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荆州后的东吴在荆襄一带为什么会毫无建树?

为夺荆州,东吴可谓费尽心机。
在荆州一带上演了一出出好戏,但我们惊奇的发现。
在控制荆州之
【千问解读】
为夺荆州,东吴可谓费尽心机。
在荆州一带上演了一出出好戏,但我们惊奇的发现。
在控制荆州之后,这个地区几乎销声匿迹了。
那么为什么东吴之后在荆襄一带毫无建树呢? 当然,首先还是要严谨一点。
东吴并非不曾由此北伐。
《传》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记载:明帝即位,拒吴将于襄阳。
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
病笃,遗令敛以时服。
也就是在明帝即位后,诸葛瑾主导过一次襄阳方向的战争,只不过被徐晃击退,落败而归。
此外吴国在此方向少有主动的军事动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里被吴国忽视呢?其实根本上就是地势的原因。
吴国北伐有三条道路可选: 第一条就是荆襄方向的汉水一路。
这里不仅有让猝亡的襄阳重镇,而且即便夺取了襄阳,水道也并未向北直达中原,而是就此折向西。
所以吴国就算夺取了襄阳,长远考虑也要舍舟步行。
且即将面对的是豫西丘陵或者方城隘口中的一个。
而这在行军、作战甚至补给方面显然都不是吴国人想看到的情况。
第二条是中渎水,也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吴王夫差那个吴国)为问鼎中原挖掘的邗沟。
这条水路历史悠久,在后世更成了京杭运河的重要航道。
但在当时因为所流经的湖泊较浅,很容易淤塞,想要同行还得看雨季的降雨情况。
比如皇初六年,从这里讨伐吴国,就搁浅在了半路,导致数千战舰“不得行”。
加上一些历史原因,徐州之民早已被曹魏迁移的差不多了。
所以吴国从未在此用兵。
(用兵可能性最大的一次应该是关羽失荆州时,劝说勿取徐州,改袭荆州。
) 第三条则是流经合肥的濡须水。
当时,淝水和濡须水贯通了长江淮河。
水流较有保障,且这两条运河与北方运河相连。
不只是孙吴北伐要走,从邺城南下时也经常一路南下在这里与孙吴决战。
有此这种便利的水道,不仅方便了用兵行军,北伐的补给也更有保证。
所以在吴国的多次北伐中都被作为了首选之地。
不过,也因为这一地区的重要,这条水路上的关键城镇合肥成了曹魏重点防御的据点。
吴魏在此爆发了多次著名的战役。
其中又尤以的逍遥津大捷最广为人知。
当然,除了地形原因,天下局势,上游环境(吴国也未尝不会担心蜀国顺流而下,袭取荆州)、补给线长度,等诸多原因也影响着孙吴的决定。
所以说,东吴并非怠于北伐,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北伐。
对此曾有一个经典评价: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
如果时机还不成熟,那有利也不会轻易去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傅善祥与东王杨秀清:复杂情感背后的时代困局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她凭借才华打破世俗桎梏,却最终陷入权力漩涡,与杨秀清的关系成为其悲剧命运的注脚。
深入剖析这段历史,需从时代背景、个人命运与权力博弈三个维度展开。
一、时代洪流中的个人抉择 傅善祥出生于清末南京的,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经史。
然而,命运的转折始于父母早逝与家道中落。
13岁被指腹为婚的李家迎娶时,丈夫年仅7岁;18岁丈夫罹患麻疹去世,她尚未圆房便沦为寡妇。
婆婆欲将其卖入青楼时,太平天国军队攻占南京,为她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开科取士,并破天荒开设女科。
傅善祥报名应试,以一万余字的考卷力压群雄,被东王杨秀清钦点为女状元。
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源于她的才学,更与太平天国倡导的男女平等理念密不可分。
在“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的赞誉中,她成为女性解放运动的象征。
二、权力场域下的情感羁绊 杨秀清对傅善祥的赏识,始于对其才华的认可。
作为太平天国实际掌权者,杨秀清推行“代天父言”制度,其政治手腕与军事才能备受认可。
傅善祥进入东王府后,从女侍史逐步升任簿书,最终被破格任命为“恩赏丞相”,位列州司座次。
这一过程中,她协助杨秀清制定解放妇女政策,推动废除“女馆”制度,并建议建立博物馆保护文物,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然而,权力中心的光环下暗流涌动。
杨秀清的野心逐渐膨胀,不仅广纳妻妾,更以“天父下凡”为名打压异己。
傅善祥虽以女性身份提出改革建议,但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据《金陵癸甲纪事略》记载,她因劝谏杨秀清善待部下而遭笞责,从“才女”变为“尤物”,折射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脆弱处境。
三、悲剧结局的历史隐喻 成为傅善祥命运的转折点。
1856年,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激化内部矛盾。
韦昌辉率军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全家及两万余部众遇害。
关于傅善祥的下落,史料记载存在争议:一说她死于乱军之中,遗体被抛入长江;另传她与东王府文牍何震川暗生情愫,在政变后隐居上海;甚至有记载称她曾招拢东王旧部,与翼王石达开联兵攻打西王萧朝贵。
这些矛盾记载恰似的缩影。
作为农民政权,其前期以平等理念吸引民众,后期却陷入权力斗争与腐化堕落。
傅善祥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时代局限的体现。
她对杨秀清的情感,或许掺杂着对权力的敬畏、对理想的寄托,以及在动荡年代中寻求庇护的无奈。
结语 傅善祥与杨秀清的关系,远非简单的爱恨纠葛。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桎梏下,她以才华突破阶层壁垒,却终究无法挣脱权力结构的束缚。
她的故事警示后人:真正的平等与解放,不仅需要个体的抗争,更需制度性的变革。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傅善祥的传奇,终将成为女性觉醒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殖产兴业中推行的机构有多少是怎么回事?其最后的结果有什么意义
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
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日本语:ないむしょう),纠正了过去工部省偏重发展重工业的状况,以发展农业、产品加工、海运业等为主。
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
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工业的发展。
除工部、内务两省外,1869年在北海道设置“开拓使”(日本语:かいたくし)。
它作为开发北海道的机构,积极推动北海道开发事业,如测量地形、调查矿产、开采煤矿、发展交通运输等。
开拓使一直到1882年2月才撤消,其间经营了39个工厂,如札幌炼铁厂、机械厂、啤酒厂,函馆煤气厂,厚岸罐头厂,纹鳖制糖厂等。
对北海道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意义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
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
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万个增加到30万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
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
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为一个棉纱出口国。
实施殖产兴业政策之后,日本在短短15年(1870一1885)内大大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封建的农业国初步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国,为达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产业革命的新阶段创造了条件。
随机文章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把苏联骗了十几年(致其解体灭亡)武则天的最后归宿乾陵地宫,乾陵地宫为什么不发掘(盗墓贼连连碰壁)盘点宇宙中最危险的的星球,冰火两重天让您灰飞烟灭(堪比地狱)人死后究竟能带走什么,光棍来光棍去/有限的时间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