主动请求投降,高仙芝最开始也答应了。

但不久之后他却主动违背了诺言,将石国国王以及其部下全部抓走,斩杀了一大批石国臣民,收取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第二年入朝觐见时,高仙芝将被俘虏的国王献给了,他也因此被升迁为有羽林大将军。

在他的操作之下,石国国王遭遇斩首。

但却没想到侥幸逃过一劫的石国王子向阿拉伯王朝请求援助,高仙芝得到消息后,立刻决定先发制人,率领军队对其发起进攻。

在经过长途跋涉后,高仙芝终于带领军队在怛罗斯一带,与阿拉伯军队正面相遇。

怛罗斯本来就是石国的第二大军事要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石国也常年派遣重兵驻守在此。

战争之初,高仙芝并不知道阿拉伯人的意图。

当时唐朝的主力部队主要在唐朝国内,而那些附属国也在帕米尔高原西方,一时之间想要全部聚集,实在是太过困难。

为了阻止阿拉伯人向东前进的步伐,主动发起攻击对于这时的高仙芝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高仙芝仿佛是一位天生的军事家,之前就在多场战争中获得过胜利,成为了士兵心目中的战神。

有了他的带领,士兵们个个所向披靡,面对强悍的阿拉伯人,他们也并不畏惧,反而充满了信心。

公元751年,高仙芝带领军队从安西出发,一路上越过帕米尔高原,穿过茫茫沙漠,最终到达了阿拉伯人所控制的怛罗斯。

军队稍微休整后,高仙芝开始带领士兵对怛罗斯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阿拉伯人早就野心勃勃,他们预谋对发动攻击,却没想到高仙芝竟然主动出兵。

他们立刻组织了十万军队赶往怛罗斯城阻挡,却没想到与高仙芝的一支部队在怛罗斯流域展开了一场决战。

高仙芝得知,立刻带领主力部队前往援助。

本来高仙芝的军队一度占据上风地位,却没想到其麾下一个部落竟然临时反水,与阿拉伯军队共同夹击唐朝军队。

高仙芝遭遇失败,只好带领少数人返回大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高先知最终选择主动撤退的做法是正确的。

虽然他的这个举动不被许多人理解,但他的性命至少得到保存。

这场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安西一带的军队就在驻守安西地区的同时,分别派遣军队对吐蕃发动攻击,占领了吐蕃大部分领土。

这使阿拉伯人再次感受到了唐朝的绝对军队实力,主动派遣使者前来与唐朝议和。

从此也可以充分说明,虽然在怛罗斯之战中遭遇了失败,但唐朝的损失极少,甚至安西军队也没有因为这场战争受到任何的影响。

根据历载,怛罗斯之战结束后,唐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的结果而受到任何的影响。

这次唐朝损失的也只是几千士兵而已,这对于兵肥马壮的唐王朝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稍作调整之后,西域地区的唐朝军队实力就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第二年对吐蕃之战所取得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安西都护府继续用绝对的实力统治着当地。

唐朝将领也继续带领唐朝军队走上了扩充领土之路,奈何遇到了的爆发,这才导致唐朝的扩张之路受到了阻碍。

所以说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不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安西都护府完全有能力再次与嚣张的阿拉伯人一较高下。

奈何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而画上句号,唐王朝的繁盛局面也是如此。

怛罗斯之战或许对于唐王朝来说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既没有影响唐王朝在西域地区的统治地位,也没有失去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却对阿拉伯王朝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本以为昔日霸主唐太宗早已做古,阿拉伯人能够趁此机会分一杯羹,却没想到唐玄宗也不是泛泛之辈。

也因为这场战争中阿拉伯人赢得太过艰难,虽说获得胜利,但也损失了大量士兵。

阿拉伯人便开始主动与唐王朝交好,乞求得到唐王朝的原谅,继续维持两个政权之间友好的外交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滏口之战:尔朱荣率七千精骑 诱敌于前 突袭于后 于百万军中擒贼擒王 打出了中国史上实力最悬殊的战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