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抗战失败的始作俑者汤玉麟:不战即撤守热河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击数:
简介: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

国民党政府命令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

【千问解读】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

国民党政府命令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

1933年1月1日,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炮击临榆县城。

中国守军还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1月3日,山海关沦陷。

2月21日,日本关东军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二4个师团主力,纠合伪军张海鹏部共10多万人,分3路进犯热河。

北路由通辽攻开鲁;中路由义县攻朝阳;南路由绥中攻凌源。

守凌源的万福麟部于兆麟师一度抵抗后,因腹背受敌,退守长城线上军事要塞喜峰口。

国民党热河省政府主席、东北军师长汤玉麟为保持自己的军阀势力,反对辽、吉、黑省抗日义勇军退入热河境内,怕把日军引入热河地区,又阻止东北军4个旅开赴热河,后几经疏通方得开入。

3月初,汤玉麟置军事于不顾,从平津调集大批汽车,又将前方军用载重汽车240余辆扣留,向天津租界抢运私产,并自动弃守平泉以北、承德以东高地,严重影响了前方抗日官兵的士气。

3月3日下午7时,汤玉麟在既无命令,又无敌情的情况下,带4个旅擅自弃守国土,离开承德,西逃滦平,撤至察哈尔省沽源县一带。

3月4日上午11时许,日军仅有128名骑兵,兵不血刃占领了承德。

此后,形势急转直下,日军很快占领了热河全省。

这位不太光彩的逃跑将军汤玉麟,是阜新县(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

汤玉麟,1871年出生,字阁臣,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民镇人。

汤玉麟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给人放羊,青年时在义县赶车运输货物,往来于阜新、朝阳之间。

一次外出,途中遇土匪被劫挨打,他一气之下投身“绿林”。

汤玉麟打仗凶猛,被土匪委以“二当家的”。

以后,汤玉麟从土匪中拉出一伙人,进占锦西县境大红螺山,成了“山大王”。

一次张作霖被清兵包围,汤玉麟给解了围,从此他们成了结义弟兄。

热河抗战失败的始作俑者汤玉麟:不战即撤守热河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腊月三十晚上,张作霖、汤玉麟的队伍被匪帮金奉山带领的沙皇俄国骑兵中队偷袭,张、汤队伍溃逃,仅剩下100余人。

此后,张、汤投奔八角台(今台安县台安镇)商务团练首领张景惠。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2月13日,汤玉麟随同把兄张作霖向清廷新民府投降,队伍改编为巡防营,汤玉麟任左哨哨宫。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密令新民府捕杀降而复叛的辽西巨匪杜立山。

汤玉麟等设计捕杀了杜立山,因而立功,汤被提升为奉天前路巡防营第二营帮带。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奉天总督赵尔巽调张作霖、汤玉麟至奉天(今沈阳),镇压革命党人。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汤玉麟历任团长、旅长、东三省巡阅使,署中将衔顾问,奉军陆军第11混成旅旅长,第11师师长。

民国4年(1925年)11月,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沈阳市人,同盟会员,爱国将领,曾任奉军副军长、副司令等职)在河北滦县率部队反戈,自任东北国民军总司令,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汤玉麟率部出义县大凌河两岸截击郭军立功,张作霖提升汤玉麟为热河都统。

1928年(民国17年),东北易帜,张学良继父位,任命汤玉麟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兼陆军第36师师长。

汤玉麟统治热河期间昏庸残暴、横征暴敛,民众怨声载道,称他为“汤扒皮”。

他任人唯亲,省府厅局长、军队团旅长以上长官及县长,大都由其子、侄、甥、婿等担任。

二儿子汤佐辅为省财政厅长,大儿子汤佐荣为省禁烟局长,阜新县县长周铁铮是他女婿。

汤玉麟统治的热河省境,盗匪遍地,为害百姓,民不聊生。

汤玉麟与土匪同流合污,合伙贩卖、私运鸦片,抢劫、搜刮民财;汤军还以剿匪为名,向群众要粮要钱,榨取人民血汗。

1931年4月,汤玉麟派曾驻防阜新县的东北骑兵第十七旅李守信(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日军侵占热河时投降日军)团残酷镇压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嘎达梅林起义,割下嘎达梅林人头,献给达尔罕郡王。

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汤玉麟为保住热河地盘和沈阳等地私产,与日伪关系十分暧昧。

1932年(民国21年)2月,在日本关东军控制下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发表《独立宣言》时,汤玉麟派代表谢履西出席会议并签字。

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时,汤玉麟被任命为伪满洲国参议府副参议长兼热河省主席。

汤玉麟虽未到职,表面上也表示反对,但私下又让谢履西代致谢意。

1933年3月热河失陷后,全国舆论哗然,纷纷要求严惩汤玉麟。

国民党政府在人民舆论压力下,决定让张学良辞职,由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兼代北平军分会委员长。

于3月8日下令,褫夺汤玉麟各职,汤玉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冯玉祥。

5月,参加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爱国军人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被任命为察东游击队司令,但未参战。

7月,汤玉麟暗中派人与日军接洽,准备投降,后因其部下极力反对而未成。

10月,因与刘桂堂争夺防地,发生混战,后经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调停,汤部被改编。

汤玉麟被委任为第29军总参议,从此被解除了军权。

1934年1月9日,国民党政府撤销对汤玉麟的通辑令。

5月2日,北平军分会任命汤玉麟为高等顾问。

半年后,汤玉麟辞职回天津,从此势力衰落。

1949年病故

第一次“西学东渐”失败的真正真相,一耽搁便是200年

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以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先驱者角色,中国科技亦由此开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序幕。

但由于作为西学传播主体的天主教过分干预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西学东渐”的衰落。

帝以钦天监计算的夏至时刻与实测日影不符,对“西法”的开始动摇 早年的康熙帝对西方科技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先后向南怀仁、白晋、徐日升等传教士学习过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医药学(如解剖学)等西方科学。

他以一国帝王之尊,大大促进了“西学”的传入,由此也积累了对传教士的好感。

因此当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福建代牧阎当再次挑起“礼仪之争”时,卷入其中的康熙帝一度表现出极大耐心,不愿意中西双方因此而决裂。

但教皇格勒门十一世无视康熙帝的态度,两次发布“禁约”与通谕,禁止中国天主教徒参加祀祖、祭孔、敬天等儒家礼仪。

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在宫中读到传教士所译的教皇“禁约令”全文,极为愤慨,提笔批示:“览此告示,只可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 其实早在康熙五十年十月,康熙帝就以钦天监计算的夏至时刻与实测日影不符,指出“此事实有证验,非比书生作文,可以虚词塞责”,对“西法”的深信不疑开始动摇。

此后康熙帝设立蒙养斋,试图实行历算编制“自立”。

他又倡导“西学中源论”,既有维护“天朝上国”尊严的用心,也有因“西法”所编历书多次出现误差的历史背景。

所有这些,都影响到康熙帝晚年在探索西方科技方面的热情。

故当与教皇的冲突明朗化之后,康熙帝指示,所有不守“利玛窦规矩”的传教士一概驱逐,留用的“会技艺”者亦只可“自行修道,不可传教”。

但终康熙一朝,也没有改变招徕西洋科技人才为清廷服务的方针。

与热衷于西方科技的康熙帝相比,帝于西学可说“毫无兴趣” 雍正帝登基不久,便改变了康熙时期的政策。

这一方面由于雍正帝本人信佛,尤其亲近喇嘛教,因而对传教士的“辟佛”言行十分反感,对康熙年间宽容天主教的政策早有不满,声称“你们哄得了父皇,哄不了我”。

另一方面,也掺杂了“储位之争”所带来的政治因素。

康熙帝对于西方科技的兴趣和对传教士的好感,一度影响了多人。

皇太子及其舅父、也是“太子党”核心的,都与传教士关系密切。

到皇太子允礽被废黜之后,葡萄牙传教士穆敬远又直接卷入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中。

经过激烈争夺方得上位的雍正帝继位不久,便制造了传教史上有名的“苏努事件”。

随后雍正帝在宣布允禩、允禟“罪状”的同时,又将传教士穆敬远逮捕严讯,并授意杀于谪所。

这当然是出于铲除政敌势力的政治需要。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论述“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时,就提及“相传当时耶稣会教徒党于皇太子允礽,喇嘛寺僧党于雍正帝,双方争斗,黑幕重重。

后来雍正帝获胜,耶稣会势力遂一败涂地”。

与热衷于西方科技的康熙帝相比,雍正帝于西学可说“毫无兴趣”,受其影响,“康熙五六十年间所延揽的许多欧洲学者,到雍正帝即位之第一年,忽然驱除净尽”。

因此雍正一朝的科学进步,除钦天监监正、耶稣会士戴进贤编制的《历象考成》日躔、月离表,以及巴多明、雷孝思等传教士在康熙朝大规模测绘基础上绘制的《雍正十排皇舆全图》聊可称道外,其他方面均乏善可陈。

在康熙朝“西学东渐”高潮的映衬下,更显得“黯然失色”。

帝登基后,对雍正朝的严厉政策做了适当调整,试图“宽严相济”。

与康熙帝对西方科技的求学探究不同,乾隆帝允许传教士在内廷供奉,主要是为了满足“奇器淫巧”的个人赏玩。

乾隆帝迷恋西洋技艺的艺术魅力,信用郎世宁、王致诚等传教士,创作了大量西洋宫廷画。

他又令蒋友仁设计和监造大水法,将西洋宫廷建筑与园林艺术引入中国。

但乾隆帝的兴趣点主要在于新奇的欧洲艺术,并不屑于系统的西方科学知识。

乾隆帝登基后尊崇喇嘛教,将其父皇的潜邸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在《御制喇嘛说》中大力强调“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

或基于信仰方面的因素,乾隆帝对天主教的“西洋”教义缺乏好感,对宫中作为“御用技师”的传教士也不真正尊重。

综观乾隆一朝,虽仍试图在科学上有所作为,编纂有《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等科技成果,《四库全书》中也收入了17名欧洲传教士所著的29部“西学”著作;在实测新疆、西藏等地基础上完成的《乾隆十三排图》,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亚洲大陆全图;但此时的整个学界的学风已悄然发生转移,考订、整理中国古籍的“乾嘉学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引入“西学”的广度和深度远不能与康熙时代相提并论。

可见,第一次“西学东渐”浪潮,其实已在中华大地上迅速衰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梁启超认为,雍正以后,“中国学界接近欧化的机会从此错过,一搁便搁了二百年”。

其间的因缘际会,颇值得后人深思。

随机文章历史上最会说漂亮话的皇帝杨广杨朱生平简介细说世界十大名胜古迹,中国长城是太空唯一可见建筑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中国以南方为尊/避开北极星的定位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松锦大战明军战败的罪魁祸首是洪承畴还是崇祯皇帝帝?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帝选择的决战时机是完全违背理性的。

的后勤组织和兵力部署同样也是的。

在极度不利的国内外局势下,贸然发动这场决战,是战略上的严重失策,对满清竟会率领清军主力以倾国之力决战,更没有有效的战略备案。

如果说在崇祯十三年,崇祯帝让洪承畴督帅十三万大军出关,和清军对峙于锦州,还算是基于国内情况作出的合理判断。

那么在崇祯十四年,关内的农民义军、等人纷纷复起,关内各省局势已经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崇祯帝居然还打算用自己仅剩的战略机动兵团,和清军在辽西走廊大打出手,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

当时,持续的天灾,苛刻的税赋,额外的加征,使得农民纷纷破产,沦为流民,加入到李自成、张献忠所部农民军的阵营,使得他们的人力兵力不断壮大,先后攻克襄阳、洛阳两个战略重镇,杨嗣昌主持的“十面六隅”围剿义军的方略彻底破产,连他自己也兵败身死。

农民军活跃于河南和湖广两个天下要冲之地,南方各省想要筹措粮饷送至京师,已经极为困难。

而倘若明朝继续加大对山西、北直隶、山东等北方各省的的粮草搜刮,以这些地区的星火燎原之势,只会民心沦丧,迅速失守。

此前洪承畴督帅大军出关,原本有两个作战目标,其一是救出率领的被围关宁军,其二是要保住锦州这个辽西走廊的战略据点。

想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在皇太极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包围锦州的情况下,确实是超过明军当时的组织和战斗能力的。

对峙两年时间里,明军的多次尝试早已证明,如果明军既想要保护锦州,还要成功击退清军解围,如果不将全部主力尽数压上,兵力是完全不够用的。

而按洪承畴原先的想法,在松山长期维持十多万大军,和满清政权拼持久消耗,在关内各省已经被农民军闹得一片狼藉的局势下,是绝不可行的。

至于在野战击垮清军主力,横越500里打回辽阳和沈阳,收复辽东疆土,更是“痴心妄想”。

但是,如果明军只想救出祖大寿和他所部关宁军,给辽东将门一个交代的话,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明军的两次解围行动其实都已经摸到了锦州城边,倘若此时,崇祯帝当机力断要求祖大寿放弃锦州和主力会合的话,那么完全有可能在皇太极率领的满清主力赶到前,全师而退,只留给满清一座空城。

在满清已经攻灭汗,控制蒙古草原的情况下,处于辽西走廊瓶口处的锦州,相对战略意义其实已经不大了。

这么一来,如果祖大寿部退守山海关,有洪承畴和他率领的十三万精锐调回关内战场,压制农民军,那么崇祯帝绝不至于短短三年之后,就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下。

可无情的历史事实,却是因为关内战场的惨痛失败,崇祯帝更因他重用的杨嗣昌的兵败身死,而被赤裸裸打脸,让他急需在关外战场来一场空前大胜,以来提振自己的威望,挽回失去的颜面。

正好洪承畴在松锦战役前期的战果还算不错,于是就在后勤、组织和战略态势均不支持的情况下,崇祯帝定要赌一把大的,几乎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筹码,想靠一场对满清政权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才扭转战略上内外交困的死局。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了结果,已多次被证明根本不能打硬战的明军,被逼着打了一场速决战,结果是除了曹变蛟等少数精锐浴血奋战,一度杀到皇太极中军主帐,其余大部分明军,一听说后路被断绝,就争先恐后地溃逃,在自相猜忌和一片混乱中自我崩溃,沦为任由满清宰割的猪羊。

输光了大部分筹码的崇祯帝只能徒唤奈何,还一度自欺欺人地给叛降的洪承畴设祭刻碑。

十多万精锐损失过半,物资损耗丢失不计其数,洪承畴这样能力出众的帅才投敌,种种桩桩,都标志着明朝确实气数已尽,濒临灭亡。

,皇太极的玄孙、满清帝,参观松山古战场,由衷感慨“太祖一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而帝业成”,将皇太极打败洪承畴的此战,和的,并列为满清取代明朝、百战开国最关键的两次战役。

随机文章AV8B鹞式攻击机简介,2012曾被塔利班炸毁6架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详解,可携带10枚50万吨当量核弹头最后的晚餐多了一只手,达芬奇最恐怖的画(拉斯维萨看出玄机)神仙千里眼顺风耳来历,历史著名人物被后人崇拜演化成神仙为什么神仙怕人间皇帝,需要靠凡间皇帝吸收香火存在(不然消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热河抗战失败的始作俑者汤玉麟:不战即撤守热河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