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琼坦克或将夭折:向全球寻求合作研新坦克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7日报道称,有关分析人士和官员透露,印度军方研发中等重量主战坦克以取代2500多辆俄制T72坦克的计划,已使其国产“阿琼”坦克的未来遭受质疑,并有可能使印度国防研究进展组织DRDO提出的相关修筑计划寿终正寝。

报道称,,本月,印度陆军按照自身“未来高机动战斗车辆”FRCV计划,向全球发出寻求合作设计新型坦克的意向。

当作一种中等重量的平台,这种坦克将重40余吨,而“阿琼”坦克重达60吨。

“拟建中的FRCV属于中型战车,它更有可能与T90坦克平台相似,而非‘阿琼Mark2’平台,而后者更接近中重型/重型范畴,”印度陆军退役中将安尼尔·查伊特表示。

“重新设计和开发计划中的类似产品,将意味着我们可能正在考虑终结‘阿琼’坦克的传奇,”他说。

然而,印度陆军退役准将和防务分析专家拉胡尔·邦斯尔表示,“阿琼”坦克将从目前的Mark1升级至Mark3。

“即便FRCV一切都发展顺利,也很有可能需要15年左右时间才干服役。

这为‘阿琼’系列提供了升级的时间。

此外,印度陆军也需要‘阿琼’级的坦克,”他说。

印度国防部官员不愿对DRDO已开展10年的“未来主战坦克”项目FMBT的命运置评,但一名印度陆军军官表示,FRCV已使FMBT“偃旗息鼓”。

“FRCV似乎是一种全新的项目,有可能使FMBT惨遭抛弃,”他说。

印度陆军计划在2025至2027年开始装备基本的FRCV,而这也将成为开发各种“变形车”的平台。

这些“变形车”将包括轻型坦克、坦克架桥车、牵引式油料补给车、布雷车、装甲抢救车、自行火炮、防空炮、炮兵观测车、工程侦察车和装甲救护车等。

历史上唐朝人来到了印度之后,干了什么?

众所周知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那么历史上有两个唐朝人到达了,他们在那里干了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西渡和外交官 从西渡天竺交流佛法后,天竺人第一次认识到了大唐这个强盛的国家,天竺的君主也第一次认识了大唐国家的君主。

而当时的天竺分为5个部分,中5个天竺(其中中天竺也被称为达,后面为了方便就用中天竺称呼),但最后都被一位称作的君王合并,这位君主和太宗一样,他们都是依靠着强大的武力让手下的人臣服,在听闻来自大唐的高僧玄奘讲述的太宗事迹后,戒日王竟然有种英雄的感觉,他觉得他一定要拜会一下这位东方土地上的王者,还顺道表达了“我当东面朝之”之类意思的言论。

贞观15年,戒日王派遣使臣抵达长安,向太宗上书,以表达想要两国交好的意思,对于太宗而言,这没什么不好的,礼尚往来,对面已经派遣了诚意,自己自然也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思,再说,这是树立大唐在别的国家心目中的形象,使大唐更加强盛的好机会,一定是要做出回答的。

于是,贞观13年三月份,大唐派遣李义表为主使,王玄策为副使,以及随行的20人送客人回国。

从大唐到中天竺当时需要翻过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路途危险且遥远,但历经9个多月,中间游历了数百个国家的使团最后还是顺利到达了中天竺,比起预想,这次前往中天竺已经算是顺利。

大唐准备了丰富的礼品送给中天竺,戒日王自然也是好生款待了前来结交的使者——李义表和王玄策两位。

李义表、王玄策在出使天竺期间,游览了天竺各地,在翌年正月二十七在王舍城东北耆闍崛山(灵鹫山)凿石为铭作为纪念。

同年2月在摩珂菩提立碑记事(铭文现存于《法宛珠林》)。

作为外交官的王玄策在他的第一次西渡没有什么奇闻也没什么太大的功绩,历时前后4年,回到了大唐的他还是那个藉藉无名的出生在洛阳的小。

但外交这个东西,必须通过长期以往的交流才能长久,也深知这个道理,于是贞观21年,大唐组织了第二次公费旅游……啊不,是外交使团前往中天竺进行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但这个时候的戒日王朝已经易主了,前面说了,戒日王是依靠自身的武力来统治整个天竺的,只要他一死,国家就很可能出现动乱。

这不,马上就来了。

2.一人灭一国,经典永流传 基于第一次的公费……出使,大唐这次选取了王玄策作为主使,副使则是蒋师仁。

第二次出使印度,经历过高山的王玄策很难决定去程路线,但很可能是跟着一位番邦的使臣从西域古出去的。

这个时候,戒日王刚刚去世,中天竺大乱,一位叫做阿罗那顺的大臣马上篡夺了皇权,基于对曾经戒日王对大唐的友好,阿罗那顺对大唐的态度就截然相反了——他是一位夺取了皇权的大臣,名不正言不顺,此时还未立稳脚跟的他准备杀死这帮使团成员,唯独关了王玄策和蒋师仁入狱,并且将使团带来的礼物掠劫一空,此时,遭遇了牢狱之灾的王玄策也是表示突然,毕竟谁也不曾想自己曾经风风光光玩过的地方突然易了主,而且还是这么一个人,他来竟然就把他关进了牢狱中,所幸,王玄策和蒋师仁想办法越狱而出,至于具体办法,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说法是戒日王之妹迦室利助其逃离。

逃出了中天竺的王玄策北上泥婆罗国(尼泊尔),最后逃到了吐鲁番,在吐鲁番他请求当时的松赞干布借给他兵,想要去讨伐兵力强大的中天竺,但松赞干布似乎是双方都不太想得罪,但又基于当时进藏后的政治婚姻,他必须要考虑眼前这个外交官背后的势力——大唐,于是松赞干布借给王玄策1200名吐鲁番,但1200的骑兵怎么够,中天竺方有万人之数,此时的王玄策便将手伸向了别的藩国——比如他先到的尼泊尔,前去尼泊尔后,国王也是受大唐的威慑借给他7000骑兵。

成功借到兵的王玄策就要重返中天竺开战了,在此之前,天竺就是一个由各个邦国组成的联邦国家,戒日王一死,又听有人要打它,这些邻国自然高兴,马上派兵去攻打中天竺。

于是在打中天竺的时候,王守义的8000多骑兵与阿罗那顺的数万兵马开战,也打得有来有回,但中天竺当时有一项强大的战争兵器——战象。

面对这个巨大的战争兵器,王玄策巧用田单所创的火牛阵大破阿罗那顺亲自率领的7万战象部队,一时间战场情景混乱,敌军的战象竟踩死了他们自己的人,而后战象也是向各处奔走,再也不现。

重回曲女城,打败并生俘阿罗那顺的王玄策军队,斩首3000余级,俘虏10000多人,从听闻此事而感到振恐的周边的一些国家(包括原天竺上其它国家)那得到了30000头牛羊马等牲畜。

凭借一人之力打败了阿罗那顺的王玄策名震天竺,同时也轰动了整个唐朝的朝野,他马上返回了大唐,贞观二十二年5月回到长安。

他所展现的不凡的外交才能马上被太宗看上,随后太宗为其封官,官从五品。

显庆二年,王玄策再一次出使西域,这个曾经被他一个人所征战的地方,再一次易主,这次的国王对他们热情款待,并为他们设种种杂技表演。

显庆五年9月到达摩珂菩提寺,送到佛袈裟。

从此,这位战神在战争上也再未有过任何显著的功绩了。

3.生卒年不详,倒霉的战神。

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上对于王玄策的生卒年并没有相关说明,而除了一人灭一国的事情以外王玄策也并未有过多的功载,而相关原因可能正是因为他最后做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吧。

第三次出使回来,他带回来了一位200岁的“高僧”,这位高僧要为当时的皇帝李世明炼药,可这一次炼药,也导致了的死亡。

他带回来的“高僧”,皇帝死了,自然他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可能史官在记载的时候便不敢再多说些什么了,也就是我们现在关于这位传奇人物记载不多的原因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印度为什么直到二十世纪还有人在树叶上写字

对于印度,我们知道恒河、神牛、宝莱坞,知道诗人泰戈尔、医生柯棣华,也知道他们的人口和软件产业,但除了这些符号化外,印度还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文明古国,他们在几千年前的文字和书写方式是怎样的?为什么直到20世纪上半叶,印度的棕榈叶写本才慢慢消失? 网络配图12月15日,作为系列讲座的开端,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亚洲学会副主席Pierre-Sylvain FILLIOZAT教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做了关于印度写本遗产的报告,之后的几天,还将由其和其夫人、法籍印度裔著名印度学家Vasundhara Kavali-FILLIOZAT带来另外三场有关印度古文献学的讲演。

古印度人对知识的崇敬 网络配图古印度的知识传授主要有三种方式:妙音天女神授、口头传授和写本传授。

妙音天女是赐予各种智慧及文艺天分的本尊,凡学习或从事艺术、文学、书法、音乐、工巧、写作及辩论的人,修持此法门都会得到甚大的帮助,所以在印度、中国西藏,但凡学习梵文者,大多会修此法门以求学习顺利。

而口头传授是早期印度知识传授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针对长篇文本,即便在写本出现之后仍然流行,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最初就是通过口头传授保存下来的。

对于写本,许多印度人给予了无上的崇敬,婆罗门阶层和传统梵文家尤其如此。

“不仅如此,印度人对任何形式的文字都予以尊重,对那些与宗教相关的文字,更是恭敬,在某些情况下,这甚至演变成了宗教崇拜。

”FILLIOZAT教授介绍道。

印度人对写本的崇拜 网络配图如锡克教教徒对他们的宗教经典《本初经》展现出的崇拜。

上图中,人物手拿棕榈叶,对放置在架上的写本进行膜拜。

这幅图还显示了印度人对于写本保存方面的信息:印度写本不是保存在书架上的,而是悬挂在空气中予以保存,这样可以避免虫蛀。

又如,印度人在读《罗摩衍那》要进行许多仪式,开始时要向这本书的写本或印本进行礼拜。

在敬神的节日里,和神灵相关的文本会被放置在神像之前,一起接受诸如檀香壶、鲜花等供奉。

在印度南部,如果一位婆罗门到另一位婆罗门家参加典礼,表达心意的方式是赠送《罗摩衍那》写本,这个风俗的直接结果是,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许多婆罗门家族的私家藏书里保存了不少《罗摩衍那》写本。

《罗摩衍那》写本,上面的白点和红点为人们供奉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印度阿琼坦克或将夭折:向全球寻求合作研新坦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