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明显有借无还,为什么孙权还有借出去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只是暂时被打败,从双方实力来看,曹操依旧远胜于。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而孙权又没有他哥哥那种战争水平,自保尚且困难,更别提进攻了。

因此孙权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跟合作。

不光要跟刘备合作,还要让刘备顶在最前面。

没有承担过重任的人,都不会明白,躲在后面究竟有多舒服。

这就是为啥非要让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的原因。

刘备得了南郡,才能真正意义上直面曹操的进攻,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成为孙权有力的盟友。

一、借南郡,相当于是捆绑销售了直面曹操的风险。

那时候刘备多鸡贼啊,他手里本钱小,所以在击败了曹操以后,不敢直接去打江陵城。

这玩意儿没有一年半载压根就打不下来。

因此刘备带着手下为数不多的人,立刻扫荡了荆南四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和武陵郡。

大家别觉得刘备没志气,从他当时的角度来看,有块根据地,比有一块重要的根据地要现实得多。

赤壁之战之前,刘备一直都是手下的客将,先占着新野小城,后来勉强负责防守樊城。

但是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这事儿一直都是刘备的心病,好不容易打败了曹操,刘备当然要在的范围内,给自己争取到最多的地盘,而拿下荆南四郡是最现实的途径。

南郡不香吗?是真的香啊!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拿下南郡的。

打了多久?一年多时间,还是人家达到了守城目的,主动退出去的。

所以说刘备那个时候那点人马要是在南郡这儿耗着,那早就被消耗干净了。

因此从战略上来讲,刘备做得十分到位。

有了荆南四郡,至少可以招兵买马,也有粮草供给,凭刘备的本事,借助此地成为一方诸侯,一点困难都没有。

可是孙权为啥非要把南郡借给刘备呢?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甚至周瑜也因为南郡城而病故。

其实孙权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转嫁风险。

如果南郡在手,那么整个长江沿线,就都是曹操攻打孙权的据点。

南郡、柴桑、建康,这些地方都需要有人防守,孙权哪来这么大的魄力,能把这些地方都给防守好呢?所以说,只有把这份风险,转嫁给刘备,孙权才能更好地经营江东。

二、孙刘联盟要想实现,南郡就必须要给刘备。

当时荆州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南阳郡和南郡的北边归了曹操,南郡的南边和部分江夏归了孙权,荆南四郡、公安、江夏部分地区归了刘备。

从占地面积来看,刘备占据了荆州绝大多数地盘,这也是为啥孙权后来表刘备为荆州牧的原因,荆州实际控制权,就在刘备手里。

南郡相对于东吴来说,就是一块飞地,夹在曹操和刘备势力范围之内,非常没有安全感。

被表为荆州牧,治所却在公安这么一个小城,这哪成呢?因此孙权这才把南郡借给了刘备。

让刘备将治所搬进了江陵城。

表面上来说,刘备似乎沾了光。

但是从孙权的角度出发,整件事孙权才是获利最大的那个人。

为啥?因为孙权既得了名,又得了利。

所谓名,也就是孙权大度地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记住了,只是借给了!南郡的归属权还在孙权手里,只是借给刘备用而已。

所谓利,有刘备在南郡帮助孙权挡着曹操,那孙权就能腾出手来收拾江东内部的问题了。

相对来说孙权就更安全了。

此外,你以为刘备是吃素的吗?刘备不能生存的情况下,必然是要找孙权的麻烦的。

与其让刘备成为敌人,倒不如让刘备成为盟友。

主动把南郡借给刘备,也就直接抹掉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盟友,呢?不得不说,鲁肃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三、从刘备的角度出发,夺取南郡也是有铺垫的。

刘备是有大志向的人,整天嚷嚷着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缩在荆南四郡之内,能够还于旧都吗?显然不能吧? 所以说刘备要想兴复汉室,就必须要拿下南郡。

那么刘备当时有能力从曹仁手里拿下南郡吗?真,再来三个刘备,都未必拿得下南郡。

因此刘备要想拿下南郡,完成自己的北伐大业,就必须要想其他办法。

那么刘备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刘备迅速攻占了荆南四郡。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谁都瞧不起你,但是你手里有了地盘,说话就硬气多了。

你不给我南郡,那我就从长沙、桂阳出发夺取你的江东!第二,刘备让带着1000人马前去支援周瑜,这就是为了借南郡找借口了。

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可别说刘备一点功劳都没有。

第三,刘备派遣绝北道!这可能是大家都忽略的一件事,曹军后撤以后,让曹仁留守江陵城。

关羽被刘备安排前去绝北道,就是为了阻挠曹军对江陵城的供给。

这三招都算比较厉害,尤其是关羽绝北道,虽然没能断绝曹军对曹仁的供应,但也没怎么吃亏,所以肯定是造成了一定的骚扰。

只要给曹仁一种压迫感,那目的就达到了。

有了这三招,刘备再跟孙权借南郡的时候,那就理直气壮多了。

首先我有地盘,有一定的实力,其次我为了夺取南郡、赶走曹仁,的确也做了一定的贡献。

总结:周瑜之死,是南郡归属权的转折点。

周瑜是东吴的顶梁柱,这哥们要是在的话,凭他那心高气傲的态度,绝对不可能支持借南郡。

同时,有周瑜在的话,守住南郡也就多了一份保障,或许东吴集团会调整战略,一口气吞了刘备也未尝不可。

可惜周瑜死了,这是东吴集团巨大的损失。

他花了一年多心血夺取的南郡,却没人能够守住,只能从战略上让给刘备。

周瑜之死,促成了刘备借南郡的事实。

这是东吴巨大的损失,却是孙权巨大的收获。

如果周瑜不死,孙权能真正掌权吗?我看不能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孙权为什么要偷袭荆州 打下荆州的好处有多大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东吴派兵攻打荆州时 最后为什么非杀关羽不可

对东吴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吴攻打荆州,一定要杀吗? 汉中之战后,关羽率军攻打樊城,却不料在暗中捣鬼,联合奇袭荆州,使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

对于东吴而言,既得到荆州,为什么又非杀关羽不呢?曹魏对于这次联盟是想达到怎么样战略目标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国前将军关羽北进荆襄。

战初,关羽攻势凌厉,水淹樊城,擒斩,胜券在握,直逼曹操动迁都之念。

然而魏将坚守待援,孙权派偷袭荆州,关羽军腹背受敌,战势陡转直下。

最终,魏国强援助守,关羽未能攻下樊城,荆州也失,败走麦城。

此战杀关羽,对东吴意义不大。

但是对于当时的孙权而言,有意义。

因为杀掉关羽,适合当时的孙权的利益诉求。

什么利益诉求呢?后面再细说了。

先说关羽的死,到底是谁主导的。

很明显,就是孙权。

关羽之死,可以说与孙权有直接关系。

现在网传吕蒙杀害关羽,孙权不知情。

更有《新》等电视剧,脑补剧情,把孙权演的极不情愿杀关羽。

把关羽之死,说成是吕蒙擅自做主。

还说吕蒙此举,让东吴利益受损,导致吕蒙遭天谴而死。

这明显是不适合事实的。

因为《》中,清清楚楚记载了: 偷袭荆州得手后,吕蒙突然病倒,被迫留在江陵养病,病得连床都无法下。

(孙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

——《三国志·吕蒙传》 而继续围堵关羽的部署,则是孙权亲自向前线下达的。

具体的说,下达给了和潘彰两人。

(孙)权先使朱然、断其径路——《三国志·吴主传》 朱然和潘彰围困关羽于麦城后,孙权当时可能还想着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便没有立即下诛杀令,而是派人去诱降关羽。

但不想,关羽诈降,忽悠了孙权。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

权使诱之。

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

——《三国志·吴主传》 之后,关羽突围失败,再次被围。

并被潘璋帐下的部将擒获。

最终,被吴军杀害。

下斩杀令的,是不是孙权。

《三国志》中没有明说。

但从其它史料记载来看,,就是孙权最终拍的板。

如东晋王隐所著的《蜀记》中,就写明是孙权下达的诛杀令。

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

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今岂可生!’乃斩之。

——《蜀记》 所以,关羽之死,与吕蒙无关。

吕蒙确实背刺了关羽。

但吴军后续围捕关羽的战役,都是孙权指挥的。

吕蒙没有参与。

最后下令杀关羽的人,大概率也是孙权。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处死关羽呢? 原因很多。

一、孙权威信不足,他需要利用关羽首级讨好曹操,获得汉廷认可,借以加强他在江东的统治力。

二、关羽懂水战,是全能型将才。

曹刘孙三家,不管效力谁,关羽都能。

此等将才不愿为孙权效力,那对于孙权而言,关羽是巨大隐患。

倒不如杀了一了百了,杀了,既可以削弱。

又可以献首级于曹操,借机换取曹操的信任。

然后联合曹操一起,瓜分刘备的地盘。

早在给他献“榻上策”时,他就想吞并荆州益州,继而独霸江南了。

只是因各种因素限制,他一直没机会落实心中之所想。

北方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三国志·鲁肃传》 后,曹操势力退出长江流域,孙权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就派进攻益州。

但不想,周瑜却死在了路上。

而在周瑜病死前后,刘备慢慢作大,从中间拦住了东吴向益州扩张的路线。

曹操也攻打江东,压得孙权喘不过气来。

为了维系联盟关系,共抗曹操,这使得孙权不得不暂时掩藏自己刚燃起的野心。

把扩张目标改到了徐州方向。

后来,孙权屡次在合肥折戟。

加上吕蒙又偷袭荆州得手,这让孙权吞并益州的野心,在憋了十年后,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这一点从史料中是可以找到证据佐证的。

比如《传》中就记载,关羽死后,孙权就拜周泰为汉中太守。

吴军还没进益州呢,孙权就把官先封好了。

其预谋吞并益州的用心,已昭然若揭。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三国志·周泰传》 所以说,杀关羽,是适合孙权当时的利益诉求的。

杀关羽只是孙权计划的第一步,他的最终计划,是借势,拿下益州,与曹操平分天下。

只不过,曹魏并没有按孙权的计划行动。

曹操得到关羽首级后,先是厚葬了关羽。

随后又派曹仁、,攻打襄阳,赶走了孙权派到襄阳的部将陈邵。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

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

在曹操看来,孙权还是太嫩。

曹操死后,又派兵驻屯新野,对荆州进行军事威胁。

曹家父子二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对刘备用兵的迹象。

孙权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想借刀杀人,想把曹魏当作刀。

岂不料在曹操的眼里,他才是刀。

他替曹操解决心腹大患后,曹魏立即把矛头对准了他。

他实在承受不起被两线夹击的威胁。

但怎奈。

后悔之余,孙权马上派到益州与刘备和解。

包括他后来打赢后,也是第一时间派人到白帝城和解。

他的目的,就是想缓解与刘备的矛盾。

即便不能缓解矛盾,吓唬住刘备,不致使江东被双线夹击。

但孙权这前后不一的骚操作,不仅让刘备感觉智商受辱。

让后人看这段历史时,也是。

总的来说。

诛杀关羽,适合孙权当时的利益诉求。

可以说,当时的孙权,已经做好了吞并益州,与曹操南北对峙的准备。

然而事实证明,一旦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孙权即成为曹魏的首要打击目标。

想靠讨好曹操而进取益州,不过是梦呓罢了。

因为东吴的实力,是明摆着的,直到蜀汉灭亡的那一刻,也无法突破永安。

更别说吞并益州了。

把话说白了,攻略益州,对孙权来说,其实是一步死棋。

他的梦想,实现不了。

既然他做不到,那他就不该杀关羽。

关羽如果活着,在刘备军攻略陇右、凉州的战争中,肯定有大作为。

刘备得了利,孙权进一步敲诈勒索,他肯定能从刘备手上再榨油水。

这对东吴而言,是最稳妥的发展方案。

而关羽死了,不仅是刘备,可以说,是整个孙刘联盟,就损失了一位极其稀有的既精通战术,又精通水军战术的大将。

可以说,搞死曹魏,从这一刻起,就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了。

当然,孙权也有本事。

杀了关羽,开罪于刘备,却打赢了刘备,又打赢了曹丕。

在曹刘的连番攻击下,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保住了家业。

但有一说一。

如果再给孙权一次机会,他还敢这么在刀尖上反复作死吗? 大概率,他是不敢的。

万一输了,那真是满盘皆输,一点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而这也正是他后来专心与蜀汉联盟的原因。

所以,杀关羽这件事,对于东吴而言,孙权做了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荆州明显有借无还,为什么孙权还有借出去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