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王如何惩处朝鲜?让边境从此消停200年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二十四年(1685年),朝鲜王国咸镜道、平安道的边民数十人带着刀枪、鸟枪偷渡鸭绿江,在三道沟(今吉林省临江市境内)一带与士兵发生冲突,枪伤驻防协领勒楚等多人,朝方1人中箭死亡、数人受伤。

这次冲突的规模很小,双方的伤亡也很少,却引发了的强烈反应。

清廷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刻由礼部发文,责成朝鲜政府迅速将人犯捉拿归案,等候北京派人审讯。

随后,清廷下发敕书,以皇帝的名义通告朝鲜,上国将派遣查使,也就是专案组和朝鲜国王一起审讯犯人和该管的地方官。

最为严厉地是,康熙的敕书点名要追究朝鲜国王平日里疏忽边防的罪责,并要“专案组”察议国王。

这一处理,在以往的边民越界事件中,非常罕见。

往往是清朝礼部咨文提出“察议”国王,再建议皇帝加恩“免议”。

朝鲜君臣期待中的高举轻放没有出现,只好在恐惧中严惩本国官民。

朝鲜国王派出2名文官为按核使,到鸭绿江沿岸地区搜捕犯人,前后抓捕入狱达数百人,押送至汉城(当时的朝鲜首都,今首尔)的也有近百,犯人越境处、原籍处地方官纷纷被捕,从郡级长官、军事主官,到道一级的官员,基本上一勺烩送解汉城候审。

另有部分官员先行自尽,如默许边民偷渡的厚州军官、土兵及佥使先后自杀。

朝鲜君臣对此并不在乎,他们更关心的是国王会不会“奉旨受辱”,干脆采取了拖字诀,先是以国王患病为由,要求免除郊迎礼,这是什么意思呢? 《奉使图》,大臣阿克敦1724年-1725年所作,记录册封朝鲜英祖过程的画册。

原来明清时期,朝鲜作为排名第一的藩属国,在上国派“天使”来到汉城城西的迎恩门时,要扎结彩黄帐殿,设黄屋、龙亭、香亭于帐殿正中,,国王穿全套朝服率宗亲、百官在迎恩门内向“天使”鞠躬迎候。

待将敕书供奉龙亭之后,国王才可与“天使”一同穿过迎恩门到王宫完成迎接大典。

这就是全套的郊迎礼。

怕当众挨骂,国王托病拖没了郊迎礼,朝鲜君臣又到“慕华馆”勾兑国王不参加“会审”,其中花了多少钱贿赂咱无从知晓,只知道清朝使臣坚持要求,审讯的最后一天,国王一定要出现。

毕竟有明文要求,再,就是拿自己脑袋开玩笑了。

朝鲜肃宗虽然不情愿出场,对于犯人的定罪主张却非常坚决,提议施放鸟枪的6名主犯处斩、妻子为奴;其他越境者19人处死;地方官分别处以革职流二千里、降等二级或五级,清使满意之余,要求国王拟定一份“谢罪书”上交康熙皇帝。

朝鲜的大臣们很给力,觉得国王写这个东西像供状,太丢脸,请求处罚他们个人以换取国王的面子,清使退而求其次,允许国王口头谢罪。

朝鲜肃宗说: “非敢有一毫漫忽之心,而事至于此,莫非禁令不严之致,今奉皇敕惶悚罔措。

” 国王谢罪,这事儿该完了吧? ,没完,清廷还勒令朝鲜国王罚银2万两,朝鲜右议政(相当于右丞相)郑载嵩为首的三使臣上书抗辩处理过重,遭到清朝礼部的迎头痛击。

第二年的清朝礼部咨文,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历数朝鲜的诸多“罪状”,直斥朝鲜“主弱臣强”,并将三使臣抓捕后,押送朝鲜要求重处。

清廷对朝鲜君臣的反复打脸,令其屈辱不堪,肃宗甚至认为这是“丙子胡乱”(1636年,清军12万攻入朝鲜,逼其称臣)以来从未有过的侮辱。

然而,站在清朝的角度来说,这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自元年(1644年)入关之后,整个东北仅余官员103人,士兵1500人,鸭绿江、图们江沿岸的边界地区更是人烟稀少,朝鲜官民的越界行为近乎肆无忌惮,杀人越货事件也屡有发生。

经过“三道沟事件”对朝鲜政府的严厉惩戒,使其自觉对边境军民进行约束,保障了边境线的大体稳定,令“窃地”这样的行径,直到甲午战争前后,方才复苏。

(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随机文章左传——既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尼古拉特斯拉的惊世预言,精准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时间外道魔像最后去哪了,斑从带土体内通灵后不知行踪(或变回神树)瑞典RBS-15型反舰导弹,经典鸭式布局让导弹更灵活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露梁海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露梁海战的结果如何

海战经过 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令后,拟于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

驻顺天之第二军先撤,接着,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

十一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待发。

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

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船队,连日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

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已经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

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

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义智部船队会合。

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千余人,舰船约500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

其作战部署是: 一、以副将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 二、以陈璘率水师主力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正面阻击,待机出击; 三、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

十九日丑时,石曼子(即岛津义弘)率军千余、战船500只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预伏地,遭陈璘部阻击,调头南下。

天亮,日军发现前有伏兵,又向北回师,遭到北岸邓子龙部截击。

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

联军驾船逼近日舰,跃上敌船,短兵肉搏。

北岸邓子龙率士卒300登上朝鲜船,奋勇冲杀,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即被日船包围。

“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

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

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

”(《·邓子龙传》) 战至中午,陈璘派水师副将陈蚕、游击季金率部来援。

与此同时,明朝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海面之日船队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陈璘率主力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

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

石曼子(岛津义弘)不支,仅率200余只战船溃逃。

陈蚕也率部队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

季金也率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

在一片混乱之中,日军仍垂死挣扎,拼命反击。

邓子龙在战斗中死亡,明军继续与日军作战。

陈璘乘胜挥师西进,焚毁日军船只数艘,并与陆路刘綎军夹攻顺天日军。

小西行长率余部逃脱。

1598年,明朝水师在露梁海面以约500艘战船包围约500艘日本战船,日军战船损失较大。

结局影响 露梁海战是在近400余年前由明朝水军单独进行的,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

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一部以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水师在这次海战中,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

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

又迅速与其交战,达到了歼灭岛津和立花家军队目的。

但是在岛津受打击的同时(具体损失人员则史书未有很明确记载),困守在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部一万三千人则从南海岛另一端跑掉了,同时日方主将岛津也得以全身而退,则参战的岛津军应当还有残部脱离战场。

冲破封锁线的日军又与早在釜山等待的加藤清正一万人,黑田长政与毛利吉成各五千人会合,撤回日本。

明朝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在激战中死亡,其子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明朝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有一种说法认为的是在中被消灭的是岛津家的萨摩精锐,这导致了在关原合战时岛津家几乎无兵可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原合战的结局。

但根据NHK历史秘话中表述,关原合战时岛津义久只让弟弟岛津义弘带1500人前去,主力留下其实是为了对付之后可能的德川前来兴师问罪。

故露梁海战与关原合战关系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古时候帝王是如何给官员发工资的?

从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时间大约经过了3000来年,然而这期间,诞生了无数的王朝和皇帝,根据统计,历史上能够记载有名的皇帝就500多位。

这些皇帝有昏君有明君,更有千古一帝。

古代距离我们时间久远,想要了解古人的生活可是非常不易的,只能通过史书记载或者文物来了解古时候。

对于古代,我们有一个疑问,就是古代没有现今的银行转账,那么皇帝是如何给官员发放工资的呢?首先古代发放的工资有很多种。

古代的官员工资发放形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可能方式都不一样。

但是相同之处在于,每一次发放工资都会到地方国库去取钱。

古时候每个郡县都会设有国库,这些国库一般只有当地的郡吏直接负责。

古代的国库中,不仅仅存放银子,还会有各种奇珍异宝,比如说丝绸、粮食、绸缎等等。

这些东西现如今很好得到,可是放在古时候就大不一样了。

古代的皇帝哪怕爱吃偏远地区的食物,也要等上一些日子才能吃到,现如今可就不用这样麻烦了。

汉朝时官员一般情况下发的都是银子,而且是每年一发,这些银子可以换成同等价值的粮食。

到了,给官员发的就是土地,根据官位的不同来发放土地的多少。

然后让官员自己在土地上种粮食,收成之后的粮食不用上交朝廷,可以自己吃。

总体来说,汉朝到晋朝还是非常人性化的。

到了,官员的工资半年一发,而且不仅有银子,有的还会用绸缎、丝绸等代替。

这一点和汉朝基本没什么不一样。

直到到了,官员的工资发放才发生了根本变化。

宋朝发明了全世界第一种纸币——。

交子可以购买等价的粮食、丝绸等等。

宋朝此时可以凭借官位的大小去领取补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官员领补贴的例子。

到了明清时期,官员工资的发放就又回到了汉朝和唐朝时期。

这几个朝代发放工资的方式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到了时期,国库空虚,银子大幅贬值,也造成了官员们生活压力的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康熙帝王如何惩处朝鲜?让边境从此消停200年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