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确立海疆主权:清光绪年间李准巡视确定主权
【千问解读】
李准1909年的这次巡视南海,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
”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维护海权也从不含糊。
末年国力衰弱,东西方列强频频非法勘测中国南海诸岛,侵扰中国海疆国土,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亲率战舰赴南海巡视。
李准还给西沙群岛的15个岛命名,至今西沙尚有“李准滩”。
李准巡南海 1905年,李准上任广东水师提督。
在两广总督张人骏的支持下,李准整顿水师,加强训练,并装备洋枪,购进英国军舰数艘,在几年时间里使得广东水师面貌一新,战斗力明显提高。
当时,南中国海上列强环伺,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均想侵夺我国南海诸岛。
其中统治安南(越南)的法国殖民者对我国西沙、南沙的数个主要岛屿,企图侵占。
法国驻安南总督茹尔内向清政府发出照会,称那些岛上早在百余年前就有安南嘉隆王朝派员立下的界碑,是安南领土。
而事实上,早在宋代,就有我国居民在西沙、南沙诸岛上捕鱼、种菜、植树。
《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等史料都表明元代时南沙群岛归我国管辖。
其中《元史》还记载了海军巡辖南沙群岛。
至于茹尔内在照会中所提的界碑,据清朝初年《神州海域志》等史书明确记载,初年,就有明军水师在这些岛上勒石刻碑,立下疆界,比所谓“安南界碑”要早五六百年。
清政府据理驳斥了茹尔内的“照会”。
几个月后,李准受两广总督张人骏派遣,积极部署南海巡视。
1909年5月19日,伏波号、琛航号和振威号三艘军舰从海南岛榆林港缓缓开出,朝西南方驶去。
随舰队出征的有170余人,其中包括化验师、工程师、测绘员、医生、工人等。
为了这次巡视,军舰上储备了数百担大米,甚至种羊、种猪、各色稻粱麦豆种子等,以便在西沙各岛放养种植。
为了做好与法国海军交战的准备,李准还备了充足的弹药。
其实在1907年,李准就曾巡视西沙各岛,并在伏波岛刻石留念称:“大清三十三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视至此”。
此次南海巡视,李准率队每到一处岛屿都逐一命名,勒石树碑,鸣炮升旗,申明中国的主权。
这15座岛屿的命名也很有意思,都是以舰名、物产名及同行人的籍贯命名。
比如一岛命名为“伏波”,另一岛命名为“琛航”;因李准是邻水人就命名一岛为“邻水”;一个岛上掘出淡水,就把该岛命名为“甘泉”……此外,李准还命人在一些岛上留下所带牛羊几对。
南海问题专家李金明博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现在我们在西沙群岛的一些岛上还能发现野化的牛羊……其实就是当时李准在1909年带去放牧的繁殖后代。
” 由于当时中国缺乏详细的海疆地图,导致中国海疆线出入很大。
1844年至1883年间,英国、德国都对我国西沙、南沙群岛进行过非法测量。
李准巡视南海虽然本不带有航测任务,但他还是进行了尝试。
李准利用出航前在广州和天津购得的英制测距皮尺、海上定位器、经纬仪等设备,由十余名善于潜泳的水兵下海,对我西沙、东沙、南沙三处群岛进行作定位测量,获得了若干很有价值的数据。
在巡海期间,李准每天坚持记日记,记录下所见所闻,也给后人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字资料。
据《李准日记》记载:“……入夜,海浪汹涌,时现无数荧光,明灭不定,无比神奇。
直进入造化神幻之境,令吾等叹绝……南海深处,暗礁甚多,对舰船显有危险,务必放缓航速,多加观察,遇险则当回舵后退,断然不可掉以轻心。
海浪中珊瑚礁颇多,玲珑百态,多半隐现于近岛海水里,海水清澈,姿态依稀可见,游鱼无数……白珊瑚居多,间或有红白灰三色相间之珊瑚,一日航行至小香炉岛附近,还见丹赤色珊瑚,半露海面约五尺许高,其丹赤之色艳美无比,堪称南海一奇景也……” 依据《李准日记》,李准这次巡海视察抵达了南沙群岛,最远还到了曾母暗沙附近。
由于浪高达到10余尺,舰船无法靠近。
为保全舰船,只好返航。
虽然是险象丛生,但幸无损失。
李准返回广州后,在水师提督府举办了一个南海诸岛展览会,展出巡海地图、南海珍贵海产等。
随后,他还写了《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奏请清廷开发西沙群岛办法八条,得到清政府批准。
主权不容置疑 李准1909年的这次巡视南海,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
” 为纪念李准的功绩,今日西沙群岛内尚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李准滩。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法国侵占西沙群岛,中国政府及时进行外交交涉,中国渔民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
当时李准也在报上发表文章,公布了当年他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几次视察南海岛屿的报告书,重申西沙、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均确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立场,其中包括南沙群岛。
1946年,中国政府组织收复南沙、西沙两群岛舰队,以当时认为装备最新式的护卫驱逐舰“太平舰”为旗舰,率领大型登陆舰“中业”、扫雷舰“永兴”、大型驱逐舰“中建”等前往执行收复任务。
同年,中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中国政府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维护主权的措施,如给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和渔船发放中国国旗,组织对南沙群岛的历史和地理调查,由政府地图出版审查机构重新命名和审定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的群体和个体名称等。
本来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但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与此同时,“南海”问题也成为周边国家探测中国和平崛起的试金石。
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志斐认为,因为冷战时期的负面记忆,对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东南亚国家一直抱有很强的“警惕性”,尤其是非常警惕中国军力的增强。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存在领土或领海主权纷争的国家认为,中国是一个“攻击性的挑战现状者”,正在大力通过“外交表达”的方式拓展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快速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国,使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角色和传统关系受到质疑。
东南亚国家缺乏能够平衡中国的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存在历史、领土纷争和政治分歧的国家,比如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
所以,这些东南亚国家一方面通过不断增大军费开支,增强军事装备,另一方面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拉紧美国,与之开展“合作防御”。
尤其是随着南海问题的久拖不结,“中国因素”就不仅成为推动东南亚“重新安排”与美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美国深化与越南合作的三个地缘战略考虑之一。
随机文章美国不明飞行物超战机只需0.3秒,速度是战斗机3倍以上美国NASA承认外星人存在,NASA的秘密档案公布外星飞行器视错觉形成的恐怖图片,九成物理学家不敢全部看完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赫梯人如何消失的,最早使用生化武器所向披靡最后死于内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晚清预备立宪失败的六大真相是怎么回事?没有形成广泛共识
清廷试图通过预备立宪运动,建立近现代政体,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然而,在1911年突然爆发的武昌兵变,引爆全国各省(特别是汉地十八省)的独立风潮。
终于在1912年,预备立宪运动戛然而止,而大清帝国(Chinese Empire)以及延绵千年的君主制度也最终走入了历史。
清政府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今天回望这段历史,对于今日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而如何为了免于皇室倾覆进行改革而改革却又导致皇室倾覆,值得后世政治学家与历史学家进行探讨。
笔者以为,大清帝国政府在六个方面(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疏忽与失误,导致了预备立宪运动的失败,也让近现代的立宪君主帝国最终没有在中华大地上建立。
第一,在中央缺乏控制力的情况下进行改革,中央对改革的控制程度不足。
晚清帝国时代爆发的运动,虽然被扑灭,但是地方实力派趁机纷纷增强实力,形成后来时期军阀的滥觞。
从太平天国被剿灭时开始,地方实力派就开始成为清朝政治舞台的重要角色,中央的势力其实日渐式微。
但庚子国变期间发生在东南数省的《章程》,则表明了地方实力派其实可以拒不接受中央的调遣。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其实已经严重弱化。
另外,从军事上来看,清廷虽然动了军事现代化进程、编练新军,但是大量新式武装部队仍然掌握在地方实力派手中,这成为了对抗中央政府的重要筹码。
清廷在这种情况下仓促启动预备立宪,一旦中间横生枝节,则中央难以控制。
最后的辛亥革命期间的事件(如地方大员变节投向革命)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没有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没有结成预备立宪的统一战线。
清廷启动的改革进程,严重缺乏共识因素,也是导致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
中央与地方之间缺乏改革共识,例如在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上,中央政府与众多满汉督抚存在矛盾,前者要求中央集权,后者要求地方分权,这样的内耗明显削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政府与社会之间也缺乏共识,政府主张建立德国、日本式的二元君主立宪体制,而社会精英阶层(立宪派)则主张建立英国式的议会制君主立宪体制,从改革的一开始,双方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未达成共识,为后来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第三,当局失去强有力支持者,旧体制的人员没有得到适当安置。
从改革的力度、速度来看,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运动不可谓不迅疾。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忽视了对于旧体制人员的安抚,导致旧体制人员在政治形势发生巨变时没有站出来力挺政府。
在中国千年的官僚集权政治中,士大夫阶层通过考试跻身官僚集团是重要的上升通道。
士大夫阶层由此成为帝国体制的重要支持因素。
然而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科举制度的彻底废除导致士大夫阶层彻底丧失了进身庙堂的可能性。
而清廷又没有对这个阶层进行适当的安抚和补偿。
所以一旦革命爆发,昔日王朝末年为江山死节的士大夫阶层(虽然仍然有一部分官僚选择了为清王朝殉难)就不会挺身而出了。
第四,忽视了中国的多族群的特殊国情。
在20世纪初,醇亲王载沣代表和大清帝国赴德国为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清军杀害一事表示道歉,期间醇亲王载沣携中国代表团考察了德国的政治、工业等情况。
后来,以镇国公载泽为首的五大臣考察团出国、云游各州,也考察了日本、德国等二元制君主立宪国。
这些事件都对清帝国立宪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影响。
德日两国均是“大权操诸于君上”的立宪国家。
因此清王朝在立宪时,也选择了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和亲贵。
然而,改革的实践者们忘掉了:当时的中国虽然是征服民族——满洲进行统治,但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仍然为汉人。
这样一来,集权于皇族的宪政化改革(特别明显的就是“皇族内阁”的出笼)会被汉人视作为满洲亲贵阶层通过立宪来强化其统治的行动。
因而引起汉人的反弹特别是汉人官僚的离心离德。
这些忽视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反倒成为了革命的催化剂。
第五,改革主导者的政治素质不符合改革的要求(特指摄政王载沣)。
清廷的预备立宪,起初是太后、庆亲王、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等一干人的意见。
但掌握改革的主导权是无疑。
在慈禧太后薨逝之后,改革的主导权交到了宣统帝的生父——摄政醇亲王手中。
这位年轻的亲贵对政治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保证大清帝国万世一系的统治和皇权尊严并没有太为浓烈的兴趣。
在面对国会请愿运动时,他多次代表政府方面出面让步,允诺给予更大的政治权利并将政治改革时间表提前实行。
在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时,他在种种压力之下未能有效团结皇族与亲皇室的势力,并没有保持与野心家集团——袁世凯集团的坚定斗争,却辞去了海陆军大元帅一职,退归藩邸,淡出政治舞台。
种种迹象表明,载沣是一个才子,但却不是一个执政的能人,更不能担当改革的重责大任。
相比之下,日本在面对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时,采取铁血手段进行弹压,并根据既定意志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排除一切干扰,这才是一个强有力的改革者所应当作为的。
第六, 革命党人的奋斗。
当然,清帝国预备立宪的最终失败与爱新觉罗家族对中国统治的覆亡,离不开革命党人的努力和奋斗。
从兴中会成立开始起,革命党人就不断为推翻清朝统治而不懈努力。
这是促成清朝瓦解的外部因素。
但笔者以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上述五点才是清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随机文章蒙古帖木儿有西征打欧洲吗?西班牙斗牛比赛视频曝光,28岁小伙被牛刺穿胸部死亡为什么台风用女性名字,专家称愤怒的女人和台风一样杀伤力巨大反向闪电又被称为大喷气式飞机,威力惊人射程达90公里平常的日子可以上坟吗,随时都可以去上坟/亲人在天之灵保佑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密晚清小学的课本:竟有海伦凯勒的著作节选
这里不能不先做个说明:这套书编于1914年(即“三年”)。
那时帝制刚刚结束,旧式的私塾教育尚未完全废止,而城市已开始了新式学校教育。
在大城市,连一向与读书无缘的女孩儿也有了上学的机会。
当时的小学教育又分初等小学(“初小”)、高等小学(“高小”)。
前者为一至三(或四)年级,后者指四(或五)至六年级。
初小为合班上课,高小则男女有别、分而教之。
因此便有了专为女孩子编写的高小课本。
这套“国文”(今天叫“语文”)共六册,供高小三年六个学期使用。
我大概总结一下,以为此书有三大优点:一是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二是编撰理念十分先进;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
先说内容丰富。
六册书每册40课,共240课,内容无所不包。
传统文化自然要占重要一席,篇目包括《礼记》《左传》《国策》《论语》《》以及历代名家诗文,粗算下来,不超过全部课文的20%,所占比例并不算大。
倒是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引人注目。
从题目上看,便有《亚衣丹》《记某法人事》《鲁滨孙》《英民之特性》《述奈端轶事》《斯密亚丹》《海伦》《达尔文》《苏彝士巴拿马两运河》《斯巴达妇女之美谈》《立那》《盲女》《巴黎观画记》等等。
其中《盲女》一篇分上、下两课,讲述美国“丧明失聪”的残疾女孩儿罕伦(即海伦·凯勒)自强自立、学有所成的感人故事。
——记得我读海伦事迹,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并深为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愿望所感动。
然而当时30岁的我,见识竟落后于世纪初的一个小学女生,不免道一声:“惭愧!” 此外,还有不少课文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
看题目,便有《习劳》《蚤(早)起》《慎微》《惜阴》《友爱》《和睦》《自立》《诚实》《忍耐》《退让》《礼貌》《崇俭》《交友》《爱护古物》等等,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视公德的培养。
编者还特别注意到女生的性别特点,记人篇目多选女性人物传记。
又有不少涉及家政的课文,如《裁缝》《烹饪》《浣濯》《造花》《俭妆饰》《婚姻》《良妻》《婴儿之保育》《教子》《姑舅》(即“公婆”)《家计簿记》《女子职业》《看护妇》……都是专为女生编撰的。
又有大量课文广泛介绍各类知识,以扩展学生眼界。
类似《国文》《文字》《小说》《诗歌》《书》《阅报》等,意在介绍一般的语言、文体知识。
更有普及社会常识、培植爱国情操的,如《民族之演进》《社会》《政体》《爱国》《我国地图》《我国之交通》……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些介绍经济学常识的课文,像《赋税》《国债》《资本》《公司》《保险》《专利》《通商》《国货》《币制》《股份》《慈善事业》等等。
在第一、二册中,竟还有《佛教》《道教》《回教》(即***教)《***》四篇课文,每篇不过二三百字,简要介绍该宗教的创始者、教义、传播、影响等。
以上这些常识,问问街边五六十岁的长者,也不一定能说清。
就是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见得人人了然。
然而百年前,一个高小毕业生即已具有如此完备的知识结构,能不令今天自称“搞教育的”我辈汗颜? 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除了另有专门课程讲授原理外,国文教材也以生动文字做了初步介绍,目的自然是发蒙昧,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
看看这些题目:《蚁》《蜜蜂》《象》《狮》《鹰》《稻》《麦》,《色》《热》《热与色关系之发明》《火山》《纺织》《机器》《纺纱机之发明》《制麻》《毛织品》《育蚕》《种痘》《利用废物》《利用天然力》……这后两个题目,其实已触及今天的热门话题:绿色环保、低碳生活。
——尽管百年前的教育家没见过电脑,不知道网络,可是在理念上,他们也已走在时代的前头。
从内容的介绍,也能窥见了编书者的教育理念:除了开启童蒙,扩展知识,使学生能读会写外,这套书还自觉肩负起涵养性情、培植道德、养成现代公民意识的责任。
这里单举古诗文选编为例。
唐诗历来是语文课的必选篇目,然而奇怪的是,课本中竟未选一首、的作品,所选是的几首。
选白诗,又非《离离园上草》《石壕吏》之类,而是人们并不熟悉的《赎鸡诗》《放鱼诗》。
《赎鸡诗》吟咏诗人在集市上见到群鸡束缚笼中、俯首待毙,于是从屠刀下买而释之。
《放鱼诗》同样是写买鱼放生的生活小事。
编书者明显是要借此感发学生的恻隐之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培植善的根苗。
“仁恕”“爱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普遍价值观念。
百年前的课本编纂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这样的独到选择和编排。
——回思半个多世纪来,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政治挂帅”的口号下,选了大量咏赞斗争甚至渲染仇恨的篇章,动不动就是批判,就是揭露,更有甚者,把赤裸裸的杀人描写也搬进教材,这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美善情操、现代意识,无疑值得深刻反思。
至于这套教材的深度,也是今天的小学教材无法比拟的。
单说文字,课文用的是文言。
这倒不是编选者有意为之,而是因当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兴起,案头读物尚属文言文的一统天下。
那么,要十来岁的小学生学习文言,是否?其实不然。
孩童的大脑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只要教法得当,十岁上下的孩子完全可以掌握浅近文言,中国数千年蒙童教育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绝非开历史倒车、反对白话文教育,不过我也常想:白话文不过是“以我手写我口”,究竟有无必要在小学、中学安排长达数千小时(粗略计算也有2500小时)去学习它,而那效果却又如此令人失望?由此牵出的话题太过沉重,这里按下不提。
在此仅抄录一篇教材中的课文,让诸位有个感性认识。
国文(第一册第二课) 今人之言曰:不习外国文,无以周知世界情状,固也。
然本国文尤当注重。
盖国文者,国粹之一也。
相传至四千余年,通行及二十二省。
苟国文不达,微特寻常应用扞格滋多,抑且蹈忘本之讥矣。
俄裂波兰,禁用波文。
英亡印度,专教英文。
日本县台湾、并朝鲜,亦废汉文、谚文,通令小学校用和文课本。
推其用意,无非因国亡而文尚存,则其遗民虽屈伏于势力之下,而腃怀故国,耿耿不忘,终难泯恢复之想也。
然则求国之强,而蔑弃其文,有是理乎? (按:课文的段落是原文所分,标点是作者加的) 这就是百年前一位小学四年级女生(若七岁入学,当为十一岁)所读的课文,列位也可借此衡量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
课文语重心长,言简意深,说理透辟。
在讲述学好本国语言的重要性时,实含爱国教育。
当时的小学生,就是读着这样的课本渐渐长大的。
补充一句,这套课本为中华书局所编,主持及编撰者张元济、陆费逵、范源廉、沈颐诸先生,都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
各位上网搜搜他们的事迹,便知这套教材的份量。
可惜我未能找到同一时期为男生选编的高小教材。
我建议中华书局能重新出版(或选编)这些教材,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从稚龄儿童、到耄耋老者,从各界人士、到教育工作者,从一般群众、到领导干部,都来“回回炉”,验证一下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是否达到百年前高小毕业生的水平?——当然,有人要评判臧否乃至抨击否定,也悉听尊便,那是各位的权力。
总之,有这么一面镜子放在那儿,让我们都来照一照,认清今天的自己,至少不是什么坏事。
随机文章美军飞行员遇ufo曝光真相,大黄蜂战机追踪UFO失败两次揭秘外星人存在终于被证实,金星/玛雅文明成为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大魔王贝利尔,曾是撒旦人选能力最强的堕天使之一美国RGM-84反舰导弹,生产7000多枚服役20多个国家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